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11月10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1月10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1-11-10| 来源:北辰遴选

议论文范文

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共同利益

——让开放的春风温暖世界④

  连日来,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聚四海宾朋,汇合作良机,引全球聚焦。在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的当下,进博会对国际经贸合作的促进作用更加凸显。透过进博会带动的开放合作热潮,国际社会更加清晰地看到,中国正以勇毅行动坚定不移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共同利益,不断为完善全球经济治理、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注入动力。

  小智治事,大智治制。世界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各国要平稳走出这段动荡变革期,就需要以建设性姿态改革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更好趋利避害,推动经济全球化行稳致远。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是国际贸易的基石。然而,近年来多边贸易体制遭受侵蚀,多哈回合谈判停滞不前,争端解决机制上诉机构停摆,世贸组织难以发挥正常功能。对世贸组织进行改革提上议事日程,但对于改革的目标、如何推动改革,各方并未形成共识。

  站在十字路口,唯有明晰方向、合作前行,才能携手抵达未来。在第四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开幕式上的主旨演讲中,习近平主席阐明中国主张:“中国支持世界贸易组织改革朝着正确方向发展,支持多边贸易体制包容性发展,支持发展中成员合法权益。”中国始终强调,世贸组织改革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核心价值,应保障发展中成员的发展利益,应遵循协商一致的决策机制。中国认为,世贸组织改革应维护多边贸易体制的主渠道地位,应优先处理危及世贸组织生存的关键问题,应解决贸易规则的公平问题并回应时代需要,保证发展中成员的特殊与差别待遇,应尊重成员各自的发展模式。中国主张为维护发展多边贸易体制带来思想引领力和政治推动力,受到国际社会广泛重视和充分肯定。

  世界经济发展面临的难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独自解决。各国要坚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而不应任由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破坏国际秩序和国际规则。习近平主席宣布,中国将以积极开放态度参与数字经济、贸易和环境、产业补贴、国有企业等议题谈判,维护多边贸易体制国际规则制定的主渠道地位,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世界贸易组织总干事伊维拉近日表示,世贸组织高度重视中方的重要影响和引领作用,愿同中方加强沟通协调。

  人类命运休戚与共,各国应该坚持人类优先理念,维护世界共同利益,而不应把一己之利凌驾于共同利益之上。过去一年来,中欧投资协定谈判业已完成,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国内核准率先完成,中国在推进双边、多边、区域合作方面“言必信、行必果”的形象更加深入人心。着眼于维护世界共同利益,中国将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上海合作组织等机制合作,推动加强贸易和投资、数字经济、绿色低碳等领域议题探讨。助力国际社会共同抗疫,中国将支持疫苗等关键医疗物资在全球范围内公平分配和贸易畅通;助力各国尽快找到经济增长动力,中国将推动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使更多国家和人民获得发展机遇和实惠;助力国际社会克服当前发展面临的迫切挑战,中国将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在南南合作框架内继续向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更多援助。

  不管遇到什么风险、什么灾难、什么逆流,人类社会总是要前进的,而且一定能够继续前进。“孤举者难起,众行者易趋。”新冠肺炎疫情阴霾未散,世界经济复苏前路坎坷,各国人民更需要同舟共济、共克时艰。中国愿同各国一道,共建开放型世界经济,共同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不断做大共同利益的蛋糕。

《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0日   第 03 版)



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党的伟大精神是党和国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一百年来,一代又一代中国共产党人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培育了伟大建党精神,构筑起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让我们党历经百年而风华正茂、饱经磨难而生生不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根深叶茂、内容丰富,集中体现了我们党的初心使命、性质宗旨、风骨品格。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是走好新长征路的强大精神动力。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是我们党一以贯之的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的重要特征。在我们党的坚强领导下,红军将士以非凡的智慧和大无畏的英雄气概,战胜千难万险,胜利完成震撼世界、彪炳史册的长征,铸就了伟大的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彰显了我们党对“政治方向是党生存发展第一位的问题”的清醒认识。延安时期,我们党规范党内政治生活,维护了党的团结统一,增强了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保证了党的事业兴旺发达。焦裕禄同志是坚定跟党走的典范,一生都在为党分忧、为党添彩。深学、细照、笃行焦裕禄精神,就是要学习弘扬焦裕禄同志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跨越时空、历久弥新,体现了我们党旗帜鲜明讲政治的根本要求,为我们立党兴党强党提供了丰厚滋养。

