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12月01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2月01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0-12-01| 来源:北辰

用奋斗诠释劳动精神

“我的一位老班长曾经给我讲过一段话,他说:什么叫作不简单,什么叫作不容易,就是要长时期甚至用几十年的时间认认真真、持之以恒地做好一件事情,这就是不简单,就是不容易。”前不久,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中外记者见面会上,获得全国劳动模范称号的贵州钢绳(集团)有限公司二分厂技术员、高级技师周家荣动情讲述了自己的成长之路。立足岗位、脚踏实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周家荣等先进模范用拼搏奋斗实现人生梦想,以爱岗敬业弘扬劳动精神。

“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指出,在长期实践中,我们培育形成了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的劳动精神。人间万事出艰辛。人世间的美好梦想,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实现;发展中的各种难题,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破解;生命里的一切辉煌,只有通过诚实劳动才能铸就。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是人生出彩的金钥匙,也是创造美好生活的必经之路。奋斗“十四五”、奋进新征程,我们必须大力弘扬劳动精神。

不可否认,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劳动的方式在发生变化,但“功崇惟志,业广惟勤”始终是不变的人生哲理。回首历史,从“走在时间前面的人”王崇伦到“当代雷锋”郭明义,从“铁路小巨人”巨晓林到“金牌焊工”高凤林……一代又一代热爱劳动、勤于劳动、善于劳动的高素质劳动者,用对事业的“痴”、对岗位的“爱”、对工作的“狂”,垒筑起共和国的巍峨大厦,标注了建设者们的奋斗底色。个人向上,国家向前,他们在劳动中收获了个人成长,也为国家发展作出了贡献。

“一勤天下无难事。”有人曾问齐白石,画画秘诀是什么?他笑答:“要每日作画,不叫一日闲过!”他曾在一首诗中如此描写自己的艺术劳动:“铁栅三间屋,笔如农器忙;砚田牛未歇,落日照东厢。”肯花气力、肯下苦功、肯去钻研,方换来“功夫深处见天然”的精湛画艺。无论是体力劳动还是脑力劳动,无论是简单劳动还是复杂劳动,道理都是相通的。一切劳动者,只要肯学肯干肯钻研,练就一身真本领,掌握一手好技术,就能立足岗位成长成才,在劳动中发现广阔的天地,在劳动中体现价值、展现风采、创造生活。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如今,职业版图在不断拓展,人们的职业选择日益多元。大家的职业或许不同、岗位或许有别,但自己的双手、智慧和汗水,始终是美好生活最坚实、最可靠的依托。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有坚定的理想信念,有不懈的奋斗精神,脚踏实地把每一件小事做好,一切平凡的人都可以赢得不平凡的人生,一切平凡的工作都可以成就不平凡的业绩。

“人民创造历史,劳动开创未来。”现在,“十三五”规划目标任务即将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向前迈出了新的一大步。新时代为每个人提供了无比广阔的人生舞台,呼唤人们通过诚实劳动、勤勉工作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辛勤劳动、诚实劳动,不弃微末、久久为功,光荣必将属于我们,幸福必将属于我们。

陈 凌;《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4 版)

 

让人工智能更好造福社会

购物时“刷脸”支付,乘火车时“刷脸”进站,使用智能终端时“刷脸”解锁……如今,人脸识别的应用场景日益丰富。与此同时,有部分用户认为人脸识别技术有信息泄露、滥用趋势。“刷脸”如何规避安全风险?相关话题频频引发热议。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一代人工智能正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兴起,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动能,正在深刻改变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伴随技术进步,人脸识别正深度融入民生服务、城市治理、安全保障等领域。例如,“刷脸政务”广泛应用,节约了办事时间;一些地方启用电子警察执法,通过“刷脸”识别交通违法行为;利用人脸识别,对机场和商场等人流密集处进行监控;等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人脸识别+测温”设备广泛应用,极大提高了体温检测效率。此外,基于人脸识别的人工智能相关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创新创业的风口。据统计,目前我国共有超过1万家人脸识别相关企业,今年前三季度注册量达1161家,预计到2024年市场规模将突破100亿元。

人脸等生物特征信息具有特殊性,人脸识别广泛应用,就会衍生过度使用、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存储缺乏安全保障等问题。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一份关于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的测评报告显示,测评的100款APP中,10款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客观存在的问题,提醒我们对于海量人脸数据的存储、分享、应用等还需更加审慎。

大数据时代,“人脸”是关键的数据信息,因其唯一性和较好防伪性,人脸识别技术发展前景广阔。因此,需要理性看待相关技术,既不能因噎废食、谈“刷脸”色变,也须明确规范、健全制度、加强监管,及时封堵个人信息泄露等漏洞。调查显示,对于人脸识别安全风险的担忧,更多在于一些没有明确法律规定的场景下信息收集、使用过程中的不透明与不确定性。比如,很多人都关心过人脸原始信息是否会被收集方保留以及会被如何处理。这提醒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完善法律法规,明确界定人脸数据的所有权、使用权、管理权、交易权等。及时建立与技术发展相适应的标准规范和监管规则,让全社会更加严谨地采集、使用、存储人脸数据,才能切实保障个人权益,也才能推动相关行业良性发展。

