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1年9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他指出:“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广泛深远,世界经济复苏面临严峻挑战,世界各国更加需要加强科技开放合作,通过科技创新共同探索解决重要全球性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共同应对时代挑战,共同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近期,省委书记郑栅洁主持召开3次专题会议,利用4个半天的时间系统调研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分领域、有计划部署全省科技创新工作。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栽树工程,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以扭住不放的定力、一抓到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推进创新安徽建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二、深度解读
★中央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的部分重要论述
科技创新活动不断突破地域、组织、技术的界限,演化为创新体系的竞争,创新战略竞争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科技创新,就像撬动地球的杠杆,总能创造令人意想不到的奇迹。——2014年6月9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七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科技是国之利器,国家赖之以强,企业赖之以赢,人民生活赖之以好。中国要强,中国人民生活要好,必须有强大科技。新时期、新形势、新任务,要求我们在科技创新方面有新理念、新设计、新战略。——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加快各领域科技创新,掌握全球科技竞争先机。这是我们提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出发点。——2016年5月30日,习近平在全国科技创新大会、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建设世界科技强国!——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握大势、抢占先机,直面问题、迎难而上,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引领科技发展方向,肩负起历史赋予的重任,勇做新时代科技创新的排头兵。——2018年5月28日,习近平在中国科学院第十九次院士大会、中国工程院第十四次院士大会上的讲话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工作,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中国将实施更加开放包容、互惠共享的国际科技合作战略,愿同全球顶尖科学家、国际科技组织一道,加强重大科学问题研究,加大共性科学技术破解,加深重点战略科学项目协作。——2020年10月30日,习近平向第三届世界顶尖科学家论坛(2020)作视频致辞
科学技术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国家前途命运,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深刻影响着人民幸福安康。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比过去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科学技术解决方案,更加需要增强创新这个第一动力。——2020年11月12日,习近平在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庆祝大会上的讲话
要继续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加大自主创新工作力度,统筹谋划,再接再厉,推动中国航天空间科学、空间技术、空间应用创新发展,积极开展国际合作,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的更大贡献。——2021年2月22日,习近平在会见探月工程嫦娥五号任务参研参试人员代表并参观月球样品和探月工程成果展览时强调
中国高度重视科技创新,致力于推动全球科技创新协作,将以更加开放的态度加强国际科技交流,积极参与全球创新网络,共同推进基础研究,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创新生态,塑造科技向善理念,完善全球科技治理,更好增进人类福祉。——2021年9月24日,习近平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
中关村是中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关村论坛是面向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的国家级平台。中国支持中关村开展新一轮先行先试改革,加快建设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为促进全球科技创新交流合作作出新的贡献。——2021年9月24日,习近平向2021中关村论坛视频致贺
习近平强调,要把海南更好发展起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是根本出路。要聚焦发展旅游业、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热带特色高效农业,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加快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力度。要突出陆海统筹、山海联动、资源融通,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着力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2022年4月10日至13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在海南考察。
★安徽实践
1.郑栅洁主持召开专题会议,部署全省科技创新工作
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省委书记郑栅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科技创新的重要论述和对安徽作出的系列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坚持把创新作为第一动力、栽树工程,坚定不移下好创新“先手棋”,以扭住不放的定力、一抓到底的决心、久久为功的韧劲推进创新安徽建设,加快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
(1)体制机制创新是创新发展的根本
郑栅洁主持召开省委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科技体制改革、科技成果转化体系建设问题,要求积极推动有利于促进经济发展、有利于激发创新主体积极性的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打造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体系,进一步构建科技成果转化生态。
郑栅洁专程赴“科大硅谷”调研,深入了解空间布局规划及中国科大科技成果转化和赋权改革等情况后,要求瞄准“创新资源最密、创新活力最强、体制机制最活、双创环境最优”目标,构建科产城融合的创新生态,打造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安徽建设的示范工程。
