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3年7月13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王晓晖主持会议并谈认识体会。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好以文明传承推动治蜀兴川事业发展,以文化振兴助力民族复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
二、深度解读
★习近平总书重要指示
2023年6月2日,习近平总书在北京出席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是我们在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要坚定文化自信、担当使命、奋发有为,共同努力创造属于我们这个时代的新文化,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习近平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在领导党和人民推进治国理政的实践中,把文化建设摆在全局工作的重要位置,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这些重要观点是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是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根本遵循,必须长期坚持贯彻、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要秉持开放包容,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促进外来文化本土化,不断培育和创造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
★中国共产党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报告相关表述
四川历史底蕴深厚,文化遗存璀璨,红色资源丰富,拥有建设新时代文化强省的独特优势。要坚持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大力推动文化繁荣兴盛,为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加强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健全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教育人民工作体系。推动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建设,深化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研究。推进媒体深度融合,构建全媒体传播矩阵。发展积极健康的网络文化,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加强国际传播能力建设,推动川剧、彩灯等“川字号”文化产品走出去,多渠道多声部传播中国声音、讲好四川故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化“四史”宣传教育,推动长征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中国共产党四川历史展览馆、四川革命军事馆等建设,用好四川红色资源,生动传播红色文化。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精神,加强烈士褒扬工作。扎实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弘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培树和学习宣传先进典型。支持成都创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作用,健全志愿服务体系。
统筹文化事业和文旅产业发展。深入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更好满足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大力发展文艺事业,强化重要文化和自然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系统性保护利用,做好新时代古籍工作。深化古蜀文明、巴文化、三国文化、藏羌彝民族文化等研究阐释和创造性转化。推进重大考古发掘,支持创建三星堆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高水平建设三星堆博物馆新馆。统筹利用稻城特有的天文科研、雪山生态、史前文化等资源,打造文化旅游新地标。加快推进长江、黄河国家文化公园(四川段)建设。加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和古树名木保护力度。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培育文化龙头企业,推进文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文化旅游深度融合发展,打造三星堆—金沙、九寨沟—黄龙、大熊猫、都江堰—青城山、峨眉山—乐山大佛等重点文旅品牌和文旅走廊,加快建设世界重要旅游目的地,让四川文旅名扬天下、享誉全球!
★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会精神解读
1.基本情况。2023年7月13日,省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举行专题学习会,集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王晓晖主持会议并谈认识体会。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赓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切实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更好以文明传承推动治蜀兴川事业发展,以文化振兴助力民族复兴,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省。
2.重要意义。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文化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作出一系列重大部署,为我们推动文化传承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了根本遵循。特别是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着眼于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立足于赓续中华文脉、建设现代文明,系统阐释了事关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深刻揭示了“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提出重要要求,是一篇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真理光芒、充盈着中华文化独特气韵的光辉文献,是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行动指南。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结合实际抓好贯彻落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
3.贯彻要求。
(1)中华文明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必须认真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中华文明突出特性的精辟概括,更加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志气底气。总书记的重要讲话,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元素作了精炼概括,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5个方面进行系统阐述,深刻揭示出中华文明不同于其他文明的鲜明特色,昭示了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绵延发展的突出优势,充分证明了中华文明具有的文化主体性和旺盛生命力,极大深化了我们对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的理解和认识。我们必须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精神特质、文化品格、价值追求,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是中华儿女的安身立命之本,不断增强民族凝聚力、民族自豪感,更好促进新时代文化繁荣发展。
(2)“两个结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必须认真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两个结合”重大意义的深刻阐释,坚定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总书记创造性提出“两个结合”,是对党长期以来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经验的科学总结,把我们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认识提升到了新高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两个结合”的光辉典范。这一伟大思想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个立党立国、兴党兴国之本不动摇,坚持植根本国、本民族历史文化沃土发展马克思主义不停步,用马克思主义激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具有生命力的优秀因子并赋予新的时代内涵,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和丰富智慧更深层次地注入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迈步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结合”的理论根源、丰富内涵、方法路径,坚定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指导四川实践,坚持用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来分析解决四川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现实问题,奋力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四川篇章。
