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治理向来是国家治理的重点和难点。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经济社会发展和民生最突出的矛盾和问题在基层,一个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水平很大程度上也体现在基层。日常生活中,老旧小区的电梯装不装?怎么装?又如,家门口的广场建不建?怎么建?这些基层治理中的小事,检验政策落实的效果,考验党员干部的作风,体现基层治理的效能。如何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中共中央、国务院近日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从完善党全面领导基层治理制度、加强基层政权治理能力建设、健全基层群众自治制度、推进基层法治和德治建设、加强组织保障等方面作出相关部署,为加强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明确了任务书、时间表和路线图。
#01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现状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最大现状是:
一是基层管理认识滞后,认为只有经济发展了才能谈得上治理,或者说只要经济实力强了治理问题就会迎刃而解,治理的现代化自然就实现了。
二是基层管理考核偏向,实行“一切以考核为依据”的选择性治理办法,特别是涉及“一票否决”或是考核占分高的领域,就全力以赴。
三是集体行动存在困扰,基层管理者和基层民众在涉及公共利益和公共事务时,价值取向各异,外部性和“搭便车”现象突出,基层治理的各方主体无法形成协调有效的集体行动。
四是良性互动未能形成,基层治理现代化实践与顶层设计的偏离,顶层设计和基层实践中缺少桥梁,导致基层探索与顶层设计不能实现良性互动,甚至反向驱动,使基层治理现代化受到影响。
五是组织职能模糊不清,基层政府职能重点不清晰,往往是大而全,大而不优,责任成为无限责任,导致基层群众无论什么事情都来找政府,给基层工作带来了很大压力,牵扯了基层工作人员太多的精力。
出现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
一是现代治理理念欠缺,偏重于管理和控制,关注物重于关注人。二是现代治理制度不完善,传统的制度没有有效地修复和利用,新的制度尚未成熟和完善。三是治理主体的素质能力有待提高,存在基层组织软弱涣散、凝聚力和行动力不够的问题,还存在基层干部视野狭隘、知识层次和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化要求的问题。四是顶层设计和基层治理缺乏桥梁,两者不能形成良性互动,导致实际操作困难重重,影响了管理成效。五是基层治理体系现代化有待完善,政府主导、公民参与、社会协同不能实现良性互动,有效体系尚未完全建立和成熟,有待进一步完善。
#02
基层治理现代化的制约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