事实上,健全规则的努力、整治乱象的行动一直在路上。2019年底,人脸识别国家标准制定工作已全面启动。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个人信息保护力度,在网络安全法、电子商务法、民法典等法律中,均对个人信息保护作出明确规定。目前,个人信息保护法草案公开征求意见,把个人生物特征列入敏感个人信息,拟确立以“告知—同意”为核心的个人信息处理一系列规则。各地也积极作出尝试和探索。比如,《杭州市物业管理条例(修订草案)》提出,物业服务人不得强制业主通过指纹、人脸识别等生物信息方式使用共用设施设备。多管齐下、精细治理,及时堵住滥用漏洞,就能有效规避安全风险,让人脸识别技术更好造福社会。

今天,数字经济蓬勃发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创新日新月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为中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为疫情阴霾笼罩下的世界经济创造新的发展机遇。”为人脸识别技术筑起可靠防线,让新技术、新应用更安全落地,才能让群众更安心地享受技术红利。

张向阳;《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5 版)

 

“平战结合”常态化 秋冬防控动态化

新冠肺炎疫情常态化防控,“快速反应、精准防控、动态清零”的策略可能是未来一段时间非常重要的应对措施。

现阶段,我们疫情防控主要战术是“平战结合”常态化,秋冬防控动态化,以此来保证经济社会和人民生产生活正常化。当国内疫情平稳时,进入“平”时状态,管住国门一线,放开省门、城门二线,恢复省内正常生产生活秩序;省内外出现疫情反弹时,要以疫情为命令,适时进行“平”“战”切换,按照“应急启动、梯次响应”原则,启动相应等级“战备预案”,既管住国门,又管住省门、城门,快速地将偶发散发疫情消灭在萌芽状态。

实事求是,“平”“战”顺滑切换。“平”时加强管理,“战”时不要防御过度,而是要根据情况,因时因势开展精准防控,出现疫情后要快速反应、自动切换到战时状态和对应的“战备”预案等级。当然,这同重大疫情防控响应等级机制不矛盾。

要强化“哨点”监测预警。发热门诊、药店诊所等各类“哨点”日常保持警惕,一旦域内出现疫情反弹,哨点要自动进入战备状态,一旦发现病例,一定要第一时间报告,经核实确认后要第一时间向社会公布,决不能瞒报漏报,更不能捂着压着。

检测和流调能力是防控疫情的关键。一旦发现疫情,必须要抢抓窗口期,流调工作要跑在病毒传播前面,决不能让病毒“窜”出去,形成聚集性反弹。要进一步提高核酸采样和检测能力,提高检测精度和效率,提升瞬间能调动的检测能力。

要用好“大数据+网格化”动态监测。主动做好信息对接、推送和筛查,第一时间找全密接者和密接者的密接者,做到不落一人。

日常要加强重点领域、重点人员和关键环节管控。境外输入的管控环节要做到全封闭,坚持“人物同防”,加强对进口冷链食品包装的核酸检测。要强化重点场所和公共交通运输工具等重点区域防控措施的落实。

今冬明春,要对高风险岗位人群定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对其他特定服务场所和行业的从业人员根据需要定期开展抽样核酸检测,重点场所要定期对环境开展核酸检测。平时就要严格执行“看病走流程”,坚决防止医院感染。

要加强排查演练和物资储备,做好应急预案。同时加大宣传力度,引导群众加强个人防护,筑牢疫情防控最后一道防线。

——黑龙江省省长王文涛近日在全省疫情防控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说

  (本报记者吴齐强,方圆整理)《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5 版)

 

发挥视频传播的社会价值

拿起手机,没事刷一刷;出门在外,有事拍一拍……在今天,随时随地的直播、原汁原味的Vlog(视频日志)、丰富多彩的短视频等视频形态,展现着我们的生活。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6月,我国网络视频用户规模达8.88亿,占网民整体的94.5%。可以说,站在行业风口上,传播业态百舸争流,视频产业风头正劲。

从经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视频不只是休闲娱乐,也在创造价值;不单是信息载体,也是生产要素。不久前,《中国视频社会化趋势报告(2020)》出炉,通过剖析视频技术、视频内容、视频平台的内在逻辑,揭示了视频在促进产业转型、推进创新治理、创造美好生活等方面发挥的作用,给业界以不小的启发。

视频行业的发展壮大,既是自身传播手段、交互方式的改进,也给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尤其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视频+教育”打破了传统教育资源时空局限,实现了教学方法的革新;“视频+医疗”促进了互联网医疗平台的发展,提供了求医问诊的快捷通道;“视频+电商”重塑了购物消费链条,带动线上消费异军突起;“视频+办公”解决了企业痛点,视频会议、远程办公广泛应用……在不同行业、不同领域,视频充分发挥高效、实时、多功能的特点,在行业转型升级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

