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0908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908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2-09-08| 来源:北辰遴选

面试热点


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

  随着旅游消费日趋个性化多样化,不少人开始寻找冷门小众景点,享受“不走寻常路”的乐趣。进隧道取景,到山溪漂流,攀爬野山坡……网络平台上,一些博主推荐各种“野生景点”,吸引部分网友前去打卡。不过,“野生景点”地处偏僻,不少是未开放开发区域,缺少旅游配套设施和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存在安全风险。任性“野游”不仅是对个人生命安全的不负责任,还可能扰乱公共秩序、破坏生态环境,并非旅游出行的正确打开方式。

  分析网络平台上受关注较多的“野生景点”,有的看似潭水清澈、水面平静,实则水下暗藏漩涡,曾发生多起溺水事件;有的看似群山环绕、风景优美,实则临近地质破碎带,可能发生垮塌;有的看似水流不急、水深有限,实则属于地质灾害点位,易发生山洪、泥石流等灾害……为了吸引流量,一些博主在推荐时,往往夸大这类地方的趣味性,而对其所在地气象条件、地质环境等缺乏必要说明,容易使一些慕名前往的人疏忽了对各类风险的防范应对。

  “野生景点”存在不少安全隐患,治理任性“野游”需凝聚众力,相向而行。对于旅游主管部门来说,需要做到全过程、全链条管理,持续加强预警体系建设,大力开展旅游安全宣传,积极做好预防性安全保障工作。对于景区来说,应当完善管理制度,针对生态脆弱区、游客禁入区等,不仅要有警示提醒,还应设立安全屏障。对于网络平台来说,应当注意内容审核,加强风险警示,及时下架未经安全风险评估的“野生景点”推荐内容。作为游客,需要不断提高防灾减灾意识,掌握必要的应急避险知识,增强对网络信息的辨别能力。多方配合、协同发力,有助于建立健全“野游”长效治理机制,最大限度保障出游群众安全。

  任性“野游”增多,也反映出人们旅游需求的旺盛。从根本上看,减少任性“野游”,让更多人游得开心安心,需要增加高质量旅游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旅游目的地当思考,如何在保障安全的基础上,根据市场需求,研发推出个性化、分众化的旅游产品,增强体验性和互动性。另一方面,也要在景区科学管理上多下功夫。优化服务的意识更强一些,创新供给的力度更大一些,才能把更多游客吸引到正规景区,让人们更好体验出游乐趣,乘兴而来、尽兴而归。

  旅游是放松身心、亲近自然的过程,游兴再浓,也应时刻绷紧安全这根弦,做周全准备、保平安无虞。行有所止、防患未然、携手努力,才能营造更加安全有序的旅游环境,不负一路美景,收获更多美好与舒心。

孟繁哲;《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第 05 版)


筑牢网络安全坚实屏障 

  近日,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拉开帷幕,全国各地举办了系列创意新颖的网络安全宣传活动,再次让网络安全话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泄密溯源技术、大数据反诈系统、量子加密技术……在2022年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网络安全博览会中,诸多网络安全新技术、新应用亮相,各种沉浸式的科普互动也让观众目不暇接。

  当前,我国网民规模达10.51亿,互联网普及率高达74.4%,互联网早已全面融入社会生活各方面,成为支撑社会正常运行不可或缺的基础设施。互联网在整个社会生活中的基础功能不断增强,决定了网络安全保障意义重大。网络安全一旦遭到破坏,哪怕是某一局部范围内的安全功能丧失,都会使社会生活直接受到影响。

  网络安全意味着互联网络、网络空间和网络生活免受攻击、破坏、危险、事故等干扰或威胁,能够在有效的防范防护下,维持其稳固存在和正常运行。构筑网络安全的坚实屏障,是建设美好网络家园,享有安定有序、文明向善的网络生活的必要前提。近年来,我国网络安全工作各领域的成功实践,深刻揭示出网络安全保障的三大“密码”: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和落实网络安全责任。

  网络安全意识的形成和强化,引导人们形成良好的符合网络安全需要的行为习惯,可谓保障信息网络安全的基石。在人类社会迈进网络时代的那一刻起,各种风险因素和威胁力量,就时时挑战着网络安全,考验着人类的应对智慧。安全意识、安全思维和必要的安全技能和素养,理应成为信息网络时代所有行为主体的必备素质。国家层面网络安全的顶层设计和战略谋划,公司企业、行政部门的管理运行,个人网络生活的展开,都不能离开网络安全意识的引领,这正是网络安全宣传周的重要意义所在。

