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好文天天读 > 好文天天读 > 20230616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616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6-16| 来源:北辰遴选

高层声音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推动新时代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向纵深发展

习近平

把党的建设作为一项伟大工程来推进,并且始终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原则和方针,是我们党的一大创举,也是立党立国、兴党强国的一大法宝。回顾100多年党的历史,党团结带领人民接续奋斗,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个伟大飞跃是改造社会的伟大事业,同时也是改造自身的伟大工程。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把全面从严治党作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鲜明主题,提出一系列创新理念,实施一系列变革实践,健全一系列制度规范,推动党的建设这项伟大工程不断深化发展,初步构建起全面从严治党体系。

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一项具有全局性、开创性的工作。新时代10年,我们党不断深化对自我革命规律的认识,不断推进党的建设理论创新、实践创新、制度创新,在构建全面从严治党体系上积累了丰富成果。我们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党的根本性建设,始终摆在首位,旗帜鲜明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净化修复政治生态,推动全党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实现党的团结统一。我们把思想建设作为党的基础性建设,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凝心铸魂,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持续开展党内集中教育,使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坚守共产党人精神家园。我们提出和坚持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以组织体系建设为重点,增强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整顿软弱涣散党组织,推动各级党组织全面进步、全面过硬,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坚持新时代好干部标准,着力培养忠诚干净担当的高素质干部队伍。我们以制定和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开局破题,以钉钉子精神纠治“四风”,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刹住了一些长期没有刹住的歪风,纠治了一些多年未除的顽瘴痼疾,以作风建设新气象赢得人民群众信任拥护。我们把纪律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坚持纪严于法、纪在法前,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全面从严,以严明纪律规范党员、干部履职用权,抓早抓小、防微杜渐,精准运用“四种形态”,让党员、干部切身感受到党的严管和厚爱。我们把制度建设贯穿党的各项建设,与时俱进完善党章,聚焦加强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推进制度创新,形成比较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搭建起党和国家监督体系“四梁八柱”,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长期性保障。我们开展史无前例的反腐败斗争,坚持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一体推进,“打虎”、“拍蝇”、“猎狐”多管齐下,查处一大批腐败分子,消除党内严重政治隐患,反腐败斗争取得压倒性胜利并全面巩固,成功走出一条中国特色反腐败之路。放眼全世界,没有任何一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如此严肃认真地对待自身建设,如此高度自觉地以科学的态度、体系化的方式推进自我革命,这是我们党的显著优势,也是引领时代的制胜之道。全面从严治党得到人民群众坚定支持和认可,2022年国家统计局民意调查显示,97.4%的群众对全面从严治党、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成效表示满意,比2012年提高22.4个百分点。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党的二十大提出的加强新时代党的建设的重大举措。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应是一个内涵丰富、功能完备、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动态系统。健全这个体系,需要我们坚持制度治党、依规治党,更加突出党的各方面建设有机衔接、联动集成、协同协调,更加突出体制机制的健全完善和法规制度的科学有效,更加突出运用治理的理念、系统的观念、辩证的思维管党治党建设党。要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党的建设推进到哪里,全面从严治党体系就要构建到哪里,无论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还是制度建设、反腐败斗争,都要自觉贯彻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方针,不能把全面从严治党局限于正风、肃纪、反腐。坚持对象上全覆盖,面向党的各级组织和全体党员,做到管全党、治全党,重点是抓好“关键少数”,管好党员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一把手”,在管党治党上没有特殊党员、不留任何死角和空白。坚持责任上全链条,压实各级党委(党组)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各级纪委的监督责任,推动各级党委(党组)书记扛起第一责任人责任、领导班子其他成员切实担负“一岗双责”,让每名党员、干部行使应有权利、履行应尽责任,做到权责对等、失责必问,压力层层传导,责任环环相扣,切实增强管党治党的责任感使命感,巩固发展全党动手一起抓的良好局面。坚持制度上全贯通,把制度建设要求体现到全面从严治党全过程、各方面、各层级,以党章为根本,以民主集中制为核心,不断完善党内法规制度体系,增强党内法规权威性和执行力,用制度促进全面从严治党体系贯通、联动,真正实现制度治党、依规治党。

