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2年2月7日春节上班第一天,全省改进工作作风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大会在合肥召开。省委书记郑栅洁出席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紧跟总书记、奋进新征程,牢记初心使命,落实“三严三实”要求,强化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坚持学党史与办实事相结合,以真抓实干作风办好民生实事,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以一流营商环境服务企业发展,确保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加快建设现代化美好安徽,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二、深度解读
★中央要求
1.为民办实事
习近平总书记2021年2月20日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切实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要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工作动力和成效,防止学习和工作“两张皮”。这次党史学习教育要同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开展好“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首先是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发挥好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还要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切实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办实事不是简单帮钱帮物、搞花架子、堆几个盆景。既要立足眼前、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具体问题,又要着眼长远、完善解决民生问题的体制机制,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老区人民为党和人民事业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我们要把老区建设好、把英烈后代照顾好,让他们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
2021年4月,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工作方案〉的通知》,就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出安排部署。《通知》指出,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弘扬党的光荣传统、优良作风,践行党的初心使命、根本宗旨,强化公仆意识、为民情怀,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党员领导干部表率作用,结合各行各业实际,立足本职岗位为人民服务,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从最突出的问题抓起,从最现实的利益出发,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的困难事、群众的烦心事,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以昂扬姿态奋力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 《通知》强调,要聚焦聚力重点任务,着力贯彻新发展理念办实事,让群众分享高质量发展成果、共享高品质幸福生活;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办实事,建设美丽宜人、业兴人和的社会主义新乡村;着力保障基层民生需求,办实事,推动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取得新进展;着力深化政务服务改革,便民利民办实事,完善办事流程、规范审批行为、提高办事效率;着力推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办实事,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通知》强调,要把察民情访民意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的第一步,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基层群众、深入生产一线、深入下属单位、深入工作服务对象,广泛听取意见、了解民生需求。要聚焦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聚焦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聚焦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研究提出和实施“我为群众办实事”重点项目。集中出台一批有利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政策举措,推出一批为民惠民便民的实招硬招,实施一批直接造福于民的项目工程,解决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矛盾纠纷。要深化岗位建功和志愿服务活动,带动社会力量和广大群众积极参与,提升数字化智能化服务水平,推动形成各级党组织聚焦聚力、广大党员积极行动、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踊跃参与的良好局面。《通知》要求,各级党组织要加强组织领导,研究确定重点民生项目清单,协调推进重点工作任务;要注重分类分层次实施,针对不同地区、不同领域、不同层级党组织分别提出要求;要加强宣传引导,深入报道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工作要求,充分反映基层的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科学安排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为基层减负,切实把好事办实,把实事办好,办到群众心坎上。
2021年9月,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深入推进“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指出,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开展以来,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部署要求,把学习党史同总结经验、观照现实、推动工作结合起来,深入了解群众需求,集中解决突出问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了重要阶段性成果。《通知》强调,要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解决群众身边各类急难愁盼问题,推动“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学讲话、悟思想,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上下功夫,对照“九个必须”根本要求,充实完善重点民生项目清单,确保问题准、措施实、效果好,进一步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要守初心、担使命,在持续推动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上下功夫,聚焦助力乡村振兴、服务“一老一小”、帮扶生活困难群众、推动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抓住用好国庆节等重要时间节点,集中推出一批惠民利民的政策措施,让广大群众切身感受到实践活动效果。