  网络安全体系的建构完善,给网络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提供制度规范和体制机制保障。网络安全体系问题具有综合性的特点,包含多方面、多层次的内容。除了技术层面因素之外,还包括经济、政治、军事、文化、法律、伦理等社会文化层面因素。完整有效的网络安全体系,能够切实维护网络设施安全,保持网络公共服务的持续供给。同时,也能够切实维护网络信息安全,确保存储和传输于网络空间里的信息数据安全,避免其遭到损毁破坏或窃取利用。

  落实网络安全责任,是应对网络安全风险和挑战的实践基点。政府部门作为维护网络安全的重要责任主体,有效承担实施网络安全监管和提供网络公共安全服务的职责;网络企业和平台机构,有效承担网络基础运行和网络服务运营的安全保障责任;个体社会成员作为网络用户,有效承担守法遵规、文明上网的主体自律责任……各方面力量共同行动起来,为促进网络安全承担起各自的主体责任,方能有效推进网络安全治理,形成优良网络安全环境。

  “网络安全为人民,网络安全靠人民。”维护网络生态清朗安全,事关个人福祉,更涉及国家利益。构建网络安全的坚固屏障,营造绿色健康的网络环境,既要争朝夕之功,也要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压实维护网络安全的主体责任,激发起全民参与网络安全的主动性,形成网络安全的澎湃人民力量,才能筑牢网络安全防线,让网络空间更加清朗起来,切实提升广大人民群众在网络空间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作者李一系浙江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浙江省委党校研究基地研究员);《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8日 02版)


议论文


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

——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①

  首都北京,西南三环与西南四环之间,矗立着一座气势恢宏的建筑——北京丰台站。自今年6月20日正式投入运营以来,这座有着127年历史的火车站,已成为城市新地标。从向外国人借款修建,到中国人自行设计建造;从低矮砖瓦房,到高速、普速列车首次“重叠”停靠,北京丰台站见证了中国铁路的沧桑巨变,也为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写下生动注脚。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在新中国成立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长期探索和实践基础上,经过党的十八大以来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创新突破,我们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破解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诸多难题,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人类对更好社会制度的探索提供了中国方案。

  历史是现实的源头。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梁启超发表《新中国未来记》,他在书中渴望自己的祖国“睡狮破浓梦,病国起沉疴”。然而,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条件下,实现这样的目标,谈何容易?中国向何处去?于“漏舟之中”走向站起来,于“濒临崩溃边缘”走向富起来,于“滚石上山”走向强起来,党在百年奋斗中始终坚持从我国国情出发,探索并形成符合中国实际的正确道路。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我们党领导人民不仅创造了世所罕见的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而且成功走出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从四分五裂、一盘散沙到高度统一、民族团结,从积贫积弱、一穷二白到全面小康、繁荣富强,从被动挨打、饱受欺凌到独立自主、坚定自信,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无可辩驳地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康庄大道。

  道路决定命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只有找到适合自己条件的道路,才能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现代化”从18世纪中叶出现以来,已经有200多年,迄今让30多个国家、约10亿人步入发达国家的行列,成为不同民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走向文明的必由之路。而当西方国家率先登上现代化列车,当西方列强用坚船利炮打开“其余世界”的大门,所谓“现代化就是西方化”的迷思,就开始笼罩在地球上空。然而历史反复证明,没有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照搬外国模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中国开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让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勃勃生机,在终结了“历史终结论”的同时,展现了实现现代化的全新可能,给了更多国家自主探索现代化道路以信心勇气和现实借鉴。

  人间正道,文明新篇。越走越宽广的中国道路,愈来愈耀眼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还摒弃了西方以资本为中心的现代化、两极分化的现代化、物质主义膨胀的现代化、对外扩张掠夺的现代化老路,深刻重塑着人类文明发展的格局与趋势。这是走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新路,超越扩张掠夺、“国强必霸”旧逻辑的文明新形态。高质量推进共建“一带一路”,为沿线国家和地区带来重要发展机遇;举办进博会、服贸会、广交会、消博会等经贸盛会,为各国搭乘中国发展快车提供机遇……中国始终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进步的一边。这是为应对人类共同挑战开展创新实践、积累新鲜经验、贡献中国方案的文明新形态。中国式现代化不是西方现代化的“翻版”,长期以来特别是新时代的开创性探索、超越性实践,为破解人类共同面临的历史性、世界性难题提供了极为宝贵的经验。

