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0109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109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1-09| 来源:北辰遴选

议论文


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

经济运行是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既要精准有力又要合理适度

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

  

在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计划加快剑黎高速公路等一批着眼长远发展的投资项目建设进度;在湖南,株洲市聚焦13条新兴优势产业链精准发力,进一步围绕新兴产业落子布局;在天津,自贸试验区抓紧制定促进外商投资的最新措施,打造规范透明的监管体系……一段时间以来,不少地方在出台经济政策时,既立足当前解难题、稳经济,更放眼长远谋布局、求实效,为未来发展添薪蓄力,凝聚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动能。

 “事必有法,然后可成。”经济运行是个不断演化的动态过程,宏观政策的制定实施必须兼顾当前与长远,既要精准有力又要合理适度,既要着眼于现实问题的解决,又要有利于实现更高质量、更具韧性、更可持续的发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六个统筹”,其中一条就是“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强调既要做好当前工作,又要为今后发展做好衔接。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更加注重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相结合、短期和中长期任务相贯通、发展需要和现实能力相统筹的科学工作方法。

当前和长远是辩证的统一,互为条件、相辅相成。落实党的二十大确定的目标任务,强调“既要狠抓当前,又要着眼长远,多办打基础、利长远的事”;实现“双碳”目标,指出“既要立足当下,一步一个脚印解决具体问题,积小胜为大胜;又要放眼长远,克服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思想”;深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从化解当前突出矛盾入手,从构建长效体制机制、重塑中长期经济增长动力着眼”……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将之作为一个重要的方法论。新时代这十年,从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一时经济增长,到未雨绸缪始终绷紧粮食安全这根弦,再到有计划分步骤推进碳达峰碳中和,我们在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下统筹把握当前和长远的关系,有力推动了中国经济量稳质增。

当前,我国经济运行仍面临不少风险挑战。经济恢复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更好统筹当前和长远,在着眼当前重点难点问题的同时,加强中长期战略谋划,多谋长远之策,多行固本之举,有针对性地部署对高质量发展、高效能治理具有牵引性的重大规划、重大改革、重大政策,有助于我们掌握工作主动权、打好发展主动仗。回望过去一年,我们宏观调控加大跨周期调节力度,发挥投资对优化供给结构的关键作用,新基建和高技术产业成为扩大投资的重点。统计显示,2022年1至11月份,在基础设施中信息传输业投资增长8.7%,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9.9%。具有前瞻性的宏观政策,不仅有助于稳住经济大盘,也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的潜力后劲。新的一年,面对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和风高浪急的外部环境,我们更要统筹考虑短期应对和中长期发展,牢牢夯实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根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进程,我们既要葆有历史的耐心,又要有只争朝夕的紧迫;既要有干事创业的热情,又要有一步一个脚印的行动。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才能脚踏实地把宏伟蓝图变成美好现实。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经济思想为指导,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全面领导,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以实打实的举措有效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积极凝聚各方力量,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打下更为坚实的基础和创造更多有利条件。

责任在心,呼唤踔厉奋发、勇往直前。既谋划长远、重塑中长期发展动力,又干在当下、化解突出矛盾,我们一定能推动实现高质量发展,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展现新气象新作为,把中国经济的潜力更加充分释放出来,交出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发展答卷。

本报评论部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05 版)


为伟大时代增辉

新时代的万千气象,赋予体育新的机遇,呼唤体育更有作为。与伟大的时代同行,体育燃亮的精神火炬,必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体育精神是中国精神的一个缩影。这种拼搏精神恰恰是我们这个时代的一种体现。”回望2022年,很多瞬间让人心怀激荡:北京冬奥会自由式滑雪空中技巧赛场,见证徐梦桃、齐广璞四战冬奥终圆梦;中国女足面对困境顽强拼搏,时隔16年再捧亚洲杯……体育健儿用奋斗成就梦想,极大激发了中华儿女的爱国热情。

从1932年刘长春“一个人的奥运”,到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许海峰实现中国奥运金牌“零”的突破,从2008年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再到2022年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北京成为“双奥之城”,一代代体育工作者艰苦创业、勇攀高峰,中华体育精神和女排精神鼓舞各行各业工作者砥砺前行。

在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筹办、举办的过程中,广大参与者共同创造了胸怀大局、自信开放、迎难而上、追求卓越、共创未来的北京冬奥精神。这笔宝贵的精神财富,为加快建设体育强国注入磅礴力量。