要敢担当、勇作为,在着力破解“硬骨头”问题上下功夫。对群众反映集中的共性需求和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发展亟待解决的痛点难点问题、长期未能解决的民生历史遗留问题,各级领导班子成员要带头领办,拿出实招硬招,争取在今年有所突破。要强组织、重合力,在推动实践活动出成果见实效上下功夫。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党支部与村(社区)党支部结对共建要真帮、真建、真解决问题,广大党员要结合自身实际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更好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通知》要求,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注意给基层减负,通过实践活动建强组织、锻炼党员、凝聚群众,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要加强宣传引导,及时反映基层经验做法和实际成效,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凝心聚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良好氛围。
2021年10月,党史学习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通知》,就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进一步深化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提出明确要求。《通知》指出,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以人民为中心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关于开展党史学习教育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要充分发挥好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励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用心用情用力解决基层困难事、群众烦心事,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在办实事、开新局上取得明显成效。 《通知》强调,要紧密结合“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活动,推动基层党组织充分发挥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从最困难的群众入手、最突出的问题抓起、最现实的利益出发,扎实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进一步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坚持先进引领、典型引路,教育引导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践行初心使命,强化公仆意识和为民情怀,把自己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察访民情民意,找准查实基层和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采取更加精准有效的措施,满腔热情解决好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要立足本职岗位建功,关注身边人身边事,积极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让群众感受到党的温暖和关怀。提倡戴党员徽章、亮党员身份、当先锋模范,引导党员围绕疫情防控、抢险救灾、社会救助、扶危帮困等需求,结合自身实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各级党员领导干部要担起责任走在前、作表率,带头深入基层搞调研、听民声,带头帮助群众解难题、做好事。《通知》要求,要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围绕发展大局、突出重点群体、聚焦民生领域,从群众的急难愁盼出发,不断提升为群众办实事的质量水平,逐步探索建立“我为群众办实事”长效机制,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要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夯实工作责任,层层传导压力、环环压实责任,真正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各项任务和要求贯彻到基层、落到实处。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锻炼培养、考察识别干部的重要途径,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成效作为基层党组织发挥作用情况的重要标准。要加强宣传引导,在全社会积极营造各级党组织聚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广大党员积极为民服务的生动局面。要力戒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搞形式、不走过场。
2.为企优环境
2020年7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企业家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要实施好民法典和相关法律法规,依法平等保护国有、民营、外资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产权和自主经营权,完善各类市场主体公平竞争的法治环境。要依法保护企业家合法权益,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形成长期稳定发展预期,鼓励创新、宽容失败,营造激励企业家干事创业的浓厚氛围。要推进简政放权,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支持企业更好参与市场合作和竞争。要实施好外商投资法,放宽市场准入,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对在中国注册的企业要一视同仁,完善公平竞争环境。
