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青海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青海遴选·62期】推进文旅融合,促进青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青海遴选·62期】推进文旅融合,促进青海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

2023-07-06|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3月28日上午,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在西宁召开。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讲话中强调,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根本要求,以价值引领、时代风尚赋能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主持。

6月10日,在2023年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场城市活动开幕式上,国家文物局公布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推介案例名单,这是国家文物局首次开展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案例遴选推介活动。青海省博物馆申报的“黄河流域博物馆联盟共建‘黄河文化共同体’”荣获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十佳案例。

7月13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专班会议,安排部署昆仑文化研究工作。厅党组书记、厅长、昆仑文化研究工作专班组长程树山出席并讲话,厅党组成员、副厅长、一级巡视员、昆仑文化研究工作专班副组长吕霞主持会议,工作专班全体成员参会并研讨发言。


二、深度解读

★基本内涵

文化作为精神标识,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区别于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根本特征。

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以及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和积极践行,并对其文化的生命力持有的坚定信心。

全国文明城市,简称文明城市,是指市民整体素质和城市文明程度较高的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称号是反映中国大陆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最高荣誉称号。全国文明城市是全国所有城市品牌中含金量最高、创建难度最大的一个,是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国内城市综合类评比中的最高荣誉,也是最具有价值的城市品牌。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全称是“中华文明起源与早期发展综合研究”,是继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夏商周断代工程”之后,又一项由国家支持的多学科结合、研究中国历史与古代文化的重大科研项目。2018年5月28日,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中华文明探源工程”成果发布会,证实:中华文明的起源和早期发展是一个多元一体的过程,在长期交流互动中相互促进、取长补短、兼收并蓄,最终融汇凝聚出以夏代中晚期河南洛阳偃师二里头文化为代表的文明核心,开启了夏商周三代文明。

文物保护,指的是对具有历史价值、文化价值、科学价值的历史遗留物采取的一系列防止其受到损害的措施,这个过程叫做文物保护。中国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国家核定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处。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世界自然遗产8项。

文化遗产是历史留给人类的财富。从存在形态上分为物质文化遗产(有形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无形文化遗产)。文化遗产是具有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的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且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 2006年起,每年六月的第二个星期六为中国文化遗产日。

文旅融合是指文化、旅游产业及相关要素之间相互渗透、交叉汇合重组,逐步突破原有的产业边界或要素领域,彼此交融而形成新的共生体的现象与过程。

★重要意义

1.习近平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讲话

习近平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很多重要元素,共同塑造出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连续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必然走自己的路。如果不从源远流长的历史连续性来认识中国,就不可能理解古代中国,也不可能理解现代中国,更不可能理解未来中国。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创新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守正不守旧、尊古不复古的进取精神,决定了中华民族不惧新挑战、勇于接受新事物的无畏品格。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统一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各民族文化融为一体、即使遭遇重大挫折也牢固凝聚,决定了国土不可分、国家不可乱、民族不可散、文明不可断的共同信念,决定了国家统一永远是中国核心利益的核心,决定了一个坚强统一的国家是各族人民的命运所系。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包容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华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取向,决定了中国各宗教信仰多元并存的和谐格局,决定了中华文化对世界文明兼收并蓄的开放胸怀。中华文明具有突出的和平性,从根本上决定了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决定了中国不断追求文明交流互鉴而不搞文化霸权,决定了中国不会把自己的价值观念与政治体制强加于人,决定了中国坚持合作、不搞对抗,决不搞“党同伐异”的小圈子。

