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提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这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审时度势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对于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对于促进世界经济繁荣,都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准确理解并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着力把握并处理好四个重大关系。
处理好供给与需求的关系
供给与需求是宏观经济最为重要的两端,保持两者之间的大致平衡,是实现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的重要条件。由于各种原因,国内需求长期不足,我国具有超大规模市场的巨大优势、潜力和活力未得到充分释放和发挥。随着我国供给体系不断完善以及生产率不断提升,受制于国内需求不足,供给侧产能过剩的问题也逐渐突出,供需不平衡成为导致我国宏观经济结构性失衡的一个重要因素。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处理好供给和需求的关系,尤为重要。一方面,没有需求,供给就无从实现,新的需求可以催生新的供给。要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当前,必须把握消费升级趋势,增加高品质产品和服务供给,大力发展消费新业态、新模式、新场景,积极培育多层级消费中心,推进城市和农村消费提质扩容,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同时,加强现代流通体系建设,完善硬件和软件、渠道和平台,发展流通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夯实消费升级和经济循环的基础。
另一方面,没有供给,需求就无法满足,新的供给可以创造新的需求。要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战略方向,提升供给体系质量和效率,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扩大有效和中高端供给,增强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经过40多年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体系完整、规模庞大、配套齐全的完备产业体系,成为世界上第一制造大国。但是,我国的产业链、供应链还存在诸多“断点”“堵点”,产业基础能力不足、核心技术受制于人、自主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性失衡等问题亟待解决。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矛盾仍然在供给侧,供给结构不能适应需求结构变化,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难以满足多层次、多样化市场需求。因此,必须坚持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提高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满足能力,积极推进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用系统性办法解决产业链、供应链结构性问题。这就需要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坚定不移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优先改造传统产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在这个过程中,要重视需求侧管理,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始终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集合起来,使国内市场成为最终需求的主要来源,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处理好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关系
国内大循环是基础,国内大循环与国内国际双循环是统一体。国际市场是国内市场的延伸,国内大循环为国内国际双循环提供坚实基础。近年来,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日益加剧。一些大国的内顾倾向明显上升,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抬头,尤其是美国为分散和转移国内压力与矛盾,对我国采取一系列干预和打压措施,实施战略围堵。但是,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潮流不会改变,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也不会改变。顺应这一形势,我们既要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用国内的稳定性、确定性对冲国际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又要积极引领全球化的历史潮流,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带动世界经济复苏。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立足自身,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才能任由国际风云变幻,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使生产、分配、流通、消费更多依托国内市场,打破行业垄断和地方保护,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发展模式,对我国快速提升经济实力、改善人民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随着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客观上有着此消彼长的态势。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已经在向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转变,经常项目顺差同国内生产总值的比率由2007年的9.9%降至2020年的不到1%,国内需求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有7个年份超过100%。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和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具有巨大增长空间。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将为世界各国提供更加广阔的市场机会,依托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商品和资源要素,打造我国新的国际合作和竞争优势。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遭遇过很多外部风险冲击,最终都能化险为夷,靠的就是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立足点放在国内。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发展格局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国内大循环并不意味着自我封闭、自给自足,更不意味着什么都自己做,放弃国际分工与合作,而是要坚持开放合作的国内国际双循环,通过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在此基础上,立足国内大循环,发挥比较优势,协同推进强大国内市场和贸易强国建设,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促进内需和外需、进口和出口、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协调发展,促进国际收支基本平衡。构建新发展格局,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须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扩大内需同扩大开放并不矛盾。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坚持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我们要适应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市场规则体系,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层次、多元化的开放合作格局。比如,进一步扩大市场准入,创造更加公平的市场环境,在更高水平上引进外资;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推进贸易创新发展,增强对外贸易综合竞争力;完善自由贸易试验区布局,赋予其更大改革自主权,稳步推进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建设对外开放新高地;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引进来和高水平走出去;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更高水平的国际经贸规则和形成更加公正合理的全球经济治理体系。从这个意义上讲,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次全新的对外开放,是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发展。只有实施高水平、高质量的开放发展,才能真正发挥国内大循环对国际大循环的带动作用,进而真正形成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处理好发展与改革的关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发展问题,但本质上是改革问题,必须坚持全面深化改革。