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1226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1226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2-12-26| 来源:北辰遴选

议论文


激发亿万市场主体活力

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

  

市场主体有活力,经济发展有动力。近期,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落地、助企纾困力度不断加大,各地复工复产率快速提高、物流业务量逐渐上涨。在北京,越来越多的生产车间开足马力,不少企业的运输能力、生产能力迅速恢复;在深圳,更多的科技企业瞄准数字化转型新机遇,“独角兽”们奋力跑出新的加速度;在重庆,装备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复工率超过95%……机器转起来、工人忙起来、物流快起来、订单多起来、信心强起来,一个个忙碌的身影折射出市场主体活力日益恢复,更展现出中国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市场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在国家发展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向前,经受住了多重考验,亿万市场主体功不可没。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完善政策实施方式,增强时效性和精准性”。做好明年经济工作,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就要大力提振市场信心,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最大限度释放全社会的创新创造潜能,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

新时代十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转向高质量发展的十年。这十年,中国市场主体总量从2012年的5500万户增长到目前的1.63亿户,为中国经济平稳、健康、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微观基础,更成为我们保就业、保民生、稳经济的关键所在。今年以来,为了千方百计保住市场主体、激活经济的“蓄水池”,我们一手抓政策,实施了大规模留抵退税、支持中小企业等一揽子纾困帮扶政策;一手促改革,高标准深化“证照分离”、系统建立公平竞争顶层设计政策框架等,为各类市场主体的健康发展营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和各项调控政策的深入实施,广大市场主体的自适应能力不断增强、活力有序释放。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就是要充分用好超大规模市场这个宝贵的战略资源。1—11月份,全国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6.4%,消费市场发展韧性持续显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3.8%,工业生产保持总体稳定,新动能继续成长。我国有14亿多人口,有世界规模最大的中等收入群体,是全球最具成长性的消费市场,为市场主体蓬勃发展提供了强大的需求支撑。接下来,加大宏观政策调节力度,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对各类所有制企业一视同仁,让市场主体敢闯、敢干,就能以规模扩大、结构升级的内需牵引和催生优质供给,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

长远看、辩证看,中国经济发展的空间依然广阔,明年经济有望整体好转,亿万市场主体必将大有作为,一定能实现更强劲更可持续的发展。尊重市场规律,创造性抓好贯彻落实,注重围绕市场主体需求施策,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设身处地为企业出实招、解难题,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有条件不断增强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促进广大市场主体在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上实现更大发展、发挥更大作用,助力中国经济行稳致远。

周人杰;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远近统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着力扩大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以下简称《纲要》),进一步明确了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培育完整内需体系的发展方向。

  

最终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持久动力。近日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纲要》将扩大内需提高到国家战略层面,充分展示出夯实国内基本盘、打造内需新动力的发展思路,为推动经济发展回到正常轨道、实现整体性好转提供了重要抓手。

今年以来,在内外多重压力叠加冲击下,从宏观面上看,国内消费市场短期承压明显。但如果剖析宏观数据背后的结构,能够察觉到正在努力生长的消费韧性新势能。线上消费、部分升级类消费都出现了逆势上行,其中线上消费的需求释放作用明显。可以合理判断,随着优化疫情防控措施不断落地,居民消费需求将稳步释放,中国国内消费市场的发展韧性将持续显现。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当前,集中火力激发消费这一内需动力,成为推动经济企稳回升需要解决的首要问题。对此,《纲要》将持续提升传统消费、积极发展服务消费置于“全面促进消费,加快消费提质升级”这一部分的前两位,凸显出重新激发存量消费动力的重要作用。我们需要对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支持住房改善、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等消费”重点领域,尽快拿出一系列强力精准的落地政策,比如发放无差别现金消费券,以及进一步消除房地产、汽车等内需关键领域的不合理消费限制,鼓励、拉动传统消费和服务类消费。

短期求治愈,长远谋转型。在解决消费“有没有”的同时,从长远看还需要向解决消费“好不好”转化。特别是当经济转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依靠单纯生产要素的重复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显然已经乏力。而新型消费需求的出现,能够刺激潜在需求、拉动生产并带动整个经济链条回到良性发展轨道,也能以高水平需求带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对此,《纲要》提供了前瞻性的方向指引,如针对新需求呈现出的新个性、新品质与新方式等特征,提出“更好满足中高端消费品消费需求”“培育‘互联网+社会服务’新模式”“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以及“积极发展绿色低碳消费市场”。