与其他媒介形式相比,视频具备更强的现实感和说服力,在信息传播、创新治理等方面有着独特的作用。数千万网友“围观”武汉火神山医院、雷神山医院建设,凝聚起众志成城的精神力量;科技博主、医护人员发布科普短视频,给受众个人防疫提供合理化建议;短视频平台联合各地领导干部、网络达人开展直播助农,打开土特产品销路……从宏观记录到微观叙事,从现场观感到深度解读,视频能够为观众提供充足的信息增量和情感增量,在纷繁复杂的网络环境中弘扬主流价值、凝聚社会共识。

“参天之木,必有其根。”视频业态茁壮成长的过程,是技术赋能的演进,也是产业协同的结果。硬件和软件上的每一次迭代,譬如近年来华为、OPPO等国产手机的壮大,抖音、快手等视频平台的流行,都是视频社会化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从2G到5G,信息传输效率和容量的大幅跃升,加速了视频生产元素的积累;从数百万像素到数千万像素,拍摄镜头性能和算法的明显改善,简化了视频解码编码的流程;从折叠屏到柔性屏,显像技术和方式的大胆尝试,丰富了视频浏览观看的体验。事实证明,技术赋能与内容驱动一道,为视频业态的发展创造了无限可能。

当然,视频的发展前景有目共睹,风险挑战也必须引起重视。现实中,有的视频只关注视听享受,不注意价值导向;有的视频平台只在乎吸引流量,不关心社会责任。一帧帧跳动的画面,带给观众的不应是沉迷,而应该是更开阔的视野、更丰富的认知。突出时代价值观、彰显人性闪光点的视频才会拥有影响力和生命力。这固然需要优化创作者的内容供给,也要警惕视频平台的“茧房效应”。这也就意味着,在信息增量、情感增量之外,责任增量不可或缺。

不久前,某品牌发布了一款卷轴屏概念手机,收缩自如的功能为视频呈现提供了更大的想象空间。展望视频业态的未来,技术进步势不可挡,优质内容持之以恒,将共同构成我们美好生活里的精彩“光影”。

王 平;《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5 版)

 

“制造强国”呼唤工匠精神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制造强国,一个关键就是加快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动经济体系优化升级,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

没有强大的制造业,就没有国家和民族的强盛,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制造业,是我国提升综合国力、保障国家安全、建设世界强国的必由之路。中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一个重要方面是把更多的创新、资金转向实体经济,走出一条更多依靠人力资本集约投入、科技创新拉动的发展路子;同时,要努力培养一支宏大的高素质劳动者大军,涵养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号召,我国工人阶级和广大劳动群众要继续学先进赶先进,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用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鞭策自己,焕发劳动热情,厚植工匠文化,恪守职业道德,将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作为自觉行为。

古为今鉴,我国历史上有许多对工匠精神的精微阐释。如古代描述工匠在制作玉器、象牙、骨器时,用“切、磋、琢、磨”来展现其中的仔细、认真与执著;又如《考工记》中倡导“智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的技术追求;再如,耳熟能详的“庖丁解牛”,就是对“道技合一”境界的形象表达。可以说,自古以来,中国并不缺少匠人匠心。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品质早已融入中华民族的文化血液,根植于我们的民族文化传统。

工匠精神贵在传承,要想真正落地生根,需要全社会形成共识,共同塑造尊技重道的文化氛围。近年来,随着一批“大国工匠”走向“前台”,越来越为人们所关注,工匠精神不仅有了具象的模范代表,而且有了可学可敬的典范。既是受“大国工匠”的带动,又是得益于社会的广泛认同,人们对匠人愈加尊重、对工匠精神愈发推崇,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正在形成。更为重要的是,近年来,“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理念更加巩固,让劳动者更有尊严,培养工匠精神的土壤也更为肥沃。

涵养工匠精神,需要共识也需要行动,更需要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一方面,要创造保障公平、自由、竞争的制度环境,充分调动企业和劳动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同时深化劳动力市场改革,提高工匠群体的社会地位,建立合理的人才评价机制;另一方面,要着力改善国民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在教育理念上更加兼顾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在教育培养上努力搭建一个高技能产业工人培养体系。劳动者只有进行自觉能动、自由自主、富有创新力和创造力的劳动实践,才能既为经济社会发展贡献力量,又通过创造性劳动享受美好生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其中包括“创新能力显著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矢志涵养工匠精神,健全技能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制度,就一定能稳步提高劳动者素质,为实现这一发展目标奠定人才基础。

  (作者彭新武为中国人民大学哲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5 版)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任务,是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举措,是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这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三农”问题一以贯之的高度重视、对现代化建设规律和工农城乡关系变化特征的科学把握。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决策部署,对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推动农业农村同步实现现代化意义重大。

