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3月24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3月24日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2-03-24| 来源:北辰遴选

面试热点


让预付卡消费省心更放心

  “预存费用享好礼”“充值越多,折扣力度越大”……如今,以储值优惠、预存打折等手段吸引消费者办理预付卡的营销方式很常见,笔者身边就有不少朋友办理过健身卡、美容卡、洗车卡等。

  这些仅在本企业或同一品牌特许经营体系内兑付货物或服务的预付凭证是一种单用途预付卡。近年来,这类预付卡在促进消费、繁荣市场的同时,也存在预收资金难监管、服务质量难保证、难退款、难举证等隐患。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着力适应群众需求、增强消费意愿”。预付消费方式和消费者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预付费退不回、商家卷钱跑路等行为显然会增加大众对相关领域的消费顾虑。

  从源头杜绝商家挪用预付资金的行为,关键是要从立法、执法等方面加强对预付卡的资金监管,构建以第三方托管为基础的资金监管制度,营造健康向上的预付消费生态环境。目前,北京、上海、江苏等地已出台相关法规,对单用途预付卡进行管理,要求建立预付卡预收资金存管制度。

  有了预收资金存管制度,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还要有效调动市场的力量。有的地方探索向纳入预收资金存管制度的企业发放明显标识,为消费者选择商户时多提供一个信任维度,让诚信企业尝到甜头,促进市场实现“良币驱逐劣币”,进而让更多的发卡企业主动纳入预收资金存管制度,形成良性循环。

  监管的手和市场的手一起发力,是营造良好消费环境的题中之义。净化预付消费生态环境,减少消费者的后顾之忧,让消费者省心更放心,将进一步助力扩大内需,推动消费持续恢复,在保持我国经济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同时,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林丽鹂;《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11 版)


议论文范文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深入学习领会“十个明确”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②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共产党辛劳为民族,共产党他一心救中国……”抚今追昔,一代代中华儿女唱着这首心底的歌,迎来新中国,走进新时期,迈入新时代。党和人民百年奋斗,书写了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上最恢宏的史诗。穿越历史风云,一个真理昭示未来: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十个明确”系统总结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涵,其中居于首位的就是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这一重大论断,深刻揭示了党的领导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相互关系,标志着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和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新的高度。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多方面显著优势,其中中国共产党领导是最大优势,是其他方面优势得以存在和发挥作用的根本保证。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我们的全部事业都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都根植于这个最本质特征和最大优势。”回顾党的历史可以看到,什么时候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就健康发展;什么时候弱化甚至放弃党的全面领导,党和人民事业就受到挫折甚至失败。

  淬火成钢,党旗高扬。应对尖锐复杂的“四大考验”“四种危险”,以前所未有的勇气和定力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根本扭转;直面脱贫这个世界难题,带领群众攻克一个又一个贫中之贫、坚中之坚,创造出世界上任何政治力量都不可能创造的人间奇迹;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秉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领导全国人民迅速打响了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回望这十年的奋进征程,人们更加深切感到,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最重要成就之一,又是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最根本保证。从保证党的团结统一,加强和维护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到严肃党内政治生活,严明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从健全党的领导制度体系,确保党在各种组织中发挥领导作用,到坚持民主集中制,完善推动党中央重大决策落实机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围绕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得到有力保证,党的领导制度体系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更加科学,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显著增强。

  万山磅礴,必有主峰。坚持党的领导,首先是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含糊、不能动摇。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指出:“党确立习近平同志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确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导地位,反映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心愿,对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对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进程具有决定性意义。”踏上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的赶考之路,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贯彻和体现到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领域;必须不断改善党的领导,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让党的领导更加适应实践、时代、人民的要求。

  “万物得其本者生,百事得其道者成。”在国家治理体系的大棋局中,党中央是坐镇中军帐的“帅”,车马炮各展其长,一盘棋大局分明。加强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这一要求不是空洞的、抽象的,要在各方面各环节落实和体现。特别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一严密完整的科学制度体系中,起四梁八柱作用的是根本制度、基本制度、重要制度,其中具有统领地位的是党的领导制度。前进道路上,只要我们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决维护党的核心和党中央权威,充分发挥党的领导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就一定能够确保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团结一致向前进。

