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3年1月3日,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提出三周年。三年来,重庆市就抢抓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加强与四川的全方位协作,在政策共谋、产业共推、项目共建、开放共促、服务共享等领域紧密协同,双城经济圈建设取得积极成效。
2023年1月28日,重庆市建设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工作推进大会召开。会议强调,要把双城经济圈建设放在中国式现代化的宏大场景中来谋划推进,作为市委“一号工程”和全市工作总抓手总牵引。把双城经济圈建设国家战略向纵深推进,既是加快建设现代化新重庆的重要抓手,也是重庆为全国发展大局作出更大贡献的“落地之作”。
二、深度解读
(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三周年
★双城经济圈三周年大事件
1.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
2020年1月3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六次会议,作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同年10月16日,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
2.持续发布优化营商环境举措
2021年4月,川渝两地省级人大常委会分别表决通过四川省、重庆市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两地首个协同立法项目正式完成。2022年1月,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联合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三年来,“优化营商环境”有关举措不断“上新”,保持了在双城经济圈话题中的持久热度。
3.“川渝通办”累计办理1000多万件
两省市分三批次联合发布311项“川渝通办”事项,覆盖民政、税务、公安、人社、交通、商务等30个行业领域,累计办理1000多万件。“川渝通办”成为网友表达生活便利“体感”的高频词。
3.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
成渝高铁提速至350公里/小时,郑渝高铁建成通车,成渝中线高铁、成达万高铁建设……有关高铁建设的每一步进展都十分引人关注,体现了川渝人民对“轨道上的都市圈”的期待。
4.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
川渝高竹新区是首个跨省域共建新区,许多媒体把这里作为调研点,长期关注其探索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取得的进展,并将其称为改革“试验田”。
5.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
同城化凝聚着成德眉资四市人民对同城化美好生活的共同期待。2020年7月,《关于推动成德眉资同城化发展的指导意见》印发。四市在基础设施、现代产业、协同开放、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领域总有新闻“爆点”出现。
6.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
2021年12月,央行等六部门和重庆市政府、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近日发布的《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规划联合实施细则》,指向加快建设立足中国西部,面向东亚和东南亚、南亚,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的西部金融中心。
7.共建巴蜀文化旅游走廊
2022年5月,《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规划》发布,也带火了川剧、川菜、蜀锦、蜀绣、石刻等两省市同根同源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有关项目。值得一提的是,“味美四川”“川菜大会”“嘉州盛宴”等活动,成为川菜传播的重要推动力。
8.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
嘉陵江是长江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流经四川后在重庆汇入长江。2021年11月30日,《四川省嘉陵江流域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重庆市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加强嘉陵江流域水生态环境协同保护的决定》分别在四川日报和重庆日报上全文公布,充分体现了两省市从法治层面“共护一江水”的决心。
9.跻身全国第三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2年10月,在工信部公布的《第三轮先进制造业集群决赛优胜者名单》中,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名列其中。去年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营业收入突破2万亿元大关,全球2/3的iPad、50%的笔记本电脑、10%的智能手机在成渝地区制造,这些数据足以说明为什么电子信息如此有热度。
★2022年推动成渝经济圈建设10件大事
第1件大事: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写入党的二十大报告
2022年10月16日,党的二十大报告在第四部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第四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中指出“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5月27日,中共重庆市第六次代表大会和中共四川省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同日举行,两地大会《报告》均大篇幅阐述“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重大意义、工作部署和相关举措。继而,重庆市的中心城区及万州、涪陵、綦江等27个区(县),四川省的成都、自贡、泸州和德阳等15个市,均将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列为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
第2件大事:国务院同意成都建设公园城市示范区
2022年2月,《国务院关于同意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的批复》公布。3月,国家发改委、自然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印发《关于成都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总体方案的通知》。《通知》指出,成都建设公园城市,是新发展理念的城市表达和生态文明思想的城市实践,有利于在探索城市与自然和谐共生新实践、城市人民高品质生活新方式、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新模式、超大特大城市转型发展新路径等方面,积累有效做法和有益经验。
第3件大事:成渝世界级机场群指导意见出台
2022年2月22日,中国民用航空局印发《关于加快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指导意见》。《意见》指出,到2025年,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初具规模,国际服务能力、综合保障实力、市场发展活力、创新发展动力大幅提升,多领域协同发展水平明显提高,成为支撑我国民航发展的第四极,运输机场达到12个,年客货保障能力分别约为2.1亿人次和370万吨。空域资源进一步优化,空管运行保障更加高效,年起降保障150万架次左右,为成渝地区构建现代经济体系和建设世界级休闲旅游胜地发挥战略支撑作用。