新时代新征程,奋斗创造奇迹,力量源自团结。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的生动实践,再次彰显坚持举国体制、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办以人民为中心的体育,以深化改革为高质量发展赋能,成为人们的共识。大力弘扬体育精神,汇聚起每个人的涓滴之力,体育将拥有更广阔的天地。

加快建设体育强国面临新挑战。将体育战线多年形成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团结协作等优良作风发扬光大,凝心聚力啃下发展中的“硬骨头”,体育事业才能不断开创新局面、登上新台阶。

新时代的万千气象,赋予体育新的机遇,呼唤体育更有作为。全民健身营造“我运动,我快乐”的社会氛围、各类赛事涵养大众体育文化、运动健儿的榜样作用激励青少年成长……体育正加速融入生活场景、汇进社会发展的步伐。

体育强则中国强,国运兴则体育兴。与伟大的时代同行,体育燃亮的精神火炬,必将焕发更加夺目的光彩。

郑 轶;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14 版)


策论文


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的有力举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据基础制度建设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大局,要维护国家数据安全,保护个人信息和商业秘密,促进数据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统筹推进数据产权、流通交易、收益分配、安全治理,加快构建数据基础制度体系。”近日印发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 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以下简称“数据二十条”),明确了数据要素市场制度建设的基本框架、前进方向和工作重点,对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建设、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把数据作为继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之后新的重要生产要素,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首先,数据的爆炸式增长和大规模流通应用,推动大数据中心、移动基站等基础设施投资规模持续增长,激发电商、社交、娱乐等数字消费提质增效,促进产业互联网、智能产业等数字生产提速放量,加快数字贸易发展,为稳住宏观经济大盘、促进经济持续增长提供强劲动力。其次,数据要素的高效利用,能够汇聚海量信息并进行智能匹配,克服资源配置中的信息壁垒,形成供需互促、产销并进的良性互动,有利于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再次,数据大规模流通应用,能够产生常规条件下难以获得的新信息、新能量,有利于促进颠覆性创新,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最后,与传统生产要素不同,数据可以被多次复制共享,这决定了数据要素在市场化应用的同时也可以大量应用于公共服务的多个场景,提升公共服务的可及性、普惠性、均等化水平,促进经济发展成果普惠共享。

与传统生产要素相比,数据要素具有产权复杂性、交易多元化、技术依赖性强等特征。“数据二十条”既把握数据同其他生产要素的共性,又把握数据要素的特性,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措施。

处理好数据产权和使用权的关系。数据参与生产、交换、消费、分配,所有权是绕不开的问题。这主要是因为数据尤其是有价值的大数据,其产生过程往往伴随着多个主体,导致确定数据产权的问题较为复杂。“数据二十条”并不回避数据要素的复杂产权问题,同时更强调使用权,提出“探索数据产权结构性分置制度”,要求“根据数据来源和数据生成特征,分别界定数据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各参与方享有的合法权利”,从而在总体框架上采用结构性分置,具体操作上采用分类分级确权授权使用,创造性提出建立数据资源持有权、数据加工使用权和数据产品经营权“三权分置”的数据产权制度框架,构建中国特色数据产权制度体系。这既符合社会认知基础、数据要素特点、事物发展规律,也为今后继续探索留下足够空间。

处理好场内交易和场外交易的关系。目前市场上的数据交易方式,既有数据交易所形式的场内交易,也有企业与企业之间直接发生数据交互的场外交易。场内交易一定程度上利于监管,但需付出额外成本;场外交易虽灵活多样,却易出现违规行为。对此,“数据二十条”提出“完善和规范数据流通规则,构建促进使用和流通、场内场外相结合的交易制度体系,规范引导场外交易,培育壮大场内交易”,并在完善数据全流程合规与监管规则体系、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培育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服务生态等方面提出指导意见,为探索建立合规高效、场内场外结合的数据要素流通和交易制度指明了前进方向,也有利于探索更优的数据交易方式。