  健全全面从严治党体系,是全党的共同责任,必须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制度优势。要深刻把握党自我革命历史经验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新鲜经验,立足新的形势任务,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健全各负其责、统一协调的管党治党责任格局,把全的要求、严的基调、治的理念落实到全面从严治党体系的构建之中,不断提升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水平,使全面从严治党各项工作更好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为党和国家事业健康发展提供政治、思想、组织保证。

《求是》2023/12

 

面试热点

别让“打卡”的热情变成“打扰”的不堪

  重庆“网红打卡点”白象居的居民最近“有点烦”。因为游客太多,出行拥堵、噪声扰民、环境卫生、小区治安等问题频现,本地居民无奈在入口处竖起“居民住宅,谢绝参观”的标牌。

  白象居的“烦恼”并非孤例。此前上海武康路的蝴蝶结阳台、苏州同德里小巷的民国建筑群,都有过类似遭遇。游客“打卡”的热情变成了居民被打扰的不堪。

  不少突然火起来的“网红打卡点”并非常规景点,而是处在居民生活圈,缺乏相应的旅游设施和服务。游客“过度”的热情,远超出当地的承载能力,难免会冲击原住民的正常生活。

  解决问题,要在“尺度”上下功夫。

  白象居这块“谢绝参观”的牌子提醒我们,文明旅行要注意边界。保持界限与分寸,是对别人的尊重,也是文明旅游该有的自觉。

  当然,这个“尺度”除了靠游客自己把握外,景点所在地相关管理部门也必须有所作为,制定细致清晰的管理“尺度”。比如划出明确的边界,让游客知道哪里可以“打卡”,哪里不可以;采取预约参观制度,控制客流量,避免“人从众”,让游客也能获得较好的旅行体验。

  只有把握好文明旅行的“尺度”,将“过度”的热情变成和谐的“双向奔赴”,平衡好旅游发展与居民日常生活,才能让网红景点变长红经典。

  (原载于新华网 作者:王志艳 摘编:项锋、杨心悦)作者:王志艳《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6日 02版)

 

议论文

坚持守正创新,赓续文脉谱写华章

  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上,二十四节气倒计时短片融合中华节气、经典诗文和冰雪运动精神,惊艳全世界;“北斗”组网、“嫦娥”探月、“羲和”逐日、“天问”探火、“天和”遨游苍穹,重大科技成果烙印传统文化,中国人自古以来的美好夙愿正变为现实;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哲学融入新发展理念,求同存异、和而不同的智慧助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传统文化中的思想精华不断为新时代治国理政提供滋养……在继承中发展,在守正中创新,用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经典文化塑造时代精神、推动社会发展,增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精神力量。

  知常明变者赢,守正创新者进。在新时代伟大变革中,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持守正创新,以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赓续历史文脉、谱写当代华章”。坚持守正创新,是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必然选择,也是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的根本要求。在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新征程上,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我们必须坚持守正创新,继续推进“两个结合”,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努力向着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目标不断迈进。

  守正才能不迷失方向、不犯颠覆性错误。中华文明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提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进一步强调“中国式现代化是赓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而不是消灭古老文明的现代化;是从中华大地长出来的现代化,不是照搬照抄其他国家的现代化”。坚持守正创新,就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不断以“两个结合”巩固文化主体性,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创新才能把握时代、引领时代。中华民族从来不缺少创新精神,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创新创造是文化的生命所在,是文化的本质特征。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数字文博、数字文旅、数字公共服务等新探索层出不穷,文化数字化方兴未艾;文创崛起、文体融合,新型文化业态和文化消费模式不断涌现;《国家宝藏》《典籍里的中国》等节目赢得广泛好评,《长津湖》《流浪地球》等影视作品深受观众青睐,高质量文化供给增强了人们的文化获得感……当代中国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创新发展,给文化创新创造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在继承中转化,在学习中超越,就能不断推动文化创新创造。

