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有一张图片,一位白发苍苍的老人,在高铁二等座上修改材料。这位老人是院士,获得过多项国家创新进步一等奖,填补了国家空白,他把自己的钱拿去做科研经费,对此你有什么启示?
思路点拨:
本题属于综合分析类题目中的社会现象类题目,重点要求考生谈启示,这样的题考生一定要广开思路,深刻挖掘材料故事的点,多角度提出不同启示,并可以就每个启示点提出作为公职人员和党员干部应该怎么做。
答案解析:
看到这个画面不禁让人想起奋击在抗疫一线的85岁终南山,扎入水中一“潜”30年的黄旭华,让中国人牢牢端稳饭碗的袁隆平...试问大海碧波,何以以身许国,青丝变成白发,仍旧铁马冰河是他们真实写照,他们是领域的拓荒者,时代先行者,启示如下:
第一、小我与大我:立志高远、报效祖国。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青年人有理想,民族有希望,把自己小我融入祖国大我,人民大我之中,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共命运,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升华人生境界。对照先进典型,身边榜样,深学细照,比如科学家黄大年,用尽毕生精力报效祖国,在深度探测领域填补多项空白,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坚守在科研一线。时代楷模王继才为国守岛32年,以爱国奉献精神,将一生奉献给了祖国的海防事业。我们要将爱国奉献精神永驻心间,有一份光发一份热,聚力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在爱国奉献中书写精彩人生。
第二、公和私:朴实无华、淡泊名利。“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只做二等座,却自费科研,深居浅出,只为能更多资源用在科研工作上,不计得失,无私奉献,把青春时间金钱全部献给科研。不禁让人想起六十年深藏功与名,一生奉献光和热的张富清同志,核潜艇之父黄旭华,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后,把400万奖金全部捐给科研机构用于科研,真正展现了一种伟大的无我境界。作为党员干部,我们只有淡泊了名利,才会以民为志,只有清心内敛,才能心无旁骛。
第三、生命宽度和深度:奋斗拼搏、执着追求。滴水穿石一滴不可弃滞。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板凳甘做几十年,埋头苦干,无怨无悔,支撑起站得住脚的科学成就的精神力量,积蓄成科学的强大势能,我们用数十年走完了西方一两百年的科技发展之路,描绘出无愧于时代的科技创新版图。高居院士,获得过多项国家创新进步一等奖,成就巨大,还一直在努力,潜心钻研,作为普通人,我们有什么理由偷懒、有什么理由不努力拼搏呢?学海无涯苦作舟,书山有路勤为径。从古到今,勤就是学知识、增本领、创佳绩的重要阶梯和有效路径。作为党员干部,一定要低调务实、少说多干,敢于担当、积极作为,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第四、底线与高线:作风求实、创新突破。马克思说:“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新时代科学家秉持求实精神,就是要永葆好奇之心,不盲从权威,不迷信教条,敢于怀疑,大胆挑战;同时,尊重科学发现的规律,客观诚信,不浮躁求成,不急功近利。青年干部要弘扬求实精神,坚持立德为先,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扬科学家精神特别是在涉及人类辅助生殖技术、器官移植技术、基因编辑技术等前沿生物技术的研发和利用时,不得突破伦理和法律的底线。
第五、根本与长远:固牢思想、完善制度。习近平总书记在七年知青岁月里即使白天干活非常累,也从未放弃过读书。天道酬勤是我们的优秀传统,要继续继承和弘扬。发挥媒体透视镜的作用,多宣传此类有突出贡献的科学家,弘扬社会正能量,这张照片是被人无意间发到朋友圈才被媒体报道。如果不是因为新闻的偶遇,可能至今这位科学家也不会被大众所了解。发挥媒体反光镜的作用,防止不实的科研作风,真正把科研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形成崇尚求真务实的科学氛围。另外,透过现象看本质,老人把自己的钱拿去做科研经费,从侧面体现了科研人员面对科研经费短缺的无奈之举。政府也应加大对科研方面的财政投入,在税收、政策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引入社会资本助力科研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