处理好数据共享和数据安全的关系。公共数据体量巨大、价值含量高,无论是社会治理还是产业发展,都迫切需要使用公共数据。“数据二十条”对公共数据的开发利用作出规定,主基调是坚持开放共享,强调“推进实施公共数据确权授权机制”,鼓励公共数据在保护个人隐私和确保公共安全的前提下,按照“原始数据不出域、数据可用不可见”的要求,以模型、核验等产品和服务等形式向社会提供,对不承载个人信息和不影响公共安全的公共数据,推动按用途加大供给使用范围。也要看到,可以无条件开放的公共数据是有限的,大部分公共数据具有一定敏感性。在这方面,“数据二十条”要求“依法依规予以保密的公共数据不予开放,严格管控未依法依规公开的原始公共数据直接进入市场,保障公共数据供给使用的公共利益”。这些规定为在确保数据安全的前提下,最大限度促进公共数据的高效利用和要素价值释放提供了有力制度保障。

还要看到,数据的大规模流通应用对数据安全相关技术创新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近年来,市场上已经出现了一些维护数据安全的技术,如隐私保护计算和区块链技术等,为解决数据安全与数据流通之间的矛盾提供了可能选项。“数据二十条”高度重视数据安全相关技术创新发展,鼓励探索数据流通安全保障技术、标准、方案;支持开展数据流通相关安全技术研发和服务,促进不同场景下数据要素安全可信流通;提出以“揭榜挂帅”方式支持有条件的部门、行业加快突破数据可信流通、安全治理等关键技术。这对于实现以数据安全技术保障数据合理使用、以数据使用促进数据安全技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推动作用。

江小涓 白京羽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09 版)


让青春在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青年强,则国家强。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要坚定理想信念,自觉担当重任,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树立远大理想。志存高远方能登高望远,胸怀天下才可大展宏图。火热的青春,需要坚定的理想信念。广大青年要担当起时代赋予的责任,必须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筑牢精神之基。要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握好其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运用好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坚定不移用以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加强党史学习研究,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从党的百年奋斗中感悟信仰的力量,科学把握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红色基因,赓续红色血脉,厚植爱国情怀,树立与时代主题同心同向的理想信念,把小我融入祖国和人民的大我之中,奉献祖国、奉献人民。

担当时代责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面临的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最关键时代。”青年的命运从来都与时代紧密相连,民族复兴是当代青年责无旁贷的责任使命,也为青年建功立业提供了广阔空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但并非一片坦途。战胜前进道路上的艰难险阻,迫切需要知难而进、迎难而上的担当精神。广大青年要珍惜这个伟大时代,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在担当中历练,在尽责中成长,在新时代的广阔天地中施展抱负、顽强拼搏,努力成长为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练就过硬本领。学习是立身做人的永恒主题,也是报国为民的重要基础。青年正处于苦练本领、增长才干的黄金时期,要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和专业技能,提高内在素质,夯实思想根基,砥砺道德品质,在学习中探寻知识、锤炼品格。既要读有字之书,也要读无字之书,把社会作为最好的课堂,把实践作为最好的老师,在实践中壮筋骨、长才干。青年人朝气蓬勃,是最富活力、最具创造性的群体,要有敢为人先的锐气、上下求索的执着,积极投身创新创造实践,在创新创造中锤炼本领、激扬青春、开创未来。

矢志艰苦奋斗。习近平总书记希望广大青年“要做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模范,带头站稳人民立场,脚踏实地、求真务实,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甘于做一颗永不生锈的螺丝钉”。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民族复兴的使命要靠奋斗来实现,人生理想的风帆要靠奋斗来扬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一代代青年前赴后继、接续奋斗。广大青年要发扬艰苦奋斗精神,始终保持顽强拼搏、开拓进取的精气神,勇做走在时代前列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奋斗的道路往往不会一帆风顺,越是艰苦处,越是磨砺人的意志品质。广大青年要砥砺不怕苦、能吃苦的精神品格,锤炼不畏艰险、不惧风雨的拼劲韧劲,关键时刻扛得了重担、打得了硬仗、经得住磨难,在披荆斩棘中开辟新天地,在攻坚克难中创造新业绩,用奋斗绘就亮丽的青春画卷。

郑 洁;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09 版)


数据交易如何更规范高效

数据交易场所为解决交易过程中的效率、合规、安全、信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将进一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上海数据交易所日前正式运营,2022年试运行期间,其交易额超过1亿元,2023年有望突破10亿元。

2021年以来,国家相关政策、法律法规等密集出台,各地积极探索,截至2022年8月,已有40多家数据交易场所成立。数据交易场所建设如火如荼,为解决交易过程中的效率、合规、安全、信任等问题提供了重要平台,但也面临数据产权不清、新技术支撑不充分、出现同质化竞争苗头等情况,对此还需各个击破。