  2022年1月4日,在第五次实地考察冬奥筹备过程中,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历史会镌刻下这一笔,世界将对中国道路有全新的认识。”北京冬奥会成为世界感知中国发展的一面镜子,这面镜子映照出的,是阳光、富强、开放、充满希望的国家形象,是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光明前景。砥砺奋进再向前,脚踏中华大地,传承中华文明,走符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党和人民就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坚定的历史自信,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仲 音;《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第 04 版)


建设数字中国,数字化点亮新生活

——身边变化看十年④

  打开导航软件,出行路线一目了然,软件还能实时分析路况、预估出行时间;在电商平台上选购衣物,通过线上试衣功能,可以直观感受衣服搭配是否合适;居家休闲,足不出户便可“云游”博物馆、欣赏珍贵文物……对于许多人而言,这些场景早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推进,数字技术得到广泛应用,越来越多人享受到了数字红利。

  万物互联,点亮数字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当今世界,信息技术创新日新月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深入发展,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系统谋划、统筹推进数字中国建设,取得显著成就。数字经济规模从2012年的11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45.5万亿元,数字产业化基础更加坚实,产业数字化步伐持续加快。今天,“数字”触角日益延伸至神州大地的每一个角落,助力绘就了一幅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发展新画卷,深刻改变了中国老百姓的生活。

  这十年,数字化让生活更便利。2012年至2021年,我国互联网普及率从42.1%提升到73%,所有地级市全面建成光网城市,行政村、脱贫村通宽带率达100%;截至今年7月底,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达到4.75亿户,已建成全球规模最大的5G网络。得益于数字基础设施实现跨越发展,分享经济、网络零售、移动支付等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数字中国建设的丰硕成果覆盖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今,在城市社区,扫码点餐、刷脸支付给市民带来新体验,智慧停车、人脸识别进出小区、垃圾智能分类回收便利日常生活。在广袤乡村,借助电商直播,陕西柞水木耳、山西大同黄花等农产品走出大山,依托数字化技术,传统农业加速向智慧农业转变,更多乡亲挑上“金扁担”。从舌尖到指尖、从田间到车间、从衣食住行到娱乐消费,数字技术不断拓展着智慧便利生活的边界,展现出为经济赋能、为生活添彩的强大影响力、创造力。

  这十年,数字便民利民惠民服务加快普及。借助数字技术,以线上化、远程化为代表的新型服务模式日益普遍。在海南,有18个市县医院、340家乡镇卫生院和2700家村卫生室部署了5G远程医疗设备,让患者平均看病时间缩短3至5个小时,就医效率提升30%。在福建福州鼓岭旅游度假区,5G网络覆盖全景区,5G可视化综合管理平台、民宿监管系统等“5G+智慧旅游”项目应用落地,助力旅游度假区客流量提升13%。在江西抚州,一根网线连起城市和农村课堂,让村里娃也能享受城里的优质教育资源。今天的中国,建成了全球规模最大的线上教育平台和全国统一的医保信息平台,远程医疗覆盖超过全国90%的县区。回望非凡十年,数字技术为解决城乡、区域间优质社会服务资源配置不均衡问题提供了重要助力。

  这十年,数字政府治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数据多跑路,百姓就能少跑腿。数字政府是数字中国的重要组成部分,将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政府管理服务,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有效举措,也是更好满足公众对政务服务越来越高需求的必然选择。放眼当下,“掌上办”“指尖办”已经成为各地政务服务标配,“一网通办”“异地可办”已成现实,近90%的省级行政许可事项实现网上受理和“最多跑一次”,平均承诺时限压缩了一半以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健康码的普及和使用有力支撑了复工复产,对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联合国电子政务调查报告显示,我国电子政务在线服务指数全球排名第九位。不断提升的治理服务效能,给群众带来的是实实在在的便利,增强的是群众的获得感。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百年巨变——雕塑作品展”上,一件名为《5G时代》的雕塑作品给许多参观者留下了深刻印象。雕塑中,两位农村老人开心地坐在村头的石磙上,高高地举起手机,与远在他乡的亲人视频通话。雕塑表现的是数字生活的具体瞬间,表达的是让更多人享有更好数字生活的美好期待。加快数字中国建设,激发数字经济活力,增强数字政府效能,优化数字社会环境,构建数字合作格局,筑牢数字安全屏障,数字技术必能更好造福社会,人民群众必能在信息化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本报评论部;《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第 05 版) 


