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遴选网 > 考点速递 > 笔试考点 > 【上海遴选·77期】上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上海遴选·77期】上海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

2024-09-25| 来源:北辰遴选

一、背景链接

2024年7月5日,上海市市长龚正昨天会见了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总干事穆勒一行。龚正说,上海正在着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数字化和绿色低碳转型,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期待加强双方合作,实现共赢发展。希望工发组织把更多合作项目落在上海,共同促进和加速全球工业发展。

二、深度解读

(一)中央和国家层面最新部署

★2023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重要指示

习近平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习近平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开拓创新、担当作为,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3年9月22日至23日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

李强指出,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李强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我们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做到“两个维护”,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阶段性特征以及面临环境条件变化,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更好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现代化。

李强强调,要适应时代要求和形势变化,突出重点、抓住关键,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加快提升产业创新能力,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全面推动工业绿色发展。要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发挥全国统一大市场支撑作用,以主体功能区战略引导产业合理布局,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不断增强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与活力。要坚持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强化组织领导、政策支持和人才保障,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张国清在总结讲话中表示,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和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落实李强总理讲话要求,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强化政治担当、树牢系统观念、发扬斗争精神,在强化科技创新、保障产业安全上持续用力,在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体系升级上持续用力,在推动工业数字化、绿色化转型上持续用力,在深化改革开放、增添动力活力上持续用力,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以实际行动践行“两个维护”。

★2024年1月1日中共工业和信息化部党组署名文章《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

工业化是现代化的前提和基础,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繁荣富强的必由之路。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作出全面部署,强调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指示、重要论述,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工业和信息化系统要深入学习领会党中央精神,坚决扛牢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关键任务,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落实,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1.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就推进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1)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制造业是我国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工业是推动经济增长、促进技术进步、保障物质产品供给、实现绿色发展、创造高质量就业、带动产业升级的关键力量,是强国建设的重要支柱,是在大国博弈中赢得主动的重要依托。世界近现代历史启示我们,一国特别是大国实现现代化,无不依赖于高度发达的现代工业。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决扛起时代使命,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积极担当作为的精气神,不断把新型工业化推向前进。

(2)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要加强党对经济工作的领导;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党的坚强领导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最大政治优势,我国工业化的伟大成就归根到底都是在党的领导下取得的。人民群众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依靠,满足人民群众个性化、多样化、不断升级的产品和服务需求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制造业是贯彻新发展理念的主阵地,是高质量发展的主引擎,是维护经济安全、国家安全的坚实支撑。前进的道路注定不会是一马平川,我们将面临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甚至惊涛骇浪。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确保新型工业化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3)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坚定不移把制造业和实体经济做强做优做大。只有加快推进工业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才能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奠定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制造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大”和“全”的独特优势更加明显,“强”起来的步伐持续加快,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工业化发展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我国实现新型工业化、建成制造强国具有良好基础和条件。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锚定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个总目标,保持战略定力,坚定做好自己的事,找准着力点和突破口,稳扎稳打、循序渐进,坚持不懈、久久为功。

(4)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造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着力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既巩固传统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又创造新的竞争优势;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面对国内外环境的深刻复杂变化,我国只有顺应全球产业发展和变革大趋势,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提升在全球产业分工中的地位和影响力,才能实现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跃升。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聚焦重大任务,强化统筹协调,狠抓贯彻落实,不断推进新型工业化取得新进展新成效。

(5)深刻认识和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加强对各领域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整体性推进;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只有统筹谋划、综合施策,充分调动各方面力量,才能有效应对各种困难挑战,不断取得新的胜利。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掌握用好科学的方法路径,提升干事创业的能力本领,以创造性工作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2.扎实推进新型工业化各项重点任务落实。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大国竞争和博弈日益加剧,逆全球化思潮抬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深度调整。我国工业总体上仍然大而不强、全而不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产业链供应链风险隐患增多。也要看到,我国物质技术基础雄厚,市场规模巨大,人力资源丰富,创业创新活跃,经济发展韧性强、潜力大,特别是有习近平总书记掌舵领航,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推进新型工业化具备坚实的基础和保障。我们要准确识变、科学应变、主动求变,既紧紧抓住战略机遇,又主动化解风险挑战,不断开创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局面。