习近平强调,在五千多年中华文明深厚基础上开辟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必由之路。这是我们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得出的规律性的认识,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第一,“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马克思主义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不同,但彼此存在高度的契合性。相互契合才能有机结合。第二,“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造就了一个有机统一的新的文化生命体,让马克思主义成为中国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成为现代的,让经由“结合”而形成的新文化成为中国式现代化的文化形态。第三,“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了更加宏阔深远的历史纵深,拓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文化根基。中国式现代化赋予中华文明以现代力量,中华文明赋予中国式现代化以深厚底蕴。第四,“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让我们掌握了思想和文化主动,并有力地作用于道路、理论和制度。更重要的是,“第二个结合”是又一次的思想解放,让我们能够在更广阔的文化空间中,充分运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宝贵资源,探索面向未来的理论和制度创新。第五,“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创立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就是这一文化主体性的最有力体现。“第二个结合”,是我们党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历史经验的深刻总结,是对中华文明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表明我们党对中国道路、理论、制度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的历史自信、文化自信达到了新高度,表明我们党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推进文化创新的自觉性达到了新高度。

2.全国文明城市,是一座城市最有价值的无形资产和最具竞争力的“金字招牌”。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事关青海长远发展、民生福祉和对外形象,是青海人民共建共治共享美好生活的内在需要,要以“输不起”的危机感、“坐不住”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坚定信心、鼓足干劲、尽锐出战,全面打响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攻坚战。

3.文化自信是一个民族可贵的精神品质,是汇聚中国力量的源泉,是做好价值引领的根本,是讲好中国故事的基础。因为文明特别是思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无论哪一个国家、哪一个民族,如果不珍惜自己的思想文化,丢掉了思想文化这个灵魂,这个国家、这个民族是立不起来的。因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治国理政提供有益启示,也可以为道德建设提供有益启发。我国今天的国家治理体系,是在我国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内生性演化的结果。更因为只有坚持从历史走向未来,从延续民族文化血脉中开拓前进,我们才能做好今天的事业。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

4.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珍贵财富,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资源,是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共筑中国梦磅礴力量的深厚滋养。保护文物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扎实推进文物工作,文物事业取得显著进步。当前,面对新时代新任务提出的新要求,文物保护利用不平衡不充分的矛盾依然存在,文物资源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仍需加强;一些地方文物保护主体责任落实还不到位,文物安全形势依然严峻;文物合理利用不足、传播传承不够,让文物活起来的方法途径亟须创新;依托文物资源讲好中国故事办法不多,中华文化国际传播能力亟待增强;文物保护管理力量相对薄弱,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尚需提升。要从坚定文化自信、传承中华文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提高对文物保护利用重要性的认识,增强责任感使命感紧迫感,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文物保护利用体制机制改革,加强文物政策制度顶层设计,切实做好文物保护利用各项工作。

★工作目标

加快建设文明和谐的现代化新青海。全过程人民民主不断发展,依法治省全面推进,社会治理效能明显提升,国家安全战略要地作用更加彰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省建设扎实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铸得更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广泛弘扬,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文明程度不断提升,青海文化形象将更具感染力、亲和力。

★对策措施

1.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报告

坚定不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

没有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要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广泛凝聚人民精神力量,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提供坚强思想保证和不竭精神动力。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举思想旗帜,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近群众身边、走进群众心里,引导各族群众深刻感悟真理力量、实践力量和人格力量。持续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力和浸润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工程,落实好国家荣誉功勋表彰奖励政策,培育选树宣传先进典型,不断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创新拓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丰富群众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弘扬时代新风行动,深入推进移风易俗,培育向上向善、奋发奋进的文明风尚。推动全民阅读,建设书香青海。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创新开展志愿服务。加强诚信青海建设和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丰富青少年精神文化生活,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巩固提升文明城市创建成果,争创更多全国文明城市。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坚持党管宣传、党管意识形态、党管媒体,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完善意识形态风险防控和应急处置机制,坚决维护意识形态安全。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加强新时代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加强反分裂、反渗透斗争宣传教育,有理有利有节开展舆论斗争。激浊扬清,深化“扫黄打非”工作和文娱领域综合治理。加快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加强“清朗网络”建设,全面推进文明办网、文明用网、文明上网、文明兴网。

