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政策理论导读 > 文化自信自强

巩固文化主体性 推动文化强国建设

2024-12-24| 来源:北辰遴选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国家的富强、民族的振兴,无不伴随着文化的历史性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民族精神力量的不断增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任何文化要立得住、行得远,要有引领力、凝聚力、塑造力、辐射力,就必须有自己的主体性。文化主体性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对自身文化的自觉意识和繁荣发展文化的主动精神。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必须巩固文化主体性。《习近平文化思想学习纲要》(以下简称《纲要》)的出版发行,为新时代新征程巩固文化主体性、建设文化强国提供了权威辅助读物。

1.坚持自信自立,在传承弘扬中巩固文化主体性

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生存境遇、精神状态、思想观念的集中体现,折射出一个民族对其自身文化的自为状态和自信程度。文化主体性不是人类生物遗传的自然结果,而是人类历史实践的产物。任何一种文化都离不开既有的历史和传统。《纲要》提出,“历史和现实一再告诉我们,一个抛弃了或者背叛了自己历史文化的民族,不仅不可能发展起来,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幕幕历史悲剧”。不忘本来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更好创新。巩固文化主体性的前提是对自己本民族文化的高度认同、由衷自信,并在此基础上自觉理性地维护和弘扬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理念和精神价值。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在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才能不断推进文化强国建设。

中国人民的理想和奋斗,中国人民的价值观念和精神世界,始终深深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作为世界上唯一绵延不断且以国家形态发展至今的伟大文明,中华文明以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的突出特性,形成了区别于其他文明的独特禀赋和突出优势。中华民族以自强不息的决心和意志,筚路蓝缕、跋山涉水,走过了不同于世界其他文明体的发展历程,形成了看待世界、看待社会、看待人生的独特价值体系、文化内涵和精神品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的智慧结晶和精华所在,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如果没有中华五千年文明,哪里有什么中国特色?如果不是中国特色,哪有我们今天这么成功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主体性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文化主体性的重要体现。中华文化有了自己的主体性,文化自信就有了来源,实现文化自强就有了动力。要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传承中华文化基因,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理想、文化价值的高度信心,始终保持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创造力的高度信心。

与此同时,在不同文化相互碰撞中巩固文化主体性,也需要坚持自信自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尤其在经济全球化时代,随着文化交流的频繁深入,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如果没有内在的自主定力,一味地移植外来文化、随波逐流,就不可能有文化主体性可言。如果“以洋为尊”“以洋为美”“唯洋是从”,跟在别人后面亦步亦趋、东施效颦,热衷于“去思想化”“去价值化”“去历史化”“去中国化”“去主流化”那一套,就绝不会有前途。中国共产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只有保持文化上的主体性,才能确保在文明交流交锋交融中不被“同化”“融化”,夯实自身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文化底蕴和精神根基。

2.坚持开放包容,在交流互鉴中巩固文化主体性

巩固文化主体性,既要善于从时间维度推动古与今的传承,也要善于从空间维度促进中与外的交流,在与外来文化相遇时,既能自觉自省,又能互尊互重,且在此基础上产生积极的适应性与成长性。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强调承认和尊重本国本民族的文明成果,不是要搞自我封闭,更不是要搞唯我独尊、‘只此一家,别无分店’。”《纲要》提出,“多样文明是世界的本色,各种文明相互遇见、彼此成就,共同构成人类文明绚丽多彩的百花园”。每一个国家和民族的文明都是独特的,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应该秉持平等和尊重,摒弃傲慢和偏见,推动不同文明交流对话、和谐共生。文明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鉴而丰富。巩固文化主体性和促进文明交流互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不断巩固文化主体性才能保持自我,促进文明交流互鉴才能更好发展自我。世界各个民族文化之间的广泛交流交融,需要突破二元对立思维模式,在坚持本民族文化主体性的前提下,充分吸收各民族文化的有益成分和人类文明创造的优秀成果,不断增强本民族文化的自主性、能动性、适应性和创造性,使其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历久弥新、更具活力。

中华文明的博大气象得益于中华文化自古以来开放的姿态、包容的胸怀,得益于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人类创造的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真正做到融通中外、贯通古今。中华文化倡导“和实生物,同则不继”,中华文明历来尊重文化多样化,由此汇聚成共同文化,化解冲突、凝聚共识。从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到北魏孝文帝汉化改革,从“洛阳家家学胡乐”到“万里羌人尽汉歌”,从佛教东传、“伊儒会通”到“西学东渐”、新文化运动,从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传入中国到改革开放以来全方位对外开放,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始终在兼收并蓄中得以建构和挺立,在尊重差异与接纳多元、开放对话与交流互鉴、求同存异与相互融合中进一步得以增强和彰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就要以更加博大的胸怀,更加广泛地开展同各国的文化交流,更加积极主动地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唯有在开放包容中巩固文化主体性,以宽广的气度和足够的智慧吸收并消化外来文化,方能以丰富有益的文化永葆自身的鲜明本色,推动文明更新。

