领导安排的活儿我从来没做过,不会干。比如,“单位下个月要举办一个活动,你来牵头组织一下”。这下好了,完全没经验,当场就懵了。
很多人会凭本能回复,那可真是嘴比脑子跑得快:“好的,收到。”任务是接下来了,但不会干啊,只能回去吭哧吭哧研究。但如果只是埋头苦想,通常研究不出什么好的执行方案来。
怎样沟通,才能接下这种让人两眼一抹黑的任务呢?
其实你可以这样回复:
“好的,领导。我理解,您是希望给我一个机会把这件事给挑起来。但是说实话,这件事我确实没有做过。您能不能帮我指点一下,以往这类活动是哪个同事负责的,我先去向他请教一下。”
这还没完。当领导告诉你“以前是王老师负责的”以后,你要赶紧接上一句:
“好的,我马上去跟他请教,请教完了,我列个初步计划再跟您碰。”
这两段话说完,你会发现摆在你眼前的问题不一样了——原先是完全不会做,觉得领导要拿这个任务考验你;现在,你不仅从领导身上取得了信息,还可以继续往下推进了。
这样的改变之所以会发生,是因为我们用了一个非常重要的沟通方法,救生员法。
救生员我们都知道什么意思,就是关键时刻能拉咱一把的人。
放在执行任务的语境里,救生员就是我们可以求支持、求指导的人。找到“职场救生员”,相当于给自己找了一个坚实的后盾,对于推进陌生任务特别有帮助。
知道了这个方法,下次遇到不会做的任务时,你就可以分两步来沟通。
第一步,问“谁能帮自己”
这相当于从领导那里为自己争取一个“救生员”,往后不仅可以跟他了解任务的详细信息,也可以向他学习以往的成功经验。
而要想拿到“谁能帮自己”的信息,其实不难。领导当然知道你没做过这件事,他当然也希望你能把事情利利索索地办成。所以,他大概率会给你指个方向:“你去问问王老师,去年的活动是他办的。”还有的领导很热心,会直接把相关同事叫过来:“来,老王。小李之前没做过这件事,你接下来多帮帮忙,指导指导他。”有领导这句话,咱干起来是不是没那么慌了?
第二步,“留个接口”,方便后续跟领导再确认
你一定要有这个意识——不是向“救生员”求助完就闷头去干,还应该留个接口,找时间再跟上级汇报一次。
我这里说的汇报,不是非得当场摁着领导。如果你从“救生员”那里了解到,任务不难,没做过也很快能上手,那么直接给领导发条信息就行:
“领导,这件事我跟王老师请教了一下,根据我的理解拉了一个行动计划,准备分成一、二、三这么干……具体的执行步骤给您看看,这么执行合适不合适,请指示。”
敲黑板了,当你请领导确认这种原先没干过的方案时,重点要确认什么?
是执行步骤,也就是第一步、第二步、第三步分别打算怎么做。理由很简单,面对这种没干过的项目,其实很难很快拿出一个滴水不漏的方案来。咱也别对自己有这么高的要求,先把步骤捋清楚就行。领导一看觉得哪个步骤有问题,就会及时干预:“你过来,我再跟你说一说。”相反,如果他没意见,那挺好,咱就按照步骤往下推进。
没错,不是非得拿出一个完整的方案,才能跟上级讨论。重要的是留下一个工作对接的接口,方便双方之间不断有互动。这样一来,你就不是孤独地干活了,而是在上级和“救生员”的双重帮助下推进工作。
当然还有一种情况,就是你跟“救生员”沟通完之后发现,这个活还挺复杂,跟你之前想的不一样——本来觉得三天就能干完,现在觉得需要一周;本来觉得一个人就能干,现在发现得发起一个跨部门的项目组才可以。
这个时候你千万别憋着,梳理步骤前就应该向上级反馈:
“您之前布置的任务,我去跟王老师学习了,这件事具体怎么做已经明白了。但是我草率了,按照之前的理解,这件事三天就行。但是王老师指导之后,我们一起盘了工作量,需要五天,大概下周一能出方案。您看这个进度可以吗?”
一定要及时向领导告知你的困难,千万不要默默承受。因为只有充分了解情况,上级才能根据他整体的安排,决定是接受你的进度,还是及时干预。比如,他可能会告诉你,“时间没得商量,还是本周交付,但可以给你增派两个人手”。
哪怕上级非常无情地表示什么都不能让步,让他知道你的难处也是很重要的。这可以避免陷入两种情况:
一种是工作安排已经超出了你的能力和负荷,但是上级并不知道。这会造成“鞭打快牛”的恶性循环,你也可能因为到点交不出结果,造成工作损失。
另一种更糟糕的情况是,本来进度就已经落后了,但是你出于“觉悟”选择孤军奋战,不及时预警,那你的上级肯定会因为不了解情况,在拿不到交付成果、造成工作损失时暴跳如雷,上下级之间的信任关系也会被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