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焦虑无处不在:上班压力、买房很难、婚恋困境,生育无期……部分当代青年选择用躺平方式消极抵抗,患上了内心空洞、精神贫瘠、情绪低落,找不到生命意义感的“空心病”。事实上,“空心病”绝非某国或某地区特色,放眼全球,“空心”似乎成为时代青年的社会表征。如何帮助青年摆脱“空心病”,发现并追寻生命的终极意义?一起来看。
莎士比亚在《麦克白》的台词中说:“所谓人生,不过是一个行走的影子。一个舞台上指手画脚的拙劣的伶人,登场片刻,便在喧嚣之中黯然退场。这是一个愚人所讲的故事,充满了喧嚣和躁动,却找不到任何的意义。”1925年,英国诗人托马斯·艾略特创作了诗歌《空心人》,成为描绘当代人精神状态的代表作,刻画了现代人无聊、空虚、焦虑的精神生活,将人描绘成“空心人”和“稻草人”,精神残缺、情绪悲哀、情感孤独,充满了悲观主义和虚无主义。这种内心空洞、精神贫瘠、情绪低落、兴趣减退、快感缺乏,找不到意义存在而苦闷的感受被现代人称为“空心病”。“空心病”的核心是缺少对生命意义的感知。生命意义是一个冗长而颇具哲学意味的概念,关注的是“人类为何存在”这样一个形而上的问题,是人们发现并理解自己生命的含义,以及确定和追寻自己生命中的目标。人类终其一生都在其生命历程中追求对生命意义的探寻,它是个人与世界关系的深度理解,它基于个体生命经验又萃取出个人生活目标。
01
当代青年“空心病”的表现与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