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热点链接
中央人才工作会议9月27日至28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坚持党管人才,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个面向),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为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人才支撑,为2050年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打好人才基础。
二、命题预测
1.2021年10月8日,安徽省委书记郑栅洁拟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传达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精神,研究安徽省贯彻落实意见。假如你是省委办公厅工作人员,请你为省委书记起草一篇在省委常委会会议上的讲话提纲(1000字以内)。
2.安徽省委组织部一行5组10人,拟于11月22日至26日赴淮北市考察调研人才工作。假如你是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现要与淮北市委组织部进行对接,请起草一篇调研函(400字),未尽要素可合理假设。
3.请结合给定材料,概括合肥市开展人才工作的主要做法(300字以内)。
4.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指出,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人才,各类人才搭建干事创业的平台。假如你是省委组织部工作人员,请你结合安徽实际,对我省如何培养、引进、用好人才撰写一份工作方案要点,供领导参阅(600字)。
5.安徽省拟于近日开展“我为人才工作建言献策”活动,请结合实际,自选角度,写一篇策论文,为做好全省人才工作积极建言献策(不超过1000字)。
三、理论原点
★人才会议
21世纪以来,人才工作会议共召开过3次,分别是在2003年、2010年和2021年。其中,2003年和2010年名称为全国人才工作会议,2021年更名为中央人才工作会议,更加凸显了“党管人才”原则。
1.第一次全国人才会议
进入21世纪,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新的深刻变化。2000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首次提出:“要制定和实施人才战略”。同年,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提出,要把培养、吸引和用好人才作为一项重大的战略任务切实抓好,努力建设一支宏大的、高素质的人才队伍。
2001年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专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这是中国首次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将其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布局之中,使之成为其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2002年,面对中国加入WTO后的新形势,直面经济全球化和综合国力竞争,中共中央、国务院制定下发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 ,首次提出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对新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进行了总体谋划,明确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中国人才队伍建设指导方针、目标任务和主要政策措施。
2003年12月,中央召开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通过了《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这次会议明确提出实施人才强国战略,阐述了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科学内涵、指导思想、根本原则和基本要求,强调要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把促进发展作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紧紧抓住培养、吸引、用好人才三个环节,加强人才资源能力建设,深化人才体制改革,大力培养各类人才,加快人才结构调整,优化人才资源配置,促进人才合理分布,充分开发国内国际两种人才资源,努力把各类优秀人才集聚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中来。
会议提出,党管人才原则是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的根本保证,阐明了党管人才的重大意义、科学内涵、工作要求和工作格局,强调要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原则,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切实抓紧抓好。
会议通过的《决定》,科学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才工作的实践经验,提出了新的历史条件下我国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根本任务和政策措施,是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人才工作的行动纲领。
《决定》指出“新世纪新阶段人才工作的根本任务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中,要把人才作为推进事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努力造就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和一大批拔尖创新人才,建设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人才队伍,开创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新局面,把我国由人才大国转化为人才资源强国,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任务,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决定》强调,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大力加强人才培养工作;坚持改革创新,努力形成科学的人才评价和使用机制;建立和完善人才市场体系,促进人才合理流动;以鼓励劳动和创造为根本目的,加大对人才的有效激励和保障;突出重点,切实加强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人才资源整体开发,实现人才工作协调发展;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努力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
这次会议和通过的《决定》,在党的历史上首次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作出全面部署,标志着我们党对人才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达到一个新高度,也标志着人才工作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有了新的战略定位,对于把我们党建设成为优秀人才密集的执政党,把我们国家建设成为人才资源强国,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会后,中央成立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在人才战略规划政策研究、宏观指导、工作协调等方面加强领导,各省区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和副省级城市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协调)小组,县以上党委组织部门设立专门人才工作机构。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新格局初步形成。
2.第二次全国人才会议
