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2月18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月18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2-02-18| 来源:北辰遴选

面试热点

冰雪盛会,青春舞台

  在北京冬奥会上,00后中国奥运健儿以精彩的表现,让冰雪也“燃”了起来。青春与冰雪相遇,不仅让冰雪更加激情澎湃,也让青春更加神采飞扬。

  冰雪上的青春之花,绽放于奋斗之中。冬奥期间,六集纪录片《冰雪Z世代》热播,讲述了一群来自不同地区、不同文化背景的青少年逐梦冰雪运动的故事:有出身普通家庭,却因为热爱滑雪而放弃稳定职业,孤身辗转世界各地的普通青年;有2岁开始学滑雪、具有天赋但屡遭挫折,在父亲全力支持下自费踏上滑雪赛道的天才少年;有来自黑龙江七台河的00后短道速滑小将,在教练严厉的磨炼和温暖的指点下克服性格弱点,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成长;有来自深圳的孤独症儿童,坚持不懈地参加室内冰雪运动,改变了自我,改变了生活……镜头里的奋斗故事,让我们看到中国年轻一代奋发有为、放飞青春的精神追求,看到冰雪运动在人民群众生活中的快速普及和蓬勃发展,更折射出国家日益强盛、开放、包容的时代景象和人民更加阳光、自信、向上的社会风貌。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参加北京冬奥会的中国代表团,运动员平均年龄25.2岁,131人首次参加冬奥,许多人创造了中国冬季运动的最好成绩。正所谓“初生牛犊不怕虎”,从李文龙、苏翊鸣,到无数年轻的志愿者、工作人员,奥运赛场上青春飞扬的面庞,冰天雪地里纵横驰骋的身影,充分释放了激情澎湃的青春活力,展现了新时代青年的精神风范,彰显出中国年轻人阳光奋进的模样。

  体育折射着一个民族的奋斗历程,也提供了一扇观察一个时代的窗口。青春绽放在冰雪之上,需要有梦想、有奋斗,也需要有土壤、有舞台。北京冬奥会为更多人打开了通往冰雪世界的大门。日新月异的发展进步,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有着“平视世界”的自信,让追梦圆梦既有物质支撑,更有精神支撑。今天的中国,有足够宽广的胸怀鼓励每一位个体追求自我的成长道路,更有足够厚实的臂膀支撑每一位有志者实现自己的梦想。

  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对于青年而言,要敢试敢为,努力把理想变为现实,不负韶华、不负青春。“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敢于克服“不容易”,勇于挑战“不可能”,不怕走泥泞的道路,青春的底色才足够闪亮,青春的意义才不会褪色。这些在冰雪上追梦圆梦的奋斗故事启示着更多中国青年,无论收获如何,不管经历什么,那些与激情相伴,向着梦想进发的日子,永远是人生最宝贵的记忆。

  “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国的未来属于青年,中华民族的未来也属于青年。广大青年生逢其时,也重任在肩。追梦需要激情和理想,圆梦需要奋斗和奉献。当此之时,正需要广大青年在奋斗中释放青春激情、追逐青春理想,为国家建设、民族复兴凝聚起磅礴的青春力量。

  (作者汪洋为上海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副教授) ;《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8日   第 05 版)


 

议论文范文

坚持独立自主

——把党百年奋斗的历史经验传承好、发扬好⑤

  刚刚过去的这个春节,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三名航天员在距离地球约400公里的中国空间站里度过,这是属于中国航天员的第一个“太空春节”。中国空间站从无到有,中国航天不断刷新科技创新的高度,这是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结出的累累硕果,充分说明坚持独立自主的重要意义。

  “中国要发展,最终要靠自己。”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概括了具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指导意义的十条历史经验,其中一条就是“坚持独立自主”。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精神之魂,是我们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回首百年奋斗征程,我们党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坚持独立自主,既是一种志气骨气,也是一种思维方法,更是一种精神传承。

