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强调,要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进一步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工业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基础和核心动力。我们要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根本路径,事关民族复兴大业,必须高点站位、全局谋划、全域推进。
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既符合各国现代化的共同规律,又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契合中国式现代化的发展需要。新型工业化作为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开创性探索,必须将工业化一般规律和我国国情实际有机结合。一是我国人口规模巨大、人均资源禀赋匮乏,客观上无法照搬复制西方工业化经验,必须找到一条符合中国实际的产业发展路径,走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导向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是必然选择。二是把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还必须处理好效率与公平的关系。新型工业化作为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关键引擎,能够在不断放大效率优势的基础上更好促进公平,推动共同富裕目标的有效实现。三是新型工业化不仅创造物质财富,也创造精神财富,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客观上需要走好新型工业化道路,把物质生产和精神创造有机融合,进而有效打破传统工业化过分依靠物质资源禀赋所带来的瓶颈约束。推进新型工业化,不仅能够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基础,还可以为精神财富的创造提供丰沃土壤,推动“两个文明”协同互促。四是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也是新型工业化的行动遵循。我国存在资源能源约束强、环境容量有限、生态系统脆弱等客观国情,决定了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必须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进新型工业化,能够通过不断降低资源能源消耗、减少工业生产对自然环境的负面影响、增强人类活动与自然生态系统的协调性,促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五是新型工业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重要支撑力量。中国式现代化是对人类文明发展新道路的探索,期许各国之间相互尊重、合作共赢。推进新型工业化,一方面能够通过统筹好发展和安全的关系,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持续夯实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能够通过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强化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效促进经济全球化,推动全球经济发展成果为世界各国人民所共享。
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为新型工业化的战略谋划、政策创新和路径探索提供逻辑思路和理论支撑。
让创新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第一动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变,已成为新型工业化的主要机遇和核心挑战,能否创新性地将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能否形成科技创新、产业创新、制度创新共同驱动的良好态势,已成为影响其成败的关键所在。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深刻把握基本规律,坚持以创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交出上述问题的满意“答卷”。
让协调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内生特点。新型工业化需要把握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等多项目标,统筹破解各项瓶颈短板,整合优化各类资源要素。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走协调发展之路。既要把握数字化变革机遇,加快工业数字化转型;又要注重保护自然资源环境,推动工业绿色化转型;也要积极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统筹优化生产力布局。
让绿色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普遍形态。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和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关键环节。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通过持续推进工业绿色化转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推动数字赋能工业企业,探索出一条能源消耗量低、资源循环利用率高、发展可持续性强的新型工业化之路。
让开放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深入推进更高质量的双向对外开放,能够推动资源在更广阔范围内的优化配置,有利于发挥我国的系统完备工业体系和超大市场规模等优势,为工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多维度支持。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开放发展,深化“引进来”和“走出去”的有机结合,在提升新型工业化的国际竞争力的同时,助力全球工业生产效率提升,推动全球科技进步,推动建立人类命运共同体,促进全人类共同发展。
让共享成为新型工业化发展的根本目的。人民幸福安康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以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为核心目标。不仅要努力做大物质财富“蛋糕”,更要着力分好“蛋糕”,通过科学合理的制度保障和机制设计,在充分激发参与主体积极性的同时,使工业化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坚决杜绝两极分化,以此确保现代化成果为广大人民群众所共享,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的主攻方向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项复杂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对新型工业化的新要求,找准主要矛盾和中心任务,明确主攻方向精准发力。
坚持系统观念,立足国情实际统筹推进。切实将新型工业化融入构建新发展格局、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制造业强国的进程之中。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加快构建体系化的政策推进机制,充分保障新型工业化所需的各类要素供给,形成围绕高质量发展要求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合力。
坚持创新驱动,强化科技创新引领和数字赋能。我国在推进工业体系发展上取得多项成效,在若干领域已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体系,但创新的引领作用仍有待进一步发挥。一方面,应在关键核心技术创新上持续加力发力,以此为突破口不断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体系优化升级。另一方面,应高度重视工业数字化转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以此作为加快工业高质量发展、助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的有力抓手。
坚持绿色导向,加快工业绿色化转型探索。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绿色低碳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应有之义,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是实现工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是我国能源消费的重要领域之一。通过持续推进工业绿色转型,提升能源资源利用效率、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有助于全面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能源消耗低、资源循环利用率高、发展可持续性强的绿色工业化之路。
把高质量发展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的实现路径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的目标。我们要紧密结合我国当前实践基础和国情实际,把高质量发展要求切实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强大核心动力。
加快布局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现代化工业体系。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高质量发展的直接要求,需要以工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为支撑。我国工业体系完备、规模位居全球第一。为更好地适应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要求,应积极发挥优势条件,统筹提升产业链供应链质量、培育增强产业创新能力、持续优化产业结构。同时,扎实推进三次产业高质量融合发展,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促进现代服务业同先进制造业深度融合,逐步建成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匹配的现代化工业体系。
大力推进数字经济发展助力工业数字化转型。顺应数字化发展大趋势,扎实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通过数字化发展持续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工业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扩大智能制造覆盖面,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创新应用,超前布局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充分发挥数字经济对新型工业化的带动促进作用。
着力以创新引领工业领域绿色化转型升级。立足高质量发展要求,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工业领域的科技创新引领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强关键技术攻坚,补齐工业体系短板,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全面推进工业绿色发展,从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提升重点领域能效水平、大力发展绿色能源、鼓励资源循环利用、扩大绿色产品供给等多个维度协同推进,积极探索一条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的新型工业化道路。
完善新型工业化的多维度政策协调推进机制。深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鼓励引导社会资源参与新型工业化进程,推动各类企业优势互补、有序竞争,不断增强企业创新力和竞争力。超前谋划生产力布局和区域制造业布局,充分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作用,推动跨区域产业协同,培育一批跨区域先进产业集群,以区域产业协调发展助力实现新型工业化目标。以扩大开放拓宽新型工业化发展空间,实现“引进来”和“走出去”有机结合。强化财政、金融、产业、区域、科技政策集成创新,鼓励基层政府和各类园区积极探索工业高质量发展新模式,为新型工业化持续增添动力活力。
作者:袁红英;来源:《学习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