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的重大意义

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我们党在现代化建设新阶段,对“三农”工作作出的重大部署,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和重大的实践意义。

(一)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形成新型工农城乡关系的客观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现阶段,城乡发展不平衡、农村发展不充分仍是社会主要矛盾的主要体现,农业农村仍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突出短板。与快速推进的工业化、城镇化相比,农业农村发展步伐还跟不上,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差距明显,“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比较突出。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投入更多的资源和力量优先发展农业农村,确保在现代化进程中农业农村不掉队、同步赶上来,实现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

(二)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现代化。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直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目标的进度和质量成色。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大头重头在“三农”,基础和潜力也在“三农”。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应对国内外形势复杂变化,把握发展主动权,需要进一步巩固农业基础,守好“三农”这个战略后院。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扩大内需,同样需要挖掘农村巨大市场潜力。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把农业农村现代化摆到现代化建设更加重要的位置,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为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更加强有力的支撑。

(三)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的核心目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部署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不断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粮食产能迈上1.3万亿斤新台阶。农业现代化水平大幅提升,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9.2%。农民收入持续增长,提前一年实现较2010年翻番目标。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农村贫困人口累计脱贫9348万,剩下的551万农村贫困人口也将如期全部脱贫。但也要看到,“三农”发展面临不少新矛盾新挑战,农业结构性矛盾日益凸显,自然风险、市场风险增加,供给保障能力仍需进一步巩固,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仍然薄弱,农民增收速度放缓。必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坚持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一体设计、一并推进,有效克服各种风险挑战,推动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

二、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

“十四五”时期,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变化,这就需要把高质量发展贯穿始终,守牢国家粮食安全底线,坚定不移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提质增效,加快农业现代化。

(一)切实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安全。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确保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要保中华民族的“铁饭碗”。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副食品供给安全是“三农”工作的头等大事。我国粮食连年丰产,2019年粮食产量达到13277亿斤,连续5年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菜果鱼茶等产量稳居世界第一,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是有保障的。但要看到,当前外部风险挑战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多,在粮食安全问题上万不可掉以轻心。要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落实粮食安全省长责任制,引导农业资源优先保障粮食生产,稳定粮食生产面积和产量,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大力发展现代畜牧业,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健全动物防疫体系。加大农业水利设施建设力度,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巩固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健全农业支持保护制度,保护地方重农抓粮、农民务农种粮积极性。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耕地红线,严禁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加强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建设,提升粮、棉、油、糖、肉等收储调控能力。

(二)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当前,农业总量不足和结构性问题并存,农业的主要矛盾还是在供给侧。要坚持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动摇,打造高质量供给体系。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在确保必保农产品自给水平的同时,积极扩大紧缺农产品生产,适度调减市场过剩的农产品特别是非食品农产品生产。优化农业生产区域布局,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和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建立健全配套支持政策体系。深入推进农业绿色发展,继续加大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力度,推行绿色生产方式,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强化示范引领,建设农业现代化示范区。

(三)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产业兴旺可以提供乡村就业机会、增加农民收入,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要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把以农业农村资源为依托的二三产业尽量留在农村,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健全生产、加工、仓储保鲜、冷链物流等全产业链。乡村农产品加工业要走高质量发展的路子,完善标准体系,加强质量安全监管,打造安全放心的“金字招牌”。大力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康养、电子商务等适宜农村发展的现代服务业,丰富乡村经济业态,拓展农民增收空间,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

三、实施乡村建设行动

乡村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也是国家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要牢固树立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政策导向,把乡村建设摆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位置,加快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一)科学推进乡村规划建设。规划是建设的蓝图,乡村建设必须坚持规划引领、有序推进。要统筹县域城镇和村庄规划建设,促进县域内整体提升和均衡发展。综合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布局、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因素,适应村庄发展演变规律,科学布局乡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分类推进村庄建设。保护传统村落和乡村风貌,防止盲目大拆大建,注重保留乡土味道,让乡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乡村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不能搞大跃进、一刀切,不能违背农民意愿强行推进村庄撤并。

(二)持续提升乡村宜居水平。围绕建设更加宜居的现代乡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推动实现城乡居民生活基本设施大体相当。要实施村庄基础设施改善工程,完善乡村水、电、路、气、通信、广播电视、物流等基础设施,健全运营管护长效机制。因地制宜推进农村改厕、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水治理,实施河湖水系综合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房建设质量,支持新建一批功能现代、风貌乡土、成本经济、结构安全、绿色环保的宜居型示范农房。

(三)推进县乡村公共服务一体化。适应农村人口结构和经济社会形态的变化,强化农村公共服务供给县乡村统筹。要加快推动形成县域统筹规划布局、县乡村功能衔接互补的公共服务体系,提升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加强乡镇公共服务功能,推动教育、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在县域内实现优化配置。