  走自己的路,是党百年奋斗得出的历史结论。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解决中国的现实问题,才能在革命年代开辟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正确道路,在建设时期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在改革开放以后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扎根中国土壤,方有源头活水、充沛养分;坚持独立自主,方可“任凭风浪起,稳坐钓鱼船”。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的:“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了符合中国实际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路的坚定决心,是我们党不断从挫折中觉醒、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真谛。”

  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盛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代中国的伟大社会变革,不是简单延续我国历史文化的母版,不是简单套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设想的模板,不是其他国家社会主义实践的再版,也不是国外现代化发展的翻版。”我们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社会主义,是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一切刻舟求剑、照猫画虎、生搬硬套、依样画葫芦的做法都是无济于事的。正因为始终坚持独立自主,我们才能成功走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

  坚持独立自主,并不是闭门造车,任何文明都不可能在自我封闭中独立发展。对于人类优秀文明成果、国外先进经验,要保持开放心态,同时也要有一个立足中国实际的消化吸收过程,坚持辩证取舍、为我所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把握好中与西、内与外之间的内在张力,处理好借鉴与自立、开放与自主的辩证关系。立足中华大地,放眼五洲四海,坚持从国情出发、从实际出发,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消化吸收一切于我有利的先进文明成果,我们的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既“不忘本来”,也“吸收外来”,就能更好地“面向未来”。

  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只要我们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既虚心学习借鉴国外的有益经验,又坚定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不信邪、不怕压,就一定能够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始终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以不可阻挡之势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8日   第 05 版)


在全面依法治国中恪尽法律监督职责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鲜明提出“两个确立”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检察队伍进一步统一思想、统一意志、统一行动,更好履行职责使命,必须坚决捍卫“两个确立”、切实做到“两个维护”。地方检察机关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依法忠实履行法律监督职责,更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落实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学深悟透、深信笃行上下更大功夫,努力将学习成果转化为坚定法治信仰、履行法定职责、践行为民宗旨的担当作为。

  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阐明了法治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从历史长河、时代大潮、全球风云中分析演变机理、探究历史规律,明确指出:“法治兴则国家兴,法治衰则国家乱。什么时候重视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时候就国泰民安;什么时候忽视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时候就国乱民怨。”“无论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还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全面依法治国既是重要内容,又是重要保障”。法治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根本性、全局性、长期性的制度保障。当前,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完成好新征程上艰巨繁重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需要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作用,推进全面依法治国,有效保障国家治理体系的系统性、规范性、协调性、稳定性,更好引导社会预期、调节社会关系、化解社会矛盾、规范社会秩序、凝聚社会共识。

  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体现了推进全面依法治国的内在要求。我们党明确提出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把法治监督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十分重视强化法治的监督功能,强调:“没有监督的权力必然导致腐败,这是一条铁律。”加强监督是杜绝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现象的必要举措。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法治思想为指导,系统研究谋划和解决法治领域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准确把握执法不严、司法不公的具体表现和深层原因,不断深化对强化法治监督的认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政法机关的职业良知,最重要的就是执法为民。”“如果不信仰法治,没有坚守法治的定力,面对权势、金钱、人情、关系,是抵不住诱惑、抗不住干扰的。”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是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要注重从制度层面认识和解决执法不严、司法不公问题,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新的征程上,检察机关必须依法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法律监督职责,更好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捍卫司法公正公信。

  强化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对于加快形成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人民检察院是国家的法律监督机关,检察机关法律监督具有专业化、精准化的特点。习近平总书记对检察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深刻阐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的宪法定位、主要职责、基本任务,为人民检察事业创新发展把脉定向、指路领航。我们必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强化刑事立案、侦查活动和审判活动监督,坚持以监督办案为中心,在办案中监督、在监督中办案。充分发挥派驻检察室探头前哨作用,规范强制措施和侦查手段适用,切实保障人权。落实检察机关与监察机关办理职务犯罪案件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及时纠正定罪量刑明显不当、审判程序严重违法等问题,完善刑事执行和监管执法监督。精准开展民事诉讼监督,增强监督的主动性、精准度和实效性,推动依法解决执行难问题。全面深化行政检察监督,促进审判机关依法审判,开展行政争议实质性化解工作。积极稳妥推进公益诉讼检察,加大生态环境和资源保护等重点领域公益诉讼案件办理力度。完善审判监督工作机制,加强对审判工作中自由裁量权行使的监督。

