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冠军策略 > 好文天天读 > 0306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0306北辰好文天天读(汪教授)

2023-03-06| 来源:北辰遴选

议论文

激扬奋进力量 创造新的伟业

——热烈祝贺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律回春晖渐,万象始更新。3月5日,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在京隆重开幕。近3000名新一届全国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齐聚首都共商国是,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凝心聚力。我们对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吹响了奋进新征程的时代号角。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将审议立法法修正草案,选举和决定任命新一届国家机构领导人员,决定一系列影响深远的重大事项。开好这次会议,把党的主张和人民意愿凝聚为国家意志,对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十大精神,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团结奋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过去五年和新时代以来的十年,有涉滩之险,有爬坡之艰,有闯关之难,在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迎难而上,砥砺前行,攻克了一个个看似不可攻克的难关险阻,创造了一个个令人刮目相看的人间奇迹,成功推进和拓展了中国式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强国建设、民族复兴开辟了光明前景。新时代十年的伟大变革,在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对党、对中国人民、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中国的发展具有深远影响。

  心系国是,情牵民生;汇聚民意,凝聚力量。十三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把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贯穿人大工作始终,坚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积极践行全过程人民民主,依法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坚持履行宪法法律赋予的职责,进一步完善现代化治理的法律体系,推动人大工作取得新的重大进展,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事非经过不知难,成如容易却艰辛。历史和实践充分证明,中国共产党具有无比坚强的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始终是风雨来袭时全体人民最可靠的主心骨。“两个确立”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的决定性因素,是战胜一切艰难险阻、应对一切不确定性的最大确定性、最大底气、最大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效保证国家沿着社会主义道路前进,有效保证国家治理跳出治乱兴衰的历史周期率,有效保证国家政治生活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根本政治制度安排,是符合我国国情和实际、体现社会主义国家性质、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保障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好制度,具有无与伦比的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积力之所举,则无不胜也;众智之所为,则无不成也。”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寄托着中华民族的夙愿和期盼,凝结着中国人民的奋斗和汗水。中国式现代化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探索和实践中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重大成果,是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须发挥亿万人民的创造伟力。一路走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交出了一份又一份载入史册的答卷。前进道路上,无论是风高浪急还是惊涛骇浪,人民永远是我们党最坚实的依托、最强大的底气。只要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始终与人民风雨同舟、与人民心心相印,想人民之所想,行人民之所嘱,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活动中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不断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变为现实,就一定能凝聚同心共圆中国梦的磅礴力量。

  全过程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属性,是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实现我国全过程人民民主的重要制度载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全面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改进人大代表工作,人大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前进道路上,要继续推进全过程人民民主建设,把人民当家作主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治国理政的政策措施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党和国家机关各个方面各个层级工作上来,具体地、现实地体现到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来,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特点和优势充分发挥出来,确保党和国家在决策、执行、监督落实各个环节都能听到来自人民的声音,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牢牢把国家和民族前途命运掌握在人民手中。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四届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职的第一年。向着新目标、奋楫再出发,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坚定历史自信,增强历史主动,激扬奋进力量,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谱写新的时代华章、创造新的历史伟业。

  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5日   第 01 版)

 

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

——论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党的二十届二中全会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提出明确要求,强调要紧紧围绕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推出一批战略性、创造性、引领性改革举措,加强改革系统集成、协同高效,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新突破。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全面深化改革,打响改革攻坚战,加强改革顶层设计,敢于突进深水区,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面对新矛盾新挑战,冲破思想观念束缚,突破利益固化藩篱,坚决破除各方面体制机制弊端;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加快推进自由贸易试验区、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经过新时代十年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各领域基础性制度框架基本建立,许多领域实现历史性变革、系统性重塑、整体性重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明显提高,我国成为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贸易伙伴,货物贸易总额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格局。

  实践发展永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无止境。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我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新的战略任务、新的战略阶段、新的战略要求、新的战略环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立足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统筹发展和安全作出的战略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部署,尤需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增强国内外大循环的动力和活力。面对改革发展稳定中不少躲不开、绕不过的深层次矛盾,面对前进道路上的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只有深入推进改革创新,坚定不移扩大开放,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才能不断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把我国制度优势更好转化为国家治理效能。