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必须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全会精神,按照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要求,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深刻把握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基本规律,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推动工业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1)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经济平稳增长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基础。落实落细系列稳增长政策举措,保持制造业比重基本稳定,发挥工业稳定宏观经济大盘的“压舱石”作用。发挥重点行业、重点地区带动作用,实施钢铁、石化、汽车等10大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大省“勇挑大梁”,支持各地发挥各自优势、实现增长目标,支持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加快发展,形成更多产业增长极。多措并举扩大需求,加快实施制造业“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支持企业加大设备更新和技术改造,深化产融合作,持续开展“提品质、增品种、创品牌”行动,推进新能源汽车、绿色建材、智能家电等优质产品下乡,着力稳住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加强工业经济运行监测和预测预警,及时发现苗头性、趋势性问题,做好预研预判和政策储备。

(2)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体系是新型工业化的前提条件和战略支撑。统筹推进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不断增强产业链韧性和竞争力,把发展主导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着力补短板,在关系安全发展的领域,实施“一链一策”,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攻关,化点成珠、串珠成链,确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畅通。着力锻长板,聚焦稀土、光伏、新能源汽车、5G等优势产业链,锻造一批“杀手锏”技术,提升产业质量。着力强基础,深入实施产业基础再造工程和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加快提升产业基础能力,突破一批战略性标志性装备。用好首台(套)首批次等政策,加快创新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

(3)全面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创新是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坚持把产业发展基点放在创新上,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系统布局重点领域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加快重大项目实施,发挥新型举国体制优势,一体化推进技术攻关、迭代应用、生态培育,推进重大战略性技术和产品攻关突破。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落实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税收优惠政策,激励企业加大创新投入,在企业布局建设更多国家级创新平台,着力构建企业为主体、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建设高水平产业科技创新平台体系,优化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和布局,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加快打造世界领先的科技园区和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加强产业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实施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深化国际标准化交流合作,加强重点产业专利布局和运用,加快科技服务业高质量发展。

(4)持续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新型工业化的内在要求。坚持新老并举,推动制造业加快迈向价值链中高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完善推动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的政策措施,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质量品牌建设,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巩固提升优势产业,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完善产业生态,增强高铁、电力装备、通信设备等领域全产业链优势,打造更多“中国制造”名片。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系统推进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产业生态建设,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网联汽车、航空航天、生物制造、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加快北斗产业发展和规模应用。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加强政策引导,开辟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量子等未来产业新赛道,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推动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加快发展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服务型制造等新业态新模式。发挥高新区等产业园区作用,实施先进制造业集群发展专项行动,推动制造业在国内有序转移,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

(5)大力推动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是新型工业化的鲜明特征。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对传统产业进行全方位、全链条的改造,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充分发挥数字技术对工业发展的放大、叠加、倍增作用。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制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分类探索路径,强化标杆引领,大力推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和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制定推动通用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政策,实施人工智能创新工程,加快通用大模型在工业领域部署。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推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中试检测、营销服务、运营管理等制造业全流程智能化,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提升集成电路、关键软件等发展水平,加快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加强5G、数据中心、算力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化工业数据应用,激活数据要素潜能,为数字化转型提供“数据动力”。

(6)深入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工业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深入实施工业领域碳达峰行动,推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绿色化改造,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加快节能降碳技术和产品研发与推广应用,严格执行产能置换政策,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大绿色产品供给,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完善绿色制造标准和服务体系。加快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提升能源电子和绿色能源装备发展水平,推动内河、近海船舶电气化改造,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消费。提高工业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和清洁生产水平,全面推行循环型生产方式,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

(7)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体力量。工业发展根本上要靠企业,企业强工业才能强。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培育更多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壮大专精特新企业群体,让各类企业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创新活力充分涌流、创业激情竞相迸发。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着力培育一批制造业头部企业,支持企业间战略合作和强强联合,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培育一批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监测体系,培育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小巨人”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深入开展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场景和创新要素,促进大中小企业深度融通、全面协作。

3.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也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既是攻坚战,也是持久战。要提高政治站位,主动担当作为,切实当好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的执行者、行动派、实干家,汇聚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合力。

(1)加强统筹谋划和沟通协调。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决策部署,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不断提高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政治执行力,牢记“国之大者”,把党的全面领导贯穿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过程各方面。在国家制造强国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充分发挥办公室统筹协调和督导落实作用,建立横向协同、纵向贯通、高效联动的工作机制,推动重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工程和项目、重要政策有效落实。建立健全与企业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全面落实“十四五”系列规划,启动“十五五”规划研究。充分发挥国家制造强国建设战略咨询委员会、国家高端智库、行业协会、专家学者等各方面作用,强化决策支撑和咨询服务。