  (作者李永君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检察院检察长);《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8日   第 07 版)


 

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

  勇于自我革命,是我们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优势,是如何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这一“窑洞之问”的第二个答案。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取得了历史性、开创性成就,产生了全方位、深层次影响,开辟了百年大党自我革命的新境界。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必须坚持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党的政治建设是党的根本性建设。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伟大实践表明,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持之以恒地推进,才能确保我们党永葆马克思主义政党政治本色。

  旗帜鲜明讲政治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从严治党首先要从政治上看”。政治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一个显著特征。注重从政治上建设党,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宝贵经验,贯穿于党的建设伟大实践之中。百年来,我们党遭遇各种风浪挑战、历经各种艰难险阻,而始终保持团结和集中统一,保持强大凝聚力、战斗力,这与我们党一以贯之从政治上加强自身建设密切相关。

  党的政治建设决定党的建设的方向和效果。党的政治建设抓好了,对党的其他建设可以起到纲举目张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深刻认识到,党内存在的很多问题,原因都是党的政治建设没有抓紧抓好抓实。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巨大的政治勇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以空前的力度、广度、深度推进党的政治建设。党的十九大报告把党的政治建设纳入党的建设总体布局,明确提出“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从旗帜鲜明加强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抓好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到通过《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从弘扬共产党人价值观、发展积极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到提出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不断提高领导干部政治能力……党中央以一系列有力举措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党的建设全面进步、水平不断提升,新时代管党治党的实践充分说明了党的政治建设发挥着统领作用。

  我们党能够开辟自我革命新境界,关键在于抓住了党的政治建设这个根本性建设。作为一个走过百年、成就辉煌的政党,作为一个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的世界第一大执政党,要依靠自我革命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必须坚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把党的政治建设作为永恒课题久久为功地抓下去。

  加强党的政治建设,首要任务是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只有做到“两个维护”,才能确保全党团结一致地朝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行。我们要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把“两个维护”体现在坚决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行动上,体现在履职尽责、做好本职工作的实效上,体现在日常言行上。做到“两个维护”,既需要党员、干部在政治历练和实践锻炼中增强政治自觉、锤炼忠诚品格、练就过硬政治能力,也需要从外部不断强化政治监督,引导督促各地各部门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上见到实际效果;引导督促党员、干部真正悟透党中央大政方针,时时处处向党中央看齐,扎扎实实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不打折扣、不做表面文章,纠正自由主义、本位主义、保护主义,确保执行不偏向、不变通、不走样,不断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

曹 平;《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8日   第 07 版)



理论知识

不断提升积极财政政策的效能

  去年底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1年经济工作、部署2022年经济工作,提出“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这为做好2022年财政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必须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心怀“国之大者”,统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强跨周期调节,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从践行“两个维护”的政治高度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财政责任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经济工作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各地区各部门要担负起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财政部门是重要的宏观经济管理部门,必须切实提高政治站位,科学把握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增强做好跨周期调节、稳定宏观经济的责任担当,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2021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形势和诸多风险挑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奋进,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新的伟大成就。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积极的财政政策提质增效,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迈出新步伐、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2021年,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25万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24.63万亿元,同比增长0.3%,基层“三保”(保基本民生、保工资、保运转)等重点领域支出得到有力保障。强化跨周期调节,促进经济持续稳定恢复。减税降费效果明显,全年新增减税降费超1万亿元。坚持政府过紧日子,民生保障有力有效。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常态化实施并扩大范围,中央财政2.8万亿元直达资金效能继续提升。债务风险逐步化解,财政可持续性明显增强。

