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链接
★2022年2月8日,2022年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在郑召开。会议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全国文化和旅游厅局长会议、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体会议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全省宣传部长会议精神,总结2021年文化和旅游工作,安排部署2022年重点任务。河南省文化和旅游厅党组书记、厅长姜继鼎作工作报告。
★2022年3月28日至29日,省委书记楼阳生深入文化宣传单位、遗址公园、重点项目、文化产业园区等地,调研文旅文创、媒体融合、图书出版、创意产业发展等。
二、深度解读
★文旅文创融合的基本内涵
文旅文创融合,至少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利用现代科技、创意等进行文化符号建构,创新性地将优秀传统文化通过创意转化为可观、可感、可接触的旅游资源。二是通过文艺和工艺创作、文化展示、节事活动等手段,将资源转化为可视化、可参观性、可体验性的旅游产品。三是以文化遗产景观、节事节庆活动、主题公园、特定展示空间、产业园区等为载体,通过参观游览、体验、康养度假、研学旅游、文创等多样化的业态模式进行产业化组织。
★河南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资源优势
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是基于河南人文旅游资源占绝对优势、遗址遗迹资源多、馆藏文物资源体量大等禀赋特征。在5000多年中华文明史中,中原地区作为全国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长达3000多年。我省有郑州、开封、洛阳、安阳等4大古都,8座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25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5个中国传统村落,42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拥有黄河、大运河、长城、长征等4大国家文化公园,龙门石窟、殷墟、登封“天地之中”历史建筑群、大运河、丝绸之路等5处世界文化遗产。中国100个大姓中有78个源于我省,客家人南迁的起点在我省。以太极拳、少林功夫为代表的中国功夫享誉世界。
★短板不足
一是思想观念滞后。受传统思想文化影响,难以跳出历史文化“资源陷阱”,在文化旅游融合方面观念不够解放,先行先试意识不强,缺少前瞻性谋划。对文化和旅游融合发展规律的把握还不够深入,实施起来还缺乏有效载体和抓手。
二是创新创造活力不强。文化创意人才匮乏,缺少创新创意的空间环境和政策环境,难以孵化文化旅游创新业态和新模式,不能充分有效接入国际国内文化旅游创新链。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体系,普遍存在“有说头、缺看头,有资源、缺转化,有建筑、缺场景,有形态、缺业态”的问题,工作效果有待提升等等。
三是市场主体不强。缺少省级层面的文化旅游投资运营集团。难以吸引战略投资商和知名品牌入驻。高成长性文化旅游企业偏少。本土企业“走出去”动力不足,多停留在“圈山圈水圈门票”的初级阶段。
四是高品质供给不足。遗产展示利用手段单一,开发利用不足,科技、创意对文旅融合赋能不够。多元化、高品质的文旅配套不足,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文化旅游目的地不多。文化旅游同质化、低品质开发,文化内涵挖掘和转化不足,文化和旅游服务难以适应人民群众需求。
五是体制机制不优。文物和文化资源、旅游资源的一体化管理机制尚未形成。文物建筑开放、大遗址保护利用与人民群众的期待还有差距。文艺院团、博物馆等激励机制仍不健全。
★发展目标
到2025年年底,全省旅游业综合贡献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12%(游客接待量和旅游综合收入分别保持15%和20%年均增长),全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文旅文创成为全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初具影响力,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保护任务全面完成,黄河文化旅游带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主题的文化旅游优质内容生产形成规模,高品质、多元化的文化旅游业态谱系基本建立,文化旅游消费成为引领消费升级的重要阵地,“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形象深入人心,中原文化、黄河文化的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文化和旅游公共服务体系不断优化、效能不断提升,制约全省文旅文创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政策环境等深层次问题有效破解。
到2035年,文化强省建设目标全面实现,以黄河文化、中原文化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面复兴,具有中原特色的中华文化超级IP享誉世界,建成10个以上世界级文化旅游目的地,建成3—5个全球创意城市和10个以上具有世界影响力的人文旅居乡村,“行走河南·读懂中国”文化旅游品牌形象广受国际认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得以更好满足,文旅文创成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支点。