繁荣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完善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加强城市文化建设,推动乡村文化振兴,促进城乡区域文化融合发展。推进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及长征、长城、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建设,挖掘河湟文化、昆仑文化厚重积淀和丰富内涵,提升影响力。推进青海文明探源、优秀民族文化等领域研究,提炼展示新时代中华优秀文化的青海精神标识,打造“山宗水源”“大美青海”文化符号。深化国有文艺院团改革,促进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繁荣发展。促进哲学社会科学在总结发展实践、推动理论创新上展现新作为。加强新型智库建设。健全现代特色文化产业体系,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推出更多精品力作。加大对外宣传和文化交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更好发挥国家高原体育训练基地作用,打造全国民族体育运动示范区。

2.2023年青海省政府工作报告

加快长城、长征、黄河、长江国家文化公园青海段建设,建设黄河上游生态旅游文化带。办好文化旅游节、旅游消费惠民季等活动,打造一批夜间消费集聚区和网红打卡地,推动旅游业加快恢复回升,加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创新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精品创作支持力度,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推进广播电视和新媒体传播体系建设,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

3.3月28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

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刚在讲话中强调,要围绕举旗帜、聚民心、育新人、兴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务,聚焦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根本要求,以价值引领、时代风尚赋能现代化新青海建设。省委副书记、省长吴晓军主持。

陈刚代表省委、省人大常委会、省政府、省政协向受表彰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示热烈祝贺,向辛勤工作在精神文明战线的同志们致以诚挚问候,向长期以来关心支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各界人士和广大群众表示衷心感谢。他指出,2019年以来,全省精神文明建设战线高举旗帜、围绕大局、服务人民、担当作为,在守正创新中深化拓展,在与时俱进中深耕厚植,推动理论武装更加入脑入心、价值引领更加有力有效、文明创建更加走深走实、文明实践更加见行见效、精神文化更加富有富足,为服务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交出了合格答卷。

陈刚强调,文明作为观念是无形的资产,作为生产力是发展的必需要素,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省第十四次党代会精神的开局之年,建设现代化新青海,精神文明的作用越来越重要。要切实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政治自觉,坚定不移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论述中把握根本遵循,从中国式现代化的历史征程中激发奋进力量,从现代化新青海的生动实践中砥砺意志品质,更加自觉坚定地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主动服务全省工作大局,全力以赴把党的二十大确定的重大决策部署付诸行动、见之于成效。要扎实推进精神文明建设重点工作,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凝心铸魂,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心聚力,用时代新风新貌成风化俗,用丰富的精神文化供给惠民育人,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固本培元,在全社会高高扬起新时代精神文明的旗帜。要全面加强党对精神文明建设的领导,压实主体责任、形成强大合力,完善工作机制、抓好任务落实,创新方式方法、运用新鲜经验,加强队伍建设,善作善成,久久为功,让现代化新青海绽放更加绚丽的文明之花。

吴晓军在主持时指出,要在铸牢思想之魂上落实见效,始终把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在学懂弄通做实上下功夫,推进学习领会更深更透、研究阐释更实更新、宣传普及更广更活,凝聚起广大干部群众奋进新征程的磅礴力量。要在唱响文明强音上落实见效,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全过程,推动形成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思想观念、精神面貌、文明风尚、行为规范,使文明和谐的新气象在青海大地蔚然成风。要在深化创建活动上落实见效,着力在创新内容载体、加强动态管理、提升创建实效上下功夫,持续推动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向纵深发展,为奋力谱写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4.7月13日,省文化和旅游厅召开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专班会议,安排部署昆仑文化研究工作

会议指出,青海是中华民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交融地,结合省情实际,深入挖掘特色文化价值,大力实施中华文明探源工程、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等,是现阶段青海文化事业的重要时代命题。成立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专班,标志着青海昆仑文化研究进入新的历史阶段,要提高认识、提高站位,切实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充分认识和深刻把握研究昆仑文化对推动青海文化繁荣发展,建设文化强国和中华民族现代文明的重大意义。