  当前,世纪疫情和百年变局交织叠加,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经济发展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财政收支矛盾依然突出。财政收入方面,经济稳定恢复态势不断巩固,为财政收入增长奠定了坚实基础,但新的经济下行压力对财政收入增长形成制约,疫情形势持续演变增加财政收入增长的不确定性。财政支出方面,科技攻关、乡村振兴、生态环保、基本民生等重点支出需要加强保障,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以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等也需要新增支出。

  面对复杂形势和繁重任务,必须心怀“国之大者”,锤炼斗争本领,加强财政资源统筹。深入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和决策部署上来。既要正视困难,又要坚定信心,充分认识到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不会改变,宏观政策有工具有空间,稳住宏观经济大盘有基础有条件。同时要未雨绸缪,从历史长周期的比较分析中进行战略性思考,从细微处洞察事物的边际变化,自觉将财政工作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局中谋划、部署、推进,以奋力推进财政改革发展的实际行动奋进新征程。

  准确把握积极财政政策的内涵要求

  2022年,实施好积极的财政政策,要深刻理解和贯彻落实中央要求,“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提升效能,就是要统筹财政资源,强化预算编制、审核、支出和绩效管理,推进绩效结果与预算安排有机衔接,加强与货币政策等协调,确保宏观政策稳健有效。注重精准,就是要聚焦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中小微企业纾困、科技创新,实施新的更大力度减税降费;进一步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落实过紧日子要求,同时加强对基本民生、对重点领域、对地方特别是基层的财力保障。增强可持续性,就是要统筹需要和可能安排财政支出,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不好高骛远、吊高胃口;适当确定赤字率,科学安排债务规模,有效防范化解风险。具体来说,要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

  实施更大力度减税降费,增强市场主体活力。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引擎”才会有动力。要实施好组合式规模性减税降费政策,让更多市场主体享受实惠。围绕中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和制造业等重点行业,坚持以阶段性政策为主,与制度性措施相结合,兼顾财政承受能力和助企需要,加大减税降费力度。同时,落实落细已经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在做好政策效果评估的基础上,研究出台部分惠企政策到期后的接续政策。

  保持适当支出强度,提高支出精准度。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保证财政支出强度,加快支出进度。为此,财政赤字要保持合理水平,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大力优化支出结构,重点支持科技攻关、生态环保、基本民生、区域重大战略、现代农业和“十四五”规划重大项目。完善财政资金直达机制,加强分配方案备案审核,健全直达资金监控体系,促进财政资金规范高效安全使用。

  合理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保障重点项目建设。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跨周期和逆周期宏观调控政策要有机结合”的要求,按照保持政府总体杠杆率基本稳定的原则,确定地方政府专项债券规模。优化债券使用方向,重点支持在建项目后续融资。按照“资金跟着项目走”的原则,做深做细项目储备,合理加快使用进度,确保债券资金尽快形成实物工作量,更好发挥对投资的拉动作用。

  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兜牢基层“三保”底线。较大幅度增加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特别是一般性转移支付规模,向困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倾斜。加大财力下沉力度,省级财政要切实担起主体责任,向基层倾斜财力。基层财政要严格落实国家重大财税政策,加强财政管理,统筹好各类支出安排。继续用好财政资金直达机制,结合实际扩大范围,提高直达资金分配、拨付和使用效率。加快缩小区域间人均支出差距,推进区域协调发展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坚持党政机关过紧日子。艰苦奋斗、勤俭节约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要继续压减非重点、非刚性支出,从严控制一般性支出,强化“三公”经费预算管理,努力降低行政运行成本。加强对过紧日子落实情况的评估,严把支出关口,把更多财政资源腾出来,用于改善基本民生和支持市场主体发展。

  严肃财经纪律,整饬财经秩序。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完善权力监督制度和执纪执法体系”。要进一步严肃财经纪律,严格执行各项财经法规和管理制度,让财经纪律成为不可触碰的“高压线”。切实加强财政管理,规范收支行为,不得违规建设楼堂馆所、发放津贴补贴,不得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坚决打击各种偷税漏税行为。

