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试热点
数字时代,田园不远
盘山路转过一道道弯,泥泞小路通往高山茶园,无人机盘旋空中,手机支架立在茶田,来自四邻八乡的村民主播忙着直播采茶——这是近日笔者在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榕江县见到的一幕。偏远却便捷、乡土又现代,构成了数字时代的田园图景。
“让手机成为新农具,数据变成新农资,直播成为新农活”,榕江县新媒体助力乡村振兴文创产业园门口展示着三句话。榕江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超过80%。活跃在短视频平台上的1.28万榕江“村寨代言人”,展示了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的不凡潜力。
此前,文化和旅游部等部门印发《关于推动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见》,其中“数字文化”是8个重点领域之一。其要点在于,以数字文化产品为载体,展示乡村特色文化、民间技艺、乡土风貌、田园风光、生产生活,从而带动地域宣传推广、文创产品开发、农产品品牌形象塑造等。这敏锐地把握了双向需求:社交媒体平台用户希望看到更多优质乡土内容创作,基础设施愈加完善的乡村则渴望更多展示和参与。
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关键词是“连接”:连接展示与欣赏、供给与需求。所谓“媒介即讯息”,媒介技术本身往往和内容一样重要。5G信号和智能手机的普及,让即便身处偏僻乡村的村民,也能成为互联网世界中的节点。这意味着,以前被地理单元所阻隔的人才、信息、资金的流动,如今成为普遍。
数字文化赋能,使得乡村的人才回流更为顺畅。数字基础设施是继道路、水电之后的新基建。“内育”与“外引”的双向作用,使得昔日的空心村成为创业的热土、创作的富矿。笔者所到的乡村,既有因社交电商兴起而返乡创业的年轻人,也有追寻非遗手艺而来的艺术家。定威乡的留守妇女杨云在直播间卖出了几十万斤当地的春笋、核桃、脐橙,带动周边年轻人回乡;来自清华大学文创院等机构的学者和专家来到榕江担任乡村振兴顾问,唤醒沉睡的资源。
数字文化赋能,使得乡村的业态培育更为多元。以数字文化产品为连接,老文脉连通新人脉,文旅文创等新兴业态从乡土中生长起来。在榕江县丰登侗寨,返乡创业的杨成兰正在规划蓝染主题民宿,依山而建的工坊里,当地妇女制作侗布手工艺品,墙上的电商平台链接显示着非遗手艺已经见到效益;在丹寨县宁航蜡染工坊,青年设计师成昊和从大山里走出的画娘一起,将古朴灵动的蜡染技艺带到了国际时装舞台。
当然,跨越“数字鸿沟”的过程不会一蹴而就,从内容创作到现代物流布局、品牌培育,数字文化赋能乡村振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激发内生动力以后,政府的引导和服务至关重要。
数字时代的田园,遥隔千里,也近在指尖。曾经被千山万水所阻隔的视线,借助千千万万个屏幕得以延伸。在这幅数字时代的田园图景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恰逢其时,风光无限。
智春丽;《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9日 第 12 版)
助力农村消费更快热起来
“自从村里有了快递驿站,大伙儿网上购物热情更高了。从大件家电到小件衣服,大小包裹直接送到家门口,收件真方便。”近日,在中部一个农村采访时听到的话语,道出了许多农民的感受。
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建设高效畅通的农村物流体系,营造安全放心的农村消费环境,对于不断释放农村消费潜力、扩大国内需求、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中国消费者协会日前发布的《2022年农村消费环境与相关问题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农村居民对当前农村消费环境的综合满意度为75.35分,总体表现良好。但农村消费市场仍有不少短板:农村物流配送体系建设短板较为突出,农村市场商品质量有待提升,售后服务还有待规范等等。
在一定意义上说,短板也是空间,差距也是潜力。顺应广大农村居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聚焦突出问题和关键诉求,要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拿出一揽子方案与举措,切实优化农村消费环境、提振农村消费信心,促进农村消费迈上新台阶。
从供给侧来说,要着力在完善农村流通设施与增加农村市场优质供给上下功夫,大力畅通下沉和上行双通道,满足农村居民消费升级需求。当前,居民消费已经从“有没有”转向“好不好”,品质型消费取代温饱型消费,因此,要多方发力增强有效供给,加强商业资源调度配置,特别是要发挥好相关商业连锁经营和供应链优势,不断提高农村商业流通标准化水平。在打通物流“最后一公里”方面,要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快递配送体系建设,尽快补充农村快递点位数量,细化农村快递物流网络,提高县乡地区快递物流的配送效率。
从需求侧来说,要提升农村市场监管水平,营造安全放心健康的消费环境,激发农民消费意愿。现在,“三无”食品、山寨产品等在一些农村地区依然可见。这些假冒伪劣产品扰乱农村市场秩序,影响老乡们的消费信心。为此,一方面,要加大工作力度,完善农村消费者权益保障网络;另一方面,要把规范农村市场秩序和加强市场监管放在突出位置,加大执法力度,完善城乡联动机制,加强源头治理。
扩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助力农村消费更快热起来,办法多、后劲足、前景广。相关部门和企业要聚焦更好服务农村流通,把握市场趋势,顺应发展规律,加快推进农村消费环境治理,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不断增加农村品质消费供给,进一步提升老乡们消费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为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提供有力支撑。
子鸣;《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9日 第 19 版)
议论文
深刻感悟抗疫斗争中的文化力量
历经3年多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我国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文化是重要力量源泉。”我们能够创造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谱写全党全国人民同心抗疫的英雄史诗,离不开中华民族文化品格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