确权是基础。从实践来看,公共数据和个人数据的权属问题相对清晰,企业数据方面则较为复杂。当前,一些数据交易场所已逐步形成数据登记等确权模式,迈开了破解“确权难”的第一步。从长远来看,根据数据来源和数据生成特征,国家层面的公共数据、企业数据、个人数据分类分级确权授权制度亟待建立,通过分别界定数据生产、流通、使用过程中各参与方享有的合法权利,为激活数据要素价值创造和价值实现提供基础性制度保障。

技术是支撑。数据需要流通才会产生价值,但由于数据具有可复制性等特点,在交易中容易发生所有权交接不清楚、隐私泄露等问题,反而阻碍了流通。破解两难,技术支撑必不可少。在清洗加工等环节,针对交易数据尤其是高敏感度和高价值数据,可通过隐私计算来进行分析、建模。在数据调用等环节,区块链技术有利于实现全链条监管,上海数据交易所已经采用联盟链将与交易有关的信息存储在区块链节点中,提高了交易的安全可信度。在对数据泄露的溯源和追责方面,数据水印技术可将标识信息隐藏在结构化数据中,对溯源取证提供了有力支持。下一步,还需加大这些技术的研发创新、标准完善和应用推广,为数据流通插上安全的翅膀。

布局需优化。目前,华东、华南、华中地区的数据交易场所占比达70%,有的单一省份已设立了5家。为了避免区域分割和同质化竞争,主管部门需加强数据交易场所体系设计,统筹优化规划布局,引导多种类型的数据交易场所共同发展,构建多层次市场交易体系,推动区域性、行业性数据流通使用。数据交易场所自身也有必要找准优势,错位发展,提高数据要素供给数量和质量,延展出市场所需的数据产品和服务。

2022年12月发布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提出,“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随着参与交易的数据类别逐步扩大,数据交易产业链生态雏形初现,统筹构建规范高效的数据交易场所,将进一步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赋能实体经济,助力全体人民共享数字经济发展红利。

林 琳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10 版)


面试热点


稳岗留工,留人更要留心

在重庆做外卖骑手多年的孙冰涛,今年选择留岗过年。问及留下来的原因,除了在春节期间可以获得更高收入,还因为相关保障让他安心。作为重点保供企业的外卖平台,为鼓励更多骑手春节留岗,不仅将增加补贴和奖励,还在口罩、抗原试剂等防疫物资上给予充分保障,让留下来的外卖小哥安心投入工作、感受到更多暖意。

年关将至,多地政府部门及企业推出倡导、鼓励外来务工人员本地过年的稳岗留工举措。春节期间,上海将对重点监测的电商平台和邮政快递企业上岗工作一线人员给予每人每天150元补贴;浙江绍兴为就地过年的外省员工推出政策大礼包,包括一次性发放价值800元的新绍兴人消费券、留绍过年流量、年货邮到家温暖礼包等;江西庐山引导当地规上企业外来务工人员领取旅游消费券,春节期间免门票游庐山……各地多样留人过年措施背后,体现的是稳岗留工的满满诚意,彰显着稳产保供的坚定决心。

在稳妥有序实施“乙类乙管”、不断优化疫情防控措施的背景下,当前,制造业国内外订单持续增加,重大工程项目加速推进,服务消费持续回暖,这些都刺激着用工需求不断攀升。把员工留下来,让机器转起来,使物流跑起来,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成为许多地方和企业的共同选择。拿出实打实的稳岗留工举措,既能给务工者带来更高收入,也能为经济和社会秩序恢复按下快进键,还能在客观上减少部分人员流动、推进各地疫情平稳压峰过峰,可谓一举多得。

留工要留人,更要留心。确保稳岗留工举措真正发挥作用,既要拿出真金白银的补助,让务工者更有获得感,也要给予切实的关爱和尊重,让务工者更有幸福感。福建泉州鼓励非泉州籍职工父母来泉团圆过年,其中部分一线职工家庭按每户1000元标准开展关爱慰问活动;浙江杭州开展春节期间稳岗留工“十送”关爱行动,包括为从事城市管理、快递运输等人流密集接触的省外员工赠送爱心防疫包;江苏南京通过多种方式组织丰富多彩的假期活动,让留宁人员子女度过开心充实的寒假……无论是鼓励反向团圆,还是完善生活保障,抑或是丰富精神文化生活,只有拿出有温度、暖人心的举措,将心比心、以心换心,才能让“异乡”职工感受“吾乡”温暖,打心底里愿意留下来。