  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群众是真正的英雄。人民群众是党的力量源泉。伟大建党精神,是我们党始终站稳人民立场的生动体现。苏区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提出:“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的问题”。“苏区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着草鞋干革命,夜打灯笼访贫农。”这首广为传唱的兴国山歌,生动形象地反映了苏区时期党员干部勤政为民、廉洁奉公、艰苦奋斗的好作风。苏区精神承载着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值得永远铭记、世代传承。我们党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作为奋斗目标。脱贫攻坚伟大斗争,锻造形成了伟大脱贫攻坚精神,不负人民是其重要内涵,是我们党性质宗旨的生动写照。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蕴含和彰显着深厚的人民情怀。赓续共产党人精神血脉,要求我们深刻理解和感悟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紧依靠人民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

  不怕牺牲、英勇斗争,是伟大建党精神的重要内涵。我们党领导人民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每一次胜利,都是通过顽强斗争取得的。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20世纪60年代,面对恶劣的自然环境和严重匮乏的财力物力,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职工凭着“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大无畏精神,苦战3年多拿下了大油田,一举摘下中国贫油的帽子。一百年来,无论是同敌人的斗争,还是同恶劣环境、自然灾害、绝对贫困的斗争,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一直激励党和人民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直面挑战、勇于斗争。新长征路上,我们面临的各种斗争不是短期的而是长期的,更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知难而进、坚韧向前,奋力夺取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新胜利。

  (作者李纲单位: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第七研究部);《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0日   第 11 版)



重在力行 贵在力行

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为实际行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学史力行是党史学习教育的落脚点,要把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的成果转化为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的实际行动。”学习党的历史,重在力行、贵在力行。我们要把党的历史学习好、总结好,把党的宝贵经验传承好、发扬好,努力走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

  坚定信仰信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共产党人的根本,就是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回望百年历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够经受一次次挫折而又一次次奋起,归根到底是因为有远大理想和崇高信仰。长征路上,正是靠着“官兵一致同甘苦,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坚定信念,我们党领导红军击退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征服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取得最终的胜利。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启示我们,不论时代如何发展,不论条件如何变化,都要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和忠实实践者。新的征程上,我们要不断筑牢信仰之基、补足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

  发扬勇于牺牲精神。一百年来,每一场重大胜利的取得、每一个阶段性目标的实现,都凝结着共产党人顽强斗争、奋力拼搏的汗水甚至鲜血,彰显着共产党人无私奉献和勇于牺牲的品格。从1921年到1949年,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近400名党员、干部为抗击疫情献出了宝贵生命。脱贫攻坚战中,1800多名党员、干部将生命定格在脱贫攻坚征程上。在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中,我们党锤炼了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的风骨和品质,这是我们党最鲜明的特质和特点,也是激励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的强大动力和宝贵财富。新的征程上,我们要继承和弘扬革命先烈、英雄人物的崇高精神和高尚品格,继续艰苦奋斗、牺牲奉献、开拓进取。

  锤炼过硬本领。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做起而行之的行动者、不做坐而论道的清谈客,当攻坚克难的奋斗者、不当怕见风雨的泥菩萨,在摸爬滚打中增长才干,在层层历练中积累经验。”我们党高度重视加强学习、增强本领,要求全党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学习和实践中统一思想、加强团结,切实履行历史和时代赋予的职责使命。重视学习、增强本领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是我们党能够不断取得新的胜利的重要原因。新的征程上,我们还会面临许多艰难险阻,要履行好党和人民交付的职责,就要主动自觉学习,拓宽眼界和思路,把学习成果转化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本领。