  今天,拥有9500多万名党员、480多万个基层党组织的中国共产党,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步调一致向前进。在新的伟大征程上,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我们一定能攻坚克难、勇毅前行,不断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5 版)


瞄准市场,促进就业供需匹配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就业稳、人心暖。托底民生,就要抓住就业这个“牛鼻子”。

  2021年,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政策,保持了就业局势总体稳定,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69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值同比下降0.5个百分点,超额完成了目标任务。今年春节以来,随着企业陆续复工复产,就业市场逐渐升温,招聘市场行情出现“温暖开年”。落实落细各项就业政策,各地区各部门应聚焦稳定市场主体、拓展就业空间、稳定重点群体,尤其要瞄准市场需求促进供需匹配,强化培训服务质量。

  就业是民生问题,更是发展问题,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百姓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的去年四季度“最缺工”的100个职业排行当中,营销员、餐厅服务员、商品营业员、车工等职业位列前十,同时制造业缺工状况持续,其中智能制造领域缺工程度加大。还有机构调查发现,2022年春招中,装备制造业进入招聘需求排行前十。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供需结构性不适配问题亟待解决。做好就业工作,既要有“兜底”意识,也要有系统思维,着力促进供需适配。

  在做好总量调控、升级产业结构的同时,就业政策的微观发力更为重要和紧迫。宏观方面,社保“降返补”政策的调整,创业环境的优化,将有效支持市场主体稳定和扩大岗位,这是对就业基础和大盘的稳固。微观方面,接下来要继续强化精准帮扶和专项服务。比如针对高校毕业生,通过百万青年见习岗位募集计划,拓展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再如针对招工难问题,推进就业服务质量提升工程,统筹开展好“10+N”就业服务专项活动,落实重点企业常态化用工服务等。应当看到,今年就业总量压力不减,结构性矛盾突出,必须付出艰苦努力,打好政策“组合拳”,让供需对得上、对得好。

  提高供需对接效率、缓解结构性矛盾,提高就业服务和培训质量是重要载体和工具。在就业服务质量方面,要促进供需对接,为劳动者求职、用人单位招聘搭好对接平台。在职业技能培训方面,要继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瞄准市场紧缺、产业急需的人才,着力提升培训效果。在推进相关政策落实的“最后一公里”,无论是就业帮扶、稳岗扩岗、用工支持,还是灵活就业人员社保服务、高技能人才职称评聘,都要因地制宜、务求实效。

  身处数字时代的就业市场,更要用好数字技术手段,促进供需双方的信息对称、合理选择。去年,百日千万网络招聘等专项活动持续开展,“就业在线”平台访问量超过9000万次,全年发布招聘岗位超过7000多万个。今年,要持续用好并完善公共招聘网等服务平台,集成各类就业信息,为劳动者提供更多就业选择。同时,要强化对网上求职平台的治理,加强对不实信息、欺诈招聘等违规行为监管力度,让就业相关数据更安全、及时,更好助力劳资双方的灵活、高效对接。

  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是千家万户的期待,是企业发展的支撑。2021年,100个城市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市场求人倍率保持在1.5以上,就业政策持续加力,做好就业工作、促进供需匹配具备有利条件。进一步强化就业优先导向,尊重客观实际和群众需求,统筹做好保就业保民生保市场主体,抓好重点群体就业,落实落细稳就业举措,我们一定能提高经济增长的就业带动力,稳定就业大局,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周人杰;《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5 版)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

  “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综合国力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竞争。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我国人才事业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做好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扎根中国大地,坚定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是新时代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必然选择。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坚定人才自主培养自信。经过长期努力,目前我国已建成世界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各级教育普及程度均达到或超过中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新征程上,我们必须更加依靠我国自身教育体系培养各级各类人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我国拥有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高等教育体系,有各项事业发展的广阔舞台,完全能够源源不断培养造就大批优秀人才,完全能够培养出大师。我们要有这样的决心、这样的自信!”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树牢人才自主培养理念。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共同使命。只有依靠我们自身教育体系,才能旗帜鲜明地担当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理想信念教育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当前,国际形势继续发生深刻复杂变化,我们必须深刻认识到,关键核心技术是要不来、买不来、讨不来的,只有牢固树立人才自主培养理念,才能将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健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教育是培养人的事业,投资教育就是投资未来。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继续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实施教育强国战略,强化优势、补足短板,不断健全人才自主培养体系。进一步推进区域内教育均衡发展,巩固提高义务教育水平;优化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统筹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高等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大力推进高等教育多样化、特色化和内涵式发展,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建立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有国际竞争力的高等教育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

