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协同合作,强化舆情监测,加强科技应急平台建设,发展高科技应急产业,提高政府应急能力及管理水平,以最终达到“有急能应,少急呼应,无急可应”的良好状态。
【关键词】政府治理 应急管理 网络舆情 【中图分类号】B82 【文献标识码】A
当前,中国的“创新升级”涉及市场开拓、企业发展、政府治理、社会建设等多个层面,所以在“创新升级”下,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也不应局限于应急管理本身,而是将眼界放宽,鼓励群众、媒体、智库、市场、政府等实现多方协作,实现对应急资源合理配置和充分利用,以提高政府乃至全社会的应急能力。
一、夯实基础,强化基层,力求日常应急准备工作常态化、社会化
应急管理工作与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生态环境、社会稳定等方面紧密相联,提高应急管理工作水平不仅仅需要政府的大量工作,还需要基层群众转变认识,进一步提高应急处理水平与能力。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发生,容易造成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甚至还会降低社会稳定性。基于此种情况,在该应急过程中,政府及基层人民群众可能会产生对突发自然灾害认识不足的问题,从而导致突发事件防范力度不足。因此,夯实基础,强化基层,从群众入手强化基层日常应急准备工作,是提高防灾控制理念和应急管理建设意识的关键。
政府的应急管理,其根本落脚点在于基层,群众则是管理基层过程中最为重要的部分,使得基层日常应急工作趋于常态化和社会化。一方面,将应急管理观念和知识通过培训、宣传等方式进社区、进企业、进学校,提高基层群众的应急意识;另一方面,将应急演练、应急队伍建设作为基本工作,积极鼓励人民群众参与,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及社区组织力量,提高群众自我管理能力,打造应急处理的第一道防线。
二、借助媒体,快速反应,强化网络舆情监测和促进潜在危机消除
新媒体时代的来临使得网络社交平台及工具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如常见的微信、微博、自媒体等,展现出极大的传播力、影响力以及话语表达力。倘若将新媒体融入到应急管理中来,势必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遏制或更正突发的不良网络舆情事件,并及时消除其潜在的危机,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减少应急管理部门的工作量,提高其应急管理水平。
政府的应急观念应将眼光聚焦在媒体本身,与时俱进,建立网上移动端交互平台,不再将应急管理的主要内容集中在传统的现实动态监察和管理上。与此同时,还需将应急管理的内容拓展到线上的不良事态以及网络舆情监察。借助网上移动端交互平台,开放社会群众言论自由,接受群众的投诉、举报、建议等,对网络中转发频率较高、短时间内转载频率较高、关系到人民群众以及公共安全的事件进行科学甄别与审查。一旦发现不良网络舆情事件,及时进行网络拦截等快速处理方式,避免危机进一步扩大。
三、技术贯穿,重视智库,大力推进科技应急平台建设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科技的发展能够极大程度形成直接的生产力,不管世界变迁,科技的基础性与有用性并未改变。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加强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强化战略科技力量”。可见,科技创新在国家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而在政府的应急管理当中,应加强科技应急平台的建设,以技术贯穿应急管理全过程是对应急能力提升的有效路径,充分发挥科研机构、专家学者作用,为应急管理能力提升提供技术支持。
当前,社会发展带来了诸多不确定性与潜在风险,国内外局面及形势日趋复杂,重视智库建设成为我国政府实现“群力群策”的关键,充分发挥和利用全社会的智慧力量,使得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水平显著提高,各类灾害防控能力提升,潜在危机发生几率大大降低。所以,以技术贯穿,建立“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智库”,构建科技应急平台,对突发事件情况客观全面了解,通过应急平台反馈的应急情况,寻求多方协作,利用智库力量,对突发事件及时作出反应,由全社会共同应对不良突发事件。而对于未能发生的潜在危机,同样利用应急平台迅速响应,结合智库带来的全社会智慧力量,合理分类,寻求专家及研究机构的合作与支持,真正做到多方共治,防患于未然。
四、自主创新,紧抓合作,以高科技应急产业发展作为有力支撑
早在2014年,国务院办公厅就已经印发了《关于加快应急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应急产业发展的全面开展进行科学规划和部署,并且指出我国的应急产业发展迅速,但仍然面临市场需求培育力度不够、应急产业体系发展不健全、应急处理关键技术及设施匮乏等困难。因此,应进一步加大自主创新,在已有的应急产业体系基础上提高认知、扩大规模,充分利用“一带一路”战略优势,力求在我国“十三五”时期快速推动应急产业发展。
2017年,我国对应急产业发展的重视度进一步提高,全国应急产业发展推进交流会的召开以及《国家突发事件应急体系建设“十三五”规划》的出台,为我国的应急产业发展指明了新的方向,与党的十九大精神以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要求吻合。于是,一方面,作为国家政府应急管理相关部门,当下任务应该放宽眼界,促进我国应急产业发展“走出去”,实现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另一方面,深入贯彻落实“官产学研融”等环节,针对监测预警、预防保护、应急服务以及救援处置四大领域内加强投入力度,形成良好的“安全谷”业态,将技术研发、生产制造、仓储运输、测试技术、信息平台、教育咨询、培训演变、资格认证、群众体现以及国际交流等功能充分融入其中,着重发展高科技应急产业。
五、积极总结,加强演练,提高政府应急能力及管理水平
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除了要在基层群众、媒体、智库、市场等层面充分考虑,最为关键的还是在于政府本身。倡导政府积极总结,加强演变,从根本上提高政府应急能力及管理水平,是实现多方协作、整合的基础性工作。
在不同的时间与空间内,事物发展的特征、过程、结果都有可能产生极大的差异,对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来说,政府的科学实战演练,相当于做好了事前准备工作,从突发事件发生的源头开始进行落实和处理。当然,政府的实战演练经验也都是来自于大量突发事件的事后总结,所以说,同时加强总结和演练,进而促使政府多部门协作、联动,充分发挥党政居民的整体力量,建立科学的应急预案,以减少突发事件带来的危害。具体来说,在事后总结方面,政府应运用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对海量突发事件及其处理进行整理、总结,最终突出要点,明确应急处理关键经验,为未来的应急管理提供现实依据;在实战演练方面,政府应积极改变应急处理观念,以全新且有效的应急手段,运用电子信息、网络技术等实现对应急事件的智能化演变、电子化演练以及网络化演练,重点突出自然灾害、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网络安全等多方面问题,以最终提高政府的应急演练水平。
综上所述,政府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是“群众、媒体、智库、市场、政府”等多方协作、整合,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应急资源,实现“线上”和“线下”的协同合作,做好日常准备工作,强化舆情监测,加强科技应急平台建设,发展高科技应急产业,提高政府应急能力及管理水平,以最终达到“有急能应,少急呼应,无急可应”的良好状态。
(作者 贾 丹 黄志文均为玉林师范学院讲师);《 人民论坛 》(2018年3月(中))
【注:本文系2015年度广西高校科学技术研究项目“广西公共危机管理中的社会参与机制研究”(项目编号:KY2015LX311)阶段性成果】
【参考文献】
①陈敏尔:《以改革创新精神大力推进应急管理工作》,《中国应急管理》,2014年第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