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应对共同挑战、迈向美好未来,我们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加需要深入吸收借鉴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在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今天,在人类文明格局激荡重构的时代背景下,亟须在比较、对照、批判、吸收、升华的基础上,使本民族文化更加契合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的发展要求,从而进一步巩固中华文化的主体性。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丰富多彩的世界,我们应该秉持兼容并蓄的态度,虚心学习他人的好东西,在独立自主的立场上把他人的好东西加以消化吸收,化成我们自己的好东西,但决不能囫囵吞枣、决不能邯郸学步。”今天,我们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有条件破解“古今中西之争”,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更迫切需要一批熔铸古今、汇通中西的文化成果。必须秉持精神上的独立自主,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以更加博大的胸怀,积极主动学习借鉴世界一切优秀文明成果,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3.坚持与时俱进,在创新创造中巩固文化主体性

对历史最好的继承就是创造新的历史,对人类文明最大的礼敬就是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文化是最需要创新的领域,与时俱进是我国文化不断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巩固文化主体性,要统筹兼顾继承与发展、守正与创新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文化建设来说,守正才能不迷失自我、不迷失方向,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没有历史性就没有文化身份认同,没有创造性就没有文化生命力。只有在实践创造中不断进行文化创造,在历史进步中不断实现文化进步,才能始终掌握文化领导权,以先进思想文化引领社会发展进步。

巩固文化主体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关于文化主体性的形成和巩固,《纲要》提出,“这一主体性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中国大地上建立起来的;是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革命文化,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基础上,借鉴吸收人类一切优秀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是通过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建立起来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洞察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系,深刻把握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和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内在规律,鲜明提出“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重大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第二个结合’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二个结合”本身就是创新,同时又开启了广阔的理论和实践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巩固了我们的文化主体性。

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为文化创新创造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加之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前所未有,一并提出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强调“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既不盲从各种教条,也不照搬外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对此,必须积极建构中国自主的知识体系,形成符合本国国情的话语叙事,不断发挥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引领力。要深入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吸纳时代精华,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文化创新,用创新增添文化发展动力、激活文明进步源泉,以新思路、新话语、新机制、新形式创造出更多跨越时空、富有永恒魅力的文明成果。

文运同国运相牵,文脉同国脉相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有了文化主体性,就有了文化意义上坚定的自我,文化自信就有了根本依托,中国共产党就有了引领时代的强大文化力量,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就有了国家认同的坚实文化基础,中华文明就有了和世界其他文明交流互鉴的鲜明文化特性”。回望来时路,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在与世界文明的交流交往中得到建构和形塑,在守正创新的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完善。站在新的起点上,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必须要以贯穿过去、当下与未来的能动意识,实现传统与现代、民族与世界的交融汇通,在提升文化自觉、增强文化自信的基础上,巩固铸就中华民族的文化主体性。

作者:刘忠晖;《光明日报》( 2024年12月24日 06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5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48.00

销售 25件
浏览 11410人

2025预定【遴选热点6期】

183.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8136人

【步步登高】福建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考题解析月刊+热点语录

228.00

销售 356件
浏览 2105人

【步步登高】河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考题解析月刊+热点语录

228.00

销售 0件
浏览 1635人

【步步登高】贵州省/市遴选笔试宝典+3本考题解析月刊+热点语录

228.00

销售 0件
浏览 1112人

重庆省/市遴选笔试宝典+重庆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859件
浏览 4379人

湖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南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948件
浏览 3529人

湖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北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927件
浏览 4337人

安徽省/市遴选笔试宝典+安徽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947件
浏览 4058人

西藏省/市遴选笔试宝典+西藏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0件
浏览 2129人

【必备】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

150.00

销售 580000件
浏览 7613人

【必备】公文写作宝典

100.00

销售 0件
浏览 3658人

【必备】案例分析宝典

100.00

销售 0件
浏览 4044人

【必备】北辰遴选学员优秀习作集

80.00

销售 894件
浏览 4777人

【必备】公务员遴选面试宝典

150.00

销售 441件
浏览 5473人

【电子】2025年1月笔试考题月刊

30.00

销售 58件
浏览 295人

【电子】2024年12月笔试考题月刊

30.00

销售 45件
浏览 377人

【电子】2024年(11-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42件
浏览 358人

【电子】2024年(10-12月)面试考题解析季刊

30.00

销售 123件
浏览 366人

【电子】2024年11月笔试考题月刊

30.00

销售 56件
浏览 573人

【北辰遴选推荐】半月谈&天安门联名纪念杯

128.00

销售 12件
浏览 709人

【北辰遴选推荐】半月谈&天安门联名上岸杯

128.00

销售 20件
浏览 702人

【北辰遴选推荐】半月谈少先队员红领巾

99.00

销售 0件
浏览 65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