  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提出了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这是党中央对新时代新征程全面深化改革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谋划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深化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优化民营经济发展环境;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强化金融稳定保障体系;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统筹谋划好各领域的改革。要注重完善改革落实机制,推动改革举措落地见效。

  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推进党和国家各项工作,尤其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以全面深化改革添动力、求突破。回望过往的奋斗路,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眺望前方的奋进路,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全面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刚健勇毅,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就一定能够不断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

本报评论员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6日   第 04 版)

 

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

  “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必须更好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必须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开放、深入转变发展方式”“必须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高度,着眼高质量发展这个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提出“四个必须”的明确要求,引发会场内外热烈反响,激励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真抓实干、奋发进取,扎实推进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

  观大势,谋全局,闯新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科学把握我国发展大势,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发展的平衡性协调性包容性持续提高,引领我国经济迈上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之路。党的二十大科学谋划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和大政方针,围绕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作出重大部署。奋进新征程,我们要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坚持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集中精力、心无旁骛办好自己的事情,着力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推动我国经济不断迈上新台阶、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四个必须”明确要求,是对新时代我国高质量发展的深刻总结,体现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性认识的深化,为新时代新征程推动高质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必须深刻认识到,贯彻新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只有始终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内在统一来把握发展、衡量发展、推动发展,才能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经济发展是质和量的有机统一,只有始终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大力增强质量意识,视质量为生命,以高质量为追求,才能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前途命运的关键一招,只有以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促进质量变革,加快形成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才能不断增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动力和活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只有把发展成果不断转化为生活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实现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各地区各部门要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牢记“国之大者”、提高政治站位、勇于担当作为,以新气象新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要坚定加快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要扭住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要把握农业强国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根基、推进农业现代化这个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切实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把产业振兴作为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要聚焦人民幸福安康这个推动高质量发展的最终目的,健全城乡社区治理体系,采取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扎实促进共同富裕、打造高品质生活。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蓝图已经绘就,奋斗正当其时。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信心、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中国号巨轮必将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驶向更加美好的明天。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6日   第 08 版)

 

政府报告

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

  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  受国务院委托,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3月5日提请十四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审查《关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摘要如下:

  一、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22年是党和国家历史上极为重要的一年。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描绘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一年来,面对风高浪急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认真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认真执行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审查批准的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落实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审查意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发展和安全,持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应对超预期因素冲击,经济实现平稳运行,发展质量稳步提升,科技创新成果丰硕,改革开放全面深化,美丽中国建设扎实推进,就业物价基本平稳,粮食安全、能源安全和人民生活得到有效保障,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成功举办北京冬奥会、冬残奥会,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迈出坚实步伐。

  (一)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取得疫情防控重大决定性胜利。坚持科学精准防控,因时因势优化调整防控政策措施,成功避免了致病力较强、致死率较高的病毒株的广泛流行,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赢得了宝贵时间。11月以来,围绕“保健康、防重症”,不断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为将新冠病毒感染调整为“乙类乙管”和较短时间实现疫情防控平稳转段打下了基础、创造了条件。三年多我国抗疫防疫历程极不平凡,我们高效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有效保护了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最大限度减少了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创造了人类文明史上人口大国成功走出疫情大流行的奇迹。

  (二)实施稳健有效的宏观政策,保持了经济社会大局稳定。2022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21万亿元,增长3.0%;全国城镇新增就业1206万人,年末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为5.5%;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上涨2.0%,与全球通胀水平达到40多年新高形成鲜明对比;年末外汇储备规模为31277亿美元。一是宏观调控持续创新完善。及时出台实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措施。积极的财政政策提升效能,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安排财政赤字3.37万亿元,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65万亿元。稳健的货币政策灵活适度,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2022年末,广义货币供应量(M2)余额和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分别增长11.8%和9.6%。二是减负纾困力度明显加大。全年新增减税降费和退税缓税缓费超过4.2万亿元,其中增值税留抵退税超过2.4万亿元。三是重要商品保供稳价进一步加强。推进重要民生商品价格调控机制落地见效,促进价格平稳运行。

  (三)坚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内需潜力持续释放。制定实施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和“十四五”实施方案,聚焦重点领域扩投资稳消费。一是投资关键作用充分发挥。建立并高效运转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创新设立政策性开发性金融工具,分两批投放基金7400亿元,支持的2700多个重大项目已全部开工。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57.21万亿元,增长5.1%。二是促进居民消费逐步恢复。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3.97万亿元,其中网上零售额达13.79万亿元。三是经济循环进一步畅通。加快打造现代流通网络,保障生产生活物资供应和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