2010年5月,党中央、国务院召开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会议深刻分析人才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就落实《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工作作出全面部署。
大会的总结讲话深刻指出,这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新的起点上向前迈进、人才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的大背景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紧紧围绕建设人才强国这个战略目标,努力使人才工作各项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要深刻认识、自觉遵循人才成长规律,注重把握客观性,避免片面性,切实提高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要坚持重在使用,用当适任、用当其时、用当尽才,充分发挥各类人才的作用;要营造尊重人才、见贤思齐的社会环境,鼓励创新、容许失误的工作环境,待遇适当、无后顾之忧的生活环境,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制度环境,促使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要坚持和完善党管人才原则,切实改进党管人才方法,真正做到解放人才、发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迅速行动起来,科学制定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措施,抓紧实施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为人才成长和发挥作用创造良好环境。
这次会议对贯彻落实《人才规划纲要》作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我国今后10年人才发展的战略目标、指导方针、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
作为我国第一个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人才规划纲要》是在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与科技、教育等发展规划并列的一个专门规划,是实施人才强国战略的总体规划,是我国到2020年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的“路线图”。
《人才规划纲要》首次对“人才”作了科学定义,人才是指具有一定的专业知识或专门技能,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对社会作出贡献的人,是人力资源中能力和素质较高的劳动者,强调人才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资源。
《人才规划纲要》明确指出我国人才发展指导方针是“服务发展、人才优先、以用为本、创新机制、高端引领、整体开发”,战略目标是“培养和造就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确立国家人才竞争比较优势,进入世界人才强国行列,为在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奠定人才基础。”强调要抓好党政人才、企业经营管理人才、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农村实用人才、社会工作人才六支人才队伍建设,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规划纲要》对改进完善人才工作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提出了目标要求和主要任务,明确要求推进实施10项重大人才政策,确定实施12项重大人才工程,这些重大人才政策和重大人才工程涉及人才开发各个领域和不同层面,涵盖了人才队伍建设的主要方面。
第二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人才发展面临战略机遇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对于全面提高我国人才发展水平、加快建设人才强国,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这次会议的召开和第一个中长期人才规划纲要的颁布,确立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抢占人才发展先机成为各方面共识和自觉行动,标志着我国大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跃升到新的层次,也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进入一个全面展开、整体推进的新阶段,开启了人才工作新的历史篇章。
2012年9月,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党管人才工作的意见》,对健全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格局、完善党管人才工作运行机制、创新党管人才方式方法、加强党管人才保障措施等做了比较系统的规定,党管人才迈进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
3.中央人才会议(名称从全国人才会议改为中央人才会议,进一步凸显了“党管人才”原则)
2021年9月27日至28日,中央人才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这是继中共中央、国务院2010年召开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之后,在人才工作领域举行的最高规格会议。习近平总书记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了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政策举措,也发出了加快建设人才强国的动员令。
其要点有:
(1)一个科学判断: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
新的历史起点首先源于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讲的新时代人才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是对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发挥的重大作用给予的充分肯定。主要体现在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全面加强、人才队伍快速壮大、人才效能持续增强、人才比较优势稳步增强这四个方面。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赢得国际竞争主动、提升国家综合实力等方面提供了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
新时代人才工作发生的历史性变革,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的转化:一是党管人才的政治优势正在转化为全球人才竞争的制度优势;二是我国人才队伍的规模优势正在转化为引领发展的创新优势;三是持续深化人才体制机制的改革红利正在转化为激发人才创新活力的环境优势。
在此基础上习近平总书记作出了“我国人才工作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的科学判断。
这个起点,一是立足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二是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三是坚持四个面向,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2)“八个坚持”
“八个坚持”为:一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二是坚持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三是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四是坚持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五是坚持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六是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七是坚持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环境,八是坚持弘扬科学家精神。