(3)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繁荣发展为条件,必须认真领会把握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重要要求,加快新时代文化强省建设。总书记在讲话中高度概括了关于文化建设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深刻阐明了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的科学内涵和实践要求,为新时代新征程传承发展中华文化赋予了重大责任、作出了科学指引。我们要把新时代党领导文化建设实践经验的理论总结学习好领会好,坚定用以统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为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应有贡献。四川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浓郁独特的巴风蜀韵。我们要牢记使命、担当作为,把坚定的文化自信转化为实现文化自强的实际行动,大力传承弘扬巴蜀优秀传统文化,统筹推进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文化需求,在推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均衡发展、相互促进中更好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四川现代化建设提供强大的价值引导力、文化凝聚力、精神推动力。
★重点任务
1.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伟大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推动理想信念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滋养。
2.构建现代舆论传播高地。坚守新闻舆论工作职责使命,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舆论导向和价值取向,紧跟新一轮科学技术革命潮流,做大做强主流舆论,推进媒体深度融合,不断提高新闻舆论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建设新闻舆论强省。
3.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革命文化。坚持体系化传承、项目化推进、时代化呈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一体传承,不断增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巴蜀因子和红色基因的生命力影响力。
4.繁荣发展文艺和出版事业。着眼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全面繁荣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充分发挥重点战略牵引作用,把握正确导向,提升作品质量,创新工作机制,形成精品力作不断涌现、创作生产不断繁荣、事业格局不断优化的发展新局面。
5.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眼满足人民群众享有更丰富、高品位文化生活的期盼,持续优化城乡文化资源配置和公共文化服务供给,缩小城乡公共文化服务差距,在更高水平上保障人民文化权益。
6.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紧紧围绕提供更多满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强人民精神力量的优质文化产品,培育更多更强更优文化市场主体,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推动文化产业成为文化强省建设的亮点标志、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
7.拓展文化旅游融合发展空间。坚持“宜融则融、能融尽融,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深耕巴蜀文化沃土,深挖巴蜀文化内涵,推进四川文旅融合向纵深发展,有效实现业态、产品、市场、服务、交流深度融合,不断拓宽文旅融合发展空间、激活文旅高质量发展动能。
8.持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着眼激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有效破除制约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充满活力的文化制度体系,为促进文化事业产业高质量发展提供持续动力和重要保障。
9.构建形成坚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健全文化人才发展机制,培养高端文化领军人才,建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深化专业人才队伍建设。
三、实战应用
问题1:
结合给定资料,请你概括阿坝州在推动非遗保护方面的典型做法?400字左右,15分。
【参考作答】
近年来,阿坝州探索推出“非遗安家”等创新发展新模式,着力形成非遗传承保护的阿坝经验和阿坝路径。
一是坚持全域覆盖。相继创建河曲马黄河草原文化、嘉绒文化、白马文化3个省级生态保护实验区,阿坝州壤巴拉塘文化生态保护区等4个州级文化生态保护区、2个县级文化生态保护建设区,成立工作领导小组和管委会,将非遗传承人经费保障纳入州本级财政预算。
二是强化多点支撑。持续开展项目和代表性传承人名录体系建设工程。连续6年举办羌族口传史诗传习班,推动非遗成果转化。出版《国家级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研究成果精选集》《净土匠心》等非遗系列丛书3000余套,培育“四川兴绣”等文化企业738家。
三是注重区域协同。创办“黄河源非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峰会”,与浙江绍兴签订《大禹文化传承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推出线下和云端文旅推荐会模式,打造生态保护区IP保护和IP创意创新交易新模式,创新推出“非遗+民宿”融合发展。实施阿坝州非遗图库及文创产品项目、打造川西文旅项目,推出非遗旅游线路,积极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
问题2:
为切实加强基层文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四川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工作,四川决定在全省开展群众文化专业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假如你是省文化和旅游厅办公室相关工作人员,请你据此起草一份通知。1200字左右,40分。
【参考作答】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关于在全省开展群众文化专业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工作的通知
各市(州)文化和旅游局、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根据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转发<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做好职称评审工作的通知>的通知》精神,为切实加强基层文化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大力推进我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工作,结合我省实际,决定在全省开展群众文化专业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以下简称“双定向”)工作。现将相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明确适用范围。全省乡镇、脱贫县、国家和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民族地区〔甘孜州、阿坝州、凉山州各县(市)和其他民族自治县、少数民族待遇县〕从事群众文化工作的专业技术人员,可申请群众文化专业职称“定向评价、定向使用”。所获得的职称在同类地区有效,颁发相应职称证书,并与普通职称享受同等待遇。定向评价职称及单位聘用情况可作为申报高一级定向评价职称的依据。对取得定向评价职称后,申报评审并取得普通职称的,同一层级的职称任职年限应合并计算。
二、注重评用结合。对全面实行岗位管理、专业技术人才学术技术水平与岗位职责密切相关的事业单位,一般在岗位结构比例内开展职称评审。对群众文化专业“双定向”中高级专业技术岗位实行总量控制、比例单列、专岗专用,不占各地专业技术中高级岗位结构比例。各单位应结合岗位空缺情况合理控制职称定向评审人数,并注重向乡镇倾斜。对服务于乡镇的新文艺工作者,注重市场决定作用的发挥,侧重对其业绩能力评价,畅通其职业晋升路径,强化乡镇文化阵地建设。
三、严格评审标准。各地各部门要对照我省出台的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对本地本单位参评人员,特别是通过破格渠道申报人员的资格条件进行认真审核、严格把关。突出品德、能力、业绩导向,强化技术贡献,全面考察申报人的思想素质、职业道德、学术技术水平、业务能力和任期业绩,确保评价质量,促进建立一支服务基层、扎根基层、专业化的文化人才队伍。
四、规范评审程序。文化和旅游厅具体负责做好群众文化专业“定向评价”高级职称评审工作,各地负责做好群众文化专业“定向评价”中、初级职称评审工作。要加强监管,严肃评审纪律,严守职称评审工作程序和规则,坚持实行政策公开、标准公开、程序公开、结果公开。严格落实公示制度,单位推荐人员名单、业绩以及评审结果均要在单位显著位置或门户网站进行公示,公示时间均不得少于5个工作日。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高度重视群众的来信、来访,及时调查处理。
五、加强政策宣传。全省文化旅游行政部门要围绕基层文化专业技术人员关心的问题,加大对“双定向”政策的宣传和解读力度,提高用人单位积极性,引导基层文化人才尤其是服务于乡镇的新文艺工作者参与职称评审,鼓励基层广大文化专业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要及时宣传“双定向”工作的典型人物和典型做法,强化引领和示范作用,营造良好氛围。
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 四川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
2023年6月16日
(来源:四川省文化和旅游厅网,有改动)
四、高分框架
★策论文框架:
让优秀传统文化为城市品牌塑造注入恒久生命力
以优秀传统文化打造文旅产业,提高城市品牌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