  走好人才自主培养之路,要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我国人才自主培养已经取得不少成果,但人才自主培养能力,特别是拔尖创新人才自主培养能力还存在短板。高等学校要瞄准世界科学前沿和关键技术领域优化学科布局,拓展国家急需高层次人才专项建设,通过人才培养结构存量和增量的持续调整,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需求。同时,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努力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让优秀的人培养更优秀的人,从而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筑牢人才基础。

  (作者周叶中为武汉大学副校长、教授);《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5 版)


以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彰显家国情怀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2年春季学期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年轻干部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希望,必须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守住拒腐防变防线,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练就过硬本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上留下无悔的奋斗足迹。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都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崇高的思想境界、增强过硬的担当本领。

  中国人自古就认识到,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每个人的成长和生活都与家国紧密相连。中华民族绵延不绝的悠久历史、灿烂文明,孕育滋养了中华儿女绵长深厚、历久弥新的家国情怀。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的价值追求,“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理念,“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牺牲奉献精神,充分展现了个人命运与家国命运的紧密相连。没有国家繁荣发展,就没有家庭幸福美满。同样,没有千千万万家庭幸福美满,也没有国家繁荣发展。正是这种家国休戚与共的责任心、使命感,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助力中华文明薪火相传。家国情怀早已深深融入中华儿女的精神血脉之中,成为中华文明世代相传的文化基因,汇聚成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不衰、饱尝艰辛而不屈的不竭力量源泉。

  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我们党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为的是让人民过上好日子。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家国情怀的集中体现。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百年来,从建党的开天辟地,到新中国成立的改天换地,到改革开放的翻天覆地,再到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这些成就的取得,靠的就是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与群众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有盐同咸、无盐同淡。在百年奋斗历程中,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感情上贴近群众、工作上凝聚群众、行动上服务群众,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保持对人民群众的赤子之心。“自己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女红军,“哪里最苦最累,他就出现在哪里”的张思德,“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帮老百姓干活、保障群众利益,怎么干都不过分”的廖俊波,在脱贫攻坚第一线“谱写了新时代的青春之歌”的黄文秀……中国共产党人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生动诠释了家国情怀。

  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奋斗的政党,始终把人民放在第一位,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和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和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和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不断为人民造福。对于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来说,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就要把人生理想融入党和人民事业之中,把为人民幸福而奋斗作为自己的最大幸福和不懈追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年轻干部要不忘初心使命,心怀“国之大者”,用心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以不负人民的实际行动彰显家国情怀。

  (作者江畅为湖北大学哲学学院教授);《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9 版)


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

  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中国越发展,就越开放,中国开放的大门不可能关闭。”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以“引进来”为主到“引进来”“走出去”并重、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共建“一带一路”,我国坚持打开国门搞建设,实现了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经济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坚持开放共赢,勇于变革创新,推出一系列扩大开放的重大举措,取得显著成效。实行高水平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政策,赋予自由贸易试验区更大改革自主权,加大西部开放力度,我国对外开放呈现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深入推进的鲜明特征,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开放的新格局正在形成;我国关税总水平已由15.3%降至7.4%,低于9.8%的入世承诺;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政策法规19万多件,覆盖贸易、投资和知识产权保护等各个方面。不断扩大对外开放,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发展。当今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第一大货物贸易国,利用外资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对外直接投资位居世界首位,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

  进入新发展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会改变,开放的大门只会越开越大。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对扩大开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顺应发展环境变化作出的战略选择,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的内在要求。

  有助于推动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当前,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同我国经济结构优化升级交汇融合。只有加快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构建起面向未来的现代化经济体系。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有利于我国进一步融入全球分工体系,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攀升。

  有助于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是我国改革发展的成功经验。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面对难啃的“硬骨头”,我们需要以更大的勇气全面深化改革。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以主动开放、自主开放将外部压力转化为内生动力,加快建设与国际高标准贸易和投资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市场规则制度体系,有利于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进一步完善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不断激发市场活力。