值得注意的是,消费动力强劲的等号另一边,必定是居民收入水平的持续稳步增长与社会预期的相对稳定。因此,在落实好《纲要》对于拉动消费的一系列部署之外,还必须建立起一系列稳增长、稳预期的长期支撑政策和对应制度保障,如继续在中长期内持续加大对中小微企业的纾困帮扶,增加民生支持投入,进一步缓解居民教育、养老和医疗压力等。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只要我们坚持高质量发展的航向,以扩大内需为指引,定能在风云变幻的世界中闯出一条安全、增长与发展长期均衡的成功之路。

田 轩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致力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走和平发展道路,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中国特色之一。中国共产党从人类发展大潮流、世界变化大格局、中国发展大历史正确认识和处理同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坚定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谋求自身发展,又以自身发展更好维护世界和平与发展。中国式现代化的成功实践,探索出崭新的现代化道路,为人类持久和平、繁荣发展作出重大贡献。

回顾人类现代化进程,一些国家通过战争、殖民、掠夺等方式实现现代化,这种损人利己、充满血腥罪恶的现代化之路给广大发展中国家带来深重苦难。中国摒弃对外侵略扩张的现代化老路,始终在和平发展道路上推进现代化。中国用几十年时间走完了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式现代化的巨大成就,不是靠谁的恩赐,也不是靠对外军事扩张和殖民掠夺,而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靠自力更生、艰苦奋斗拼出来、干出来的,是坚持与世界良性互动、合作共赢,在拥抱世界、学习世界、贡献世界中取得的,是独立自主走和平发展道路结出的硕果。

中国走和平发展道路,具有深厚历史文化渊源,符合我国根本利益,符合世界发展大势,是从历史、现实、未来的客观判断中得出的结论。和平、和睦、和谐是中华民族一直追求和传承的理念,中华民族的血液里没有侵略他人、称霸世界的基因。近代之后,中国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人民饱受战争之苦,更加渴望和平、珍惜和平。新中国成立后,中国人民为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全力拼搏,深知和平稳定的环境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前提。从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到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我们党坚定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探索符合国情的发展道路,坚定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探索走出一条与传统大国崛起不同的和平发展道路。

新时代,中国的和平发展道路越走越宽广,中国式现代化不断推进和拓展。面对世界对发展起来的中国的关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无论发展到什么程度,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性提出并不断丰富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思想,为人类实现共同发展、长治久安、持续繁荣指明了方向。中国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集中力量办好自己的事,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一带一路”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作平台;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等重大思想理念;倡议并推动同多个国家和地区构建双边及区域性命运共同体……从一系列引领性理念到诸多实实在在的行动,新时代的中国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国际影响力、感召力、塑造力显著提升。

当前,世界之变、时代之变、历史之变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开,和平赤字、发展赤字、安全赤字、治理赤字愈加突出。站在历史的十字路口,世界各国对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期待更加强烈。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我们党立志于中华民族千秋伟业,致力于人类和平与发展崇高事业,责任无比重大,使命无上光荣。”中国将一如既往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同国际社会一道努力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前进。中国的发展是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随着中国式现代化的深入推进,中国必将给世界带来更多稳定性和确定性,必将为人类发展进步注入更多正能量。

谢 韬;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9 版)


充分利用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要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必须进一步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利用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最近,我国科技创新领域捷报频传:自主研制的C919大型客机交付首家用户,即将进入航线运营;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喷气式支线客机ARJ21首次进入海外市场;“T”字构型中国空间站遨游400公里太空轨道,正式开启长期有人驻留模式……自立自强的中国科技,生动展现出创新中国的澎湃活力,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到进一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新时代十年,创新发展理念深入人心,创新发展步伐不断加快,科技自立自强交出精彩答卷,依靠的是广大科技人员的不懈努力、奋力攻关,也离不开一系列科技政策的扎实落地、精准发力和科技创新体系的不断完善、有力支撑。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大飞机制造等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关键核心技术实现突破,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尤其鲜明地体现着新型举国体制的巨大优势和作用。