2020年9月11日,国务院召开全国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电视电话会议。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发表重要讲话。李克强说,深化“放管服”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是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发展动力的关键之举。近些年“放、管、服”三管齐下、互为支撑,推动市场主体和就业岗位大幅增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快速成长,经济韧性和发展动力不断增强,对今年抗击疫情、促进经济恢复增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当前我国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并重实施好宏观政策和深化“放管服”改革,既助企纾困又激发市场主体活力,稳住经济基本盘,努力完成全年发展目标任务,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李克强指出,用“放管服”改革办法提高宏观政策实施的时效性和精准性,是今年创新宏观调控方式的重要举措。要落实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确保减税降费实效,为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等提供支撑。创新信贷服务模式,让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融资更加便利优惠。破除影响就业特别是新就业形态的不合理限制,因地制宜发展灵活就业。李克强说,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要放出活力、放出创造力。进一步降低准入门槛,加快取消重复审批、不必要审批,深化“证照分离”改革,在生产许可、项目投资、证明事项等领域推行承诺制。要管出公平、管出质量。推动从“严进宽管”向“宽进严管”转变。完善“双随机、一公开”监管、“互联网+监管”等。对疫苗、药品、特种设备等实行全主体、全品种、全链条严格监管。创新包容审慎监管,促进新兴产业更大发展。要服出便利、服出实惠。全面推行“不见面”办事,推动更多事项跨省通办,明年年底前基本实现高频事项全覆盖,同时保障数据安全,保护隐私。建立困难群众主动发现机制,变“人找政策”为“政策找人”,使困难群众及时得到保障。营商环境竞争力就是国际竞争力。要落实外商投资法及配套法规、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回应关切,打造更优开放环境,使中国开放的决心让外商放心、开放的政策让外商受惠。李克强强调,各地区各部门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发挥好中央和地方两个积极性,奋发有为,真抓实干,结合实际探索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协同性针对性,打破部门利益和地方保护主义障碍,取得更多企业和群众满意的改革成果,为经济社会发展增添动力。
2021年9月8日,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在部分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支持地方深化改革先行先试、更大力度利企便民》。会议指出,要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部署,坚持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激发市场主体活力和社会创造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稳定市场预期,保持经济平稳运行。会议决定,在实施好《优化营商环境条例》、推动在全国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的同时,选择北京、上海、重庆、杭州、广州、深圳6个市场主体数量较多的城市,聚焦市场主体和群众关切,对标国际先进水平,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一是进一步破除区域分割和地方保护,推动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取消对企业跨区域经营不合理限制。破除政府采购等领域对外地企业的隐性壁垒。推进7类客货运输电子证照跨区域互认与核验。二是进一步方便市场主体准入和退出。在发放实体证照同时,同步发放电子营业执照等,便利企业网上办事。精简银行开户程序,压缩开户时间。推进市场监管、社保、税务等年报“多报合一”。探索适应新业态新模式发展的准入准营标准。破产案件受理后,允许破产管理人依法查询有关机构掌握的破产企业信息,在处置被查封财产时无需办理解封手续。三是提升投资和建设便利度。在土地供应前由政府部门开展地质灾害、水土保持等一揽子评估,强化责任。企业拿地后即可开工,不搞重复论证。对水电气暖等市政接入工程施工许可,实施告知承诺管理和在线并联办理。四是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推动与部分重要贸易伙伴口岸间相关单证联网核查。简化港澳投资者商事登记手续。支持开展国际航行船舶保税加油业务。五是创新和完善监管。在食品、药品、疫苗、安全等关系人民群众生命健康领域,实行惩罚性赔偿制度。健全遏制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长效机制。纠正中介机构垄断经营、强制服务等行为,清理取消企业在资质资格获取、招投标、权益保护等方面的差别化待遇,维护公平竞争。六是优化涉企服务。建立因政策变化、规划调整等造成企业合法利益受损的补偿救济机制。完善动产和权利担保统一登记制度。加快打破信息孤岛,扩大部门和地方间系统互联互通和数据共享范围,推动解决市场主体反复多处提交材料问题,促进更多事项网上办、一次办。
★地方实践
1.重大意义
郑栅洁指出,党的作风就是党的形象,关系人心向背。
①加强作风建设,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人民群众有期盼、市场主体有呼声,安徽发展需要、社会稳定需要。
②为民办实事、为企优环境,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于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和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大政方针,又紧密结合我省实际,突出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②各级各部门和广大党员干部要从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以抓铁有痕的力度改进作风,真正把群众和企业当家人,把群众和企业的事当家事,办好让群众有感的事情,提供让企业满意的服务。
2.主要成绩
近年来,山东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的部署要求,全省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省委实施细则,纠治“四风”取得新进展,营商环境得到新改善,为民办实事取得新成效,干事创业状态实现新提升,党风政风和社会风气为之一新。
3.存在问题
但也要清醒看到,作风问题具有长期性、顽固性、复杂性,目前积弊尚未根除,有些病灶依然存在,在有些干部思想上工作上突出表现为不作为、不担当、不进取、不务实、不守信、不知止,有些问题就是顽瘴痼疾,虽然是少数,影响的是群众的切身利益和我们的发展环境。我们要以永远在路上的清醒改进作风,真正动起来、干起来、比起来、热起来。
4.领导要求
郑栅洁指出,作风建设无处不在、永无止境,必须进一步拉高标杆,干就干最好、当就当先进、争就争第一。
①要做到对标对表。发自内心、表里如一、言行一致衷心拥护“两个确立”、忠诚践行“两个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和党中央关心什么、强调什么就重点抓什么,怎么部署要求就怎么贯彻落实,确保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
②要做到有求必应。要有“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涉及群众和企业切身利益的事情,一点都不能差、差一点都不行,当好群众的服务员、当好企业的服务员。要坚持和发扬新时代“枫桥经验”,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好信访工作,构建实行“党建+信访”、“清单+闭环”、“倒查+问责”和“专项整治+系统治理”等工作机制,确保写信真管用、接访不走过场。