(四)全面加强乡村人才队伍建设。没有乡村人才的振兴,乡村振兴就缺乏支撑。要着眼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加大农民教育培训力度,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培育造就一支适应农业农村现代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农民队伍。落实吸引人才返乡留乡政策支持体系,打通城乡人才培养交流通道,解决好人才“引不进”、“留不住”、“用不好”问题,吸引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推动乡村人才振兴。

四、深化农村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革是乡村振兴的重要法宝。改革开放之初,正是农村改革的伟大实践,推动我国农业生产、农民生活、农村面貌发生巨大变化,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新时代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还是要通过深化农村改革,进一步激活农村资源要素,破除制约农业农村发展的制度障碍,激发强劲内生动力。

(一)健全城乡融合发展机制。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不能就乡村论乡村,必须走城乡融合发展之路,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要强化制度供给,打通城乡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障碍,推动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双向流动。充分实现乡村资源要素内在价值,挖掘乡村多种功能,改变农村要素单向流出格局,增强农业农村发展活力。

(二)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是乡村振兴的制度基础。要落实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三十年政策,稳定农村土地承包关系,给农民吃下长效“定心丸”。加快培育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引导健康规范发展,使之成为引领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健全农业专业化社会化服务体系,通过服务组织将先进适用的品种、技术、装备、设施导入小农户,实现小农户和现代农业有机衔接。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创新农业经营组织方式,推动承包土地经营权规范有序流转。

(三)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处理好农民与土地的关系是深化农村改革的主线,必须切实保障农民土地权益,更好用活乡村土地资源。要健全城乡统一的建设用地市场,积极探索实施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制度,建立公平合理的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建立土地征收公共利益用地认定机制,缩小土地征收范围,规范征地程序,维护被征地农民和农民集体权益。稳慎推进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探索宅基地所有权、资格权、使用权分置实现形式。加快推进农村宅基地使用权确权登记颁证,探索赋予宅基地使用权作为用益物权更加充分的权能。严格落实“一户一宅”规定,加强宅基地管理。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土地承包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鼓励依法自愿有偿转让,探索自愿有偿退出机制。

(四)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对于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创新农村集体经济运行机制、增强集体经济发展活力、引领农民逐步实现共同富裕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要加快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明确农村集体资产所有权,加强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推进经营性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切实维护集体经济组织成员权益,建立健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以发展特色产业、盘活土地资源等为抓手,拓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路径,增强集体经济组织服务成员能力。

五、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脱贫摘帽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接下来要做好乡村振兴这篇大文章,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等全面振兴。要做好脱贫攻坚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接续推动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群众生活改善,让脱贫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逐步走上共同富裕的道路。

(一)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打赢脱贫攻坚战之后,一些脱贫户存在返贫致贫风险,巩固“两不愁三保障”成果仍需持续用力,产业扶贫和易地扶贫搬迁的帮扶成效还不稳定,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仍然比较重。要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和帮扶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建立健全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及时纳入帮扶政策范围。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帮扶工作,加强就业产业扶持和后续配套设施建设,确保搬迁群众住得下、能融入、可致富。加强扶贫项目资金资产管理和监督,确保公益性资产持续发挥作用、经营性资产不流失或被侵占。推动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注重扶贫产业长期培育,扩大支持对象,延长产业链条,抓好产销衔接。

(二)接续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贫困地区脱贫摘帽以后,整体发展水平仍然较低,自我发展能力仍然较弱。要保持财政投入力度总体稳定,持续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推进脱贫摘帽地区乡村全面振兴。西部地区低收入人口较多,集中了大部分的脱贫摘帽地区,且脱贫摘帽时间较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缺乏自我帮扶能力,要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给予集中支持,增强其巩固脱贫成果及内生发展能力。坚持先富带后富,坚持和完善东西部协作和对口支援、社会力量参与帮扶等机制,进一步优化结对帮扶关系和协作帮扶方式。

(三)加强对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农村低收入人口受身体素质、职业技能、家庭负担、发展环境等制约,获得发展机会、资源要素的能力较差,如果没有政府和社会帮扶,收入增长和生活改善难以跟上全社会步伐。要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和救助制度,以现有社会救助和社会保障体系为基础,健全农村低收入人口分类帮扶机制。特别是对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完全丧失劳动能力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无法通过产业就业获得稳定收入的人口,要应保尽保、应兜尽兜,切实保障他们的基本生活。

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是一项长期历史任务,我们要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面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守底线、精准施策、真抓实干,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上新台阶,书写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新篇章。

胡春华;《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6 版)

 

从“新”处研读全会精神

在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中,“新”是一个高频字。一个个“新”字,体现着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坚毅前行、开拓美好未来的坚定信心和决心。

新征程、新成效、新步伐、新提高、新进步、新水平、新提升……《建议》中的众多“新”字,描绘出“十四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愿景。在这次全会精神中,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格外引人注目,尤其需要重点理解把握。