举国体制是中国科技自主创新、自立自强的法宝。从一穷二白到创新硕果累累,举国体制一直坚强托举着中国科技一路披荆斩棘、奋力向前。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的科技成就充分说明,关键核心技术的研发涉及多种资源的协调、多条线路的协同和多个团队的创新,需要政府和科技部门的有效组织和引导,特别是在打造“国之重器”时,甚至需要倾注举国之力,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充分调动战略科技力量和全社会科技创新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新型举国体制”,这一要求进一步表明了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坚持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发挥新型举国体制的制度优势,有了非凡十年间全国一盘棋、上下一条心,110多个科研院所、3000多个科研单位、数十万科研人员通力协作,建造中国人自己的太空家园;有了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近20万人大力协同,几代航空人合力实现C919大飞机飞上蓝天。放眼未来,要在激烈的科技竞争中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动权,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保证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和安全可靠,必须进一步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利用好新型举国体制优势。

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完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好政府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中的组织作用,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通过夯实科技政策聚焦自立自强、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系统观念等一系列思路举措,新型举国体制将更加科学、集约、有效,将进一步强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让广大科技工作者一展雄心壮志,去奋勇攀登世界科技巅峰。

余建斌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17 版)


策论文


拒绝“套路”,维护用户合法权益

集中整治强制、捆绑下载安装,全面净化页面呈现,从严整治频繁弹窗、强制分享……中央网信办近日部署开展“清朗·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领域乱象整治”专项行动,对互联网上一些“套路”用户、侵害用户合法权益的行为展开精准打击。

近年来,从社交娱乐到购物出行,各类APP、小程序、快应用等层出不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第五十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22年6月,我国国内市场上监测到的APP数量为232万款。然而,在移动互联网应用场景日益丰富的同时,一些应用程序提供者却动起了“套路”用户的歪心思,各种侵害用户权益的行为屡禁不止;一些应用程序分发平台履行主体责任不力,给有关乱象提供了滋生扩散的空间。

不少“套路”背后,是对“流量至上”的盲目追逐。一些人在产品影响力不足等情况下,为追求流量变现,不惜大打“擦边球”,甚至以身试法,以违法违规的方式牟取暴利。有的移动应用程序以赚钱为幌子欺骗用户下载使用,等用户“上钩”后又设置各种提现障碍;有的移动应用程序关闭、退出等按钮失灵,未经用户同意自动下载安装;还有各种“山寨APP”以假乱真,欺骗用户访问下载、违规收集个人信息……从页面伪装瞒天过海,到诱导点击暗度陈仓,花样百出的各种“套路”,严重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严重侵害用户的合法权益。

拒绝“套路”,要从维护用户说“不”的权利做起。一方面,用户遭遇“套路”后,常常面临维权成本高、举证难度大等困境,在大量的“微型”侵权面前颇感无奈。另一方面,面对海量的移动应用程序,监管治理也面临执法、技术等难题,这让一些开发者或平台在暴利面前心存侥幸。正因此,既要帮助用户提高自我保护意识、进一步畅通维权渠道,也要对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零容忍”。持续加大监督执法力度,提升技术监测能力,提高违法成本、形成有效震慑,才能让各种“套路”无所遁形,助力互联网在法治轨道上良性运行。

标本兼治,“守底线”更要“拉高线”。面对商业竞争,获取流量无可厚非,但如果依靠“套路”来欺瞒用户,就破坏了市场运行的规则、挖空了行业发展的根基。“科技向善”不仅仅是一句口号,那些经过大浪淘沙最终在市场站稳脚跟的案例反复证明,过硬的产品实力和优良的服务质量,才是赢得用户口碑、获得长足发展的正途。压实网站平台主体责任,真正为用户创造价值,不仅是合规经营的基本要求,也是做大做强的必然选择。事实上,那些将用户权益抛诸脑后者,也终将被用户抛弃。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网络综合治理体系,推动形成良好网络生态。”随着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完善,监管部门整治行动深入开展,有关网站平台主体责任不断压实,移动应用程序领域存在的各种乱象正逐步得到有效遏制。今天,移动互联网日益嵌入人们的日常生活,全面规范移动应用程序在搜索、下载、使用等环节的运营行为尤显必要。应当凝聚共识、汇聚合力,让“套路”再少一点、真诚更多一点,携手打造一个更安全、更健康、更干净的移动互联网应用程序使用环境,更好维护广大用户合法权益,为营造天朗气清的网络空间注入正能量。

