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2021年9月8日至9日,省委书记李锦斌深入阜阳、亳州、淮北、宿州市,就党史学习教育、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动乡村振兴、促进共同富裕等情况进行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和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重要论述、考察安徽重要讲话指示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新阶段皖北地区全面振兴,聚力打造增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的强劲增长极、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试验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转型区、乡村全面振兴先行区“一极四区”,为建设新阶段现代化美好安徽贡献更大力量。
二、命题预测
1.请你结合给定材料,归纳概括淮北市在加速皖北地区全面振兴过程中出现的问题(200字),并提出下一步工作建议(300字)。
2.安徽省拟召开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你是省政府办公厅工作人员,请你撰写一份会议方案,供领导审阅(400字)。
3.宿州市拟组织全市各级各部门在各分会场收听收看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你是市政府办公室工作人员,请拟写一份通知,部署收听收看工作(400字)。
4.蚌埠市主要领导要在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上做表态发言,你是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起草一篇发言提纲,供领导参考(600字)。
5.亳州市在收听收看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推进大会后,将召开本市动员会。你是市委办公室工作人员,请为主要领导起草一份在动员会上的讲话稿(1000字)。
6.2021年9月24日,全省推动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大会在蚌埠召开,省委书记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为战略牵引,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五个战略区块链接”为先导,以乡村振兴为抓手,以统筹推动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为路径,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奋力开创皖北地区高质量发展新局面。请你立足安徽省情,结合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以“加快皖北全面振兴”为主题写一篇策论文(1000字)。
三、理论原点
★区位优势
皖北是安徽省北部的简称,包括宿州、淮北、蚌埠、阜阳、淮南、亳州6个省辖市。位于以上海为龙头的长江三角洲地区,东靠江苏,南接皖南,西连河南,北望山东。地势以平原为主,拥有广袤的淮北平原,土地面积39149平方公里,占安徽省全省土地面积的33.3%。耕地面积3206.5万亩,占安徽省耕地面积的47.8%。皖北处在南下北上、东进西出的战略要地,主要的通道是欧亚大陆桥,是安徽省唯一的一带一路经过地区。目前,皖北正抓住一带一路、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规划、中原经济区、皖北全面振兴、淮河生态经济带等国家主体功能区规划和沿淮城市群、南北合作“3+6”现代产业园区等省级战略机遇迅速发展,已成为华东地区重要的经济增长极和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
★发展定位
皖北地区是安徽经济发展的重要板块,是安徽省北上和西进的重要通道。2008年底,安徽省委、省政府立足于皖北的人口、资源、基础设施、干部情况等现状,出台了《关于加快皖北和沿淮部分市县发展的若干意见》,首次将皖北振兴纳入事关全省发展大局的层面提及,新老十条、宿州会议纪要、园区合作共建、干部人才支持、建设皖北“四化”协调发展先行区等一系列举措密集出台。2012年底,皖北五市一县一区正式入围中原经济区,在政策的带动及各方面的大力支持下,叠加优势开始显现。2014年,国务院文件《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到沿江五个城市群的发展规划和战略定位,其中首次明确了安徽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2016年,皖北地区淮河生态经济带进入十三五规划。2019年12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中提出“充分发挥皖北、苏北粮食主产区综合优势,实施现代农业提升工程,建设长三角绿色农产品生产加工供应基地。建设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要求,为皖北全面振兴提供了政策依据。2020年10月21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了《促进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的若干政策措施》,为皖北全面振兴提供了国家层面政策保障。2021年02月09日,安徽省出台《皖北承接产业转移集聚区建设实施方案》,皖北全面振兴进一步加速。