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赓续千年文脉。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为依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根脉,守正创新、推陈出新,就能创造无愧于民族、无愧于时代的文化精品、文明辉煌。

达仁;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6日   第 04 版)

 

劳动教育独具的文化价值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劳动的重要性,指出:“劳动创造幸福,实干成就伟业。”物质生产是精神生产存在的必要前提,文化在精神生产的范畴内,因此劳动也是文化生产的前提。伟大的事业孕育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进伟大的事业,劳动作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重要动力来源,必将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在新的历史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要坚定文化自信,坚持走自己的路,立足中华民族伟大历史实践和当代实践,用中国道理总结好中国经验,把中国经验提升为中国理论,实现精神上的独立自主。”总结中国经验、讲好中国道理、发展中国理论、发扬中国精神必然要立足中国实践,通过劳动教育将中国经验传承下去,将中国实践发展下去,将有助于持续创造、传承、发扬属于中国人自己的文化,更好地担负新的文化使命。

启迪与浸润:劳动教育是文化启蒙的起点

  “文化”一词起源于劳动实践中的耕种、生产、手工、技艺等。劳动作为人类发展的物质性力量,正如恩格斯在《劳动在从猿到人转变过程中的作用》中所阐述的那样,“是整个人类生活的第一个基本条件”。劳动不仅创造了人本身,甚至“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的劳动而诞生的过程”。在世界文化历史长河中,存在着丰富的劳动教育思想。朱熹的《童蒙须知》中将“洒扫涓洁”作为孩童启蒙教育,卢梭的《爱弥儿》高度重视手工劳动,将之视为重建身体与知识的有效中介,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曾说“不会种菜,不算学生”。劳动是实现人从自然性走向文化性的必经之路,对于人和社会的发展而言,是教育、文化、精神的来源,而劳动教育更是能够对人的身体和精神形成双重引领,使人直面生产、发展的需求,注重培养人在传承知识技能的同时形成对社会发展有益的文化知识,以此进行文化的启蒙和教化。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少年劳动教育,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劳动教育促进个体沉浸在身体力行的劳动文化中,完成对个人身体机能、工艺技能、知识水平的提升,并对个体的意志品质和精神力量予以完善,从而得到更高的精神文化浸润。当前,全国大中小学开展的多种劳动教育活动和课程,为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浸润和传承创设了情境、建构了场域、丰富了载体,具有独特的重要意义。

守正与创新:劳动教育推进文化实践

  劳动是人特有的发生于人与自然、人与人交互作用的活动,因此劳动不能脱离“由人自己编织的意义之网”,即文化;而劳动教育的本质是知识、价值的生产、传播和影响,即文化实践。从对象物的属性来说,劳动教育就是文化实践的本体,劳动教育通过切实的劳动实践提高人的生产劳动能力,改变人们生产劳动的组织方式和制度,推动人类物质文化的进步,进而推进了文化实践的深入与革新。同时,劳动教育又是文化实践的载体,文化融入是当前大中小学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形式,通过劳动教育,能够将从远古一直发展到今天的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下去,不忘来时路,为文化实践提供“源头活水”,不断铸就新的文化辉煌。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文化发展、文明赓续的时代良方,对于中国传统继承什么、扬弃什么,对优秀传统文化如何进行转化和发展,并不取决于传统文化本身,而是取决于当代中国的实践。劳动教育巩固了人在劳动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也通过这种身心融合的教育给人带来身体、心理以及精神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从而进一步巩固了人在文化实践中的主体性地位。