“十四五”时期,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重大战略判断。新发展阶段,我们面临一系列新机遇新挑战。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预计2020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达1万美元,我国发展站到新的起点上,继续发展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危机并存、危中有机、危可转机,是新发展阶段的新特点,对此应辩证认识、主动作为,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实践证明,新发展理念符合我国国情,顺应时代要求,对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发展动力、厚植发展优势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新发展理念已写入我国宪法,融入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十四五”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必须始终坚持新发展理念,将其作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一条原则,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

新发展格局,就是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发展格局。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提出来的,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在经济社会领域专家座谈会上强调:“我们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扭住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这为我们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了根本遵循。

李林宝;《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9 版)

 

发展数字经济

推动形成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经济是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以现代信息网络为重要载体、以数字技术应用为主要特征的经济形态。发展数字经济,不仅有利于强化市场动力和产业支撑作用,而且有利于强化国内循环与国际循环间的纽带,是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通过激发内需市场动力助推形成新发展格局。第一,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打通消费堵点。以传统电商平台为载体的数字消费衍生了大量消费信息,利用数字技术抓取、挖掘和分析这些消费信息,可以更精准快捷地提供符合消费者需求的产品。以需求为导向的数字经济迅猛发展,能够激活内需市场扩张能力。借助通信工具与消费者进行充分的信息交互,形成如直播带货等创新场景消费模式,可以激发新的消费潜能。第二,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消费层次。数字经济对社会经济活动各个领域的渗透,不仅能提高生产效率,而且能扩大就业规模、提高就业质量,进而促进收入分配结构调整,增加居民有效需求,进一步缩小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提升消费层次,推动消费结构升级、市场规模扩大。第三,发展数字经济有利于优化国内市场环境。数字经济与传统经济融合,将使市场环境更加公开透明,促进要素在产业间、城乡间加速流动,畅通国民经济循环。

通过增强国内产业支撑助推形成新发展格局。先进技术的快速扩散、集成应用有利于提升自主创新能力,通过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创新发展为新发展格局构筑产业支撑。第一,数字技术作为一种重要的通用和赋能技术,能够帮助传统产业跨界融合、重构组织模式,进而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并拓展创新路径。第二,依托虚拟网络,可以进一步拓展市场空间,拓宽中小企业嵌入产业集群的渠道,促进各地区合理分工,专注于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增强竞争力,延伸国内产业链,畅通国内产业循环。第三,数字经济产生的网络连接效应,有利于国内企业深度融入国际经济大循环,进而为国内经济大循环提供动力。高技术水平的国际经济大循环带来的技术溢出效应和示范效应,有助于促进国内产业转型升级、增强国际竞争力。

通过强化对外贸易纽带助推形成新发展格局。数字经济中各技术模块的融合、集成应用有利于优化贸易各环节及其运行过程,促进实现内需和外需、供给和需求联动发展,降低贸易成本、提高贸易效率,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奠定良好基础。比如,通过对贸易数据的实时抓取与深度挖掘,可以降低信息搜集费用、时间及风险,有利于克服贸易信息壁垒;数字技术与物流服务融合,实现货物仓储、分拣运输智能化,可以降低运输空载率以及运输成本。又如,通过实时分析贸易数据实现决策处理自动化,可以提高出口企业运行效率;推动公共服务信息化进程,可以缩短贸易时间、提高贸易效率。再如,发展数字经济不仅可以促进国内供给能力提升,而且可以通过数字经济平台扩大进口规模,强化对外贸易纽带,推动国际经济大循环。进口规模扩大,又可以促进国内消费升级,进而加速产品更新迭代、促进国内产业升级,为出口贸易创造条件,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

  (作者赵春明,班元浩单位: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9 版)

 

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

促进现代农业经营体系加快发展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指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是我国提升农业竞争力、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乘势而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加快推进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发展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需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