张 璁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攻关农业“芯片”需靠合力

不久前,农业农村部印发《国家育种联合攻关总体方案》,提出到2030年,在品种培育上,选育推广一批突破性新品种,主要粮食和畜禽品种力争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企业发展上,形成一批航母型领军企业、有国际竞争力的特色企业、专业化服务平台企业;在创新水平上,建立规模化、协同化、智能化现代育种新模式。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经过多年努力,我国种业科技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农业用种安全总体水平较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提供了有力支撑。不过,目前我国种业自主创新能力仍有待提升,育种规模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商业化育种体系尚不健全,一些核心种源在品种产量、性能、品质等方面不及国际先进水平。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聚焦优势种源、有差距的种源以及主要依靠进口的种源,我们必须进一步提升育种能力和良种性能,增优势、补短板、破难题,确保我国农作物、畜禽、水产等种源自主可控,促进种业振兴。

政府应在育种联合攻关中扮演好协调者和引导者角色。不仅要提供各类政策要素,还要统一协调并引导育种联合攻关各主体间的行为,助力实现育种攻关与国家战略同频共振。应积极与市场及社会多元主体密切合作,引导技术、人才、资源、资本等要素向种业龙头企业集聚。

实现育种联合攻关,关键在于提升种业龙头企业竞争力。充分发挥种业龙头企业的“主板”集成作用,使科研、生产、市场、投资等都能找到相应“接口”,推进创新成果快速产出和转化,不断提升国产农作物、畜禽、水产种源与品种的市场份额及竞争优势。

夯实育种主体的内在驱动力,构建合理的权益分配机制颇为重要。应创新权益分配机制,激发种业产业链上各主体的内生动力,增强育种联合攻关主体间的协同力。

全面开展育种联合攻关,加快选育一批满足多层次、多元化市场需求的突破性育种材料和新品种,促进水稻、小麦、大豆、生猪等重要农产品品种更新换代,定能为持续增强我国种业国际竞争力筑牢根基,为百姓吃得饱、吃得好、吃得健康提供坚实种源支撑。

郭 珍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5 版)


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对提高人民综合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中华民族创新创造活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决定性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育人的根本在于立德”。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不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大力推进教育领域综合改革,持续加大教育投入,教育现代化加速推进,教育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综合国力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的竞争,这对教育提出了更高要求。教育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之一。党的二十大报告从“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现代化建设人才支撑”的高度,对“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出专门部署,提出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教育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就是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对科学知识和优秀人才的需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迫切,需要培养一代又一代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要求我们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立德树人融入教育各环节。发挥教育在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重要作用,加强和改进学校体育美育,广泛开展劳动教育,发展素质教育,推进教育公平。把立德树人的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以文化人、以德育人,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把立德树人融入思想道德教育、文化知识教育、社会实践教育各环节,贯穿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各领域,培养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

着力办好思政课。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思政课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关键课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在大中小学循序渐进、螺旋上升地开设思政课,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保障。新征程上,要坚持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引导学生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爱国主义情怀,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自觉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注重方式方法,结合青少年身心特点、顺应技术发展趋势,把涉及深层次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讲深、讲透、讲活,加深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

建设好教师队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选择当老师就选择了责任,就要尽到教书育人、立德树人的责任”“坚持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工作”。教师作为知识的传授者、价值观的塑造者、人类文明的传承者,肩负着立德树人的重要责任。推动新时代教育高质量发展,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一方面,要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落到实处,从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度,努力建设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精湛、育人水平高超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另一方面,要在全社会弘扬尊师重教的社会风尚,努力提高教师政治地位、社会地位、职业地位,让广大教师享有应有的社会声望。广大教师要坚持教育者先受教育,把教书育人和提升自我修养结合起来,做到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努力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有”好老师。

徐 佳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9 版)


全面调动扩大有效投资积极因素

着力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把促进有效投资的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够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

  