(2)人才是创新的根基
郑栅洁多次对创新人才工作提出要求,召开省委专题会,要求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招引省外高校院所或高层次人才团队来皖设立新型研发机构,推动前沿科技成果在皖孵化转化;
在“科大硅谷”调研时,要求加大政策供给力度,深度挖掘省校合作的无穷潜力,大力招引国际一流的顶尖人才团队;
在中科院量子研究院调研时,要求最大限度调动各方面创新资源,吸引更多国内外高水平人才集聚,形成一支规模宏大、富有创新精神、敢于承担风险的创新型人才队伍。
(3)风险防范万无一失、一失万无
郑栅洁主持召开省防范化解重大风险专项工作会议,把科技安全作为重要内容研究部署,要求深化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强化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加强科技安全预警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科技安全应急反应能力,为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营造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国泰民安的社会环境、风清气正的政治环境。
2.安徽省“十四五”规划表述
坚定下好创新先手棋,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坚持“四个面向”,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安徽跨越式发展的战略支撑,深入实施科教兴皖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国家实验室为内核、以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为基石、以合肥滨湖科学城为载体、以合芜蚌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外延、以全面创新改革试验省建设为网络,加快打造“五个一”创新主平台和“一室一中心”分平台升级版,系统化构建科技创新攻坚力量体系,建设科技强省、创新安徽。
3.安徽省第十一次党代会表述
坚定不移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坚持“四个面向”,强化人才强省、科技强省鲜明导向,加快科技创新攻坚力量和成果转化运用体系建设,把更多创新成果就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1)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健全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机制,争创新的国家实验室。巩固扩大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布局。升级建设省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支持高校院所创建国家基础学科研究中心、“珠峰计划”前沿科学中心,鼓励企业参与基础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
(2)强化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建设。建成大科学装置7个、新建5个,形成国内领先的大科学装置集群。加快建设能源、人工智能、大健康、环境、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全省新建20个以上前沿交叉研究平台、100个以上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高标准建设合肥滨湖科学城。
(3)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突出市场需求、产业发展、产品竞争,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坚计划,实行“揭榜挂帅”“赛马”“定向委托”等制度,扩大优质科技成果供给。支持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产业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支持企业牵头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联合体,支持国内外强校强院强所来皖建设分支机构。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安徽创新馆综合功能,培育科技经理人队伍,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科技大市场。设立中国科大科技产业组织学院。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办好中国(安徽)科技成果转化交易会。加大首台套、首批次、首版次示范应用和政府采购力度,助力企业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4)强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突出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创新科技项目立项和组织管理方式,鼓励企业按照经济规律组织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流程创新和管理创新。推进科技领域“放管服”,给予科研单位更多自主权,赋予科学家更大技术路线决定权、更大经费支配权、更大资源调度权,鼓励科研人员把论文写在大地上、车间里。构建绩效导向的科技资源配置机制,完善“人才团队 科技成果 政府参股 股权激励”模式。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技人才评价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打通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服务全链条。把“科大硅谷”打造成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进创新安徽建设的示范工程。加强科普工作,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氛围。
创新是第一动力,科技创新是栽树工程。只要我们持续打造“乔木”参天、“灌木”茁壮、“苗木”葱郁的创新生态,就一定能够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4.安徽省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表述
发挥科技体制改革引擎作用,培育科技创新更大增量优势。坚持市场化导向,以基础研究引领应用研究,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把科技创新势能更多转化为高质量发展新动能,迈出创新安徽建设新步伐。
(1)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加强国家实验室服务保障,推进深空探测实验室建设。扩大合肥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力量布局,加快大科学装置集中区建设,组建环境、未来技术、数据空间等研究院,建设一批前沿交叉研究机构。扩容升级科技创新攻尖计划,实施高价值专利培育工程。优化“揭榜挂帅”攻关机制,滚动编制重点领域“卡脖子”技术清单,实施省科技重大专项和重点研发计划项目500项。
(2)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支持领军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鼓励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高水平新型研发机构。加强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下游、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健全前沿科技研发“沿途下蛋”机制,实施一批产学研协同创新项目。加大“三首一保”示范应用,培育“三首”产品300个以上。高水平建设合芜蚌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建强用好安徽科技大市场,办好中国(安徽)科交会,让海内外更多科技成果为我所用。