③要做到真心真情。心中装着服务对象,全力帮助服务对象,把评价交给服务对象,经常下基层、访民情、进企业,多听多看多了解,设身处地、换位思考帮助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真正重视企业、尊重企业、支持企业,让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党委和政府始终与企业想在一起、站在一起。
④要做到求真抓实。坚持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一锤接着一锤敲,一步一个脚印往前推,真正把工作成效体现在发展指标上、体现在改革突破上、体现在具体项目上、体现在民生改善上、体现在问题解决上。要把企业的事情当作自己的事情,把企业的困难当作自己的困难,把服务企业的工作做在企业最关键、最急迫、最要紧的地方和时候,企业有合理需求的全力做到,影响企业健康发展的坚决禁止,努力打造便利、公开、透明的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感受到“雪中送炭”的温暖、“雨中打伞”的贴心。
⑤要做到知敬畏守底线。严守党纪国法的红线,把握“亲”“清”有度的界线,筑牢修身正己的防线,保持共产党人的风骨、气节、操守,做到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坦荡真诚同企业接触交往,积极主动、依法依规解决企业合理诉求。
5.保障措施
郑栅洁强调,改进工作作风是大事、要事,也是难事、长久事,各级各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精准施策,持续发力,务求实效。
①要牢固树立以实绩论英雄、凭实绩用干部的鲜明导向,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使用重用忠诚尽职、肯干能干会干又担当廉洁的干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把状态提起来、把劲头鼓起来、把标杆立起来。
②要加强对作风建设的政治监督和日常监督,把作风建设情况纳入巡视巡察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建章立制,狠抓制度执行,让制度真“长牙齿”。
③要充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对顶风违纪、屡教不改、情节严重的,一律严肃追责问责,严格落实“三个区分开来”要求,旗帜鲜明支持改革者、鼓励创新者、宽容失败者、保护干事者。
④要大张旗鼓宣传先进、表彰先进,深入剖析反面案例,见人见事通报曝光,着力营造真抓实干良好环境。
★政府工作报告
1.为民办实事
①提升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促进共享发展。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加大民生领域补短板力度,创新民生工程建管机制,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迈出幸福安徽建设新步伐。
②持续提高城乡居民收入。坚持共同富裕目标导向,推进中等收入群体倍增工程。以产业结构调整引领就业结构优化,不断增加高质量就业岗位供给,逐步提高居民工资性收入。拓宽居民经营性、财产性收入渠道,完善知识、技术、管理、数据等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
③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全面展开德智体美劳“五大行动”。新建、改扩建公办幼儿园300所,支持发展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合理有序扩大城镇学校学位供给,推进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深化智慧学校运用,努力让更多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教育。完善 “双减”配套措施。提升县域普通高中办学水平。扎实推进部省共建技能安徽,推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大力支持“双一流”高校和高峰学科建设,优化高校学科专业结构和生均拨款分配机制。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办好特殊教育,完善终身学习体系。加大财政教育投入和机构编制保障,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创新型教师队伍。
④提升就业和社会保障水平。完善就业服务体系,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残疾人等重点群体就业,确保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支持和规范发展新就业形态,健全灵活就业劳动用工和社会保障政策。大力发展企业(职业)年金,健全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保障农民工工资及时发放。加强社会保障基金监管。实施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措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新增城市社区老年食堂(助餐点)、村级养老服务站(农村幸福院)1500个。健全低收入人口动态监测和常态化帮扶机制。实施“善行安徽”行动,积极发展慈善事业。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9.85万套,新开工棚户区改造9.68万套,加快发展长租房市场。进一步做好红十字等工作,保障妇女、儿童、老人、残疾人合法权益。
⑤深入推进健康安徽建设。增加优质医疗资源供给,加快国家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建设7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80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努力让大病重病患者在省内得到良好的治疗。深化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和城市医联体建设,推进48所县级医院综合能力提升工程。推进癌症早诊早治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干预,抓好重大传染病、血吸虫病防治,扎实开展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光明行动。实施中医药振兴发展行动计划,提升中药材市场能级,支持亳州打造“世界中医药之都”。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体系,加强早期监测预警。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开展健康影响评估制度试点。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建成场地设施3500个。积极服务冬奥会、冬残奥会,办好第十五届省运会、第八届省残运会和第九届省少数民族运动会。
⑥繁荣发展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文明创建工程。推进优秀传统文化发掘、研究、保护、利用全链条建设,实施一批红色资源保护传承项目,提升国家考古遗址公园建设品质。提升改造烈士纪念设施。建设一批智慧博物馆、数字农家书屋等新型公共文化空间。提高文艺作品创作质量。大力发展数字创意产业,培育一批文化新产业新业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哲学社会科学、参事文史、档案方志等事业。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安徽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