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文章《正确认识和把握我国发展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文章强调,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强化就业优先导向。据教育部统计数据显示,今年高校毕业生规模将达到1076万人,比上一年又增加了167万人,规模和增量都创下了历史新高。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是民生之源。解决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需要政府、学校、企业三位一体,多措并举、协同发力,全力抓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扶持工作,让他们有能力、有机会、有渠道实现就业。
要强化教育引导,让高校毕业生有能力就业。无论就业大环境如何变化,就业主体的职业观念、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才是就业行为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因此,开展高校毕业生就业扶持工作的关键在于提高就业主体的就业能力。我们要着力引导高校毕业生摒弃传统“铁饭碗”和“非工即农”的职业偏见,树立起市场化、多元化、自主化的择业观念。同时要在简历制作、面试礼仪、答题技巧等方面加强培训,使高校毕业生更好地向用人单位进行自我推介,掌握就业中的主动地位。
要稳住市场主体,让高校毕业生有机会就业。各项就业扶持政策能否行之有效、持续发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市场主体的发展状况。市场主体发展得好,就业扶持措施才有坚实的基础。为此,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层层传导压力、层层传递动力,通过提升改革牵引力、强化开放支撑力、加大创新驱动力,千方百计保护和稳住各类市场主体,持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借助减税降费、岗位补贴、社保补贴等手段鼓励企业聘用应届毕业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要破除信息壁垒,让高校毕业生有渠道就业。就业信息是否畅通,直接关系着高校学生能否顺利就业、用人单位能否顺利引才,畅通就业信息对于社会经济稳步前进具有重要作用。各地各部门要努力克服疫情影响,在举办传统线下招聘会的基础上创新运用数字化手段,通过远程招聘、直播带岗、微信公众号等方式精准推送招聘信息,为用人单位和高校毕业生做好“牵线搭桥”工作,着力打破二者之间的信息壁垒,拓展高校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知悉渠道。
就业是民生之本,也是发展之基。近些年来,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和高校教育的普及,高校毕业生人数不断增加。加之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已传导到就业市场,就业竞争更加激烈。虽然国家就业政策红利接连不断,温暖人心,但要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地得到贯彻落实,还需要各地把就业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才能最终实现一举多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