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做好经济工作意义重大。随着优化疫情防控各项政策措施实施,我国经济和社会秩序会加快走向恢复,将促进经济运行良性循环,释放巨大活力。新的一年,以更有温度、更有力度的政策进一步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持续激发各类市场主体信心和活力,必将更好推动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放眼神州,新一年奋斗的号角已经吹响。在陕西,中欧班列长安号首列“粤陕”国际班列满载货物,实现新年首发;在广东,“永兴号”盾构机在湛江湾海底隧道施工现场成功掘进,工人们干劲十足;在上海,上汽临港乘用车基地总装车间里灯火通明、产线繁忙……一帧帧拼搏的画面、一声声前进的足音、一滴滴艰辛的汗水,正化成奋进中国的昂扬乐章。力量生于团结,幸福源自奋斗。让我们携起手来,一往无前、顽强拼搏,努力创造更加灿烂的明天!

彭 飞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04 版)


保持吸引外资“增量提质”态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不久前,商务部发布的数据显示,2022年前11个月,我国实际使用外资金额达11560.9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9.9%,已超过2021年全年。外资看好中国、投资中国,向世界展示了中国市场的超强韧性和巨大吸引力。

在“稳存量、扩增量”的基础上,我国外资“提质量”也取得明显成效。首先,引进外资促进了关键领域发展。高技术制造业实际使用外资金额增长58.8%,高技术服务业增长23.5%,已成为吸引外资的“主引擎”。其次,外资的来源更多元。来自韩国、德国、英国、日本等国家的实际投资同比分别增长122.1%、52.6%、33.1%和26.6%。“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对我国市场的认可度也不断提升,投资不断增长。再次,外资的区域分布更合理。我国中、西部地区对外资吸引力逐渐增强,外资流入增速分别为28.6%和24.6%。可以说,我国吸引外资在2022年实现逆势增长,出现了“增量提质”的态势,充分表明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

吸引和利用外资“增量提质”良好局面来之不易。成绩的取得,源于我国完整的产业体系、超大规模的市场、稳定的社会大局、长期向好的经济基本面等综合优势,也因为我国毫不动摇实施了一系列吸引外资的高水平开放举措,切实保障了外资对安全、回报和市场的期盼。在坚持扩大外资市场准入方面,2022年,我国连续第六年缩减全国和自贸试验区外资准入负面清单;把沈阳、南京、杭州、武汉、广州、成都6个城市纳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2022年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总条目比2020年版增长了近20%。在坚持优化投资营商环境方面,2022年,各地区各部门继续深入清理、修订和废止了与外商投资法及其实施条例和司法解释不符的法规文件;积极落实《外商投资企业投诉工作办法》,推动营商环境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建设不断深化。在坚持对接高标准规则方面,2022年以来,我国积极推进加入《全面与进步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CPTPP)和《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DEPA),继续推进多个自贸协定的谈判和升级进程。

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跨国投资者分散风险考量明显上升,各国吸引外资竞争日趋激烈,世界范围内新增投资呈分散趋势。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实现经济运行总体回升,要求我们切实稳住吸引外资的基本盘,进一步提升利用外资的水平。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全面贯彻党中央的决策部署,要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落实好外企国民待遇,坚定外资企业在华投资的信心;要认真研究新形势下利用外资的新趋势,抓住全球产业结构和布局调整带来的新机遇,优化外资来源结构;要继续引导外资流向高技术、高标准、绿色低碳等领域,均衡外资产业分布,让我国成为更富吸引力的投资热土。

开放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是世界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过去中国经济发展是在开放条件下取得的,未来中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也必须在更加开放的条件下进行。只要继续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就能保持对外资的强大吸引力,以中国新发展为世界提供新机遇。

高凌云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05 版)


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水、土地、能源、粮食、各种原材料等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国家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物质保证。以前常说我国“地大物博”,平均到人却地少、水缺,矿产资源人均占有量低,这是基本国情。

近年来,我国部署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大幅降低能源、水、土地利用强度,取得积极成效。但是抓好这项工作须臾不可放松。事实上,我国资源约束趋紧和利用粗放并存等问题仍然比较突出,利用与节约、保护与发展的长期矛盾和短期问题交织。有的地方不顾水资源禀赋,大量引用黄河水搞“人工造湖”;还有的违法侵占耕地搞开发,威胁粮食安全。这些错误认知和行为加剧了能源资源的浪费。