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农业生产既是经济再生产,又是生物再生产,具有复杂的产业链、加工链、供应链、创新链、价值链、生态循环链。其中,生物再生产的产业链是农业生产的基础。农业生产的复杂特点决定了现代农业生产显著的链条化特征和复杂的生产力结构。因此,推进农业现代化,需要以多元的生产关系与复杂的农业生产力结构相适应。国内外农业发展实践表明,家庭经营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经营方式之一,在农业生产经营中居于基础性地位。这是因为农作物的生长必须予以全程细心照顾,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更适合农业生产的客观要求。在土地公有制基础上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农场,是探索农村集体所有制有效实现形式的重要举措,有利于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农业生产关系变革与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相适应。必须坚持家庭经营在农业中的基础性地位,加快体制机制创新步伐,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稳定土地承包关系,推动农村承包土地所有权、承包权、经营权“三权分置”改革深入实施,长久保障和实现农户依法承包集体土地的基本权利,发展适度规模的家庭经营,使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农业的生物再生产不仅包括粮食种植,还包括发展畜牧业、林业、渔业和各种生物菌生产等业态,而且各业态之间也会在一定条件下形成相互转化的生物链条。现代化农业生产不仅能使各业态间的联系更加密切,而且有利于深化农业产业的专业分工和产品加工。同时,这种分工超出了单个家庭经济范畴,只有联合起来才能更好发挥农业生产的规模经济效应和范围经济效应,所以推进农业现代化必然要求发展各类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农民入股、联合经营、按劳动和股份分配收益的集体经济组织,社员拥有平等权益。发展农民合作社能够在稳定农户家庭承包经营的基础上,为成员提供农业生产经营服务,组织小农户“抱团”闯市场,帮助小农户克服分散经营的不足,提高农业经营效率,赋予双层经营体制新的内涵,给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注入更加旺盛的活力。这既有利于强健农业生产合作与联合的纽带,加快构建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化农业经营体系,又符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要求,体现了按劳分配与按要素分配相结合,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集体利益相统一的重要特征。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鼓励发展农民合作社,推动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加强对农民的科技服务,提高农产品质量,提高参与市场竞争和应对灾害能力。”截至2019年10月,全国有农民合作社217.3万家,其中相当一部分是专业合作社,如蔬菜合作社、渔业合作社等。各类农民合作社的蓬勃发展,不仅有效解决了“谁来种地”“怎样种地”等问题,大幅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而且促进了农业多层次加工链的延伸,提高了农业生产的附加值,增加了农民收入。

发展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体经济组织。与产业链、加工链、供应链等不同,生态循环链和创新链具有一定特殊性。打通这两个链条,需要建设对农业生产各领域产生的废弃物等进行集成转化和集中处理的综合性节点,其主要载体之一就是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体经济组织。具有一定规模的集体经济组织在实现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有利于改善农业领域生态循环和促进农业技术创新,对于巩固和发挥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在农业领域的巨大优势,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里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促进循环农业发展,把农业农村各领域产生的粪便、废物、污水、垃圾等有效集聚起来,集中转化为沼气,制成有机肥料和有机农药,实现农业各领域各环节各业态间的资源循环利用,提高农业发展质量和效益。比如,大型畜牧企业具有较强的防疫技术力量和完整设备,既有条件促进种植业秸秆过腹还田,又有能力建设大型沼气工程,实现农业农村废弃物的循环利用和深度加工,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生态农业和生物能源发展。另一方面,加强科学技术武装是实现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的客观要求,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以及维护粮食安全的重大举措,也是实现“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打通生态循环链和创新链、发掘我国农业巨大潜力的根本出路。大力发展集体经济组织,有利于促进农业科技研发、综合实验、人员培训、农业技术大面积推广,为畜牧业防疫和治理各种农业病虫害提供技术支持,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的翅膀,有力促进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的形成。

(作者杨承训单位: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经济伦理研究中心);《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9 版)

 

责任在肩,苦干实干

当前,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确保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无论哪一项目标任务都不轻松,都需要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担当作为,尤其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战胜前进道路上各种风险挑战,更要有一股压不倒、打不垮的精神。

急事难事看担当。如何应对困难和挑战,照见党员干部的境界和担当。古人讲“当官避事平生耻,视死如归社稷心”,作为党员领导干部更应分得清荣与耻,对得住自己的初心。改革进入深水区,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我们要面对和处理的难事更多、工作难度更大,尤其需要干部担当作为,敢啃“硬骨头”。

越是艰险越向前。今年以来,在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在抗洪抢险救灾中,在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受到极大威胁的时刻,广大党员干部义无反顾、向险而行,把担当写在疫情防控斗争一线,写在誓死守护的大堤上。“我是党员我先上”“洪水不退,我们不撤”……铿锵有力的话语,展现出党员干部把人民利益放在至高无上位置的赤子情怀。战风险、渡难关,党员干部就要有那么一股气和劲,以雄健的精神涉险滩、爬陡坡,带领群众攻下一个个“娄山关”“腊子口”,走好新时代的长征路。

实现伟大梦想,必须进行伟大斗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绝不是轻轻松松、敲锣打鼓就能实现的,党员干部必须保持艰苦奋斗、真抓实干的状态。当前,“十四五”规划建设的宏伟画卷即将铺展开来,我们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贯彻新发展理念,积极构建新发展格局,唯有苦干实干,才能不断取得新进展。也只有干出样子、干出成绩,才能在人民心中有位置有分量。焦裕禄“拼上老命大干一场,决心改变兰考面貌”;谷文昌带领干部群众苦干14个春秋,将荒岛变绿洲;廖俊波扑下身子、背石上山,打拼到生命最后一刻……为人民苦与累,人民不会忘记,历史定会铭记。

责任在肩,苦干实干。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唯有时刻掂量肩负的责任,发扬“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顽强斗志,坚定不移办好自己的事,在攻坚克难、改革创新中奋勇前进。