会议强调,一要细化责任,明确任务分工。要根据《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方案》要求,结合实际和各处室职能,细化责任,明确分工,主动作为,找准切口和发力点,全力做好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二要发挥优势,建立专家智库。要尽快遴选组织国内外权威专家学者成立青海昆仑文化研究智库。指导专家组通过调查走访,资料收集、整理挖掘,研究论证等,为青海昆仑文化研究贡献智慧和力量。三要深入调研,形成研究成果。要围绕“昆仑文化是什么”“青海昆仑文化的时代价值”“如何做好青海昆仑文化的保护传承与弘扬”等系列问题开展调研,搜集好、整理好、利用好前期昆仑文化研究成果,深度挖掘青海昆仑文化的内涵与价值。四要建立台账,推进工作落实。要建立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台账,明确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以清单式管理推进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定期召开工作推进会,梳理问题,研究解决问题,推动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顺利开展。五要多措并举,形成工作氛围。要找准定位,制定务实可行的工作举措,在昆仑文化“破题”“造势”上下功夫,出真招、出实招。适时举办高峰论坛,推动形成青海昆仑文化研究工作的良好氛围,让昆仑文化研究工作更好服务于现代化新青海建设,聚力打造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

5.7月3日晚,2023第五届青海丝路花儿艺术节暨河湟文化艺术节在海东市体育中心正式拉开帷幕

相约魅力河湟,相会万象海东。作为黄河流域四大文化之一河湟文化的发祥地和核心区,海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指示精神,始终坚持把握好源头与流域、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定位,坚定不移赓续黄河文脉、传承河湟文化,创建省级河湟文化(海东)生态保护实验区,积极融入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建设,全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近年来,“丝路花儿河湟文化艺术节”“国际抢渡黄河极限挑战赛”“沿黄马拉松赛”等系列活动影响力年年攀升,全市文化事业持续繁荣发展。踏上新征程,海东将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青海重要讲话精神,始终坚持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和建设产业“四地”,自信自强、守正创新,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建设的海东新篇章。

据了解,艺术节以“传承黄河文明弘扬河湟文化”为主题,旨在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集中展示海东撤地设市以来十年发展成绩,深入挖掘河湟文化时代价值,讲好“黄河故事”,推动文旅深度融合发展,全力打造具有海东地域特色的文化旅游活动品牌,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艺术节期间,还将举办河湟文化研讨会,河湟花儿艺术团首场演唱会,“金城兰州 万象海东”2023首届兰州·海东河湟文化交流活动,古韵河湟·万象海东原创歌曲演唱会,第一届全国高原康养学术研讨会暨吴天一院士创新中心、高原康养核心基地挂牌活动,河湟民俗文物展,河湟非遗展演,沿黄马拉松赛,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等。

开幕式上举行了精彩的文艺演出。

6.6月7日下午,省委书记陈刚主持召开省委常委会会议,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近期重要讲话、指示批示,听取有关汇报,研究我省贯彻落实意见

会议指出,习近平总书记在加强荒漠化综合防治和推进“三北”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为我们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进一步守好筑牢生态安全屏障提供了强大科学指引。要深入学习领会,看到成绩、坚定信心,摸清家底、找准问题,大力弘扬“三北”精神、塞罕坝精神、尕布龙精神。要坚持运用系统思维来认识和把握治沙、治山、治水各项工作,强化规划引领、联防联治,着力培育健康稳定、功能完备的森林、草地、湿地、荒漠生态系统。要突出重点、防治并举,既着眼全局打好荒漠化综合防治攻坚战、持久战,更结合省情实际,以打造生态文明高地为抓手,全力抓好防沙治沙重点工作,探索青海特色防沙治沙道路。