《建议》提出,要“畅通国内大循环”“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这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首要方面,是经济领域的重大战略性任务。目前,我国经济运行还存在一些堵点、淤点,使得国民经济循环还不够畅通,国民经济比例关系存在一定失调。主要表现在国内统一大市场还不完善,流通体系现代化程度不高,供给体系与国内需求不够匹配,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均衡,各主要产业门类间关系不够协调,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流通的体制机制问题较多,征信、支付、结算等交易支撑体系不够健全。受此影响,我国经济运行中产能过剩与需求外流并存,资金“脱实向虚”问题较为明显,全社会交易成本和要素成本偏高,经济发展潜力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关键在于经济循环的畅通无阻。形成国民经济良性循环,必须坚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继续完成“三去一降一补”的重要任务。必须全面加强对科技创新的部署,集合优势资源,有力有序推进创新攻关的“揭榜挂帅”体制机制,加强创新链和产业链对接。必须建立起扩大内需的有效制度,发挥好宏观经济政策的调节作用,释放内需潜力,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加强需求侧管理,扩大居民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使建设超大规模的国内市场成为一个可持续的历史过程。必须促进国民经济各部门均衡协调发展,特别是金融、房地产同实体经济均衡发展,打通经济循环堵点,解决资金“脱实向虚”问题: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巩固壮大实体经济根基;坚持以服务实体经济为方向,对金融体系进行结构性调整,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改革优化政策性金融,完善金融支持创新的政策,发挥资本市场对于推动科技、资本和实体经济高水平循环的枢纽作用;坚持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用来炒的定位,改善供求关系,抑制投机炒作,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重视保持农业、制造业、服务业、能源资源等主要产业门类间的合理比例关系,实现上下游、产供销有效衔接。必须加快要素市场化改革和流通体制改革,破除妨碍生产要素市场化配置和商品服务流通的体制机制障碍,健全要素市场运行机制,加强社会信用体系和结算体系建设,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
处理好发展与安全的关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认真审视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要把安全摆到经济社会发展全局中谋划,既善于运用发展成果夯实维护安全的物质基础,又善于创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形成发展和安全协调共进、互促双赢的良好局面。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是我国各类矛盾和风险易发期,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风险因素明显增多。必须坚持统筹发展和安全,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树立底线思维,把困难估计得更充分一些,把风险思考得更深入一些,注重堵漏洞、强弱项,下好先手棋、打好主动仗,有效防范化解各类风险挑战,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顺利推进。
经济安全是国家安全的基础。要加强经济安全风险预警、防控机制和能力建设,确保安全发展。一个时期以来,我国经济安全工作协调机制逐步健全,经济安全相关政策制定出台,防范化解重大风险攻坚战取得积极成效,经济运行保持在合理区间,社会治理体系更加完善,生态环保和污染防治力度明显加大,经济安全形势总体稳定。但是,经济领域风险挑战不容忽视,重大突发事件等“黑天鹅”现象需要高度警惕,潜在矛盾积累等“灰犀牛”现象必须加以防范,经济生活中的短板效应和瓶颈制约亟待化解,改革发展进入爬坡过坎的攻坚期,“中等收入陷阱”现象应当加以防范。构建新发展格局,尤其是在参与国际大循环的过程中,必须加强经济安全工作,确保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的安全。
一是要增强产业体系抗冲击能力,维护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既是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确保经济稳定安全的重要基础。我国产业链在国际产业链中总体上还处于技术含量和附加值较低的环节,不少关键技术、高端装备和元器件依赖进口,研发设计的竞争力不强。面对当前国际政治经济格局复杂多变的形势,必须着力提高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实施产业竞争力调查和评价工程,促进产业链与供应链、创新链、资金链、政策链深度融合,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二是要确保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安全。目前,我国部分农产品、能源、矿产资源的生产还不能完全满足国内需求。为此,必须确保粮食安全,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保障能源和战略性矿产资源安全,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保障经济社会发展所需的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维护水利、电力、供水、油气、交通、通信、网络、金融等重要基础设施安全;维护金融安全,健全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和金融风险防范、处置机制,把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作为金融工作的根本性任务,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确保生态安全,防范民生领域可能产生的安全风险,防止这些风险向社会和政治领域传导。
三是要构建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预警防范体系。近年来,我国企业在海外投资形成的资产规模迅速扩大,我国公民出境人数迅速增加,而国际形势更加严峻复杂,安全风险日益增加。必须主动适应我国深入参与全球治理、海外利益不断拓展的新形势,加紧研究、加大投入、加强防范,构建彰显影响力、突出行动力、具有塑造力的海外安全保护体系,健全风险预警防范机制,保障海外中国公民、组织和机构的安全和正当权益,把我国海外利益保护和风险防范落到实处。
需要注意的是,统筹发展和安全,不是把砝码只放在安全上、把发展摆在次要位置,而是要在发展中更多考虑安全因素,在确保安全的同时努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了发展而不顾及潜在风险挑战、为了安全而在发展上裹足不前,都是不对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在这个过程中,只有处理好各种关系,把国内大循环畅通起来,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才能在各种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狂风暴雨、惊涛骇浪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作者系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副研究员)
(五天)2024年湖北省市直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非协议 7115次浏览开始学习
(地市五天)2024年湖南地市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非协议 7052次浏览开始学习
【公开课】2023“两会”热点遴选考点难点 197869次浏览开始学习
北辰2024年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预约) 288595次浏览开始学习
2024年北辰遴选冲刺班 99283次浏览开始学习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 388.00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 198.00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 37.00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 37.00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 37.00
重庆省/市遴选笔试宝典+重庆时政热点
¥ 120.00
湖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南时政热点
¥ 120.00
湖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北时政热点
¥ 120.00
安徽省/市遴选笔试宝典+安徽时政热点
¥ 120.00
西藏省/市遴选笔试宝典+西藏时政热点
¥ 120.00
【必备】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
¥ 150.00
【必备】公文写作宝典
¥ 100.00
【必备】案例分析宝典
¥ 100.00
【必备】北辰遴选学员优秀习作集
¥ 80.00
【必备】公务员遴选面试宝典
¥ 150.00
客服
APP下载
北辰遴选APP
享精品免费课程
免费真题
微信扫描二维码
领取免费真题
遴选公告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公告一手资讯
公众号
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咨询任何遴选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