  提升创新能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回望党的百年历史,我们党总能以非凡的勇气和高超的智慧攻坚克难、赢得胜利。究其原因,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创新、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坚持学史力行,就要大力发扬我们党重视创新创造的精神品格,不断挖掘创新潜能、提高创新能力。当前,我们处在前所未有的变革时代,唯有大力弘扬创新创造的精神,牢固树立改革创新意识,才能掌握主动、占据先机。新的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保持挑战自我的勇气,在提升创新能力上下更大功夫,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在实践中探索更多服务人民的有效措施,团结带领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作者曹英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公安管理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0日   第 11 版)



不断书写法治中国新篇章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治国理政须臾离不开法治。无论是党的领导、政府施政,还是经济运行、社会治理,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只有纳入法治化轨道才能实现有序运转。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从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长治久安的战略和全局高度定位法治、布局法治、厉行法治,把全面依法治国纳入“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统筹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国家治理的法治体系更加完善、法治环境更加优化,全面依法治国取得前所未有的历史性成就,形成了习近平法治思想。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法治思想,领会基本精神、把握核心要义、明确工作要求,才能切实把习近平法治思想贯彻落实到全面依法治国全过程。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一个系统工程,是国家治理领域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要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必须把全面依法治国坚持好、贯彻好、落实好,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坚持依法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

  法治体系是国家治理体系的骨干工程,也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础工程。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治理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关键是要立规矩、讲规矩、守规矩。法律是治国理政最大最重要的规矩。当前,同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要求相比,同人民群众期待相比,同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目标相比,法治建设还存在许多不适应、不符合的问题。我们只有加快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法治保障体系,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才能不断为法治中国建设提供动力、激发活力。

  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也是每名公民的共同责任。让法治信仰根植于人民心中,让依法工作生活成为一种习惯,就需要加大全民普法力度,提升公民法治素养。提高普法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营造全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环境,才能引导全体人民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崇尚者、自觉遵守者、坚定捍卫者,确保国家和社会生活真正实现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法治作为安邦固本的基石,护航中国发展乘风破浪。国际国内环境越是复杂,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务越是繁重,越要推进全面依法治国,保证党和国家长治久安。为此,我们既要立足当前,筑法治之基,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又要着眼长远,积法治之势,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不断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取得新成果,更好指导全面依法治国各项工作,书写法治中国新篇章。

  (作者周叶中为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0日   第 12 版)


 

 

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 更好发挥人大制度优势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从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战略高度,深刻回答了新时代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理论,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真理力量的纲领性文献。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会议精神,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对于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我国根本政治制度的本质特征和优势功效,在新时代坚持好完善好贯彻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深刻理解民主是全人类的共同价值,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始终不渝坚持的重要理念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什么是民主、如何评判民主等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2014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鲜明提出评价一个国家政治制度是不是民主的、有效的“八个能否”标准,即国家领导层能否依法有序更替,全体人民能否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人民群众能否畅通表达利益要求,社会各方面能否有效参与国家政治生活,国家决策能否实现科学化、民主化,各方面人才能否通过公平竞争进入国家领导和管理体系,执政党能否依照宪法法律规定实现对国家事务的领导,权力运用能否得到有效制约和监督。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再次强调了“八个能否”的标准,并创造性地提出一个国家民主不民主“四个要看、四个更要看”的标准,即要看人民有没有投票权,更要看人民有没有广泛参与权;要看人民在选举过程中得到了什么口头许诺,更要看选举后这些承诺实现了多少;要看制度和法律规定了什么样的政治程序和政治规则,更要看这些制度和法律是不是真正得到了执行;要看权力运行规则和程序是否民主,更要看权力是否真正受到人民监督和制约。这些重要论述一脉相承、相互贯通、有机统一,阐明了我们党关于民主的立场、观点、方法,体现了深邃的政治思维、理论思维、实践思维,标志着我们党对民主政治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为推动人类政治文明进步贡献了中国智慧。

  “民主是各国人民的权利,而不是少数国家的专利。一个国家是不是民主,应该由这个国家的人民来评判,而不应该由外部少数人指手画脚来评判。”习近平总书记这些掷地有声的重要论断,有力回击了一些西方国家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傲慢攻击和无端指责,宣示了坚定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在一些国家,投票时人民被供在天上、捧在手里,投票结束后就被弃之不顾、置之不理,甚至被踩在脚下;一些政治明星参加竞选时把人民利益时时刻刻挂在嘴边,当选后就抛诸脑后,只计算党派和个人的利益得失,这样的民主不是真正的民主。中国共产党注重历史和现实、理论和实践、形式和内容有机统一,把民主价值和理念转化为科学有效的制度安排,转化为具体现实的民主实践,真正保证了中国人民当家作主。