会议强调,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对中华文化传承发展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作出全面系统深入阐述,立意高远、博大精深、洞见满篇、发人深思。要深刻把握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深刻把握中华文明的突出特征,深刻把握“两个结合”的最新阐释,在认识中华文明连续性、创新性、统一性、包容性、和平性中坚定文化自信,守正创新、推陈出新,秉承青海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挖掘文化优势,汲取丰富营养,为现代化新青海建设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7.青海省非遗保护重点工作(来自《2023年青海省非遗保护工作要点》,但原文未刊发)

一、持续推动非遗政策措施贯彻实施。持续推动各地《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关于进一步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若干措施》等落地落实专项督查,督促各地结合实际出台相应文件。研究制定青海省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管理办法、关于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的实施方案等相关文件。

二、深入推动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突出非遗门类特点,进一步激发非遗活力,赋能旅游发展,推动非遗体验基地、特色景区、特色村镇、特色街区建设,支持开展非遗体验游、非遗研学游等相关活动。发挥典型带动和示范引领,加强推介宣传,培育一批满足游客需求、具有鲜明非遗特色的旅游线路。鼓励各地结合实际在景区、景点开展形式多样的非遗旅游体验活动。

三、进一步完善非遗保护传承体系。持续健全完善非遗四级名录体系,实施《青海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细则》,做好国家级、省级非遗代表性传承人传承活动评估工作。继续开展“国家非遗记录工程”和“青海文化记忆工程”工作。加强国家级、省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建设,批复设立河湟文化(西宁)生态保护实验区。指导推进“十四五”时期青海省文化保护传承利用工程非遗馆建设。开展非遗领域课题研究、出版工作。

四、持续提升非遗保护传承水平。持续实施“非遗传承人群研培计划”,加强非遗保护工作基层队伍建设。实施青海传统工艺振兴计划,组织开展传统工艺类项目调研工作,研究制定《青海传统工艺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举办“青海手造”展示展销活动,推出一批“青”字品牌非遗产品。实施“青绣”提升工程,推动“青绣”更好地融入现代生活。实施曲艺传承发展计划,举办“美好青海 共享非遗”——戏曲迎春非遗展演活动。

五、积极促进非遗融入国家战略。加强黄河流域非遗保护传承弘扬,印发年度黄河流域非遗保护行动计划。加强非遗工坊建设,认定一批省级非遗工坊,全面推动非遗工坊助力乡村振兴工作,开展“非遗工坊典型案例”宣传推广。继续举办“非遗购物节”。办好2023年新春非遗展演暨“非遗大集”系列活动。

六、不断加大非遗传播力度。开展春节期间非遗传承实践和宣传活动,举办“文化进万家”——视频直播家乡年活动。做好“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青海非遗宣传月”宣传展示活动,组织参加第八届中国成都国际非遗节等。推广“非遗进校园”优秀案例。加强非遗对外交流与传播,组织开展青海非遗台湾行活动,进一步扩大青海非遗的影响力,美誉度。


三、实战应用

问题1: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2017年11月,西宁市首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2020年再度蝉联。2023年,全国文明典范之城的目标再次成为西宁上下为之奋斗的新标杆。假如你是共青团青海省委工作人员,请结合材料,面向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撰写一封争做文明典范倡议书。要求:格式完整,重点突出,题目自拟,条理清晰。1200字以内,40分。

【参考作答】

守护文明城市 争做文明典范

——致西宁市广大团员青年的倡议书

西宁市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

文明城市人人共建,文明成果人人共享。创建全国文明城市是增进民生福祉、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重要举措。2017年11月,西宁市首获全国文明城市殊荣,2020年再度蝉联,荣誉的获得凝聚着全体西宁市民的心血和付出,更是属于青海省的共同荣誉。

2023年,全国文明典范之城的目标再次成为西宁上下为之奋斗的新标杆。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更需要广大团员青年树立顾全大局、勇担先锋的责任意识,发扬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的奉献精神,克难攻坚、迎难而上,确保新一轮文明城市创建高质量推动,以实际行动助力西宁市力争跨入全国文明典范城市行列。在此,共青团青海省委向西宁市广大团员青年发出以下倡议:

身体力行,争做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践行者。广大团员青年要带头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养良好的道德风尚,带头遵守公共道德,主动排队,礼让老、弱、病、残、孕等特殊群体,不在公共场所大声喧哗,不损坏公共设施,不破坏花草树木,打造和谐温馨的公共空间;带头遵守交通规则,不乱穿马路、不闯红灯、不乱停乱放,建立良好的公共秩序;带头维护干净整洁的城市环境,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不破坏公共设施、不踩踏绿化草坪,自觉摒弃不文明习惯、抵制不文明陋习,用自己的良好形象影响他人,用自己的文明行动感召他人。把文明的理念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生动的实践奉献社会,争做文明的播种者和践行者。

勇挑重担,争做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先锋队。各级团组织要积极行动起来,组建青年突击队,组织带领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以饱满的热情积极投入,争当参与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排头兵。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活动,切实提升广大市民对创建文明城市的知晓率、参与率和满意度,积极营造“共建文明城,青年当先锋”的浓厚氛围。广大团员青年要把志愿服务精神植根心中、付诸行动,积极参与文明出行劝导、环境整治等文明创建活动,同时自觉当好创城工作的宣传员和讲解员,为文明创建献计出力,用青春智慧和力量添薪助燃。

凝心聚力,争做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的守护者。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要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承担起共护文明城市的社会责任,发挥主人翁精神,对破坏环境卫生、毁坏公用设施、违反公共秩序等不文明现象和行为勇于劝阻和制止,自觉成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的监督者、守护者,让文明新风尚蔚然成风。

青春由磨砺而出彩,人生因奋斗而升华。各级团组织、广大团员青年、青年志愿者们,让我们持续行动、共同努力,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工作贡献青春力量!

共青团青海省委

青海省青年志愿者协会

2023年3月11日

(来源:《青春之海》公众号,有改动)


问题2:请结合材料,撰写门源做好非遗保护传承工作的经验材料。要求:格式完整、条理清晰、语言凝练。1200字以内,40分。

【参考作答】

青海门源:多措并举做好非遗保护传承

近年来,门源回族自治县深入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方针,依托丰富优质的非遗资源和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不断加强非遗文化的发掘研究、保护传承、转化利用、宣传推广等工作,为门源高质量发展汇聚精神力量。

摸清“文化家底”,健全非遗保护名录体系。把非遗保护名录体系建设作为非遗文化传承的重要支撑,深入村镇一线、遍访文化能人、掌握原始材料,充实民间艺术信息库,开展全面系统的非遗普查工作3次,调查整理民间文学、传统音乐、传统舞蹈、传统技艺、传统医药等十大类非遗资源近60项,录制音像资料200余个。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申报工作,加强对代表性传承人的传承考核评估,确保有效永续传承。目前,全县已建立的四级名录库中有29项非遗代表性项目和43名各级代表性传承人。其中,国家级代表性项目有回族宴席曲和青海华热藏族服饰2项,省级代表性项目有回族婚俗、华热藏族婚礼、浩门走马、搓毛绳技艺等16项;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1名、省级6名。

搭建“展示平台”,完善非遗保护阵地设施。先后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争取专项资金112万元,用于传承培训、专场展演、拍摄制作宣传片、表演服饰购置等;建立完善非遗保护阵地,为“门源奶皮制作技艺”传习所配备冰柜、炉子、铝锅、真空包装机等价值2万余元的传习设备,完善传习所建设。目前,全县有传承基地1个(回族宴席曲),各级各类传习所26个;门源县全民健身中心和非物质文化展演中心内设青海华热藏族服饰和回族宴席曲展厅,已完成装饰装修,投资2000万元、占地2000平方米的黄河国家文化公园综合性非遗馆,已完成主体建设,预计年底交付使用,届时将对全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集中陈列展示,常态化开展培训、展演和其他传习活动,为传承人搭建技艺展示和沟通交流的平台。