(2)提升行业治理现代化水平。着力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工业和信息化制度体系,推进行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加强战略性领域顶层设计,优化产业政策实施方式,强化与财税、金融、贸易、投资等政策协同,引导更多资金、人才、技术等要素向制造业流动,健全产业政策全生命周期管理。着力强化金融精准有效服务,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建设高素质人才队伍,大力培养大国工匠、卓越工程师和更多高技能人才。完善工业和信息化法治体系,加强法治政府建设,扎实推进依法行政,提高党员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动工作、化解矛盾、应对风险的能力。对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加强包容审慎监管,鼓励创新探索,让企业敢闯敢试。加强标准体系建设,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化水平。

(3)更大力度把改革开放推向深入。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吃改革饭、走开放路、举创新旗,充分激发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动力活力。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落实重大改革举措,推动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深化要素市场化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推动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培育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高质量“引进来”,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市场准入,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强化重点外资项目服务。更高水平“走出去”,鼓励企业多元化布局、国际化发展,深化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产业优势互补合作,推进新工业革命伙伴关系网络建设,推动构建安全稳定、畅通高效、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全球产业链供应链体系。

(4)凝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磅礴精神力量。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引领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在推进工业化进程中孕育形成了“两弹一星”精神、载人航天精神、工匠精神等精神和“哈军工”优良传统,这些都是我国工业化发展的宝贵精神财富。面对严峻复杂的形势,面对繁重艰巨的任务,要大力弘扬党和人民在各个历史时期团结奋斗形成的伟大精神,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提振干事创业的精气神,传承优良传统,增强历史主动,发扬斗争精神,提升斗争本领,踔厉奋发、勇毅前行,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2024年2月28日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金壮龙署名文章《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 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

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蓝图,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这里围绕“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主要讲三个方面:一是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二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三是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

1.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

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举旗定向、掌舵领航,就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提出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要掌握思想精髓和核心要义,归结起来有六个方面。

(1)深刻认识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战略定位。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强调中国梦具体到工业战线就是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强调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是国家经济命脉所系,是立国之本、强国之基,强调制造业必须筑牢,任何时候中国都不能缺少制造业。

(2)牢牢锚定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总体目标。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新型工业化,强调要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把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推动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中国产品向中国品牌转变,强调要努力发展高端制造业,实现全面提升。

(3)准确把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要原则。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统筹发展和安全,强调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把高质量发展的要求贯穿新型工业化全过程,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强调坚持三次产业融合发展,服务业与制造业是不能割裂的。

(4)全面落实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制造业的核心就是创新,就是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强调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强调切实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抓紧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实现重点产业链自主可控、安全可靠;强调狠抓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加快实现产业体系升级发展,着力提升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集群;强调做好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这篇大文章,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强调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做强做优做大国有企业,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强调巩固提高一体化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

(5)系统掌握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方法路径。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系统观念,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久久为功,集中精力办好自己的事;强调完善新发展阶段的产业政策,把维护产业安全作为重中之重;强调做好各方面政策和要素保障,健全推动发展先进制造业、振兴实体经济的体制机制,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强调坚定不移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加强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不断提升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在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中实现更好发展。

(6)坚持党对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全面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强调党的领导要在经济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全面提高党领导经济工作水平;强调要对“国之大者”了然于胸,善于把地区和部门的工作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大棋局,做到既为一域争光、更为全局添彩;强调推进新型工业化是一个系统工程,要完善党委(党组)统一领导、政府负责落实、企业发挥主体作用、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工作格局,汇聚起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强大力量。

2.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新型工业化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中国共产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人民从“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仅用几十年走完发达国家几百年走过的工业化历程,成功走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为我国创造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了关键支撑。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我国新型工业化步伐显著加快,产业整体实力、质量效益以及创新力、竞争力、抗风险能力显著增强,我国工业化发展站在新的更高起点上。

(1)工业“全”“多”“大”独特优势更加明显。一是体系全。我国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各种制造业都有。2020年初,面对新冠疫情突发带来骤然增加的百倍千倍医疗物资需求(医用口罩、防护服、消杀用品等),正是由于拥有完备的产业体系、强大的动员组织和产业转换能力,我们才能迅速打通产业链条、快速恢复和扩大生产供应,医疗物资生产供应在短时间内实现十几倍甚至数十倍的增长,为我国率先控制住疫情、率先实现经济增长由负转正提供了有力支撑。二是品种多。在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全球第一,个人计算机、手机、空调、太阳能电池板等一批重要产品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生产了全球六成左右的粗钢、水泥、电解铝、甲醇等原材料,是钟表、自行车、缝纫机、家具等100多种轻工产品的全球第一大生产国。三是规模大。2022年我国全部工业增加值达到40.16万亿元,占GDP比重33.2%,工业支撑了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制造业增加值达到33.5万亿元,几乎比2012年翻了一番,占GDP比重27.7%。我国是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从2012年的22.5%提高到2022年的30.1%,总体规模连续14年位居全球首位。