不断增进人民文化福祉

  所有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美术馆、综合文化站和大部分博物馆免费开放;中国共产党历史展览馆、中国国家版本馆、《复兴文库》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工程彰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山海情》《觉醒年代》《功勋》等优秀影视作品广受好评……前不久,“中国这十年”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聚焦新时代宣传文化工作举措与成效,一项项成果、一组组数据,描绘出我国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繁荣发展的生动图景。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着力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发展文化事业是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文化权益的基本途径。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在正本清源、守正创新中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全新局面提供了强大正能量。不久前印发的《“十四五”文化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系统谋划了“十四五”时期文化发展的重点目标任务、重要政策举措和重大工程项目,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提供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条件。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文化权益,是推动我国文化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规划》明确要求“坚持人民至上”“做到文化发展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成果由人民共享”,将“人民在精神上更加主动”“人民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身心健康素质明显提高”“人民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等作为目标任务,充分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近年来,不论是《我在故宫修文物》《国家宝藏》《唐宫夜宴》等视听产品,还是火爆出圈的文创雪糕、考古盲盒,一大批优质文化供给丰富了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彰显了文化创新创造的活力。实践证明,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努力提供更多优质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才能让人民享有更加充实、更为丰富、更高质量的精神文化生活。

  推动文化发展、建设文化强国,从根本上说是为了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不断丰富人民的精神世界、增强人民精神力量。当前,我国文化需求和文化供给之间还存在结构性矛盾,“缺不缺、够不够”问题总体上得到解决,“好不好、精不精”问题越来越凸显。这对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繁荣发展提出了新要求,也创造了新空间。《规划》在繁荣文化文艺创作生产、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等方面作出部署安排,有助于提升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增强人民群众的文化获得感、幸福感、参与感。

  使人民文化权益得到更充分、更切实的保障,需要统筹推进公共文化服务均衡发展。依托数字化技术等手段,我国公共文化服务取得了长足进步,但仍存在覆盖质量不高、服务效能不足、城乡基层短板突出等问题。从提出丰富老年人、进城务工人员、农村留守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公共文化供给,到提出把服务城乡基层特别是农村作为着力点,再到提出加强区域文化协同创新,《规划》注重促进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以推进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体建设为抓手,着力提高公共文化服务覆盖面和实效性。在补短板、强弱项、固底板、扬优势上下功夫,才能更好解决文化领域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

  文化是国家和民族之魂,也是国家治理之魂。健全实施保障机制,不断激发各类主体参与《规划》实施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我们一定能不断增进人民文化福祉,为做好党和国家各项工作提供强大的价值引领力、文化凝聚力和精神推动力。

邹 翔;《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第 05 版)


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

  8月16日,习近平总书记考察辽沈战役纪念馆时,在一组“东北解放战争人民支前统计”数据前驻足良久,他感慨地说:“解放战争时期我们党同国民党的大决战,既是兵力火力之战,更是民心向背之争。辽沈战役胜利是东北人民全力支援拼出来的,淮海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车推出来的,渡江战役胜利是老百姓用小船划出来的。”习近平总书记的由衷感怀,道出了中国共产党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内在逻辑和制胜密码。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民心向背。中国共产党是为人民奋斗的政党,以人民利益为根本利益,以人民立场为根本立场,以为人民服务为根本宗旨,以为人民造福为根本使命,与人民有福同享、有难同当,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密切联系群众,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也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践行党的初心使命的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的历史。

  人民是铜墙铁壁,背靠人民才能战无不胜。1941年6月17日,《解放日报》刊发胡乔木撰写的一篇社论《国民党缺少什么》。他写道,国民党缺“飞机大炮”,缺“干部人才”,缺“抗日办法”,但最缺的“却是民族的信心”;与之相反,“共产党的全部秘密,就在于相信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来自人民、相信人民,和人民之间如鱼水一样交融,如种子与大地一样共生。对于人民,共产党员只有“特殊的义务”,没有“特殊的权利”;他们首先是“人民的勤务员”,然后才是“人民的领导者”;他们首先是“人民的学生”,然后才是“人民的先生”。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年代,中国共产党背靠人民的铜墙铁壁,打败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各种反动派,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伟大胜利。

  人民是改革动力,造福人民才能事业兴盛。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是人民群众的共同期盼。面对人民群众温饱不足的问题,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首先必须摆脱贫穷”。在春潮澎湃的改革年代,中国共产党坚持为民改革,把为人民造福事业推向前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了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