  (四)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供给体系质量稳步提升。一是创新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全社会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投入首次突破3万亿元大关,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2.55%。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加快壮大,“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实现新突破。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持续涌现。二是实体经济根基巩固壮大。深入实施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的系列政策措施,加快推动重点行业转型升级,深入推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三是数字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加快完善数据基础制度体系,“东数西算”工程全面实施。实现平台经济常态化监管。

  (五)持续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发展活力和内生动力不断激发。一是市场体系建设更加完善。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出台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改革持续深化,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取得积极进展。二是重点领域改革向纵深推进。国企改革三年行动任务顺利完成,持续为民营企业改革发展营造良好环境。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加快落地。三是营商环境不断改善。落实落细优化营商环境条例、促进个体工商户发展条例等,扎实推进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四是稳外贸稳外资成效明显。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持续提升。推进海南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扎实成效。全年货物进出口总额42.1万亿元,增长7.7%;实际利用外资1891亿美元,按可比口径比上年增长8%。五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取得新进展。截至2022年末,已与150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保障中欧班列安全高效畅通运行。西部陆海新通道一批重点铁路、港航设施项目加快推进。

  (六)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稳步提升。一是切实抓好农业生产。粮食生产再获丰收,总产量达到13731亿斤,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二是脱贫攻坚成果持续拓展。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机制,推动落实对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帮扶政策。三是乡村建设稳步推进。乡村建设行动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深入开展。强化水电路等农村基础设施短板领域和薄弱环节建设。深入推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七)扎实推动重大战略部署落地,区域经济布局进一步优化。一是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长江经济带绿色高质量发展有力推进,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加快建设,积极推动长三角科创与产业融合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加快建设。二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深入实施。西部地区发展协调性持续提升,东北地区维护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地位持续巩固,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重大工程加快建设,东部地区创新示范带动作用持续发挥。三是主体功能区战略深入完善。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印发实施,全国“三区三线”划定工作完成。四是新型城镇化建设积极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1+N”规划体系全面实施,长江中游、北部湾、关中平原等城市群加快一体化发展步伐,一批都市圈有序培育。

  (八)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循环低碳发展扎实推进。一是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全国地级及以上城市平均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率为86.5%,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比上年下降3.3%,地表水水质优良(Ⅰ—Ⅲ类)断面比例提高到87.9%。二是碳达峰碳中和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构建完成,“碳达峰十大行动”扎实推进。三是节能工作持续推进。新增可再生能源和原料用能不纳入能源消费总量控制的实施方案出台,国家重大项目能耗单列有序实施,重大项目合理用能需求得到切实保障。四是绿色产业体系快速发展。研究修订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推动绿色产业示范基地建设。循环经济加快发展。

  (九)统筹发展和安全,安全发展基础进一步夯实。一是粮食安全保障能力巩固提升。落实粮食安全党政同责,深入推进粮食储备和购销领域体制机制改革。积极稳妥做好化肥特别是钾肥供应保障。二是能源资源安全得到切实保障。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积极有效应对极端高温干旱等严峻挑战,重点时段能源供应总体平稳。三是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运行。统筹推进重点领域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风险应对能力持续提升。四是经济金融领域风险有效防范化解。稳妥处置房地产、地方中小银行、地方政府债务等重点领域风险,坚决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

  (十)强化民生兜底保障,切实办好民生实事。一是稳就业促增收取得扎实成效。实施系列减负稳岗扩就业政策措施。收入分配制度改革持续深化,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2.9%。二是教育质量持续提高。深入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分别达到95.5%、91.6%。三是医疗卫生服务保障得到加强。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推进,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建设深入推进,疫情防控救治体系建设不断加强。四是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持续扩大,年末全国基本养老、失业、工伤保险参保人数分别达到10.53亿人、2.38亿人、2.91亿人。五是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高。

  总的看,我们主动作为、应变克难,2022年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基本完成全年主要目标任务。