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快于全部投资14.6个百分点;亿元及以上项目投资同比增长11.9%,比全部投资增速高6.6个百分点;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8.9%,自5月份以来已连续7个月加快……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随着稳投资政策持续发力,我国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成为稳增长的重要“压舱石”,特别是制造业、基础设施、高技术产业等领域的投资较快增长,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劲动力。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投资是连接供给与需求两端的关键变量,对经济发展起着重要支撑作用。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但也要看到,我国长期向好基本面没有改变,发展空间广阔,投资潜力巨大。近日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通过政府投资和政策激励有效带动全社会投资,加快实施“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强区域间基础设施联通。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要做好基础设施补短板的加法。“短板”也是“跳板”,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蕴含着巨大的基础设施投资机遇,既能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又会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基础设施投资还有十分广阔的空间,我国人均基础设施存量仅相当于发达国家的二到三成,人均铁路营业里程不足美国的30%;在新基建和民生发展设施领域更是大有可为,我国5G移动电话用户数仅占移动电话用户总数的20%左右,天然气、水核风光电等清洁能源消费量仅占能源消费总量的25%左右。当前,要坚持把新型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方向,综合运用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等支持手段,引导社会资本投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鼓励和吸引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和补短板项目建设。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要做好投资准入限制的减法。近年来,随着“放管服”改革持续深化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全面实施,我国投资环境大为改善,极大提升了市场主体的投资积极性。但“看得见”的门槛容易消除,“看不见”的门槛却依然存在,制约有效投资增长的“玻璃门”“弹簧门”“旋转门”还在一些地方不同程度保留着,让企业不敢投不愿投不能投。打破阻碍扩大有效投资的各种“门”,有赖于负面清单制度改革的进一步深化,从制度上规范各地招投标、审批、环评等方面程序,严格落实“非禁即入”“非限即入”要求,消除隐藏在投资过程中的隐性壁垒,建立更加公平开放的投资环境,才能真正让社会资本进得来、留得住,形成不断扩大有效投资的良性循环。

积极扩大有效投资,要做好民间投资活力的乘法。民间投资对保持整体投资平稳增长具有重要意义。自2012年有统计口径以来,我国民间投资占整体投资比重始终保持在55%以上,是投资的主力军。今年以来,受国际国内多重因素影响,民间投资增长持续低于整体投资增速,前3季度仅增长2%。活力来自信心,要让民间投资动起来,必须有稳定而良好的投资预期。扩大有效投资,充分调动民间投资积极性,要切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为民营企业打造更加公平、透明、法治的发展环境,依法保护各类产权特别是私有产权,加强用地、用能、用水、资金等方面的要素保障。与此同时,还要发挥好重大项目牵引和政府投资撬动作用,选择一批收益好、条件好的投资项目,采取多种方式吸引民间资本参与,让民营企业更加有赚头、有盼头,形成示范效应,从而有效激发民间投资新活力。

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当前,产业升级发展、民生投入增加、“十四五”重大工程加快推进,都为扩大有效投资提供了良好支撑条件。着力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把促进有效投资的各方面积极因素充分调动起来,就能够进一步释放中国经济的发展潜能,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吴秋余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18 版)


理论文章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强化目标导向,提高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这些重要论述,明确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意义,深化了对创新发展规律的认识,完善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体系布局,为新时代新征程更好发挥企业创新主力军作用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深刻领会、全面贯彻。

充分认识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重大意义

(一)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实现高质量发展,要牢牢把握创新第一动力,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将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推动科技创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企业是市场主体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企业创新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事业的重要策源地,为国民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家安全和人民生活质量改善作出了重大贡献。要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持续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支撑发展方式从规模速度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二)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迫切需要。构建新发展格局,要紧紧扭住创新这个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历史机遇,抢收新科技浪潮的“科技红利”。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提升企业创新能力,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的需要,也是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需要。只有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才能增强工业体系和产业体系的活力和竞争力,不断催生新市场和新需求,培育形成完整内需体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三)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的关键所在。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要始终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企业在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有利于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提升产业化水平,发挥创新要素集聚效应,构建协同高效创新体系。要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优化创新布局,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更好把科技力量转化为产业竞争优势,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准确把握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主要任务

企业是一大最活跃的创新力量,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关键在于实现创新体系协同高效、科技经济深度融合、创新生态优化完善,建设创新引领的现代产业体系。

(一)构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培育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解决好“由谁来创新”“动力在哪里”“成果如何用”等问题,促进创新主体充满活力、创新链条有机衔接、创新效率大幅提高。支持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等组建创新联合体,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打通从科技强到产业强、经济强、国家强的通道。打造关键技术自主创新的“核心圈”,构筑技术和产业的“朋友圈”,形成带动广泛的“辐射圈”,推动重点产业进入全球价值链中高端。