(2)制造业“强起来”的步伐持续加快。一是产业结构加快升级。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工业的比重从2012年的9.4%提高到2023年前三季度的15.3%,装备制造业占比从28%提高到32.9%。特别是,在一些重点领域和关键赛道上,形成了一批具有全产业链竞争力的优势产业。二是出口结构持续提升。货物出口总额由2012年的12.9万亿元提高到2022年的24万亿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额由7.4万亿元增长到13.7万亿元,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由3.8万亿元增长到6.3万亿元。2023年前三季度,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等“新三样”产品合计出口同比增长41.7%,占我国出口比重4.5%。三是区域布局不断优化。培育442个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45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主导产业产值超10万亿元,合计占所属行业总产值的三成左右。

(3)产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一是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不断增强。2022年我国全社会研发(R&D)经费投入达到3.09万亿元,占据了世界研发投入总额的17.9%,成为世界第二大研发投入国;我国570多家工业企业入围全球研发投入2500强,占比近1/4。2012年以来,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总额增长近3倍,研发经费投入强度达到1.55%,相较2012年提高0.69个百分点。我国工业企业发明专利申请数从2012年的17.6万件提高到2022年的55.5万件。二是产业科技创新平台布局不断优化。全国布局建设了27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2家国家地方共建制造业创新中心、260家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网络化制造业创新生态基本形成。在高新技术领域布局建设国家技术创新中心11家,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46家。全国23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178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聚集了43%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36%的高新技术企业、近60%的独角兽企业及67%的科创板上市企业,成为引领带动产业科技创新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三是重点领域科技创新不断取得重大突破。5G、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航空母舰、大飞机、航空发动机和燃气轮机、高速动车组、大型邮轮、高端医疗装备、能源装备、大型掘进装备等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标志性成果,关键材料保障能力大幅提升,有力支撑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4)企业综合实力大幅提升。一是企业主体数量大幅增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量由2012年的34.4万家增加至2022年的45.1万家。截至2022年末,我国中小微企业数量超过5200万户,成为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的重要源泉。截至目前,全国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达46.5万家,在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二是产业链骨干企业加快壮大。2023年入围世界500强的中国企业有142家,位居世界第一,其中制造业企业数量达到63家。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资产总额从2012年的21.44万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50.02万亿元,营业收入从23.38万亿元增长到51.06万亿元,双双翻了一番。三是专精特新企业加速涌现。全国已培育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3万多家,“小巨人”企业1.2万家,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1186家(重点细分领域产品市场占有率位居全球前三)。截至目前,累计有1700多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在A股上市,占A股上市企业总数的33%;2023年1—11月,A股新上市企业中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占比超过70%。这些细分领域的“单打冠军”和“配套专家”,是产业链供应链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5)信息通信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深入把握信息技术发展演进趋势,实施网络强国战略,信息通信业实现迭代跨越,战略性、基础性、先导性作用更加凸显。一是建成全球规模最大、技术领先的信息通信网络。宽带网络实现从十兆到百兆再到千兆的快速增长,全国所有地级市建成光网城市,实现“市市通千兆”,千兆用户全球占比超过70%。累计建设5G基站超328万个,实现“县县通5G”。实施电信普遍服务,全国行政村实现“村村通宽带”,全国乡镇通5G 比例已超过99.5%。数据中心规模超760万标准机架,算力规模全球排名第二。二是技术产业实现从“跟随模仿”到“引领创新”。移动通信技术实现从“3G 突破”、“4G 同步”到“5G 引领”的跨越发展,5G 标准必要专利声明量全球占比达42%,5G基站设备出货量全球占比超50%,光通信设备等全球市场份额超40%。6G、量子通信、区块链等前沿技术研发处于全球第一阵营。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幅增强,培养了数十万高端技术研发人才和一大批运维、管理等专业人才。三是融合应用加速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全过程。从1994年接入国际互联网、仅有一条网速64K 的网线,到当前拥有10.8亿网民、光缆总长6196万公里、年均产值超万亿元的产业,我国已成为全球最大、最活跃的数字消费市场。消费方面,实现衣食住行全面覆盖,2022年我国网络零售额达13.8万亿元,连续十年居世界首位;移动支付规模相比2012年增长215倍。智能物流从城市到乡村加速普及,网约车、电商直播等新型应用不断涌现,创造超过2000万个新型灵活就业岗位。8家平台企业进入全球互联网企业市值前30强。生产方面,工业互联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快速发展,初步建成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核心产业规模突破1.2万亿元,体系化发展走在全球前列。工业互联网应用已融入49个国民经济大类,实现工业大类全覆盖,5G、千兆光网在制造、港口、矿山等重点行业规模化推广,树立了“5G工厂”品牌。民生方面,全国中小学联网率达到100%,远程医疗覆盖所有脱贫县,1924个与残疾人、老年人密切相关的网站和App完成适老化改造和无障碍改造升级,尊老电话专线服务超过3亿人次,推动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向更大范围、更广人群拓展。四是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网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防护能力大幅跃升,基础电信网络保持安全运行。工业互联网、车联网等新型设施安全能力建设与发展同步,工信领域数据安全管理体系加快形成。网络安全产业总体规模突破2000亿元。