对此,应当做好开源和节流两方面工作。一方面合理增加资源的有效供给,另一方面下大力气抓节能、节材、节水等工作,缓解资源紧张的矛盾。更重要的是,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把节约资源贯穿于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各领域,推进资源总量管理、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加快资源利用方式根本转变。

节约资源、反对浪费,不仅仅是政府部门的事,还需要全社会各方面转变观念,牢固树立高质量发展的理念,同时引导个人改变生活习惯和行为方式,从身边小事做起,节约一张纸、节约一度电、节约一块煤。如果人人都节约一滴水,一滴滴水也会汇成河流;如果人人都节约一度电,一度度电加起来会给全社会带来多少温暖?与此同时,还要推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反对奢侈浪费和过度消费,使其成为越来越多人的行动自觉。

在全社会努力形成崇尚节约的浓厚氛围,推动资源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方针,这是关系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大计。为了我们的共同家园和美好未来,应当居安思危,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为节约资源贡献一份力量。

黄 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07 版)


使用“银行”字样要规范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对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概念的“名称”越是重视、越是“较真”,越能维护市场秩序和各类经济主体合法权益

  

不久前,银保监会、国家网信办、工信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四部门联合发布通知,对“银行”字样使用的主体范围、名称含义等作出了明确规定,要求各主体进一步整改规范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行为。

 “银行”是带有金融属性的专业机构名称,具有特定的含义。我国《商业银行法》明确规定,未经国务院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任何单位不得在名称中使用“银行”字样。然而,近年来市场上频繁出现企事业单位、个人,甚至政府部门不当使用“银行”字样的情况。比如,一些并非从事金融业务的工商企业使用“时间银行”“粮食银行”等名称,实际上,完全可以用“仓库”等替换。此外,在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网络平台上也出现了违法使用“银行”字样的情况,社会影响恶劣。

规范使用“银行”字样,看似只是与企业名称相关的“小事”,实则关乎金融安全以及金融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首先,违法使用“银行”字样扰乱了正常的金融市场秩序。一些机构在线下线上成立的“山寨银行”游离于金融监管之外,从事非法金融活动,威胁着老百姓“钱袋子”的安全,也不利于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其次,有的企业标识“银行”字样,开展的却不是金融业务,会对社会公众造成误导。就像“粮食银行”,本是一种吸收农户余粮的新型粮食经营业态,却有个别不法企业借用“粮食银行”的名义,向农户非法集资,让不少农户上当受骗。这种自称“银行”的行为损害消费者权益,也影响了社会公众对金融和银行业的信心。

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对各类金融产品和金融概念的“名称”越是重视、越是“较真”,越能维护市场秩序和各类经济主体合法权益。比如,理财产品名称应当恰当反映产品属性,不得使用带有诱惑性、误导性和承诺性的称谓以及易引发争议的模糊性语言;对符合规定的商业养老金融产品,银行保险机构可在产品名称和营销宣传中使用“养老”字样,其他金融产品不得在名称和营销宣传中使用“养老”或其他可能造成混淆的字样……近年来,有关部门出台了不少规范金融产品和服务“名称”、活动宣传“措辞”的管理规定,此类监管应多多益善。

当前,整改规范违法使用“银行”字样活动正在开展中。金融监管部门应以此为抓手,加强对违法从事金融行为的监管,同时要与市场监管、网络信息、司法等部门密切配合,形成监管合力,提高整治效果。对相关机构来说,应主动对标通知要求,及时整改整顿。对消费者个人而言,要继续学习金融知识,不断提高金融素养,办理金融业务应选择正规的金融机构,谨防掉入各类违法金融机构和金融诈骗的陷阱。

葛孟超;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18 版)


理论文章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的领导落实到党和国家事业各领域各方面各环节,使党始终成为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最关键的是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我们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始终在党中央统一领导下开展工作,做到党中央提倡的坚决响应、党中央决定的坚决照办、党中央禁止的坚决不做;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对党绝对忠诚,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同心同德,真心爱党、时刻忧党、坚定护党、全力兴党,更加自觉地做“两个确立”的忠诚拥护者、坚定践行者。