中华文明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发展至今的文明。梁启超说:“我中华者,屹然独立,继继绳绳,增长光大,以迄今日”。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尽各种风险挑战,迎战过肆虐大地的自然灾害,治理过洪水滔天的大江大河,平息过暗流汹涌的内忧外患。“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不畏艰险、不屈不挠的中华民族在饱经磨难中铸就了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这既表现为从容应对惊涛骇浪的静气与定力,又表现为沉稳驾驭复杂局面的智慧和毅力。
新冠疫情突然袭来,困难和挑战前所未有,坚忍不拔的中国人民选择了勇敢迎战:面对百年来全球发生的最严重的传染病大流行,面对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遭遇的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国人不逃避、不躺平、不推诿。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决策、统一指挥,医疗卫生系统尽锐出战,党员干部挺身而出,基层群众生死较量不畏惧、千难万险不退缩,或向险而行、或默默坚守,同心抗疫、锲而不舍。从突发疫情应急处置,到常态化疫情防控探索、全方位综合防控;从武汉保卫战、湖北保卫战,到大上海保卫战、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每一场斗争都惊心动魄,每一步胜利都饱含艰辛。上下同心、咬紧牙关,最终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
新征程上,我们还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必须继续发扬坚忍不拔的顽强意志。一方面,要保持直面挑战的勇气。苦难考验了中国人民,也锻炼了中国人民。经过3年多抗疫防疫的磨砺和淬炼,中国人民勇往直前、风雨无阻的战略定力更加强大,必将以更加昂扬的精神状态应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险挑战。另一方面,要满怀战胜困难的信心。疫情防控取得重大决定性胜利,更加坚定了中华儿女攻坚克难的昂扬斗志、一往无前的坚强决心和战无不胜的豪迈信念,也必将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以坚忍不拔的毅力、顽强不屈的意志,战胜新征程中的一切艰难险阻。
责任担当的使命意识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责任意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担当意识,深深融入中国人的精神世界。
中国人民责任担当的使命意识在3年多极不平凡的抗疫防疫历程中展现得淋漓尽致。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揽全局、果断决策,以非常之举应对非常之事;各级党委和政府、各部门各单位各方面闻令而动,全国农村、社区、企业、医疗卫生机构、科研机构、学校、军营各就各位;广大基层党组织冲锋陷阵,广大党员干部带头拼搏。“当此之时,舍我其谁?”疫情出现在哪里,党员干部就赶到哪里,“天使白”“橄榄绿”“守护蓝”“志愿红”就出征到哪里,全国人民的心、劲就集中到哪里。中国人民责任担当的使命意识,还体现在对人民和生命的极度重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这是中国抗疫防疫3年多的坚定遵循,既从组织层面动员和引领群体行动,又从群众层面示范和带动个体行动,进而形成举国同心、众志成城的强大合力。
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增强责任担当的使命意识,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抓实抓细新阶段疫情防控各项工作,坚决巩固住来之不易的重大成果,不断取得新的胜利,为中国式现代化事业添砖加瓦。
守望相助的友爱情怀
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保持团结统一,其中一个优良传统便是守望相助。《尚书》有言:“同寅协恭和衷哉!”《国语》曰:“夫苦匏不材于人,共济而已。”古人很早就意识到,“和衷”“共济”才能形成合力,共同解决面对的问题,并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孟子》说:“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友爱和睦、守望相助是中华民族千年秉承的情怀和传统。守望相助的友爱情怀,是历史上支撑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兴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3年多的抗疫防疫历程中得到了传承与发扬。
在疫情突如其来的危急时刻,全国各地迅速点燃守望相助的希望之火。大疫之下,中华大地没有一个“局外人”,更没有一个“旁观者”。仅在武汉保卫战期间,就有340多支医疗队、4.2万多名医护人员星夜驰援、奔赴一线;19个省份吹响冲锋号、划分责任田、明确任务书,对口支援疫情严重地区,倾尽全力、不胜不退。此后,面对100多起聚集性疫情,各地党员干部、群团组织、志愿者互相支撑,及时补位,为群众提供抗疫暖心服务;邻里之间、地区之间互相帮助,把温暖和信心传递到需要的地方。守望相助也是国与国之间相处的美德。中国抗疫得到很多国家和国际友人的热心帮助,中国更是尽己所能助力各国抗击疫情。3年多来,中国政府向153个国家和15个国际组织提供数千亿件抗疫物资,向34个国家派出37支抗疫医疗专家组,向12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供应超过22亿剂新冠疫苗。在全球抗疫最吃劲的阶段,中国为全球供应大量抗疫物资,为全球抗疫作出重要贡献。
新征程上,我们要坚持守望相助的友爱情怀,奋力激荡起和谐文明的新气象,建设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为全球治理贡献中国智慧,继续开创人类更加美好的未来。
刚强勇毅的进取精神
认准的事就排除万难去做到,这种刚强勇毅的进取精神,是中国人安身立命的鲜明气质。“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中国古人志存高远,以天下为己任,并为之不懈奋斗。刚强勇毅的进取精神,使中国人不拘泥于眼前利益和琐碎之事,而是胸怀远大志向,积极建功立业,不断开拓创新。