  有助于推动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变革。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和不确定。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时期,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主动参与国际经贸规则制定,有利于推动经济全球化朝着更加开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赢的方向发展,为推动完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作出更大贡献。

  “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行稳致远,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并设置专章对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作出部署。这为我们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指明了方向。

  实施更大范围对外开放。优化开放空间布局,通过加快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对外开放高地建设,引导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促进区域协同发展。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和全国特大城市的开放先导地位,率先推动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加快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步伐,助推内陆地区成为开放前沿;推动沿边开发开放高质量发展,更好发挥重点口岸和边境城市内外联通作用。

  实施更宽领域对外开放。通过大幅放宽市场准入,吸引更多更优质外资在我国市场上同台竞争,有利于推动我国企业和产业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要稳妥推进银行、证券、保险、基金、期货等金融领域开放,深化境内外资本市场互联互通,健全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深化首创性、集成化、差别化改革探索,积极复制推广制度创新成果。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以货物贸易“零关税”、服务贸易“既准入又准营”为方向推进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大幅放宽市场准入。

  实施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既要持续深化商品、服务、资金、人才等要素流动型开放,又要稳步拓展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从我国国情出发,构建与国际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和监管模式,营造更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健全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制度,促进内外资企业公平竞争。建立健全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健全技术贸易促进体系。

  (作者刘江宁为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副教授);《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9 版)


策论文范文

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

推进法治政府建设

  法治政府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重点任务和主体工程,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支撑。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必须坚持法治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护人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法治政府建设成效显著,依法行政各方面工作不断取得新成就新进展。2021年8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法治政府建设实施纲要(2021—2025年)》。推进法治政府建设,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解决人民群众关心的重点问题,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确保依法行政。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行政权与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紧密相关,对经济社会发展影响重大。我们党领导人民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人民当家作主,各级行政机关都被称为人民政府。在我国,行政权的行使必须保障人民权利,努力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行政机关是法律实施的重要主体,法治政府建设必然要求推进依法行政,用法治给行政权力定规矩、划界限。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首先要确保依法行政,保证行政权的行使严格依照宪法法律进行,符合人民意志、维护人民权益,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用来为人民谋幸福。

  提升行政效能。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坚持法定职责必须为、法无授权不可为,着力实现政府职能深刻转变,把该管的事务管好、管到位,形成边界清晰、分工合理、权责一致、运行高效、法治保障的政府机构职能体系。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严格落实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不断提高决策质量和效率。提升行政执法水平,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行为中都能看到风清气正,从每一项执法决定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全面主动落实政务公开,坚持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用更加公开透明赢得人民群众更多理解、信任和支持。坚持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促进依法行政,着力实现政府治理信息化与法治化深度融合,优化革新政府治理流程和方式,让人民群众及时享受新技术带来的便利。拓展参与渠道、丰富参与形式,让人民群众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有效参与涉及自身权益的决策制定、实施执行、评估反馈等行政过程,使法治政府建设成效老百姓看得见、摸得着。

  增强服务能力。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推进法治政府建设,要把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价值追求,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运用行政权推动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解决行政工作中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不断提升人民群众对行政结果的满意度。实践中,我们持续深化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把依法监管和服务群众统一起来,着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例如,编制政务服务事项清单,建立政务服务“好差评”制度,简化办事流程,打造优质高效的办事服务环境。推进线上线下深度融合,增强全国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服务能力,优化整合提升各级政务大厅“一站式”功能,推动实现政务服务事项全城通办、就近能办、异地可办。这一系列重要举措切实增强了政府服务能力,增强了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曹鎏为中国政法大学教授);《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9 版)


经验交流材料

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

  促进农业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作为农业大市,安徽省阜阳市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推进现代生态农业产业化建设为契机,以实施阜南县生物天然气开发利用项目为切入点,探索农业有机废弃物全利用、县域利用全覆盖、复合利用全循环的工作机制,走出一条“农业—环境—能源—农业”的低碳循环发展之路。