立足历史看现实,立足一域看全国,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至关重要,事关全局和根本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令行禁止,是党和国家前途命运所系。一百多年来,正是始终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全党服从中央、团结成“一块坚硬的钢铁”,我们党才能带领人民取得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胜利和辉煌成就。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针对一度出现的管党不力、治党不严问题,把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建立健全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各方面重要制度、具体制度,确保全党思想上更加统一、政治上更加团结、行动上更加一致,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政治保证。

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这个重大原则问题上,地方党委必须坚定不移。过去,云南曾发生白恩培、秦光荣等人严重违纪违法案件,破坏党的团结统一,污染党内政治生态,严重影响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贯彻落实。对此,云南省委深刻反思,深入开展“肃流毒、除影响、清源头、树正气”专项行动,加强党章党规教育,切实把正确思想、严明纪律、优良作风、良好导向、正面典型立起来。省第十一次党代会后,新一届省委常委班子及省“两委”委员带头倡树“在旗帜鲜明讲政治上作表率”等“五个作表率”的要求。党的二十大闭幕后,省委常委会及时修订出台《中共云南省委常委会关于坚定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的若干具体规定》,进一步严明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以实际行动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立足历史看现实,立足一域看全国,我们深刻认识到,什么时候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党的领导就得到加强,党的事业就不断胜利;反之,党的领导就受到削弱,党的事业就遭受挫折。新征程上,“两个确立”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越是接近目标,越是形势复杂,越是任务艰巨,我们越要坚定政治立场,把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作为根本政治要求来落实。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必须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见行见效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是最高的政治领导力量。我们要把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作为明确的政治准则和根本的政治要求,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始终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党中央的核心、全党的核心地位。习近平总书记是从人民中成长起来、深受人民爱戴的人民领袖,不愧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号巨轮的掌舵者、领航人。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世所罕见、史所罕见的风险挑战,习近平总书记运筹帷幄、指挥若定,带领人民反贫困、建小康、斗洪峰、战疫情、化危机、应变局,取得一个又一个伟大成就,赢得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爱戴和高度信赖。对此云南各族人民感受十分深刻。正是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和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关怀下,云南933万农村贫困人口如期脱贫,11个“直过民族”和人口较少民族实现第二次“一步跨千年”,边疆各族人民群众的日子越来越好。云南各族人民发自内心拥护党的领导、拥护党中央、拥护习近平总书记。新征程上,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我们特别有信心、特别有力量、特别有希望,一定要坚定不移忠诚核心、拥戴核心、维护核心、捍卫核心,始终做到紧跟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要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思想引领行动。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下实现的。就云南来说,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考察指导、三次给云南干部群众回信,给我们以正确的方向指引、无穷的奋进力量。近年来,省委坚持把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建立“第一议题”制度,深入开展大学习、大宣讲、大调研,努力学懂弄通做实。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云南迅速兴起学习宣传贯彻大会精神热潮,省级领导干部和党的二十大代表带头深入农村、城市社区、企业、学校开展宣讲,组建省委宣讲团开展宣讲70场次、覆盖党员干部群众10万人。各地各部门开展各类宣讲3.5万场次,参加学习400多万人次。通过深入学习宣传,全省广大党员干部群众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新时代十年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伟大成就,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边疆民族地区的巨大变化,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越性。学习是永恒的主题。我们要把学习党的二十大精神同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结合起来,学出绝对忠诚的政治品格,学出矢志不渝的坚定信念,学出狠抓落实的责任担当,学出自我革命的清醒坚定,把学习成果转化为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的丰硕成果。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就要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折不扣落到实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是地方党委的政治责任。云南省委坚持任何工作部署都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为前提,确保党中央政令畅通、令行禁止。一是工作部署及时贯彻。先后制定出台“一个跨越”“三个定位”的实施意见和一系列规划及文件,把党中央决策部署、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及时贯彻到全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党的建设各领域各方面。二是存在问题及时纠偏。针对中央巡视、审计、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等指出的问题及时开展专项整治,坚决纠正做选择、搞变通、不作为、乱作为等行为。比如,习近平总书记对滇池沿岸违规违建问题作出重要指示后,云南立即从立场、品质、能力、意志上进行反思和整改,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识更加深刻,对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认识更加深刻。三是工作落实强化督查。健全跟踪问效、督查督办、考核问责等制度机制,把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作为监督检查的首要内容,纳入全省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及成员的述职评议范围,每年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情况进行“回头看”,确保件件落实、事事见效。下一步,我们将健全完善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的制度机制,切实发挥好地方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保落实的作用,真正做到习近平总书记有号令、党中央有部署、云南见行动。