  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

  2022年是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新征程的重要一年。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财政政策发力适当靠前,着力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保持平稳健康的经济环境,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加大对市场主体的支持力度。严格落实国家出台的各项减税降费政策,及时研究解决市场主体反映的突出问题。扎实完成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各项任务。加强对中小微企业纾困帮扶,实施普惠金融发展示范区奖补政策,继续实行小微企业融资担保降费奖补,新增支持一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鼓励地方安排中小企业纾困资金。支持和稳定扩大就业,延续实施失业保险稳岗返还政策,调整完善部分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优化创业担保贷款贴息及奖补。

  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同配合,管好用好专项债券资金,拉动有效投资。发挥政府投资引导带动作用,适当增加中央基建投资,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参与市政、交通、生态环境、社会事业等补短板项目建设。加大税收、社会保障、转移支付等调节力度,完善新能源汽车购置补贴政策,启动县域商业体系建设行动,改善县域消费环境。

  大力推进科技创新。继续加大基础研究支持力度,足额保障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资金需求。发挥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资金作用,推动建设各具特色的区域创新高地。扩大科研经费包干制实施范围,督促指导有关部门、地方、单位及时制修订管理制度。聚焦重点产业链,发挥相关财政专项和政府投资基金作用,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增强产业链自主可控能力。完善符合国际规则的政府采购支持创新政策体系。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优化教育支出结构,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继续大力支持疫情防控科研攻关、疫苗药物研发、免费接种等工作。适当提高城乡居民医保财政补助标准,健全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适度上调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启动实施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制度,继续提高优抚对象抚恤和生活补助标准。支持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

  保障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力支持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完善农业补贴政策,大力支持高标准农田建设、黑土地保护利用,完善农机购置补贴政策。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提升收储调控能力。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保持主要帮扶政策稳定,积极做好投入保障,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任务重、推进乡村振兴底子薄的地区倾斜。

  完善生态文明财税支持政策。支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大北方地区冬季清洁取暖政策支持力度,以长江、黄河等流域为重点打好碧水保卫战,系统推进城市黑臭水体治理,支持开展土壤污染防治。继续支持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修复工程,深入推进大规模开展国土绿化行动。加大政府采购对绿色建材、绿色建筑推广应用力度。完善清洁能源支持政策,立足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稳步有序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强化会计质量监督和注册会计师行业建设。坚持把推进财会监督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紧盯重点领域加强监管,聚焦关系国计民生的重点行业,加大会计信息质量和会计师事务所执业质量检查力度。构建行业统一监管平台,提升行业监管水平。完善行业监管法规制度,加快推进会计法、注册会计师法修订。

  持之以恒加强风险防控。坚持从保障国家总体安全和财政可持续发展出发,抓好重点领域风险化解工作。持续防范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完善防范化解隐性债务风险长效机制,抓好低风险地区全域无隐性债务试点。配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加快建立现代财税体制。深化财税体制改革,继续推进后移消费税征收环节改革,推动实施省以下财政体制改革。持续深化预算管理制度改革,加快推进预算管理一体化建设,加快完善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绩效。深入推进财政领域“放管服”改革,稳步推进财政部权责清单编制工作并及时公开财政部权责事项,接受社会监督。

  (作者刘昆为财政部党组书记、部长);《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8日   第 07 版)


  

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组织 助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强调,必须实现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必然,是立足理论和实践发展统一的现实判断,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根本路径。

  从国际竞争维度深刻把握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质量是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保障。人类社会发展历程中,每一次质量领域变革创新都促进了生产技术进步、增进了人民生活品质。”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深入发展,前所未有的全球质量发展高度融合与协作的时代已经到来,质量正在成为国际竞争新的战略支点。从国际上看,美国、欧洲等西方国家推行“再工业化”“先进制造业”等战略,以提升产业质量竞争力,增强经济发展主动权和控制力;新兴市场国家正在制定质量提升计划,以推动经济转型升级。从国内看,中国经过了改革开放以来的高速发展,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快速转型升级,质量效益显著提升,已经进入了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质量的内涵和外延都发生了深刻变化,对基础性、原创性的要求越来越高,质量强国事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