  树牢生态观念,推进减污降碳。阜南是农牧大县,以往大量畜禽粪污、农作物秸秆等农业废弃物,要么被丢弃,要么被焚烧,造成资源浪费、导致环境污染。为解决这一问题,阜阳积极构建县乡村三级秸秆收储运网络,以县为单位推进规模养殖场畜禽粪污处理与资源化利用提升配套工程,对畜禽粪污、秸秆、餐厨垃圾等有机废弃物进行全量化处理。目前,阜南县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0.4%,秸秆资源化利用率达98.48%,提高了农业有机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率,有效降低了碳排放。

  加强技术创新,实现变废为宝。推进农业有机废弃物综合利用,关键是技术上的突破。阜阳与同济大学等高校开展合作攻关,利用相关技术优势,将有机废弃物转化为生物天然气,并通过营养回收和达标处理工艺,将尾水中的作物养分提取出来,生产有机复合肥,形成循环产业链,达到变废料为原料、变资源为产品的效果。据测算,在阜南,相关技术全面应用后,每年可消耗177万头猪产生的畜禽粪污、25万吨秸秆,年产生物天然气5000万立方米、有机肥20万吨;每年可减少32万吨污水化学需氧量排放,可中和5.5亿千瓦时的燃煤电厂碳排放。实践证明,发展农业技术,既能给农业生产插上科技翅膀,也能提升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水平,实现生产与生态的双赢。

  坚持县域统筹,强化科学布局。在阜南,我们建设了覆盖全县乡镇的“站田式生产网络”,建立粮食秸秆、畜禽粪便等有机废弃物收储运网络,按照政府主导、市场运作、企业经营原则,实行畜禽粪污处理、病死动物处理、生物天然气项目营建、全域燃气供应等项目联动,同时与现有天然气管网并网运行,构建有机废弃物收集和生物天然气供应“双网络”。如此,在确保服务农业生产活动前提下,通过发挥企业力量、政策效应,做到合理规划、协调配合,让企业有所得、经营可持续,进而助推生物天然气产业化健康发展。

  强化利益共享,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涵盖多方主体。在这个过程中,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生产要素都要流动起来,涉及生物天然气公司、收储运经纪人、种养企业和一般农户等利益相关方。从实践中看,阜南每年在实现减碳17万吨的基础上,拉动了地方特色种养业循环发展,较好促进了企业发展、群众就业,这对群众增收、产业振兴大有裨益。

  生产发展、生态宜居、生活富裕,是一个有机整体。以推进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为抓手,做好县域人居环境整治、清洁能源供应、现代循环农业发展等工作,就能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未来,阜阳将继续总结经验、完善机制,实现以点带面、市县联动,争取在推广应用中形成发展新优势,让产业基础更牢、发展底色更绿。

  (作者孙正东为安徽省阜阳市委书记);《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5 版)


理论知识

发挥人大制度功效 提升社会建设水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建设不可或缺,是“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我国社会建设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社会治理社会化、法治化、智能化、专业化水平大幅度提升,发展了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的良好局面,续写了社会长期稳定奇迹。

  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是十三届全国人大新设立的专门委员会,主要负责劳动就业、社会保障、民政事务、群团组织、安全生产等方面工作。社会委成立以来,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牵头推进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家庭教育促进法、体育法、妇女权益保障法、突发事件应对管理法等6部法律的立法修法;联系审议社会保险法、退役军人保障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残疾人保障法、安全生产法、消防救援衔条例、工会法、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村民委员会组织法等10部法律;组织实施防震减灾法、就业促进法、慈善法、消防法等4项执法检查;听取审议国务院有关部门关于社会救助专项报告,开展关于养老服务专题调研;研究办理359件议案和建议。作为全国人大第一届社会建设委员会,尽职尽责地推动了社会领域法治建设实现新突破。

  未成年人是中华民族的未来。社会委围绕保护未成年人合法权益,一并考虑、同步启动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修订工作。针对网络保护、国家监护、收容教养、分级干预等难点焦点问题,深入调研论证,广泛征求意见,从结构到内容对两部法律进行了重塑再造。特别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注重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重要论述,统筹制定家庭教育促进法,明确家庭教育的家庭责任、国家支持、社会协同、法律责任等。栗战书委员长出席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座谈会,强调这是一部调动全社会力量共同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法律,一部以立德树人为主线的法律,一部促进未成年人全面健康成长的法律。这3部法律已经全国人大常委会表决通过并实施,为保护未成年人提供了科学规范的法律支撑和基本依据。