 人民是最大底气,不负人民才能民族复兴。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打江山、守江山,守的是人民的心。2012年11月在新任政治局常委与记者见面会上,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为“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而奋斗的使命担当。2019年3月在意大利访问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表达了“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赤诚情怀。谁把人民放在心上,人民就把谁放在心上。新时代中国人民展现出自信自强、奋发有为的精神风采。他们是抗疫斗争中逆行出征的白衣天使,他们是脱贫攻坚中上山下乡的扶贫干部,他们是川渝山火中奋不顾身的飒爽骑士……这样的人民,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并长期执政的最大底气,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最大底气,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大底气。

  信仰的坚定,来自理论的坚定。中国共产党坚定的人民信仰,建立在历史唯物主义群众史观的科学理论基础之上。如何认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是社会历史观的重大问题。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占据统治地位的是唯心主义英雄史观,认为少数杰出人物、帝王将相是历史的创造者。历史唯物主义彻底结束了这一错误的历史观,提出人民是历史创造者。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活动是群众的活动,随着历史活动的深入,必将是群众队伍的扩大。”列宁指出,共产党员“不过是人民大海中的一粟”,“要随时随地仔细客观地检查:是否同群众保持着联系,联系是否密切”。正是遵循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群众观点,我们党确立了人民信仰、提出了群众路线,并把它作为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

  信仰人民,人民至上。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也没有辜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新征程上,只要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就一定能汇聚起亿万人民的磅礴伟力,推动民族复兴的巨轮继续破浪前进、扬帆远航。

  (作者孙明增系天津市委党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光明日报》( 2022年09月08日 02版)


策论文


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深入推进高校廉洁文化建设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领导干部特别是高级干部要带头落实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从思想上固本培元,提高党性觉悟,增强拒腐防变能力。”中办印发的《关于加强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意见》指出:全面从严治党,既要靠治标,猛药去疴,重典治乱;也要靠治本,正心修身,涵养文化,守住为政之本。高校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光荣使命,是推进廉政建设的重要阵地,也是文化创造和传播的重镇,要将加强廉洁文化建设作为强化高校基层党组织政治功能和组织力凝聚力的重要支撑,为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提供坚强文化保障。

  加强理论武装,夯实清正廉洁思想根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理论上清醒才能有政治上清醒,只有理论上坚定才能有政治上坚定。”我国高校是党领导下的高校,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校。办好高校,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要加强理论武装,切实学懂弄通做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学习贯彻往深里走、往实里走、往心里走,切实以理论上的清醒坚定确保政治上的清醒坚定,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高校党员干部要不断提高党性修养、砥砺政治品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充分发挥领导干部领学促学作用,通过谈心谈话、知识测试、警示教育、清廉讲堂等多种方式,引导党员干部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夯实清正廉洁的思想根基。

  坚定信仰信念,筑牢拒腐防变思想堤坝。习近平总书记系统总结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在反腐败斗争中取得的显著成效、积累的重要经验,其中一个重要方面就是:“构筑拒腐防变的思想堤坝,用理想信念强基固本,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全党,用优秀传统文化正心明德,补足精神之‘钙’,铸牢思想之‘魂’,筑牢思想道德防线。”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没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坚定理想信念,不断提高自身的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水平,才能从内心深处抵挡住腐败诱惑。推进新时代高校廉洁文化建设,重在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通过深入开展系列教育活动,巩固拓展党史学习教育成果,使广大党员干部、师生员工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保持共产党人政治本色,坚定不想腐的思想自觉。

  营造文化氛围,厚植廉洁奉公文化基础。高校在弘扬廉洁文化、树立社会正气中承担着重要职责。加强高校廉洁文化建设,应注重把校园元素和廉洁元素相融合,建设一批识别度高、特色鲜明的高校廉洁文化品牌项目。在校园内打造廉洁文化墙、清廉教育长廊等,壮大廉洁文化阵地,发挥校园环境潜移默化作用。把廉洁教育融入思政课堂,向青年学生讲授廉政相关理论,弘扬传统廉洁文化,分析反腐败斗争的形势与任务,阐释党的反腐败举措和取得的成效等,引导大学生树立反腐倡廉意识。发挥群团工作优势,以师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载体传播廉洁文化,办好主题党日、团日活动,开展廉洁教育社会实践活动,推动形成以清为美、以廉为荣的廉洁校园文化氛围。

  (作者黎东为广西科技大学党委常委、纪委书记);《 人民日报 》( 2022年09月08日   第 11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6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6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6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6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280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088人

【新品预售】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3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21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466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