(二)塑造大中小微科技企业协同高效的创新格局。着力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全面建设创新型企业。科技型骨干企业要发挥引领支撑作用,更好履行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使命担当,主动承担国家重大科技任务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推动大企业积极开放供应链,以大企业为龙头,结合中小微企业的创新灵活性,形成协同、高效、融合、顺畅的创新生态。培育企业创新平台和基地,整合集聚优势资源,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企业合作对接。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加大对中小企业支持力度,坚定企业发展信心,着力在推动企业创新上下功夫,激发涌现更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

(三)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化企业创新资源要素集聚能力,促进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创新资源在更大范围内流动,营造充分释放企业创新活力的良好环境。坚持以科技自立自强为引领打造创新链,以提升韧性和竞争力为重点巩固产业链,以金融为纽带优化资金链,以人才队伍建设为抓手提升人才链。加快推动产业链完善升级,做好关键领域的固链、强链、补链、控链和融链,引领全链贯通和全要素融合创新,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自主可控。

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的关键举措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作出全面部署,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决策部署,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重点围绕以下几个方面抓好贯彻落实。

(一)推动科技企业融通创新,全面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充分发挥企业市场主体和产业主体作用,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明确科技型骨干企业的主导地位,推动大中小微企业发挥能动作用,融通创新链产业链,全面提升创新链产业链水平。一是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科技型骨干企业要健全科技与战略管理职能,加强重大创新成果产出、行业共性技术研究、高端人才队伍建设等,成为原创技术策源地。聚焦产业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以及全链贯通、全要素融合的系统性创新和集成性创新,将知识创新与技术创新深度耦合,实现体系性突破。引导科技型骨干企业建设高水平研发机构和平台,超前布局产业前沿技术和颠覆性技术。开展前瞻性、储备性基础研究,以基础研究推动应用研究,在解决重大工程科技应用问题中总结归纳科学原理,以应用研究倒逼基础研究。推动科技型骨干企业向高校、科研院所以及中小微企业开放创新资源、提供技术牵引和转化支持,构建创新协同、产能共享、供应链互通的新型产业创新生态。二是推动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为创新重要生力军。要加强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创新的支持,加大科技项目、人才计划等开放力度,着力提高对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赋能活动针对性、政策扶持精准性,健全准入规则和退出机制,积极培育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要瞄准所属细分领域加大创新投入,掌握更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技术,努力成为专精特新的创新主体,实现创新创富。三是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聚焦国家重大战略领域,大力推进服务型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增强对企业的服务支撑能力。培育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平台和基地,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对接和大中小微企业之间的业务协作、资源共享和系统集成,形成良好的产业链知识技术流动机制。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推动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库向企业开放,加快科技成果在企业转化和产业化。

(二)以企业为主导,打造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以企业为核心构建科技和产业之间互融互通的桥梁纽带,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一是发挥企业产学研主导作用。促进科技成果更好由企业使用,逐步形成领军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协同推进的新局面。进一步强化企业作为出题人、主答题人和阅卷人的地位,推动更多任务由企业提出、企业成为研发主体。完善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的协作机制,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建立多形式合作关系,全面提升产学研协同创新效率,引导产学研等多方主体的协同联动和科研成果的贯通式转化。二是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立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型举国体制,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支持企业牵头组建创新联合体,承担国家重大技术攻关任务。围绕事关国家安全、产业核心竞争力、民生福祉的重大战略任务,持续推进科技项目的“揭榜挂帅”“赛马制”,鼓励更多企业牵头和参与创新活动。推动企业牵头或参与国家实验室、国家技术创新中心、国家工程中心等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三是引导建立产学研深度融合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控制机制。完善的利益分配和风险控制机制是实现产学研深度融合行稳致远的有力保障。要加快扭转我国高校、科研院所科技成果转化渠道不畅、转化动力不足、转化机制不健全、高质量专利数量不够多的现状。兼顾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利益诉求,充分考虑创新的贡献率,明确界定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责、权、利,探索通过成果权益分享等方式合理分配创新成果。建立健全风险控制机制,完善风险评估体系和风险共担机制,拓展多元化的投资主体和风险资金,有效应对成果转化风险、创新失败风险,提升创新容错率。