  随着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国进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多元、更加复合、更加迫切。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大工作会议上提出了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的明确要求。社会建设包含着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内容。2021年,习近平总书记对社会保障和劳动就业多次作出重要批示,为社会委开展深入研究、系统立法修法,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社会委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认真落实“四个机关”建设要求,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充分发挥专门委员会职能作用,切实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2022年,要更好落实党中央关于“社会政策要兜住兜牢民生底线”的要求,抓住促进就业、社会救助、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进一步落实党中央关于“改善人民生活品质”的要求,抓住慈善事业、体育事业、基层治理、无障碍环境建设等重点领域,以良法促善治,完善共建共治共享制度,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作者何毅亭为全国人大社会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10 版)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内容提要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把握时代方位、深入回答时代课题,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三大规律”的认识;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进理论创新,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坚持“两个结合”,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和途径,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行,就在于党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并用以指导实践。”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指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二十一世纪马克思主义,是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我们要深入把握这一重大论断的丰富内涵,进一步深化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理解和认识,更加自觉地用这一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

  科学回答时代课题,深化对“三大规律”的认识

  时代课题是理论创新的驱动力。只有抓住并回答、解决时代课题的理论,才能立时代潮头、领风气之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立足时代特点,推进马克思主义时代化,更好运用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解读时代、引领时代,真正搞懂面临的时代课题,深刻把握世界历史的脉络和走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深入把握时代方位、科学回答时代课题中创立并不断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在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重大成就基础上,我们具备继续发展的坚实基础和有利条件,同时面临的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之重、矛盾风险挑战之多、治国理政考验之大都前所未有,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深刻变化前所未有,这给我们提出了大量亟待回答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习近平总书记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以马克思主义观察时代、把握时代、引领时代,准确判断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对关系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深邃思考和科学判断,就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等重大时代课题,提出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指引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

  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准确把握时代大势,勇于站在人类发展前沿,聆听人民心声,回应现实需要,科学回答时代课题。正是通过对时代课题的科学回答,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实现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的新跃升,进一步擘画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新图景,开辟了管党治党、兴党强党的新境界,以全新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扎根新时代的伟大实践,随着实践的变化不断丰富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基本的观点。科学理论从实践中来,被实践所检验,再回到实践中转化为改造世界的物质力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我们党长期积累的历史经验为深厚基础,立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推进理论创新,把丰富经验升华为科学理论,在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的互动中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决议》重点总结了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和积累的新鲜经验,具体从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经济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政治建设、全面依法治国、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国防和军队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坚持“一国两制”和推进祖国统一、外交工作13个方面总结了各方面重大成就,并概括了其中的原创性理念和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部实践中产生的理论结晶。《决议》在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八个明确”基础上,用“十个明确”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作了进一步概括。

  从“八个明确”到“十个明确”,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内容进一步丰富发展。《决议》把“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共产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放在“十个明确”的首位,并增加“全党必须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内容;在第二个“明确”中,增加“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内容;在第三个“明确”中,增加“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的内容,并采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的新表述;在第四个“明确”中,采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全面”新表述;第七个“明确”,即“明确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为新增加内容;在第九个“明确”中,增加“服务民族复兴、促进人类进步”的内容;第十个“明确”,即“明确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方针,提出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全面推进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纪律建设,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深入推进反腐败斗争,落实管党治党政治责任,以伟大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为新增加内容。“十个明确”蕴含的战略思想和创新理念,是党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认识深化和理论创新的重大成果,集中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原创性理论贡献。

  坚持“两个结合”,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两个结合”集中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拓展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内涵和途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坚定自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的典范,是坚持“两个结合”、勇于推进理论创新的成果。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面对快速变化的世界和中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立足新的历史方位,从新的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新时代中国实际相结合,更好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坚持用马克思主义之“矢”去射新时代中国之“的”,续写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充分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力量、实践力量。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始终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又承载着中华文明独特基因和鲜明民族特色,凝结着中国人民的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具有强大的历史穿透力、文化感染力和精神感召力。这一重要思想,既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这一重要思想,科学回答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性课题,以新的时代内涵激发了中华文明新的活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我们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谱写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精彩华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与时俱进、不断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只要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就能不断续写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篇章。

  (作者姜辉为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09 版)