我国工业发展虽然取得长足进步,但仍处在由大变强、爬坡过坎的重要关口。从国内看,制造业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在关键核心技术、产业基础能力、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等方面还存在突出短板,部分行业存在高质量产品供给不足、产能过剩等情况,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生产经营困难依然较多,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之间深度融合不够。从国际看,近年来,美国视我为“最重要的战略竞争对手”,针对我国先进制造业不断遏制打压。同时,新兴经济体国家加大政策支持承接产业转移,力图打造新的全球制造业基地。在这样的形势下,可以说是,不进则退、慢进亦退,挑战巨大、责任重大。

形势虽然复杂严峻,但要看到,我们有习近平总书记领航掌舵,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科学指引,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优势,国内持续发展的确定性因素和有利条件不断增多,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推进新型工业化,正加快释放巨大发展动能。我们有14亿多人口和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超大规模内需市场,有丰富的应用场景,有全球最完整的产业体系,有5000多万家各类企业优势互补、竞相发展,有7亿多劳动力、2.4亿多技能人才和每年1200万高校毕业生的丰富人力资源。面向未来,我们有信心、有能力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建成制造强国。

我们还面临一个重大机遇,那就是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家普遍认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以人工智能为引领,主要特征是产业的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历史上,每一次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都极大提升了生产效率、极大改变了生产方式,并催生很多新产业新赛道,使产业体系发生系统性重构。历次工业革命的经验也表明,谁能抓住科技革命的机遇、占领科技制高点,谁能占得先机,谁就能乘势而上,谁就能在现代化发展中走在前列。迄今为止,全球一共经历了三次工业革命。第一次工业革命于18世纪60年代从英国发轫,以蒸汽机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英国先行一步崛起为“日不落”帝国。第二次工业革命始于19世纪60年代后期,以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为标志,德国、美国抓住机遇,实现了对英法等老牌资本主义强国的赶超。20世纪40年代以后,第三次工业革命以原子能、电子计算机等的发明和应用为主要标志,日本以发展制造业为中心,推进国家工业化进程,跻身世界强国行列。遗憾的是,这三次工业革命,我国由于各种历史原因都失之交臂,错过了重要发展机遇,陷入落后挨打的境地。

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蓬勃发展,我们再次迎来发展的历史机遇和挑战。经过几十年来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积累,特别是近年来抢下“先手棋”,我国在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等部分关键领域形成先发优势。我们要积极主动适应和引领产业科技新趋势,以强烈的紧迫感、使命感、责任感,跟上时代步伐,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牢牢把握发展主动权。

3.新时代新征程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点任务

2023年是我国工业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多次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制造业必须筑牢,加快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骨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9月22日至23日,党中央召开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李强总理出席大会并讲话。这是党中央首次以新型工业化为主题召开全国性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代新征程,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是关键任务,强调把建设制造强国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信息化等有机结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深刻阐述了新时代新征程推进新型工业化的重大意义、重要原则、重点任务,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指导性,为做好相关工作指明了方向。

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也是全面落实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的重要之年。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首次提出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五个必须”规律性认识,强调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这为我们的工作进一步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全面落实党中央战略部署,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牢牢把握实现新型工业化这一关键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以科技自立自强为支撑、以建设制造强国为战略重点、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为重要路径,真抓实干、久久为功,推动新型工业化不断取得新突破新成效,为中国式现代化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1)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工业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发挥“压舱石”作用。当前,我国工业经济呈现回升向好态势。2023年前11个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增速较2022年加快0.7个百分点,特别是8月份以来增速逐月加快。下一步,我们要继续发挥好工业经济在稳定宏观经济大盘中的“压舱石”作用,围绕巩固和增强工业经济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打好政策“组合拳”,深入实施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支持工业大省、重点省市继续“挑大梁”,巩固提升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等重点区域动力源和增长极作用,引导中心城市和重点城市群突出特色优势、实现差异化发展。要推动消费、投资、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力,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发掘培育智能家居、国货“潮品”等新消费增长点;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支持企业开展技术改造升级,扩大制造业有效投资;巩固提升“新三样”产品出口优势,稳定和扩大工业产品出口,打造更多出口新增长点。