  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自信和底气,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心和决心

  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是中国共产党始终高举的旗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系统概括了我们党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的“五个基本观点”,丰富和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治内涵、理论内涵、实践内涵。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我们通过健全完备的制度体系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明确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和途径,凝聚广大人民的智慧和力量创造自己的幸福生活。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和人民内部各方面在重大决策之前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就共同性问题取得一致意见,是中国社会主义民主的两种重要形式,共同构成了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制度特点和优势。目前正在各地进行的县乡两级人大换届选举,全国10亿多选民一人一票直接选举产生200多万名县乡两级人大代表,组成地方国家权力机关,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在选区划分、选民登记、提名推荐、介绍候选人、组织投票等各选举环节,都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参加,积极听取来自人民的声音,依法保障选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的生动体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符合中国国情、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正确道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成功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长期奋斗历史逻辑、理论逻辑、实践逻辑的必然结果,是坚持党的本质属性、践行党的根本宗旨的必然要求。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关键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宪法确定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国体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不动摇,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把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但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之治”和“西方之乱”形成鲜明对比,充分展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巨大优越性。特别是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斗争取得重大战略成果,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邓小平同志指出:“社会主义国家有个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干一件事情,一下决心,一作出决议,就立即执行,不受牵扯。”“这方面是我们的优势,我们要保持这个优势,保证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要始终保持头脑清醒、旗帜鲜明,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方向不变、立场不变、决心不变、步伐不变,绝不能放弃中国政治制度的根本,绝不走西方所谓“宪政”、多党竞选、三权鼎立、两院制、司法独立的路子。

  深刻认识和把握全过程人民民主重大理念,发挥人大在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中的重要作用

  2019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虹桥街道考察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基层立法联系点时,明确提出“人民民主是一种全过程的民主”。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对全过程人民民主作出全面阐述、提出明确要求,鲜明展示了我们党实现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始终高举人民民主旗帜的坚定立场,为新时代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引和根本遵循。

  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论述,必须深刻认识到,全过程人民民主体现了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特征,体现了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的宪法原则,体现了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能够更好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活力,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落实到国家政治生活和社会生活之中。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既有完整的制度程序,也有完整的参与实践,体现在保障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协商、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各方面法律制度和具体工作上,实现了过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实质民主、直接民主和间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国家意志相统一,是全链条、全方位、全覆盖的民主,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社会主义民主。全过程人民民主是在党的领导下形成、发展和实现的,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全面落实党的领导,全过程人民民主才能有序推进,人民当家作主才能充分实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这一制度承载着党的初心和使命,反映了人民的利益和意志;这一制度的设计和安排,体现了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要求;这一制度的运行和实践,有力实现和保障了全过程人民民主。坚持好完善好贯彻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就是践行党的初心和使命,就是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就是支持和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把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作为重要职责和光荣使命,扎实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要在党的领导下,不断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加强人权法治保障,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运行的制度机制,保证人民通过法定的途径、渠道、方式、程序全过程参与人大各方面各环节工作,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完善人大的民主民意表达平台和载体,做好人大协商、立法协商等工作,通过调研、座谈、论证、咨询、听证、公开征求意见、立法联系点和基层联系点等方式,最大限度吸纳民意、汇集民智、凝聚民力,把各方面社情民意统一于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之中。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理论研究和宣传阐释,讲清楚我国政治制度的特点和优势,讲好中国民主故事。

  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更好发挥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作用

  在中国建立什么样的政治制度,是近代以后中国人民面临的一个历史性课题。为解决这一历史性课题,我们党在领导中国人民进行艰苦卓绝革命斗争的同时,对建立新型人民民主政权进行了理论思考和探索实践,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这就是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9月,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召开,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正式建立。

