热点背景
在基层,替领导和同事开会早已不足为奇。替会的基层干部反映,替会不仅占用基层工作的大量时间,打乱工作计划,而且容易“踩雷”,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近日,《半月谈》刊发了一篇题为《总是替开会,“揽活”又“踩雷”》的文章,文章指出,在基层,替领导和同事开会早已不足为奇。替会的基层干部反映,替会不仅占用基层工作的大量时间,打乱工作计划,而且容易“踩雷”,严重影响工作积极性。
原因分析
所谓“替会”,就是本该属于别人参加的会议,但是由于各种原因,该去参会的人没有去,而是其他人甚至与会议内容无关的人员去参会。至于原因,大致有第三种,第一种是事情多,分身乏术;第二种是会议内容无关紧要,随便派个人去凑人数;第三种是领导干部的依赖性强,即便没什么特殊情况也要派人去“替会”。总而言之,“替会”在基层是种普遍现象,折射出了缺乏实干的作风和担当的精神。
危害
“替会”的弊端不一而足,比如,由于业务不熟,会后传达会议精神和要求不能做到精准全面,必然给工作带来麻烦;比如,替会者被无辜派活,无端端地又增加了业务之外的工作量;再比如,如果会上被要求发言,“替会”干部只能陷入尴尬局面甚至被骂。事实上,有的会议并非那么重要,但是会议主办方动不动就要求领导干部参会,好像“不开会就显得不重视”,参会者非领导干部不可,在这种错误思维的趋势下,会议与领导成了标配,缺一不可,如果再加上过多的会议频次,那么“替会”必然成为普遍现象。
对策措施
实干担当是干事创业的根本前提,也是解难题、办实事、惠民生的根本要求。必须清醒认识到,开会也好,发文也罢,都不能等同于干事,更不能等同于完事。
所以,必须持续推进基层减负工作,精简不必要的会议和文件,同时利用网络视频和电视电话的方式增强会议的灵活度,让基层干部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来干实事。
其次,要建立健全会议的相关管理机制,分类梳理会议的类型,明确相应类型会议的参会范围、会议时限,这样就可以把哪些会议可以“替会”、哪些会议不能“替会”的底线明确出来。要按照职责分工安排会后工作,不能让“替会”干部揽下会后工作,该谁的就由谁来做。
最后,要严格惩处,对于精文减会执行不力的要坚决通报曝光,对于懒政怠政、总是找人“替会”的领导干部要坚决追责问责。
结尾
“替会”除个别特殊原因外,不应该成为普遍现象,与工作实际不符合,与形势发展不符合,要改变现状,就需要强化实干作风和担当精神,既要敢于为基层干部撑腰鼓劲,又要敢于同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斗争。我们期待,“替会”的现象越来越少,实干的作风越来越浓,担当的精神越来越强。
(来源:四川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