(2)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科技创新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根本动力,要加快建设完善需求导向、应用牵引、企业主体、政产学研金有机结合的产业科技创新体系,加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真正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重点从技术、企业、平台、服务、园区五个方面来加强。一是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全面实施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统筹补短板、锻长板、强基础,深入实施重大技术装备攻关工程和产业基础再造工程,以市场为牵引,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二是加快培育创新型企业。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壮大科技型领军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科技和创新型中小企业等各类创新主体。我们正在研究制定“独角兽”企业梯度培育办法,瞄准产业科技创新前沿,汇聚创新资源,强化精准服务,培育更多“独角兽”企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三是持续优化创新平台网络。加大对制造业创新中心的支持力度,同时在重点领域再新建5—10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完善制造业中试发展政策,在关键材料、重大装备、工业软件等关键领域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和中试平台。四是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支撑。加强质量支撑和标准引领,实施制造业卓越质量工程和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完善科技服务业发展政策,推进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打造“火炬”品牌升级版,培育专业化市场化国际化科技中介组织。五是更好发挥各类园区作用。推进国家高新技术开发区提质增效,优化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布局建设。发挥好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作用,大胆探索优化创新机制,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和创新高地。启动创建国家新型工业化示范区,培育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

(3)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我国传统产业体量大,包括钢铁、有色、石化化工、建材、轻工、机械、纺织服装、食品、中药等,在制造业中占比超过80%。传统产业是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底,关系经济发展和国计民生,是我国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大国地位的基本盘。不管现在还是将来,都不能把传统产业当成“低端产业”简单退出。我们要把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摆在更加重要位置,打出一套“组合拳”,加快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让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一是制定推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的政策文件。加大制造业企业技术改造资金支持力度,落实税收优惠和专项再贷款政策,完善企业技改标准,加强法规制度建设,推动设备更新、工艺升级、管理创新、数字赋能。二是实施制造业技术改造升级工程。聚焦钢铁、有色、轻工等重点行业,广泛应用数智技术、绿色技术,推动大规模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三是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行动。加快绿色、智慧、创新产品开发,把质量搞上去、品牌立起来。四是促进产业在国内外有序转移。继续办好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支持中西部地区提升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保持好我国完整产业体系优势。

(4)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当前,我国轨道交通装备、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电力装备、新能源汽车、光伏、通信设备、动力电池、稀土、超硬材料及制品等产业处于并跑乃至领跑位置,这是我国制造业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迈进的重要标志,必须把这个优势巩固好、发挥好。要加快强链延链补链,扩大规模优势,增强技术优势,促进上下游供需对接、协同发展,提升全产业链竞争力。要增强高端产品供给,促进稀土在航空航天、电子信息、新能源等领域高端应用。要高度关注新技术突破引发的颠覆性变革,找准风险点位,及时优化调整发展策略,加强新技术新产品创新迭代,避免被“弯道超车”。针对部分领域产能过剩风险,要加强规范引导和质量监管,加强产能监测预警,发挥市场作用,提高产业集中度,推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5)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前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占GDP比重约13%,“十四五”规划提出,到202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7%,发展空间和潜力巨大。要借鉴5G、新能源汽车等新产业领域的成功经验,统筹技术创新、规模化发展和应用场景建设,积极发展新质生产力,努力抢占全球产业竞争制高点。一是培育更多新支柱新赛道。用好国内大市场和丰富应用场景,发展壮大新能源、新材料、智能网联汽车、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及高端医疗装备、安全应急装备等新兴产业,推进北斗在通信领域、大众消费领域规模应用,积极培育生物制造、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的增长点。二是前瞻布局未来产业。制定实施培育未来产业的政策文件,推动人工智能、人形机器人、元宇宙、下一代互联网、6G、量子信息、深海空天开发等前沿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构筑未来发展新优势。