  过去5年极不寻常、极不平凡。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主动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经受住了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冠疫情冲击、国内经济下行等多重考验,有力有效应对各种困难和风险挑战,创新和加强宏观调控,“十三五”规划胜利完成,“十四五”规划顺利实施,攻克了许多长期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事关长远的大事要事,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举世瞩目的重大成就,我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第二大消费市场、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服务贸易第二大国、外汇储备第一大国等的地位进一步巩固提升。经济总量跃上新台阶。5年来,我国经济年均增长5.2%,明显高于同期世界2.3%左右的平均增速;国内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12万亿美元增加到18万亿美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从2017年的8800多美元增加到1.27万美元,已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与高收入国家门槛的距离进一步缩小。特别是疫情暴发三年来,我们采取有力有效应对举措,在“六稳”基础上明确提出并强化“六保”,顶住了经济下行压力,三年经济年均增长4.5%,在世界主要经济体中处于领先水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坚持精准扶贫,组织实施人类历史上规模最大、力度最强的脱贫攻坚战,近1亿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研发经费投入稳居世界第二,在载人航天、探月工程、深海探测、超级计算、卫星导航等诸多领域取得突破性进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新能源汽车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引领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17%以上。经济结构明显优化。粮食安全根基进一步夯实,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主要农副产品保持稳产高产;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0.6%、7.9%,质量水平稳步提升。消费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稳步实施,新型城镇化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潜力不断释放。基础设施网络持续完善。北京大兴国际机场、白鹤滩水电站等一批重大基础设施建成运行。建成世界上最现代化的铁路网和最发达的高铁网、全球规模最大的高速公路网络。万吨级以上泊位数、内河航道通航里程位居世界第一。5G网络、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宏观经济治理效能日益提升,更大激发市场活力和社会创造力。坚持扩大对外开放,共建“一带一路”成果丰硕,互利共赢的国际经贸合作持续深化,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加快形成,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程度不断提升。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绿色低碳发展,“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发生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变化,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下降27.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下降8.1%,二氧化碳排放强度下降14.1%,全国地表水优良水体比例由67.9%上升到87.9%,生态系统质量和稳定性不断提升。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城镇新增就业年均1275万人,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总体保持在较低水平。加强社会事业发展,建成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社会保障体系、医疗卫生体系,住房保障力度持续加大,困难群众住房条件明显改善,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提升。

  在外部环境复杂严峻、国内发展面临超预期冲击的背景下,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上述成绩,殊为不易,值得倍加珍惜。这根本在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在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显著优势的充分彰显,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勇毅前行,各地区各部门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有效防范化解了面临的风险挑战,有力激发释放了发展的潜力动力,实现了我国经济社会大局稳定。

  二、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主要目标和政策取向

  (一)总体要求。

  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要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扎实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大力提振市场信心,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突出做好稳增长、稳就业、稳物价工作,有效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持续改善民生,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

  (二)主要预期目标。

  ——国内生产总值增长5%左右。

  ——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

  ——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

  ——进出口促稳提质,国际收支基本平衡。

  ——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和主要污染物排放量继续下降,重点控制化石能源消费,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三)主要宏观政策取向。

  为实现上述目标,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

  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2023年赤字率拟按3%安排,比2022年提高0.2个百分点。拟安排新增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8万亿元,比2022年增加1500亿元。加强对经济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的投入。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发挥货币政策工具总量和结构双重功能,满足宏观经济运行实际需要。2023年保持广义货币供应量(M2)和社会融资规模增速与国内生产总值名义增速基本匹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满足实体经济有效融资需求。

  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围绕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坚守实体经济特别是制造业,筑牢安全基石。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有力统筹教育、科技、人才工作。布局实施一批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加强基础研究。突出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利用市场优势培育自主创新能力。

  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及时有效缓解结构性物价上涨给部分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带来的影响。扎牢社会保障网。

  三、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的主要任务

  (一)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巩固拓展抗疫成果。一是扎实做好“乙类乙管”常态化防控。强化疫情监测和常态化预警能力建设。推动城市医疗资源下沉农村,畅通市县两级转诊机制,补齐农村疫情防控短板。提升公共卫生防控救治能力,推动重症救治资源扩容和改造。二是加强医疗物资生产储备保供。持续抓好重点医疗物资的生产、调度和供应。完善储备制度和目录。开展价格和市场秩序检查。加大药品生产、储存、运输、使用全链条质量监管力度。三是加快提升城乡医疗卫生和环境保护水平。加强城乡环境卫生整治,常态化开展清脏治乱大扫除,常态化开展病媒孳生地清理,有效防控传染病传播。加快完善医疗卫生和环境基础设施。四是扎实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加强常态化分级分层分流医疗卫生体系建设。深入推进国家医学中心建设,全面完成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全国范围内的规划布局。