  制度竞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方面,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赢得战略主动的重要优势。制度稳则国家稳,制度强则国家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立6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这一制度在党的领导下不断巩固、完善、发展,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率,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为我们党领导人民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奇迹和社会长期稳定奇迹提供了重要制度保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在人类政治制度史上的伟大创造,是在我国政治发展史乃至世界政治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全新政治制度。”对于党领导人民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建立的这一国家根本政治制度,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全面贯彻、不断完善。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全面加强对人大制度建设和人大工作的领导,形成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重要思想,推动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用“六个必须坚持”,系统概括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理论和实践创新所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要求。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必须坚持用制度体系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必须坚持民主集中制,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必须坚持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时俱进、完善发展,更好把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保证党领导人民依法有效治理国家。

  坚持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推动新时代人大工作高质量发展

  新时代人大工作面临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对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大工作作出系统部署,提出了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加快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用好宪法赋予人大的监督权、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加强人大自身建设、加强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六个方面的重要任务,既为我们指明了目标方向,也提供了思路方法。我们要全力以赴抓好贯彻落实,紧跟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紧贴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紧扣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求,为实现党确定的奋斗目标作出应有贡献。

  党的全面领导是人大工作最高政治原则。党的十八大以来人大工作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党的领导坚持得越好,人大工作就越有成效,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就越能得到彰显。要始终坚持党对人大工作的全面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统揽和指引人大工作,确保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和党中央决策部署在人大工作中得到全面贯彻和有效执行。严格执行请示报告制度,人大工作中的重大问题、重要事项、重要情况及时向党中央请示报告。紧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履职尽责,切实做到党和国家工作重心在哪里,人大工作就跟进到哪里,力量就汇聚到哪里,作用就发挥到哪里。

  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维护宪法权威和尊严,保证宪法实施。与时俱进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党对立法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深入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实行正确监督、有效监督、依法监督,确保宪法法律得到有效实施,确保行政权、监察权、审判权、检察权依法正确行使。充分发挥人大代表作用,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应,使发挥各级人大代表作用成为人民当家作主的重要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成为自觉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机关、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始终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这为人大自身建设指明了正确方向,是新时代加强各级人大自身建设的新定位、新目标、新抓手。我们要按照“四个机关”的新要求,坚持以政治建设为统领,全面加强人大机关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不断提升参谋助手和服务保障工作水平,努力打造政治坚定、服务人民、尊崇法治、发扬民主、勤勉尽责的人大工作队伍。

全国人大常委会机关党组;《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0日   第 11 版)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中国共产党在建党之初,就义无反顾地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党的初心和使命,把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作为为人民谋幸福的着力点。历经百年奋斗,党中央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实现共同富裕的道路上砥砺前行,取得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历史性地解决了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把古代先贤“使老有所终,壮有所用,幼有所长,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的大同社会梦想变为现实。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出发,赋予共同富裕更加丰富的时代内涵,我们要完整准确地理解,全面系统地落实。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改革发展中继续夯实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发挥好公有制经济在高质量发展中的主体作用;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发挥好民营经济在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推动创新创业中的生力军作用。要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在高质量发展中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通过收入分配的优化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坚持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健全各类生产要素由市场决定报酬的机制。健全工资决定及正常增长机制,适时调整最低工资标准,积极稳妥推行工资集体协商。健全以实际贡献为评价标准的科技创新人才薪酬制度。拓宽居民租金、股息、红利等增收渠道。保护投资者特别是中小投资者合法权益。多渠道增加农民集体和个人分享的增值收益、股权收益、资产收益。

  加大税收、转移支付调节力度和精准性,平抑初次收入分配差距和贫富差距代际传递。健全直接税体系,完善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减轻中等以下收入者税收负担。优化财政支出结构,提升民生性支出比重。转移支付项目更加精准向困难地区和突出问题、薄弱环节集中发力。

  更好发挥第三次分配在缩小收入与财富差距中的作用。积极培育慈善组织,简化公益慈善组织审批程序,鼓励有条件的企业、个人和社会组织举办公益事业。落实并完善慈善捐赠税收优惠政策。提高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健全经济困难老年人补贴制度,完善孤儿基本生活保障制度和儿童生活救助制度,建立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和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制度。

