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推进文化自信自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提炼展示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和文化精髓,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可信、可爱、可敬的中国形象。
“南宋时期,以朱子为代表的理学儒士们,纷纷创办学院……”在武夷山市朱子学校里,用手机扫描二维码,便能听到由本校学生录制的详细讲解。行走在南平的大街小巷,“卡通朱子”形象已成为城市景观。在这看得见摸得着的文化现象背后,是朱子文化“用起来、活起来、新起来”的热潮。千年古村侯官村走出了众多历史名人—“开眼看世界第一人”林则徐、“中国船政之父”沈葆桢、中国近代“西学第一人”严复……,当地享有“晚清风流数侯官”的美誉。“晚清风流出侯官”,对具有鲜明时代印记的个体或者群体的思想研究,凸显心系家国、开眼观变的侯官文化在近代中西文化剧烈冲突中的应对与特质,汇聚成文化图谱,具有独特的价值。
作为中央苏区重要组成部分,红军的故乡、长征出发地、将军的摇篮,福建在党史上画下了浓墨重彩的印记。一处处革命遗址,一件件革命文物,它们见证过那些烽火岁月,倾听过那些无私奉献,走过浩浩荡荡的历史长河,站在时光的原野上,书写着那些英勇不凡。“福建是革命老区,党史事件多、红色资源多、革命先辈多,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具有独特优势。”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考察时如是说。
材料2:莆田木兰陂建成于1083年,是中国现存最完整的古代灌溉工程之一,2014年,木兰陂水利灌溉工程入选首批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遵循“天人合一”的东方哲学理念,与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相得益彰,组成适宜的人居环境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景观;还有厦门漆线雕技艺、将乐“西山纸”、南平建盏、德化白瓷、福州寿山石等令人叹为观止的福建技艺。
材料3:院士谢华安的杂交水稻“汕优63”,解决了数亿人口的粮食需求,连续16年成为中国种植面积最大的杂交水稻;平潭海峡公铁大桥,是我国第一座公铁两用跨海大桥,也是世界上首次在复杂风浪涌环境下建设的海峡大桥;福清“华龙一号”,是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和核电创新发展的重大标志性成果;宁德时代,是世界一流的锂离子电池研发制造公司,致力于为全球新能源应用提供一流的解决方案;还有“晋江经验”的金字招牌、互联网“龙岩帮”的典型现象,敢闯敢拼的闽人精神,延续着生生不息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