  (二)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充分发挥消费的基础作用和投资的关键作用。一是综合施策释放消费潜力。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采取有效措施推动生活服务消费恢复,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新能源汽车、养老服务、教育医疗文化体育服务等消费。二是积极扩大有效投资。有力有序推进“十四五”规划102项重大工程建设。用好推进有效投资重要项目协调机制经验,统筹用好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政策性开放性金融工具、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等,强化土地、用能、环评等要素保障。进一步完善加大力度支持民间投资发展的政策环境。三是持续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构建现代化基础设施体系。

  (三)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一是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加强科技基础能力建设。围绕制造业等重点产业链,集中优质资源合力推进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强企业主导的产学研深度融合。二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三是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组织实施数字化转型工程。四是促进产业链供应链循环畅通。发挥保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重点企业、重点园区作用,实施产业链供应链贯通工程。

  (四)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是有效激发市场活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依法保护各类经营主体产权和合法权益,持续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利益。二是扎实推进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持续完善产权保护、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等市场体系基础性制度,推动加快形成系统集成、协同高效的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局面。三是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健全中国营商环境评价长效机制。推动城市群、都市圈等重点区域营商环境一体化发展。四是稳步推进重点领域改革。深化财税、金融、资本市场等领域体制改革,持续深化油气、电力、铁路等行业体制改革。

  (五)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一是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完善粮食主产区、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支持政策,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健全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机制,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和产量。二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在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实施一批补短板促振兴重点项目,着力改善基础设施条件,推动脱贫地区产业振兴。继续加大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力度。三是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大力发展乡村特色产业。四是扎实有序推进乡村建设。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

  (六)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一是扎实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促进中部地区加快崛起,鼓励东部地区加快推进现代化。二是持续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扎实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深入推进长江经济带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快大湾区创新发展步伐,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规划“十四五”实施方案落地,持续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三是健全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落实全国国土空间规划纲要,进一步健全主体功能区制度,严格落实“三区三线”等空间管控要求。四是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推动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扎实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有序培育现代化都市圈,深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

  (七)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一是加快推进贸易强国建设。促进出口贸易稳定发展,更大力度支持海外仓发展。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出台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二是做好利用外资和境外投资工作。深入实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和新版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推动外资标志性项目落地、建设和达产,促进外资稳存量、扩增量。三是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谋划做好共建“一带一路”十周年系列重点工作。巩固拓展与共建国家务实合作。筹备办好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四是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八)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一是支持绿色低碳产业发展。继续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开展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改造,加快工业、建筑、交通等重点领域绿色转型。二是扎实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深入推进重污染天气消除、臭氧污染防治、柴油货车污染治理等标志性战役,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强化土壤污染源头防控。三是加强生态系统治理和保护。持续实施重要生态系统保护和修复重大工程,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四是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坚持先立后破,科学把握推进节奏,有计划分步骤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

  (九)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础,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一是加强重大经济金融风险防控。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加强和完善现代金融监管。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二是做好能源资源安全保障工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加大资源勘探开发力度。加强国家储备体系建设。三是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提高防灾减灾救灾和重大突发公共事件处置保障能力。扎实推进平安中国建设。

  (十)实施更多惠民生暖民心举措,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一是稳定扩大就业岗位。完善重点群体就业支持体系,扩大高校毕业生市场化社会化就业渠道,促进农民工外出务工和就近就地就业。二是着力促进居民增收。健全工资合理增长机制。完善按要素分配政策制度,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多措并举促进农民增收。三是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实施教育强国推进工程,加快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四是进一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险筹资和待遇调整机制,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全国统筹制度。五是加强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做好粮油肉蛋菜等重要民生商品保供稳价工作。布局建设城郊大仓基地,提高城市生活物资就近应急保障能力。六是健全公共服务体系。出台新版国家基本公共服务标准,开展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监测评估。

做好2023年经济社会发展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我们要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自觉接受全国人大的监督,认真听取全国政协的意见和建议,埋头苦干、奋勇前进,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努力完成全年目标任务,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人民日报 》( 2023年03月06日   第 09 版)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6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5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0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6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5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0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6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5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0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6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5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06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27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04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66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50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06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