(6)推进人工智能赋能新型工业化。人工智能是引领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战略性技术,当前生成式人工智能蓬勃发展、加速迭代,已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等领域崭露头角,成为新型工业化的重要推动力。一是大力推进数字产业化。发展壮大数字经济核心产业,提升集成电路、核心电子元器件、关键软件、通信设备等发展水平,加快5G、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虚拟现实等融合创新,加快发展网络和数据安全产业,打造数字经济竞争新优势。二是完善数字基础设施和服务体系。坚持“建、用、研”统筹推进,继续适度超前建设5G、算力等新型基础设施,加快建设5G 工厂。深入推进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实施网络、标识、平台、数据、安全五大体系工作方案。强化对工业数据的保护力度,系统增强数据安全、应用安全保障水平。三是加快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1+N”行动,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制造业全行业全链条普及应用。中小企业占我国企业总数的90%以上,目前约八成仍处于数字化转型的初步探索阶段,我们要深入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开发推广符合中小企业需求、高性价比的数字化产品、服务和解决方案。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优化供给、降低成本,切实解决中小企业不愿转、不敢转、不会转等问题。四是推动人工智能创新应用。下一步大模型技术发展最主要的一个侧重点是在生产领域的应用,这将是国际竞争非常激烈的一个新赛道。当前,我国人工智能发展迅速,总体处于全球第一梯队。我国拥有海量的数据、丰富的场景和庞大的内需市场,制造业智能化转型需求大,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全球领先,这为大模型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要以人工智能和制造业深度融合为主线、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场景应用为牵引,统筹布局通用大模型和垂直领域专用模型,从供需两端发力,营造创新生态,高水平赋能新型工业化。要加大创新投入,夯实算力、算法、模型、数据等技术底座,提升大模型性能水平。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工程,大力发展智能产品和装备、智能工厂、智慧供应链。

(7)全面推动工业绿色低碳发展。绿色低碳是新型工业化的生态底色。目前,我国工业领域能源消费占总量的2/3左右,碳排放量占比70%左右,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中之重。一是稳妥推进工业领域碳减排。落实工业领域以及重点行业碳达峰实施方案,统筹推进钢铁、有色、建材、石化化工等重点行业碳达峰。改善工业用能结构,提高清洁能源比重。完善工业节能管理制度,加快节能降碳技术研发和推广。加快绿色能源体系建设,大力发展能源电子和绿色能源装备。二是构建绿色制造和服务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加大绿色产品供给,打造一批绿色工厂、绿色工业园区、绿色供应链。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推动内河、近海船舶电气化改造,扩大新能源汽车、绿色家电、高效节能环保装备等绿色消费。三是推进资源节约高效利用。全面推行循环生产方式,加快园区循环化改造,促进企业、园区、行业、区域间循环链接和协同利用。聚焦退役动力电池、光伏组件、风电叶片等新兴固废,加快构建资源回收利用体系,推动再生资源综合利用产业规范发展。

(8)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企业是推进新型工业化的主导力量。工业发展归根到底要靠企业,企业强才能工业强,要破除各类市场障碍,激发优质企业的活力和优秀企业家的创造力。一是发展壮大产业链骨干企业。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发挥中央企业在重要产业链中的龙头中枢作用,勇当现代产业链“链长”。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引导民营企业坚守主业、做强实业、转变动能,自觉走高质量发展之路。支持龙头企业优化整合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加快成为具有生态主导力和产业链控制力的一流企业。二是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小企业促进法》,坚持管理和服务并重、发展和帮扶并举,完善中小企业工作体系、政策法规体系、服务体系和运行监测体系。构建优质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加大财税、金融、人才、知识产权、数据等方面支持力度,激发涌现更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切实保护中小企业合法权益。三是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实施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携手行动”,引导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开放各类创新资源要素,共享产能资源,支持和带动中小企业创新。鼓励大企业先试、首用中小企业创新产品,促进中小企业配套产品推广应用。

(9)继承和弘扬伟大精神。伟大事业孕育伟大精神,伟大精神推动伟大事业。新中国成立以来,为改变一穷二白的落后面貌,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我国实施了一批具有战略性、牵引性的重大工程项目,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势,取得“两弹一星”、载人航天、嫦娥探月、北斗导航、火星探测、中国天眼、大飞机、航空母舰、量子通信、超级计算机、载人深潜、5G 等一大批重大成果。这些伟大成就充分彰显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创新发展的伟力,充分印证了“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的重大论断。在工程项目取得巨大成功的同时,涌现出一批杰出的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孕育形成了一批伟大精神。比如,“两弹一星”精神、大庆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探月精神、新时代北斗精神等。这些宝贵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脉相承、代代相传。我们要倍加珍惜,继承好、弘扬好这些伟大精神,鼓足干事创业的精气神,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不断取得新成就。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推进新型工业化,前景广阔、使命光荣、责任重大。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开拓创新、担当作为,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而努力奋斗。