自觉与超越:劳动实践深化文化认同

  对于文化认同,应有至少两个层次的理解,其一是“文化自觉”。费孝通先生认为,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文化自觉不仅是对传统和现在知识层面的数量积累,还是一种可能在未来喷薄的智能意识,“既基于内容又基于过程”。文化认同的能动性和创造性,价值感和认同感,也唯有在具体的实践中才能激发、实现。其二是“文化超越”。超越不是以鄙夷的眼光弃之不用,而是用关心的态度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实现现实与传统的融合新生,以文化主体的责任去更好地传承、突破与创新,通过劳动实践与现实文化进行“交流、碰撞、新生”。如果失去了具体实践路径,文化认同只会成为一句口号,也让实践和文化都失去了主体性。劳动教育蕴含着劳动创造美的智慧,无论是田园种植、印染工艺、纸扇泥塑、裁衣织布的传统工艺,日常生活家务劳动的实践,还是科技生产技术的应用,都是对文明与智慧的追溯,也唯有通过广泛蕴藏于生产生活的劳动实践才能进一步启迪大众的文化创造力,让文化自觉与超越深入每个人的内心。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强盛,总是以文化兴盛为支撑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以中华文化发展繁荣为条件。”本固枝荣,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力量。我们的文化自信来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自信,是经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淬炼而获得的文化自信。面对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人们只有成为劳动实践的主体,作为人类文明和社会生产的主体,才能在面向各类矛盾和问题的解决时,建构更为科学、稳定的思想认知,坚定文化自信、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构筑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作者:马慧子,马梅,分别系南京工业大学讲师、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安徽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执行院长、教授);《光明日报》( 2023年06月16日 06版)

 

策论文

助力共同富裕

多措并举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社会保障是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增进人民福祉的基本制度保障,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实现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重要制度安排,发挥着民生保障安全网、收入分配调节器、经济运行减震器的作用。新时代,我们党把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我国社会保障体系建设进入快车道。我国基本建成以社会保险为主体,包括社会救助、社会福利、社会优抚等制度在内的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保障体系,为人民创造美好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坚强支撑,为促进共同富裕创造了有利条件。

  当前,我们已经踏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进入扎实推进共同富裕的历史阶段。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党的二十大提出“扎实推进共同富裕”并作出战略部署。社会保障关乎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促进共同富裕具有重要作用。我们要坚持人民至上,坚持共同富裕,把增进民生福祉、促进社会公平作为发展社会保障事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健全覆盖全民、统筹城乡、公平统一、安全规范、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样化需求,进一步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可靠更充分的保障,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健全灵活就业人员社保制度,扩大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的覆盖面,把更多人纳入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困难群体参保帮扶政策,努力实现应保尽保和法定人群全覆盖。进一步强化社会保障互助共济功能,加强失业保险参保扩面工作。发展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努力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探索适应人口大规模流动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政策。加强城镇与农村社会保障制度衔接,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筹资和保障待遇差距,逐步提高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水平。

  增强社会保障制度的公平统一性。充分发挥社会保障作为收入分配调节器的重要功能,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推动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省级统筹。加快完善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提升社会保险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便捷化水平。

  加强社会保障基金规范管理。近年来,全国社会保障基金规模不断扩大,对加强基金监管能力、提升管理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要依法健全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系,健全社保基金保值增值体系。要以零容忍态度严厉打击欺诈骗保、套保或挪用贪占各类社会保障资金的违法行为,守护好人民群众的每一分“养老钱”“保命钱”和每一笔“救助款”“慈善款”。

  促进社会保障事业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人口发展呈现少子化、老龄化、区域人口增减分化的趋势性特征。一方面要增强风险意识,分析社会保障可能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提高工作预见性和主动性,未雨绸缪采取应对措施。另一方面要坚持实事求是,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把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建立在经济和财力可持续增长的基础之上,不脱离实际,不超越阶段。

(作者王增文,陈玉成单位:武汉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济南大学政法学院);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6日   第 09 版)

 

释放数字经济促进就业的潜能

  不久前,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启动2023年百日千万招聘专项行动,线上线下协同发力,多方主体参与联动,助力高校毕业生及各类劳动者求职就业。当前,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断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进而衍生出大量新就业形态,成为创造就业的新增长点,为劳动力市场带来了新的发展空间。