(三)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力度,整体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强度。构建以财政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金融机构为支撑、社会资本为补充的多元化科技投入体系,整体提升企业创新投入强度。一是扩大税收优惠和财政补贴规模与水平。通过税收优惠、财政资金支持等方式组合,优化政府资金投入结构,建立多层次支持体系。在创新准备环节和研发环节增加或强化专门针对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引导税收优惠政策适当前移,推动普惠性政策“应享尽享”。细化财政补贴制度,对企业创新进行分环节分阶段补贴,重点加大初创环节补贴力度,培育扶持一批具有创新前景和商业潜力的科技企业。二是优化金融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政策工具箱,货币政策工具定向支持科技创新,优化金融体系风险监管追责机制以及考核体系,提高科技金融风险容忍度。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支持,探索利用数字技术为企业增信,解决科技型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拓展优化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新材料首批次保险补偿和激励政策。三是畅通科技企业市场融资渠道。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促进科技企业全生命周期融资链衔接。持续推动创业板、科创板、区域性股权市场的制度创新,完善股权融资的资本市场体系。促进创业投资发展,鼓励更多社会资本参与,支持引导投资机构聚焦科技企业开展业务。支持科技企业通过债券市场融资,满足科技企业多样化融资需求。

(四)进一步优化政策与环境,促进各类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营造企业创新人才良好发展环境,畅通人才流通渠道,提升企业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容纳力,促进创新人才向企业集聚。一是发挥企业家的重要作用。弘扬企业家精神,培养富有爱国情怀、勇于创新、诚信守法、承担社会责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企业家。加强对企业家的战略引导和服务,支持企业家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赋予企业家在重大科技创新项目立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等决策方面的权利。鼓励企业家与科学家深度合作,加强技术经理人队伍建设,加快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二是推动企业培养一大批创新人才。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成为应用型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共同体,围绕国家重大产业布局,加快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大力培育工程技术人才、科学人才、引领人才。深化产教融合,完善校企联合培养机制,支持领军企业与高校联合办学育人,培养一大批卓越工程师和大国工匠。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各方面积极参与和支持的高技能人才培养体系。三是畅通创新人才流动渠道。破除人才流动中的体制壁垒和机制障碍,畅通科技人才在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之间的流动渠道。推动人才跨领域、跨区域、跨部门一体化配置,促进城乡、区域、行业等之间人才顺畅流动,鼓励更多科技人才支持艰苦边远地区等地企业创新发展。搭建人才沟通交流平台,为高层次科技人才开设绿色通道,加速科技人才向企业集聚。

(五)营造良好企业创新生态,激发科技创新内生动力。加快建立协同创新机制,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完善资金链,打造开放协同高效的创新环境。一是充分激发各类主体创新活力。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深化科技领域“放管服”改革,赋予企业创新更大自主权。完善以创新能力、质量、实效、贡献为导向的企业科技评价体系,落实国有企业创新的考核、激励与容错机制,健全民营企业获得创新资源的公平性和便利性措施,形成“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的政策环境。优化评价、服务、支持、激励政策,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的人财物自主支配权。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核心技术人员权利保护力度,健全人力资本定价机制,完善知识产权、技术交易市场。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工匠精神、企业家精神,培育科学精神、发展科学文化,塑造企业创新文化,营造尊重创新的社会氛围。二是统筹推进区域科技创新能力发展。优化全国范围内科技创新的空间布局,重点打造以北京、上海、粤港澳大湾区国际科技创新中心为代表的世界主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增强科技创新的国际集聚带动能力。地方政府立足当地产业优势,以领军企业为中心整合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资源,承接以产业为导向的科技计划任务,建立特色化协同创新的产业链和产业集群。构建区域创新合作与交流平台,破除行政壁垒和垄断,加强各区域间交流合作,促进创新要素集聚水平的整体提升。三是提高企业创新国际化水平。鼓励企业主动融入全球科技创新网络,深度参与全球科技治理,积极参与“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共享科技成果和科技发展经验。促进企业利用好全球科技成果、智力资源和高端人才,鼓励国内国际双向有序流动。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成立产业创新领域的国际性科技组织,参与制定国际标准。鼓励外资企业设立研发中心和参与承担国家科技计划项目,吸引国际知名企业设立分支机构,推进开放型产业创新。

李晓红 ;《 人民日报 》( 2022年12月26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08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4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4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2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08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4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4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2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08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4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4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28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08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947人

【新品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90人

【新品现货】2024年1-3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241人

【新品现货】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666件
浏览 328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