第4件大事: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举行
2022年6月29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重庆四川党政联席会议第五次会议举行。川渝两省市有关方面介绍了双城经济圈特色消费品产业高质量发展协同实施方案、推动川渝能源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协同行动方案、支持双城经济圈市场主体健康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成渝地区共建“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等起草情况和主要内容。会议还审议了成渝共建西部金融中心工作领导小组工作机制,通报了经济区与行政区适度分离改革推进情况、便捷生活行动落实情况等。
第5件大事:2022年重大项目总投资超2万亿元
2022年2月7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联合办公室正式印发《共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2022年重大项目名单》,共纳入标志性重大项目160个、总投资超2万亿元。在合力建设现代基础设施网络方面,项目投资总量规模最大,涉及40个项目、总投资1.35万亿元,包括成渝中线高铁、川渝千亿方天然气基地等。在协同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方面,项目数量最多,达72个,总投资5402亿元,包括宜宾锂电产业、川渝5G网络覆盖、中铝高端制造等项目。在共建科技创新中心方面,共涉及项目30个、总投资约750亿元,包括转化医学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四川)、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生命健康金凤实验室等项目。
第6件大事:生物经济先导区落地成渝
2022年5月10日,国家发改委公布我国首部生物经济五年规划——《“十四五”生物经济发展规划》。《规划》明确提出,要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区域,以城市为载体布局建设生物经济先导区。《规划》将生物医药作为生物经济战略性产业。2022年3月,重庆市政府办公厅印发《重庆市加快生物医药产业发展若干措施》,明确提出至“十四五”末,重庆市医药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在研创新药物超过100个,5个新药获批上市,打造“1+5+N”产业布局体系,建成1个国家级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区。
第7件大事:营商环境方案和生态环保规划相继出台
2022年1月,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优化营商环境方案》。《方案》提出,到2025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营商环境全面优化,贸易投资便利、政务服务规范、法治保障完善的一流营商环境区域基本建成,服务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战略发展全局的能力全面加强。2022年2月10日,生态环境部、国家发改委、重庆市政府和四川省政府联合印发《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规划》目标包括地级及以上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率不低于89.4%,PM2.5浓度下降13%以上,跨界河流国控断面水质达标率100%。
第8件大事:重庆都市圈范围划定
2022年8月11日,《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向社会公开。重庆都市圈由重庆主城都市区中心城区和紧密联系的周边城市共同组成,包括重庆市渝中区、大渡口区、江北区、沙坪坝区、九龙坡区、南岸区和荣昌区等21个区和四川省广安市。总面积3.5万平方公里,其中平坝面积约0.31万平方公里、丘陵面积约2.14万平方公里、山地面积约1.05万平方公里。《规划》以促进中心城区和周边城市(镇)同城化为主攻方向,加快推进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专业化分工协作、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生态环境共保共治、统一市场建设、城乡融合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提升发展能级和综合竞争力,建设经济发达、生活富裕、环境优美、社会和谐的现代化重庆都市圈。
第9件大事:第一批电子证照亮证互认实施清单公布
2022年10月23日,四川省政府办公厅、重庆市政府办公厅联合公布“第一批川渝电子证照亮证互认实施清单”,推动高频电子证照在川渝两地跨区域互认共享,不断提升企业和群众对川渝电子证照亮证互认的认同感、获得感。首批电子证照包括营业执照、机动车驾驶证、律师执业证、社会保障卡、就业创业证、道路运输证和饲料生产许可证等20类,其签发单位、亮证渠道和应用场景等一并公开,并可通过“天府通办”APP、“渝快办”APP查询。
第10件大事:渝蓉“点到点”班列首发
2022年4月15日,重庆首趟渝蓉“点到点”班列从重庆兴隆场编组站驶出,9小时后抵达成都大湾镇站。该班列共载28个集装箱,载有日用化工、葡萄糖和汽配等货物。兴隆场车站联合地方政府部门、重庆国际物流枢纽园区、中铁联集团结村中心站、中铁快运等成立路地沟通协商联合党支部,根据成渝两地及周边地区企业的需求开行渝蓉“点到点”班列,从以往的单一货物品类拓展至粮食、食品饮料等21个品类。“点到点”班列有利于进一步激活川渝两地商贸往来,有望与重庆其他国际班列实现联动,进一步丰富渝蓉铁路物流网络。
★重庆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方面的相关举措和成果
三年来,重庆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为根本遵循,按照市第六次党代会将“奋力书写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新篇章”作为重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三大任务之一的要求,会同四川紧扣目标定位,深化党政联席会议、常务副省市长协调会议等合作机制,大力实施成渝中线高铁等160个重大项目,加快建设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10个毗邻地区功能平台,出台科技创新中心、金融中心、生态环境保护等规划方案,实施311项“川渝通办”事项、43项便捷生活举措。
——经济总体实力不断提升。
建立双核联动联建机制,签署“1+5”系列合作协议,出台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推动渝东北川东北、川南渝西两翼协同发展。郑渝高铁建成通车,成渝中线高铁、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全面开工。
两省市间建成及在建高速公路通道达20条,其中成渝双核间直连高速大通道4条。启动建设“东数西算”工程算力重庆枢纽节点,成渝地区电子信息先进制造集群纳入全国第三批先进制造业集群。
2021年双城经济圈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0.7%、高于全国1.1个百分点,川渝电子信息产业营收突破2万亿元,数字经济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27.2%。
——协同创新能力稳步提高。
成渝综合性科学中心、西部科学城加快建设,共同制定“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实施方案,联动共建人工智能、大健康等领域重点实验室,推进金凤实验室建设,实施川渝科技创新合作计划,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等创新主体共同申报实施重点研发项目60项,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和国家级知识产权运营中心获批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