  持续整顿收入分配秩序,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有效抑制通过非市场因素获利,对部分过高收入行业的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严格实行工资调控政策。清理规范工资外收入,规范职务消费和行政公务支出。坚决取缔非法收入,严厉打击经济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社会信用体系和收入信息监测系统。

  构建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逐步缩小社会保障待遇差距。将农民工、灵活就业人员等新型就业形态人员纳入保障水平更高的职工社保体系。完善社会保险的缴费率、衔接转续、异地直接结算等制度。制定实施城乡居民基本养老金标准常态化调整机制。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逐步推进失业保险、工伤保险的省级统筹。完善兜底保障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加快缩小社会救助的城乡标准差异。完善养老服务体系,保障老年人共享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建设老年友好型社会。

  完善住房保障制度体系,着力解决人口流入多、房价高的城市的住房保障问题。坚持“房住不炒”。积极稳妥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和改革,做好试点工作。鼓励多余住房用于租赁,提高存量房源利用率。加强保障性住房建设,规范住房租赁市场,加强租赁住房权益保护,加快完善长租房政策。

  高质量推进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着力促进医疗服务可及性与健康公平。健全个体工商户、灵活就业者、家属连带参保激励机制。加快推进落实基本医保待遇清单制度。构建重特疾病多元保障模式。加快推进医联体、医共体建设,引导医院资源下沉基层。加快发展远程医疗。实施慢性病综合防控战略。加强重大传染病防控,完善传染病监测预警。加快推动“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创建有利于健康的生态和社会环境。

  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切实保障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大力拓宽社会组织和公众参与社会治理的渠道。推动社会治理重心下沉基层,引导群众自治,实现民事民来议、民来办。创新社会矛盾预防预警机制,注重源头治理。完善社会调查制度、听证会制度、协商谈判制度、信访制度和信息公开制度等。完善劳动保护与公共就业服务制度,着力促进就业机会公平。

  深化教育体制改革,着力促进教育公平与社会人力资本积累。扩大普惠性幼儿园供给和覆盖率。加快城镇学校扩容增位,改善寄宿制学校条件,完善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当地参加高中阶段学校考试招生的政策措施。支持有条件的地区率先积极探索免费职业教育。调整优化区域高等教育资源布局,推进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实现人才培养与社会经济发展更加紧密结合。

  加强文化事业建设,推进精神生活共同富裕。加强优秀文化作品创作和传播。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化、区域公共文化服务协同化建设。全面实现街道、社区等基层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全覆盖。打造有特色、有品位的公共文化空间。推进公共文化服务数字化,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效能。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鼓励和引导文化消费。

  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文明风尚、行为规范,厚植共同富裕理念。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持续提升公民文明素养,深入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志愿服务建设、诚信社会建设、网络文明建设。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和多层次文明对话,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和传播力。

  共同富裕不是同步富裕。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鼓励先富带动后富,在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基础上实现共同富裕。

  一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发挥先富带动后富效应。完善区域协调发展机制,挖掘我国实现共同富裕的巨大空间潜力。鼓励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在推进共同富裕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完善政府间财政转移支付机制,加大对贫困地区、欠发达地区的支持力度,提升后富区域的发展能力。深化对口帮扶制度,在区域共同发展的基础上实现更高水平的共同富裕。

  二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健全防止返贫监测帮扶机制。促进脱贫地区产业提档升级,促进脱贫地区乡村特色产业发展壮大。广泛动员社会力量,积极支持和参与乡村振兴。统筹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和乡村治理,打造一批美丽宜居村庄。

  三是将促进共同富裕融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以城带乡格局。建设一批高品质中心城市,形成人居品质示范效应。发挥都市圈、城市群的辐射功能,带动小城镇及乡村联动发展。协同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和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提高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质量。结合常住人口需要,以中心城区、中心镇等为核心,以交通路网和市政公用设施为重点,进行全域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管理。

  (作者马建堂为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党组书记);《 人民日报 》( 2021年11月10日   第 13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14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94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6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14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94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6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14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94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6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14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94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6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14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94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356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69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