(3)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制定实施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方案。推进高校科研院所创新体制改革。完善科研立项、科技成果评价激励和免责机制,深化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建设中国(安徽)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加强和创新科普工作。启动“科大硅谷”建设,以最优生态集聚最高端的资源,努力打造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和高科技企业成长的“高产田”。
(4)打造有重要影响力的人才中心。支持区域性人才强市建设,实施江淮战略“帅才”、产业“英才”、青年“俊才”、制造“匠才”计划。建设高能级人才汇聚平台,健全以平台聚人才、留人才、用人才的机制和政策。引进扶持高层次科技人才团队30个以上。启动建设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产业组织学院,高起点建设科技型商学院,培养从科技研发到产业转化的专业化组织人才队伍。实施技工强省建设工程,新增技能人才30万人以上。开展“百万大学生兴皖”行动,实行全方位的政策保障,让他们安心留皖、放心创业、舒心定居。
三、实战应用
材料1:2022北京冬奥会成为全体中国人的新春体育精神大餐。引人注目的“冰雪黑科技”——雪蜡车、超级滑雪模拟机、具有自润滑功能高分子仿真冰板、可移动式滑雪跳台设施,铺装满足滑行需求的可释放负离子的专业滑行人造草,冰雪运动防撞垫系列产品、碳纤维雪地自行车及碳纤维滑板、滑竿等冰雪装备配套产品……这些颇具创新意义的冰雪产品,都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自主知识产权。
“作为体育产业从业者,我明显感受到,近30多年来我国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取得了显著进步。知识产权法律制度日益完善,专利申请数量保持领先,权属清晰,完善的市场授权合作机制正在逐步建立,这些进步和成就为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我们也是时候从国家层面加大对民族品牌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了。”全国政协委员、山泰体育公司负责人何志华表示,加大对侵犯知识产权的打击力度,可以调动民族企业发明创造的积极性,生产出更多具备高附加值的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
伴随着日渐浓厚的创新土壤,我国已经由“知识产权引入大国”转变为“知识产权创造大国”。何志华就是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亲历者。1990年,从S省德市乡镇起家的山泰体育产品亮相亚运会,代表中国本土品牌登上了大型体育赛事。2008年,山泰体育成为北京奥运会最大的器材供应商。“在北京奥运会全部302枚金牌中,122枚是在山泰体育的器材上生产的,比例超过了40%。在去年的东京奥运会上,泰山体育以科技和服务,为中国‘智造’和创造赢得荣誉。”何志华自豪地说。
明丽背后,总有荆棘。何志华举了个例子,在2018年卡塔尔体操世锦赛上,中国体育品牌进入世界高端市场就遭到一些国家的阻挠,“如果缺乏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特别是缺乏对这些技术和知识产权强有力的保护,就难以占领世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价值链上利益分配的控制权。”
何志华采取的破题之术,是专注培育自主知识产权,用“全球化标准”实现创新发展,参与制定了室内外健身器材、人造草坪及体育工程、碳纤维自行车、智能体测一体机、冰雪产品等几大类国际国内产品标准,有200多项产品通过国际单项协会认证。山泰体育“从炕头到全球”飞跃,正是民族品牌在世界知识产权海洋中自强不息、劈波斩浪的写照。
专家表示,随着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知识产权也不再是束缚民族企业“模仿与剽窃”的枷锁,而是成了他们创新能力转变为财富的“保护神”。
材料2:一个国家的制造业由大到强,创新是必由之路。党的十八大以来,把创新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创新成为引领国家发展的重要动力,也为中国制造从微笑曲线底端向两端攀升插上了腾飞的翅膀。2022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促进传统产业升级,大力推进智能制造。着力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在资金、人才、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
曾几何时,处在微笑曲线底端的中国制造是“粗制滥造”的代名词。新时代,自觉弘扬工匠精神,大国工匠们实现了新的飞跃,北京冬奥会见证了中国制造到“中国质造”的美丽蝶变。坚持不懈地努力,如今中国制造业体系完备且不断迈向中高端,竞争力持续提高,产品走俏海外市场。但也要清醒认识到,我国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等问题依然突出,特别是现在美国等西方国家在领先科技领域已屏蔽中国,我们只能走科技自立自强的道路,必须在“卡脖子”的关键核心技术寻求突破,如集成电路等先进制程、精密材料器件、高端装备等领域。从制造大国到制造强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人的接续奋斗。
创新驱动成为中国知名制造业企业TCL的发展主引擎。TCL公司创始人李东表示:科技制造业是国家的基础核心产业,是国家竞争力的根本,2021年TCL牵头组建了“国家印刷及柔性显示创新中心”和“国家新型显示技术创新中心”两个国家级研发中心,TCL技术研发投入近130亿元,同比增长近35%,累计专利申请量85779件,强化了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创新带来企业的跨越式发展,2021年TCL的发展跃上了一个新台阶。全年营收预计超2500亿元,增长超60%,利润同步增长。目前,TCL已形成智能终端、半导体显示、半导体光伏及半导体材料三大核心产业。其中液晶显示、光伏单晶及硅片、智能显示终端已经达到全球领先水平,集成电路的单晶及硅片材料国内领先,并积极布局集成电路业务。
问题1:结合材料1,请谈谈对“知识产权不再是束缚民族企业‘模仿与剽窃’的枷锁,成了创新能力转变为财富的‘保护神’”这句话的理解。要求:观点鲜明、条理清晰、语言简洁。不超过250字,10分。
【参考作答】
知识产权是关键核心技术的直观呈现,是促进民族企业科研成果转化的有效方式。一是制度规范日益成熟。知识产权法律法规落地落实,专利申请数保持领先。权属清晰,市场授权合作机制逐步完善。二是监管约束力度渐强。对侵犯知识产权行为严厉打击,创新创业氛围良好,企业积极性得以调动。三是品牌竞争优势凸显。民族品牌顺利进入世界高端市场,占领世界产业发展的制高点和价值链利益分配控制权。四是产权培育意识提升。用“全球化标准”实现创新发展,参与制定多类别国际国内产品标准。要继续强化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目标,推动知识强国建设。(250字)
问题2:结合材料2,谈谈“TCL推动科技制造业发展抢占专业领域制高点”对发展中国“质”造的启示。要求:逻辑分明、重点突出、语言简练。不超过250字,10分。
【参考作答】
一是必须搭建创新平台。发挥企业主体作用,组建国家级创新中心、研发中心,坚持自主研发,强化基础科学研究,摒弃等靠要思想,不断掌握核心科技。
二是必须加大研发投入。进一步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激发企业创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