  推动质量强国建设,实现高质量发展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立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建设质量强国,把提高供给质量体系作为主攻方向,实现国民经济各领域各环节的发展质量之变,是推动实现质量变革的重要手段;建设质量强国,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而推动经济质量和效益提升,是推动实现效率变革的重要举措;建设质量强国,将传统要素驱动转变为创新驱动,是推动实现动力变革的有效路径;建设质量强国,是适应新时代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

  从战略全局高度深刻领悟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

  高质量发展揭示了中国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解决经济全面恢复过程中交织叠加的新挑战、新矛盾、新问题的必由之路,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需要。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为什么要推动高质量发展、什么是高质量发展、怎样推动高质量发展等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为我们深刻认识高质量发展的科学内涵、核心要义和基本要求提供了根本遵循。

  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从基本遵循看,高质量发展是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的发展。以新发展理念引领高质量发展,是中国经济实现由大到强的关键。

  高质量发展是全局性、全方位的发展。从基本要求看,高质量发展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而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只对经济发达地区的要求,而是所有地区发展都必须贯彻的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而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应该充分认识到,高质量发展是宏观和微观均衡的发展,是供给和需求匹配的发展,是目标和过程一致的发展,是公平和效率结合的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渐进性、系统性的发展。从基本途径看,高质量发展是一个不断变化、持续演进的发展过程,是从局部到整体、从量变到质变的发展过程。同时,高质量发展也是从宏观到微观系统性的发展。从宏观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围绕以人民为中心,不断迈向形态更高级、功能更齐全、作用更完整、结构更合理、分工更优化的社会阶段;从产业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要立足世界发展变化,遵循发展规律、竞争规律,发挥高新技术的创新引领作用,不断优化产业布局和结构,逐渐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从企业经营层面理解,高质量发展包括一流竞争力、先进的质量管理理念与方法的推广、质量的可靠性与持续创新,以及品牌竞争力等。

  从服务大局角度深刻认识新时代专业社会组织的时代使命

  社会组织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力量。党中央、国务院历来高度重视社会组织工作,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和支持下,我国社会组织不断发展,在促进经济发展、繁荣社会事业、创新社会治理、扩大对外交往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质量协会伴随国家改革开放的历史进程,始终以振兴国家质量事业为使命,以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建设为己任,积极推广先进质量管理理念和方法,扎实开展质量提升活动,积极创新质量管理模式,卓有成效地开展了一系列质量管理提升活动,并将这些尝试不断向全球范围延伸,积极参与全球各项质量活动,传递中国质量声音,搭建“一带一路”国际质量论坛、“全球华人品质峰会”等质量交流协作平台,推进全球质量领域的开放创新、包容互惠。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阶段,经济全球化面临新情况,社会组织面临新形势、新任务,中国质量协会将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持“服务立会、人才兴会、依法治会、开放办会”的发展方针,大力推进“三型五力”发展战略,倡导用全球质量治理的视野,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高度寻求全球质量发展的最佳方案,打造以“互学、互帮、互促、共进”为原则的,涵盖中国乃至全球的质量治理体系,努力整合全球先进的质量管理经验,推动全球质量治理理念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科学化、前瞻化。

  未来,我们要把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与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紧密结合起来,把思想和行动进一步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上来,筑牢质量根基,推动质量变革,全力推进质量强国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坚实的质量支撑,用实际行动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中国质量协会党委书记、会长 贾福兴;《 人民日报 》( 2022年02月18日   第 16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815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

569.00

销售 4093件
浏览 167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面试考题】

699.00

销售 4321件
浏览 1679人

【电子】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2356件
浏览 20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815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

569.00

销售 4093件
浏览 167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面试考题】

699.00

销售 4321件
浏览 1679人

【电子】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2356件
浏览 20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815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

569.00

销售 4093件
浏览 167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面试考题】

699.00

销售 4321件
浏览 1679人

【电子】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2356件
浏览 203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391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815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

569.00

销售 4093件
浏览 167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面试考题】

699.00

销售 4321件
浏览 1679人

【电子】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2356件
浏览 203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