讲述“门源故事”,创新非遗保护传承方式。拍摄制作非遗项目视频,在“金门源”微信公众号开展“金色门源多彩非遗”系列宣传报道,对门源皮影戏、华热藏绣、马富腰刀等非遗文化进行了介绍和展示;组织、动员华热藏族服饰、华热藏族刺绣、门源汉族刺绣、窝窝药枕、青稞秸秆画、门源回族刺绣、华热手工藏毯编织技艺和门源花儿等4家相关非遗企业和传承人进驻门源“梦想小镇”特色商业街区,建立了非遗传习体验中心,使非遗融入日常生活消费和休闲体验中,让非遗“活”起来。依托文化遗产日、“两节”文化活动、油菜花文化旅游系列活动、西北五省区花儿演唱会以及文艺轻骑兵、戏曲进乡村等活动,经常性组织传承人进景区、进社区、进乡村,采取流动宣传、现场展演展销等形式,大力宣传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展示保护成果。

下一步,门源县将继续加强非遗的继承和传承、创新和创造、转型和转化,秉持见人见物见生活的理念,完善非遗保护体制机制,提高传承实践能力,激发非遗保护、传承、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非遗+”成果转化,不断弘扬门源独特的非遗文化魅力。

(来源:青海新闻网,有改动)


四、高分框架

★署名文章框架

推动新时代青海文化和旅游业高质量发展

生态支撑是文旅发展新途径。

共建共融是文旅发展新亮点。

产业促进是文旅发展主引擎。


★策论文框架

在文化传承创新中奋力推进现代化新青海建设

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推动正向价值积极广泛传播。

坚持在具象表达中展现日常样貌,推动民族成员融合创新发展。

坚持关注文化认同教育良好成效,推动中华文化提升内涵价值。


坚定文化自信 增强文化自觉 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

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双百双创”。

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用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引领建设。

担负起守正创新的正气和锐气,满足居民群众多元精神文化需求。


让优秀传统文化“火起来”“活起来”

注重文化运用传承,在物质上“火起来”,在精神上“活起来”。

加强科技赋能提升,在视觉上“火起来”,在感觉上“活起来”。

聚焦文化创新发展,在形式上“火起来”,在内容上“活起来”。


★议论文框架

从《长安三万里》中感悟“文化自信”

深挖精神富矿,在追溯文化根源中传承中华文化优秀基因。

坚持守正创新,在激发文化活力中增强中华文化深厚底蕴。

推动开放合作,在做好文化交流中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倡议书框架

海南州文明旅游倡议书

旅游消费者要知礼守礼,文明游览。

旅游从业者要履职尽责,诚信规范。

社会各界应共同努力,共树新风。


旅游出行 文明相伴

致全区市民和广大旅游从业者的倡议书

做文明城区的主人翁。

做魅力西区的代言人。

做诚信礼让的践行者。


致全省文旅市场主体和从业者的一封信

依法经营,诚实守信,杜绝欺诈。

加强自律,维护秩序、确保安全。

爱岗敬业,用心服务,维护形象。


★综述框架

文明之花开遍江源大地——青海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综述

一、强化思想引领,核心价值观入脑入心。

二、厚植道德沃土,发挥榜样引领带动作用。

三、推进文明创建,擦亮各族群众幸福底色。

(一)让城市更文明,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共同心愿和追求。

(二)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为城市赋能的同时,也让乡村旧貌换新颜。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6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38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4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91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4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6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38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4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91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4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6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38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4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91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4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6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38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4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91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49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446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2238人

【新品现货】2024年4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420人

【新品现货】2024年3-4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1111件
浏览 391人

【现货】2024年3月笔试考题+答题纸

37.00

销售 3333件
浏览 649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