展望到2050年,以中原文化、黄河文化为代表的中华文化成为世界广泛认同的文明形态。河南成为全球顶尖创意阶层的集聚地,形成各种创意要素充分涌流的文旅创作生态环境,成为全球文化创意创新的策源地和展演展示首选地。文旅文创成为高水平实现现代化河南的重要标志。
★十大战略中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要求
从大趋势看,主要发达国家进入后工业化,竞相将文化和旅游业发展上升到战略层面,文旅消费成为普遍需求,并呈现不断升级态势。依托我省丰厚的历史人文和自然风光优势,把文旅文创产业培育成支柱产业既是应时合势之举,也是活跃全局之策。我们要从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化人的高度,把握文旅文创高渗透性、强融合性、可跨越性特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加快推进文化强省建设,努力打造中华文化传承创新中心、世界文化旅游胜地。一是塑造全域旅游主题形象。围绕打造更具知名度、亲和度、美誉度的独特标识,重点推出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等品牌,坚持创意驱动、美学引领、艺术点亮、科技赋能,开展整合化利用、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突出国际范、中国味、中原韵,让中原文化更具吸引力和感召力。二是打造国际级黄河文化旅游带。河南的根脉在黄河,优势在黄河,潜力也在黄河。要整合串联沿线文旅资源,加快沿黄景区景点集群发展、高端运营、品质提升,建设黄河国家文化公园,打造郑汴洛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立足“快进慢游深体验”,以旅游环线建设为牵引,加快沿途周边景观打造和设施完善,逐步构建主线串联、支线循环、联通景区、贯通城乡的全域旅游交通网。三是谋划建设休闲康养基地。依托我省山水、中医药、少林太极文化等优势,发展多元化康养产业前景广阔、大有可为。要认真研究论证,推进大文旅、大健康和乡村振兴有机融合,把具备条件的村落建设为休闲康养度假单元,打造全国重要的康养目的地和康养产业集群。四是发展特色鲜明的全链条文创产业。近年来,创意、设计、数智等元素充分融入文旅发展各环节,以IP构建为核心的内容生产方式成为主流,文旅的资源观、时空观、产品观都正在重构。故宫文创年收入两倍于门票收入,我省唐宫夜宴、洛神水赋等走红网络,都彰显了巨大发展空间。要积极探索文化文物资源与新技术新应用的跨界融合,做强工艺美术产业、发展精品演艺、推行沉浸式体验消费等,贯通文创资源端、创意研发端、生产营销端,提升文创产业的影响力和带动力。五是壮大市场主体。我省文旅文创主体不强、层次不高、体制不优的问题突出,要研究推进国有景区、涉旅文物单位、文艺院团等体制改革、整合重组,提升市场化运作水平,打造旗舰劲旅。
★《河南省“十四五”文化旅游融合发展规划》相关要求
《规划》进一步明确了“十四五”时期,“4+8+N”文化IP矩阵推动河南文旅文创融合发展战略的具体举措。“十四五”期间,将重点打造“老家河南、天下黄河、华夏古都、中国功夫”4个在全球已经产生影响力并需要持续成长的全球著名文化IP,8个根植河南并体现中华优秀文化精华的国际知名文化IP,和N个代表河南文化特色并能够在全国范围扩大影响力的一流文化IP,形成文化IP矩阵。通过打造文化IP,突出河南省及各地市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牌,避免面面俱到和同质化发展。
★文旅融合发展2022年具体实施路径
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暨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明确了2022年河南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的重点任务,要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加快建设博物馆群,谋划推进重大项目,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培育旗舰劲旅。2月8日,省文化和旅游工作会议提出,今年全省文化和旅游系统要以实施文旅文创融合战略为统领,以“行走河南·读懂中国”为品牌,以重大工程项目为抓手,以文化创意、科技创新为手段,奋力推进文化和旅游高质量发展。
一是塑造“行走河南·读懂中国”品牌。以历史探源、历史事件、历史人物为主线,系统梳理在中华文明演进中具有重大价值、突出影响、关键意义的历史文化资源,集中打造重大标识。加强国内外宣传推介,运用现代技术创新沉浸式研学游方式,打造文旅融合业态新谱系,建设中华文明连绵不断的探源地、实证地和体验地。
二是加快建设博物馆群。高水平谋划建设河南博物院新院,加快黄河国家博物馆建设进度,打造郑州“百家博物馆”和洛阳“东方博物馆之都”,全方位、分类别进行活态化展示、具象化传播。
三是谋划推进重大项目。上海迪士尼乐园、北京环球影城等对当地文旅产业发展起到巨大引领带动作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等也展现出我省在这方面的潜力。要加强与国内外一流文旅企业的合作,打造吸引力、感召力、带动力强的主题性、特色化项目。
四是培育旗舰劲旅。组建省文化和旅游投资集团,支持省内文旅企业整合上市。用好省文化旅游融合发展基金,打造全国一流、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五是提升“吃住行游购娱”服务品质。完善酒店等文旅基础设施,做到景区耐玩、道路畅达、酒店舒适,让游客安心顺心舒心。推进豫菜振兴,既要把传统名菜做得炉火纯青,又要与时俱进、豫菜新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