★重要意义
1.皖北地区是安徽粮食生产核心区。皖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省60%以上。加速皖北全面振兴,有利于更好地保护耕地,推进粮食生产核心区建设,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更大贡献。
2.皖北地区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阶段。加速皖北全面振兴,有利于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进程,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
3.皖北地区发展事关安徽发展全局。加速皖北全面振兴,有利于发挥比较优势,培育新的增长极,与全省同步实现安徽全面振兴目标,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和服务全国发展大局发挥更大作用。
4.皖北地区是人口、粮食和农业生产大区。要想加速现代化新阶段美好安徽建设,早日实现共同富裕,皖北地区必须要发展快、发展好。
★存在问题
1.产业结构层次较低。一是农业结构低级化。种植业仍占主体,农产品加工增值能力较低。二是工业结构传统化。资源型工业增加值占规模工业的比重偏高,而科技含量较高的增加值比重偏低。“药切成片,粮磨成面”“挖煤卖煤,发电卖电”的格局没有得到根本性改变。三是第三产业结构初级化。为生产和科技服务的现代服务业比重偏小。
2.内在经济活力不足。皖北地区创业氛围不浓,发展动力不强,内在活力不足,集中表现在反映人民群众创业总体水平的非公经济发展滞后。
3.生产要素制约明显。一是资金缺乏。本地资金被大量抽走,资金向优势地区和行业集中的趋势日益明显。二是土地、人才缺乏。随着国家加大宏观调控、土地闸门关紧及劳动力成本上升,皖北发展面临土地、劳力趋紧的挑战。三是水资源短缺。皖北资源优势巨大,但多是耗水量大的煤电和煤化工产业,水资源严重短缺。
4.政策效应有待加强。一是财政、土地、科技、人才等政策有进一步拓展的空间。二是部分政策对皖北地区缺乏分类指导标准。三是皖北财力不足,对需要配套的资金普遍难以到位。四是政策部分过于原则,没有细化为相关部门的操作性文件,在具体实施中难以完全到位。
5.外部资本流入受阻。从省内看,沿江城市带已成为产业转移的强势吸纳区,皖北劣势明显。从省外看,邻近的苏北地区对皖北产业承接形成强烈阻遏。沿江城市带和苏北正对皖北形成合围之势,“屏障”和“过滤”效应日渐明显。
★对策措施
1.完善重大政策
(1)对集聚区内符合条件的国家布局重大项目实施能耗单列,不纳入地方能耗双控考核。对集聚区新改扩建煤炭清洁高效利用项目,按照大气污染防治非重点区域在安徽省内实施差别化管理,用煤指标可在全省范围内调剂解决。
(2)加大建设用地支持力度。对从上海、江苏、浙江等省市转移到集聚区的传统产业,在新增建设用地指标方面予以倾斜支持。在集聚区实施的国家重大建设项目,难以在省内落实耕地占补平衡且符合补充耕地国家统筹条件的,可按照规定申请国家统筹补充耕地。
(3)支持集聚区内电力用户参与电力市场化交易。在具备条件的集聚区,允许企业集体与发电企业直接交易。
(4)在集聚区内稳步推进“基准价+上下浮动”市场化电价形成机制。基准价按照当地现行燃煤发电标杆上网电价确定,浮动幅度上浮不超过10%、下浮原则上不超过15%。2020年暂不上浮。
(5)支持集聚区按规定开展非居民用天然气价格市场化改革。加强天然气输配价格监管,降低偏高的管网输配服务价格,取消没有实质性服务的收费和加价。
(6)鼓励中央企业在集聚区布局发展。并在年度经营业绩考核中予以适当支持。
(7)支持集聚区及周边住宅用地供应。特别是增加租赁住房用地供应。允许对符合条件且未享受实物保障的就业或创业的人员提供一定的住房租赁补贴。
(8)鼓励提高集聚区内企业培养重点行业紧缺高技能人才补助标准。支持集聚区与长三角职业院校(含技工院校)共建人才培养基地、创业孵化基地。
(9)对急需引进的各类人才提供户籍办理、子女入学、医疗保险、创业投资等方面“一站式”服务。适当放宽外籍高端人才申请工作许可的年龄限制,为引进的外籍高端人才提供签证、工作、居留和永久居留便利。
2.落实重大举措
(10)鼓励集聚区加大土地资源清理整合力度。积极盘活存量建设用地,通过整体规划、分期实施、小块起步、滚动发展大力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支持国家级开发区根据实际发展需要与邻近工业园区实行统一规划、建设、运营和管理。
(11)支持集聚区采取“园中园”、委托管理、投资合作等模式与沪苏浙及省内合肥、芜湖等地共建合作园区。探索建立税收利益分享等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
(12)鼓励新入区企业与土地使用权权属企业合作。允许对具备土地独立分宗条件的工业物业产权进行分割,用以引进优质项目。
(13)支持采取创新产业用地分类、土地混合使用。提高产业用地土地利用效率、实行用地弹性出让、长期租赁、先租后让、租让结合供地等措施灵活用地,满足集聚区产业项目用地需求。
(14)鼓励集聚区按照先建后评、滚动支持、持续监测、有进有出、动态调整原则,发展先进功能材料、先进结构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