孟祥夫;《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19 版)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纲领性文件,是今后5年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指南。《建议》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适应我国新发展阶段要求的必然选择。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全会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积极应对国际国内形势变化、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和塑造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而作出的战略抉择,在《建议》中具有纲举目张的作用。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遵循发展规律、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必然选择。我们党作决策、作规划,历来高度重视对发展环境特别是机遇和挑战的分析判断。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近20年来,我们紧紧抓住这个重要战略机遇期,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推动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历史性成就。“十四五”规划《建议》作出了新的重要判断:“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当前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有两个明显特点:第一个特点是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从国际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从国内看,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明显提高。我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正处在跨越中等收入阶段、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的关键时期。我们即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此基础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各方面的任务艰巨而繁重,这其中有许多新机遇、新挑战,大机遇、大挑战。第二个特点是危中有机、危可转机。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内涵已经发生变化,需要辩证认识机遇和挑战的关系,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既要善于顺势而为,会开顺风船;又要勇于逆势而上,会开顶风船,善于化危为机。新冠肺炎疫情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冲击,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有力有序有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复工复产、率先实现经济正增长,为发展赢得了先机、占据了主动。这生动说明了一个道理:危中有机,克服了危就是机。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有改革开放40多年来积累的雄厚物质技术基础,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有广阔的市场空间,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和配套能力,特别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十四五”时期一定能够抓住新的机遇、应对新的挑战,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谱写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的新篇章。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与时俱进提升经济发展水平的必然选择。大国经济的一个共同特征是国内循环居于主体地位。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供给和需求对于经济循环起到主要的支撑作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之后,我国经济再平衡取得显著进展,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方向发展。经常项目顺差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7年的大约10%下降到2019年的1%左右,外贸依存度也由最高时的67%下降到2019年的31.8%,经济增长越来越多依靠国内消费和投资。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一直强调要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投资的关键作用。近年来,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多保持在90%以上,有的年份超过100%,国内大循环的动能明显增强。当前,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传统的国际经济循环明显弱化甚至受阻。在这种情况下,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有利于增强经济发展韧性,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利于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带动国际经济循环,实现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

可见,提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正确把握和实践运用。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点

新发展格局强调的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决不是封闭的国内经济单循环。国内循环也是建立在国内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而不是每个地方都搞自我小循环,不是层层要搞省内循环、市内循环、县内循环。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需要把握好以下重点。

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个战略方向。实施扩大内需战略,既是当前应对疫情冲击的有效途径,也是保持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客观要求。我国有14亿人口,中等收入群体超过4亿,是全球最具潜力的大市场。居民消费优化升级,同现代科技和生产方式相结合,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各环节的堵点。打通堵点要靠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实现重大突破。在生产环节,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在分配环节,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在流通环节,建设现代流通体系,提高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实现货畅其流。在消费环节,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既能促进国内经济发展,又能为世界各国创造更多市场机会。

深入参与国际循环,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当前,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但和平与发展仍然是时代主题,是人心所向。经济全球化虽然遇到逆流,但是今后还会在曲折中深入发展。我们要“不畏浮云遮望眼”,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维护多边主义,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积极塑造有利的国际环境。要在更高水平上扩大对外开放,扩大外资企业的市场准入,更好地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强大市场是一国经济发展的优势和底气所在。我们要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大力发展国内强大市场,使我国成为吸引全球优质要素资源的强大引力场,成为外商投资兴业的沃土,使国内循环和国际循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促进同各国互利共赢、共同繁荣发展。因此,构建新发展格局绝不意味着对外开放地位的下降,而是意味着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展望未来,我国外贸进口和出口、利用外资、对外投资的规模将会持续扩大,在国际经济中的地位也会继续提升。

做好改革、开放、创新三件关键大事。“十四五”规划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启航”规划,《建议》把“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作为重点,同时对2035年远景目标进行了清晰的展望。这有利于明确前进方向,凝聚社会共识,把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衔接、协调、统一起来,增强战略一致性。无论是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还是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关键是要练好内功,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着力办好自己的事情。我们要办好的事情很多,其中有三件事情特别重要,这就是改革、开放、创新。改革是推动发展的强大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将使14亿中国人民的活力充分迸发,创造更多物质文化财富、实现更加美好生活、逐步迈向共同富裕,这种推动现代化的力量是任何困难都阻挡不了的。开放是促进发展的必然选择。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这是近代以来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启示。不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绝不动摇。通过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我国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大的市场、更多的机会。这既有利于我国自身发展,也有利于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世界经济治理体系,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我们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全面塑造发展新优势,有力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人民高品质生活。做好改革、开放、创新三件关键大事,我们就一定能够顺利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

  (作者韩文秀为中央财经委员会办公室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 人民日报 》( 2020年12月01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4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7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8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5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4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7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8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5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4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7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8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5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4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7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8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5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4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72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9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18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5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