过去的3年多,刚强勇毅的进取精神激励我们在抗疫防疫上最大程度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始终胸怀远大抱负,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焕发出发展的巨大活力、前行的强大能量。面对世纪疫情冲击和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中国经济稳住了大盘、顶住了压力,乘风破浪向前、爬坡过坎而上,走出了一条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道路。2020—2022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4.5%左右,远高于世界经济1.8%左右的年均增速,也远高于美国、欧元区和日本的年均增速。粮食产量连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城镇年新增就业始终保持在1100万人以上,2022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在世界通胀高企背景下仅上涨2%。多个国际组织纷纷表示看好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认为中国有望成为拉动2023年世界经济增长的“火车头”。3年多来,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从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到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我国始终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不动摇,防住了疫情,稳住了经济,保住了安全,让世界看到中国坚毅笃行的定力和信心。
新征程上,我们要继续保持刚强勇毅的进取精神,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在风雨洗礼中成长、在历经考验中壮大,推动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还应看到,当今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对应变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保持刚强勇毅的进取精神,把各方面的优势和活力激发出来,我们就能在战胜困难中赢得先机,中国这艘巨轮就能劈波斩浪、行稳致远。
(作者肖波,沈壮海单位:武汉大学);《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9日 第 09 版)
理论知识
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
内容提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是一个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笃行真理的过程。”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中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导我国革命、建设、改革和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取得伟大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开辟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为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
深刻回答重大时代课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要运用其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解决中国的问题”。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首要的是立足中国,运用马克思主义准确把握时代脉络和时代特点,深入探索时代发展提出的新课题,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国内外形势新变化和实践新要求,迫切需要中国共产党人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深刻回答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以习近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提出一系列原创性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创造性回答了重大时代课题。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目标、总任务、总体布局、战略布局和发展方向、发展方式、发展动力、战略步骤、外部条件、政治保证等基本问题,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科学思想指引和行动指南。这一科学思想深刻阐述了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本质要求和重大原则,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党的中心任务,把我们党对现代化的认识提升到新的高度。这一科学思想提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勇于自我革命,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探索出一条党长期执政条件下解决自身问题、跳出历史周期率的成功道路。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通过深刻回答重大时代课题,科学阐明了新时代中国发展的方向性质、目标路径、力量保证等一系列重大问题,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擘画了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新境界。