党的百年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

  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以下简称《决议》),全面总结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的历史意义。一百年来,党始终践行初心使命,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为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中华民族实现了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今天的中国以欣欣向荣的气象巍然屹立于世界东方。我们要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党的百年奋斗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重大意义和历史启示,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自觉,从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以更加昂扬的姿态奋进新征程、建功新时代,向着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奋勇前进。

  我们党矢志不渝践行初心和使命

  百年初心不改,逐梦赓续奋斗。《决议》指出:“中国共产党自一九二一年成立以来,始终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党领导人民浴血奋战、百折不挠,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自力更生、发愤图强,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自信自强、守正创新,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

  中国共产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党的性质宗旨决定了必须矢志不渝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党的初心和使命是党的性质宗旨、理想信念、奋斗目标的集中体现,始终激励着中国共产党人执着坚守、坚毅前行。人民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根本政治立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党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聚焦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用百年奋斗绘就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壮美画卷。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救国、兴国、富国、强国的伟大事业是一个接续奋斗的历史过程,体现为我们党矢志不渝践行初心和使命。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经过二十八年浴血奋斗,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实现了中华民族有史以来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党团结带领人民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战胜来自各方面的风险挑战,开创、坚持、捍卫、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砥砺前行,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如期实现,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生机活力,党心军心民心空前凝聚振奋,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中国人民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

  百年波澜壮阔,奋斗谱写华章。经过百年奋斗,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发生了根本改变,中国人民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党领导人民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

  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欺负、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国家蒙辱、人民蒙难、文明蒙尘,中华民族遭受了前所未有的劫难。经过长期努力奋斗,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人民当家作主提供了制度保证。“人民”成为国家的最大底色,中国人民把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积极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构建多样、畅通、有序的民主渠道,丰富民主形式,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人民有序政治参与,各方面制度和国家治理更好地体现人民意志、保障人民权益、激发人民创造。

  14亿多人口实现全面小康,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旧中国积贫积弱,人民一贫如洗。新中国成立后,党团结带领人民持续向贫困宣战,彻底改变了中国人民饥寒交迫的生活境遇,极大地改善了人民生活。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和标志性指标,推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今天的中国,城市繁华时尚,乡村和谐美丽,基础设施先进,交通安全便利,市场充满活力,社会安定有序,人民过上了几千年来梦寐以求的好日子,向着共同富裕的目标不断迈进。

  中国人民更加自信、自立、自强,极大增强了志气、骨气、底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当今世界,要说哪个政党、哪个国家、哪个民族能够自信的话,那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华民族是最有理由自信的。”经过百年接续奋斗,中国人民实现了从旧中国“器不如人”“制不如人”“文化不如人”的自卑,到新时代“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的历史性转变,中国人民以“自信人生二百年,会当水击三千里”的勇气,焕发出前所未有的历史主动精神和历史创造精神。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有习近平总书记作为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中国人民的生活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的底气更加充足。

  党的百年奋斗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历史启示

  党的领导是百年奋斗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定海神针”。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利益所系、命运所系。正是因为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中国才能实现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实现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进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推进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和实践反复证明,中国共产党所具有的无比坚强的领导力,是风雨来袭时中国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成功的根本政治保证。必须深刻领会“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埋头苦干、勇毅前行,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执着奋力实现既定目标,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清醒不懈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人民至上是百年奋斗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价值追求。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是真正的英雄。回顾党的百年奋斗史,我们党之所以能创造“当惊世界殊”的伟大成就,正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始终倾听人民呼声,始终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重点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充分调动广大人民支持革命、参加革命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得到了人民群众的普遍拥护。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通过发展生产、恢复经济、改善民生,人民生活得到了明显改善,党群关系更为密切。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增进人民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生活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党的执政基础更加稳固。新征程上,我们必须坚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造福人民作为最大政绩,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让“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在强国复兴伟大征程上得到充分彰显。

  中国道路是百年奋斗根本改变中国人民前途命运的必由之路。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一百年来,党领导人民不懈奋斗、不断进取,成功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中国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仅用几十年时间就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新征程上,只要我们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一定能够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江苏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桑学成、郭凯执笔);《 人民日报 》( 2022年03月24日   第 10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3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10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1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3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10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1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3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10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1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3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10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1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3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10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5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18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