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概述】从全国来看,多地已经探索推行午休躺睡,但事实上,这并非容易的事。记者探访某省多所小学发现,各学校都做了一些新尝试,有的学校推出躺睡垫、伸缩床,有的把桌椅设计成两用折叠床,有的在体育馆内搭起帐篷,有的小学教室内安装自动窗帘遮光等等。可从现实情况来看,学生躺睡却面临着老校区空间场地不足、资金紧张等诸多难题。
【原因分析】一是思想认识不够。目前,大家对趴着睡觉的危害性认识不足,改变的主观能动性还不强,从专业角度看,学生趴着午睡会对眼球造成压力,长此以往,容易诱发眼部疾病,另外,不健康的睡姿也会影响血液循环,对身体其他部位造成伤害。二是办学条件有限。由于城镇化进程加快,农村学校生源数逐年递减,城区学校办学规模急剧增加,多数班额处于峰值,教室没有多余空间供学生“躺睡”,同时“一校一案”化解“大班额”问题后,多数学校功能室被挤占,能开放给学生午睡的场所不足,因此“趴睡”变“躺睡”实施难度大。三是教育经费不足。全面落实学生“舒心躺睡”工程,就必须为学生提供躺椅或折叠床(垫)等“硬性条件”,而大部分地区财力十分有限,采购“躺睡”设备是一项不小的开支,学校公用经费根本无法保障。四是考核机制欠缺。目前,中小学教育督导考核体系中尚无学生“躺睡”具体要求,外部约束的推动力明显不足,“躺睡”仅处于提倡阶段,还缺乏考核与约束机制,学校在落实过程中弹性空间很大,存在着差异性、随意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