作出全方位原创性理论贡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庄严历史责任。”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一个重要方面在于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对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作出重大原创性贡献。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只有这样,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着眼解决新时代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科学回答中国之问、世界之问、人民之问、时代之问,有力指导新时代中国的伟大实践。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赋予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不断夯实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经过新时代十年理论和实践上的不断创新突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发展成为一个系统全面、逻辑严密、内涵丰富、内在统一的科学理论体系。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概括了这一科学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十个明确”牢牢抓住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中最重要的关键点,构成一个既各有指向又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集中体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基本精神。“十四个坚持”涵盖坚持党的领导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涵盖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对外战略,是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方略。“十三个方面成就”全面展示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的进展成效,集中体现新时代党的理论创新的重要突破,既是新时代发展的实践篇,也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的创新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坚持人民至上、坚持自信自立、坚持守正创新、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系统观念、坚持胸怀天下,用这“六个坚持”概括和阐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不断谱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十个明确”、“十四个坚持”、“十三个方面成就”和“六个坚持”,内在联系、有机统一,体现了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
指导新时代实践取得巨大成功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我们认识真理、进行理论创新就永无止境。”紧密联系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联系这些年来我们走过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历程,联系我们深化改革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有效应对重大风险挑战的具体实践,联系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就能更加深刻领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真理力量和实践伟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面临的形势之复杂、斗争之严峻、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艰巨世所罕见、史所罕见。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采取一系列战略性举措,推进一系列变革性实践,实现一系列突破性进展,取得一系列标志性成果,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经受住了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推动我国迈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
新时代的伟大实践充分证明,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两个确立”是新时代最大的政治成果、最重要的历史经验、最宝贵的实践结论,是我们战胜前进道路上一切艰难险阻、应对各种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
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博大精深,归根到底就是一句话,为人类求解放。”一种伟大的科学思想理论必然是世界性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深刻改变中国,也深刻影响世界,为人类和平与发展事业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世界向何处去?和平还是战争?发展还是衰退?开放还是封闭?合作还是对抗?成为摆在全人类面前的时代之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刻阐述了积极应对全球性挑战的中国主张和中国方案。在这一科学思想指引下,我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倡议并推动同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双边及区域性命运共同体,倡议构建一系列领域性命运共同体,积极搭建文明对话、政党交流、民间外交等互学互鉴平台,以实际行动打造践行全人类共同价值的样板,为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贡献中国智慧、中国方案、中国力量。
我们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法治化,提出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全球治理观、正确义利观等理念主张。一系列中国主张、中国方案,充分彰显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性贡献,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的世界意义和人类情怀。
(作者林振义为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秘书长);《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29日 第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