“八个坚持”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建设人才强国的战略思想体系,这八个规律性认识全面系统地揭示了建设人才强国的本质特征、逻辑关系和实践作用。
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阐明了五个理论层面的逻辑关系:一是人才资源与执政党科学执政的关系;二是人才资源与国家发展战略的关系;三是人才资源与国际竞争力的关系;四是人才资源与治理能力的关系;五是人才资源与社会环境的关系。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的重大创新。
“八个坚持”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才工作实践经验的科学总结,同时也是深入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是新时代人才工作的新理念新战略新举措。其中最为核心就是坚持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这是最为关键的价值理念。只有不折不扣地遵循这八个坚持,才能够把握好未来人才工作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始终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人才事业发展规律性认识,这说明人才工作需要知行合一,贵在实践创新。
(3)“三个台阶”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2025、2030、2035年的三步走战略,就是要求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要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三步走就是循序渐进迈上三个台阶。
第一个台阶是通过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大幅增长,人才自主培养能力不断增强,实现科技创新主力军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和顶尖科学家集聚水平明显提高。加大投入是大国科技研发竞争的重要指标,从各国来看,近年来大多数经合组织国家的R&D投入强度普遍有所增长,我国连续五年R&D投入增长在两位数以上,位居世界第12位。相比美国、日本、德国3%以上的高投入水平,我国2020年的研发投入2.4%,经费总量约为美国的54%,仍在追赶之中,世界高层次创新人才的集聚与R&D投入强度直接相关。同时还有自主培养创新人才的能力问题,这是我们的短板,因此,第一步是要补短板的举措。
第二个台阶就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显著提升,对世界优秀人才的吸引力明显增强。人才竞争说到底是制度的较量,我国的人才制度体系有社会主义制度举国体制的政治优势,但是也有不适应市场经济体制和高质量发展的短板,需要把我们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人才竞争的制度优势,才能够符合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要求。
第三个台阶到2035年,形成我国在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高水平人才队伍位居世界前列。有了自立自强的诸多领域人才竞争比较优势,才能建成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
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从赢得投入优势、到构建制度优势、再到形成比较优势的三级跳过程的建成人才强国战略谋划。
(4)“三大重点任务”
一是全面部署人才高地和集聚平台建设。首先是在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高水平人才高地,使其率先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其次是在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使其成为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的第二梯队;再次是建设一批国家实验室和新型研发机构,发起国际大科学计划,为人才提供国际一流的创新平台,使其形成战略支点和雁阵格局。
二是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的总体部署。根据当前突出的体制机制障碍,提出了许多破解良方。如改革既要向用人主体授好权,又要用人主体履好责;既要能为人才松绑,为科学家赋权,又要建立健全责任制和军令状制度;既要改革科研经费管理,让人才静心做学问,又要优化整合人才计划,防止政绩工程、形式主义;既要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人才评价体系,又务必是有利于科技人才潜心研究和创新的评价体系。改革的要求有破有立,目标是适应高质量发展的人才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三是对加快建立人才资源竞争优势,尤其是人才自主培养方面进行部署。目前我国在航天等一些领域已经形成人才竞争比较优势,但这样的领域还不多。针对我国高层次人才队伍状况,根据高水平科学自立自强的角度,部署了我国创新型人才培养的重点,如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卓越工程师、具有明显创新潜力的青年人才等。
(5)“四个面向”
“四个面向”: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
(6)打造国家科技创新主力军的四支队伍
“四支队伍”:战略科学家、一流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队伍
(7)坚持党管人才: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
会议前夕,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改为中央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意义重大。一是加强党中央对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有利于改变目前的集中不够、决策分散、执行不力的部门分割状态;也有利于统筹解决区域和地方人才工作的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还有利于加强对国家人才安全工作和防范风险的治理工作。二是加强人才发展的法治建设,有利于人才发展的依法治理。研究制定党的人才工作条例,出台外国人永久居留管理条例,有利于推进人才工作的法治化,提升人才发展的现代治理能力。三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工作体系,有利于形成矩阵式的责任共同体。进一步明确党委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分管负责同志要明确责任具体抓,组织人事部门切实履行抓战略、抓政策、抓项目、抓协调、抓保障、抓服务、抓安全的职责。各有关部门抓好人才工作重大政策落实、重要工作推进、重点人才服务的职责。强调了各地区和各人才工作主管部门以及人才集中的单位要设立人才工作机构,配强人才工作力量,把思想解放、业务精通、求贤若渴、有奉献精神的同志充实到人才工作队伍中来的要求。
★人才强国
1.基本定义
人才强国制定和实施,是党和国家从当代世界和中国深刻变化着的实际出发,根据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而做出的重大决策。人才强国战略作为一项国家的重大战略,有着丰富而深刻的科学内涵。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解决了中国人才资源发展的指导思想、方针原则、战略目标与重大问题,为中国人力资源开发提供了思想保证、组织保证和制度保证,是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经济社会科学发展鸿篇巨制中的一个壮丽篇章。
2.科学内涵
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是“人才兴国”。国家兴盛,人才为本。依靠人才兴邦,走人才强国之路,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是人才强国战略的核心要义,概言之就是“人才兴国”。这里,“强国”,是指增强国力、振兴国家,即大力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和综合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