(二)上海市级层面最新部署

★2024年1月12日上海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

陈吉宁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考察上海重要讲话精神,按照全国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要求,聚焦目标任务强化工作落实,在稳住工业大盘中坚定转型升级,加快培育世界一流企业,推动我市新型工业化取得新的更大进展,更好助力“五个中心”和现代化建设。

陈吉宁指出,实现新型工业化,是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的关键任务。习近平总书记就新型工业化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重要论述,极大丰富和拓展了我们党对工业化的规律性认识,为推进新型工业化提供了根本遵循。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型工业化的重要论述和对上海工业的重要指示要求紧密结合起来,立足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围绕为国家发展大局作贡献,紧扣“五个中心”建设的迫切需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以新担当新作为谱写上海工业发展新篇章。

陈吉宁指出,要在稳定工业大盘中坚定转型升级,坚持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一起发力,加快构筑工业新优势,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要大力发展三大先导产业,加强科创和产业结合,抢抓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机遇,加强创新企业孵化培育,发挥生产性服务业赋能作用,推动产业园区规模化集约化发展。要起而行之,切实抓好任务举措的深化细化和落实落地。工业用地要坚持保量和控价双管齐下,创新推广工业上楼、弹性用地、混合用地等政策,为新型工业化提供充足空间;保持定力,综合施策,想方设法巩固工业综合成本优势。要强化市区协同联动,不断探索创新,更好形成市区两级合力推动新型工业化的高效工作机制。工作布局要明确到细分赛道、见到链长。区级要结合区域实际谋划推进,“一把手”要成为抓特色优势产业的行家里手,建立相应的专业团队,实现一条龙服务。要用好优势资源,依托重大平台和展会活动,积极主动与企业见面沟通,了解投资意愿,加强供需对接,更好抓产业、抓科技、抓人才。要加强企业服务,完善提升重点企业“服务包”制度,帮助企业解决具体问题,及时了解企业发展计划,更好把握市场需求变化,切实提升惠企政策举措的有效性、针对性、及时性。

陈吉宁指出,企业强,工业则强。推进新型工业化,归根到底要培育一大批具有竞争力的工业企业。发挥国有企业带头作用,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推动国企持续深耕主业,提升技术牵引、产业变革和市场拓展的创新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坚持一视同仁、平等对待,落实好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推动重大创新平台、国有企业供应链、重要应用场景向民营企业开放共享。支持有条件的龙头企业做强做大,更好整合产业链上下游。鼓励企业投身科技创新,完善产业创新组织机制,在平台搭建、财税扶持、产学研对接等方面加大全链条支持力度,在科技自立自强中发挥更大作用。要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鼓励企业家坚守实业、办好企业、争创一流。关心企业家成长,加强企业家培训,强化现代企业管理赋能,筑牢依法合规经营底线,促进企业长期健康发展。

龚正就贯彻落实本次会议精神指出,要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进一步强化使命担当,扎实推进各项重点任务,更大力度抓重大项目、重点园区、重点企业,巩固提升工业经济比重,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不断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要增强工作合力,提升落实成效,找准定位、各负其责,跨前一步、主动作为,健全左右衔接、上下协作的工作推进机制,强化各类政策协同联动,优化要素资源市场化配置效能,努力推动我市在提升工业现代化水平、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上走在全国前列。

★2024年3月15日《上海市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实施方案》

1.总体要求。强化高端产业引领功能,坚持创新驱动,营造一流产业生态,加快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数字化与绿色低碳协同转型。到2027年,基本形成“(2+2)+(3+6)+(4+5)”现代化产业体系;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稳定在25%以上,工业总产值迈上5万亿元新台阶,四年累计新增工业投资8000亿元,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年均增长1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工业总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50%。到2035年,基本建成高端制造业增长极,为上海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响力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构筑强大物质技术基础。

抱歉哦,本篇为vip章节,需要本站VIP会员才可以继续阅读哦~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9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89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575人

【新品预售】2024年7-9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2件
浏览 508人

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143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9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89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575人

【新品预售】2024年7-9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2件
浏览 508人

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143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9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89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575人

【新品预售】2024年7-9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2件
浏览 508人

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143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9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89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575人

【新品预售】2024年7-9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2件
浏览 508人

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1434人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9394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6899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575人

【新品预售】2024年7-9月面试考题解析

37.00

销售 42件
浏览 508人

2024年8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32件
浏览 1434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