  数字技术是世界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先导力量。当前,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相互促进,推动新业态“无中生有、层出不穷”和传统产业“有中出新、日新月异”交织演进,推动着劳动领域出现三大趋势变化。一是需求上由“数量型”向“技能型”快速转变,主要是向技能劳动转变,我国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将快速增加。二是供给上由无限供给向有限供给转变,“人口红利”向“人才红利”转变正在改变人力资源结构。三是劳动形态上,一大批新生代劳动者投身数据驱动、网络协同、平台支撑的现代服务新业态,数字技能劳动者数量快速增长。《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与2015版大典相比,净增158个新职业,并首次标注了97个数字职业,占职业总数的6%。2019年以来公布的新职业中,与数字化、智能化紧密关联的占到60%左右。数字经济打破了工作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增强了工作的灵活性、选择性和包容性,能够吸纳包括高校毕业生、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为稳就业提供了重要支撑。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和促进充分就业的潜能,需要推动平台企业规范健康发展,鼓励头部平台企业探索创新。一方面,发挥企业开发和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主体作用,深度推进“产教融合”,鼓励企业、大学、科研机构深化创新合作,培养更多符合数字产业发展需求的数字化新型人才。另一方面,数字经济对中小企业的吸引力、聚合力越来越强,促进数字平台上的中小企业持续繁荣发展,就能不断创造新的就业岗位,同时数字平台还能实现人才供需的精准匹配。

  充分释放数字经济创造就业岗位和促进充分就业的潜能,还需要提升广大劳动者的数字素养和数字技能。从劳动需求来看,随着数字经济不断发展,工业互联网、数字模拟、人工智能、物联网控制等领域的人才需求会越来越大,培养更多数字技能人才,才能满足企业用工需求。从劳动供给来看,需要弥合“数字鸿沟”,让普通劳动者掌握更多数字技能。比如,增强农民工的数字技能可以为其打开进入数字经济行业的通道,让他们既能适应现代化智能工厂的需要,也能投身到现代服务的新业态中。

  就业是最基本的民生。新需求创造新职业、新供给创造新市场、新技能适应新发展,顺应数字化浪潮,继续推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挥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不仅会为稳就业提供更多助力,还将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力。

  (作者杨志明为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劳动学会会长);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6日   第 05 版)

 

经验交流

各地各高校多措并举护航毕业生求职路

开拓就业渠道 做好就业指导

开展访企拓岗、开拓就业渠道,健全服务体系、做好就业指导,帮扶困难群体、实施“宏志助航计划”,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工作……为做好2023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各地各高校紧密结合实际,创新思路举措,千方百计护航毕业生求职之路。

  拓展岗位资源

  精准对接供需

聚焦求职问题

  精准答疑解惑

  各地各高校落实“一对一”帮扶责任制,深入实施重点群体“宏志助航计划”培训项目,创新就业指导服务,推动就业指导覆盖更多毕业生。

强化不断线就业服务,提升专业度。

创新开展就业指导服务,力求精准度。

关心帮助就业重点群体,增加暖心度。

鼓励基层就业

  优化服务保障

  基层是高校毕业生成长成才的大舞台,也是吸纳高校毕业生就业的重要渠道。教育部等有关部门推出一系列政策措施,积极引导毕业生到基层就业。

注重就业教育,强化价值引领。

健全服务保障,支持人才发展。

摘选,本报记者吴丹,吴月《 人民日报 》( 2023年06月16日   第 14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882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263人

【新品现货】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7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7-8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1件
浏览 635人

28天从乡镇到省委机关笔试面试公务员遴选备考日记

25.00

销售 0件
浏览 358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882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263人

【新品现货】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7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7-8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1件
浏览 635人

28天从乡镇到省委机关笔试面试公务员遴选备考日记

25.00

销售 0件
浏览 358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882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263人

【新品现货】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7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7-8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1件
浏览 635人

28天从乡镇到省委机关笔试面试公务员遴选备考日记

25.00

销售 0件
浏览 358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882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263人

【新品现货】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7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7-8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1件
浏览 635人

28天从乡镇到省委机关笔试面试公务员遴选备考日记

25.00

销售 0件
浏览 358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8826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263人

【新品现货】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7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7-8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1件
浏览 635人

28天从乡镇到省委机关笔试面试公务员遴选备考日记

25.00

销售 0件
浏览 3589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