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坚决扛起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在强国复兴伟业中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能空喊口号,要拿出行动、见到实效。具体到云南,就是要紧扣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任务,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一件接着一件抓,一年接着一年干,脚踏实地、滴水穿石,在强国复兴伟业中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

对标对表谋划发展目标。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云南及时召开省委全会,对照党的二十大对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两步走战略安排作出的宏观展望,结合我省“十四五”规划和省第十一次党代会确定的目标任务,提出了“3815”战略发展目标,力争3年上台阶、8年大发展、15年大跨越,形成明确的任务书、路线图、时间表,坚定了全省上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决心。

结合省情完善思路举措。云南仍是欠发达和后发展地区,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是我们面临的紧迫任务。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我们在深化省情认识的基础上,大抓产业发展,大抓基础设施,大抓营商环境和招商引资,大抓市场主体,大抓改革创新,大抓开放发展,谋划和部署实施一系列三年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效。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云南围绕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系列部署,深刻认识把握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定位和作用,聚焦更好发挥比较优势,进一步完善发展思路和举措,全力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一是壮大资源经济。云南绿色能源、矿产资源、高原特色农业、文旅资源等十分丰富,是我们加快发展、实现后来居上的最大本钱。我们将坚持全省资源管理“一盘棋”,坚持创新驱动,坚持绿色发展,大抓产业招商,强化电力保供,加强与周边国家资源合作,以资源换产业、以资源换市场、以资源换技术,以资源推动产业发展,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二是壮大口岸经济。云南有8个边境州(市)、25个边境县(市),有27个口岸、5类开放型园区,发展口岸经济的优势较为明显。我们将找准口岸定位,做强口岸产业,提升交通物流水平,大力发展服务经济,大力改革创新,使口岸真正成为全省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和新的增长点。三是壮大园区经济。云南现有89个园区,但实力还不强、规模还不大、产业还不够聚集,既是发展短板,也是潜力所在。我们将深入开展园区规模和质量提升行动,促进产业集聚,强化政策支持,加强服务保障,理顺体制机制,把园区经济增长“发动机”作用真正发挥出来。

打造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谱写好中国式现代化的云南篇章,关键看干部队伍的思想、能力和作风。云南将加强政治忠诚教育,引导党员领导干部带头把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贯彻到履职尽责各方面全过程,变成思想自觉、变成党性观念、变成纪律要求、变成实际行动,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深入实施干部专业化能力提升计划,推动干部在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乡村振兴、强边固防等重大任务中接受锻炼、增长才干,不断增强推动高质量发展本领、服务群众本领、防范化解风险本领。深化拓展作风革命、效能革命,大力推行项目工作法、一线工作法、典型引路法,坚持任务项目化、项目清单化、清单具体化,督促各级领导干部带着大家干、领着大家干、跟大家一起干,力破“中梗阻”、力破不落实。

全面加强组织体系建设。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党的各级组织都健全、都过硬,形成上下贯通、执行有力的严密组织体系,党的领导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云南将大力加强换届后各级领导班子建设,抓好地方党委这个“中间段”,把各级地方党委建设成为坚决听从党中央指挥、管理严格、监督有力、班子团结、风气纯正的坚强组织。抓好基层党组织这个“最后一公里”,大力提升党组织的政治功能和组织功能,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抓好党员这个细胞,保持党员队伍先进性和纯洁性,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带动各族群众共同团结奋斗。

忠诚见行动,责任显担当。我们将以党的二十大精神为指引,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牢记“三个务必”,坚定理想信念,严守政治忠诚,让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成为云南党员干部最鲜明的政治品格,成为云南政治生态最鲜明的政治底色。  (作者为中共云南省委书记)

王 宁;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09日   第 11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390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81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

569.00

销售 4093件
浏览 167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面试考题】

699.00

销售 4321件
浏览 1676人

【电子】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2356件
浏览 20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390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81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

569.00

销售 4093件
浏览 167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面试考题】

699.00

销售 4321件
浏览 1676人

【电子】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2356件
浏览 20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390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81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

569.00

销售 4093件
浏览 167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面试考题】

699.00

销售 4321件
浏览 1676人

【电子】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2356件
浏览 20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3909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1812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

569.00

销售 4093件
浏览 167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时政热点+面试考题】

699.00

销售 4321件
浏览 1676人

【电子】2024年(1-2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2356件
浏览 202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