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这在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党的第十九届五中全会再次提出,优先发展农业农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2021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现行标准下9899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消除绝对贫困的艰巨任务的完成,意味着“三农”工作的重心从“脱贫攻坚”转向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同时,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值此背景下,在系统分析乡村振兴及其本质的基础上,对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地位及其实现路径进行探讨,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一、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的乡村振兴战略
乡村振兴,本质上就是乡村发展,就是乡村现代化。正确把握乡村振兴战略,必须将其置身于整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中去考察。
从世界各国现代化历史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乡村衰落,大量农民涌向城市贫民窟,有的国家甚至造成社会动荡。我国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吸取和借鉴了西方国家在现代化进程中处理城乡关系的经验教训,使城乡发展实现优势互补、融合发展。实践证明,没有农业农村现代化,就没有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进程中,如何处理好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现代化的成败。依据“水桶原理”,乡村是现代化的短板,乡村的现代化决定着整个国家现代化的水平。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繁荣富强,没有农民安居乐业,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依靠农业农村支持,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起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民为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作出了巨大贡献。当前我国又面临正确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新的历史关口。我国发展最大的不平衡就是城乡发展不平衡,最大的不充分就是农村发展不充分。乡村振兴战略,就是为了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来把握和处理工农关系、城乡关系,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问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首次提出“四化同步”,即“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指出:“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乡村振兴作为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抓手”,直接影响到“四化同步”发展的协调度和发展水平,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三年多来,通过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农业的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通过践行“两山”理论、推进产业绿色化和绿色产业化,加快发展生态农业;通过“互联网+现代农业”,实现电子商务进农村、为乡村振兴插上信息化翅膀;通过产业扶贫与乡村振兴相结合,持续改善社会民生;通过壮大乡村集体经济,实现乡村产业可持续发展,这些实践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由此可见,乡村振兴战略,本质上就是推动农业和农村现代化,不仅关系到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现,而且关系到整个国家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全面实现,关系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实现。因此,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进而实现农业和农村的现代化,对于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全局性和历史性意义。
二、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地位
正确认识和把握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地位,是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前提。乡村人才振兴,是实现乡村振兴的关键所在。这一关键地位,主要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加以考察。
(一)从人的现代化在整个现代化中的地位看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地位
社会变化是自古就有的现象。任何社会相对于过去的社会都是现代社会。在启蒙思想家之前,过去的学者用神意或循环论解释社会变化,直到18世纪,启蒙思想家开始用理性的发展作为线索试图作出全面解释。19世纪的学者从进化论的原理出发,用生物体的进化比拟社会的进步,试图寻找出其中的规律。20世纪以后,出现了现代化理论。
那么,如何界定现代化呢?在西方,有“两分法”和“关键项”理论。“两分法”把现代化视为从传统到现代的转变;“关键项”把现代化视为工业化或合理化。我们认为,现代化指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而导致的社会生产力大发展以及社会结构的根本转变。现代化具有以下基本特征:
第一,自觉性。不同于近代工业革命之前人类社会自发变化的过程,现代化是一种自觉的行动。这样,我们就可以把现代化与近代以前的社会变迁区别开来。
第二,科技性。现代化是以现代科学技术在生产过程中的广泛应用为契机的,也就是现代科学技术革命及其应用是现代化的实质所在。
第三,整体转变性。现代化不仅是科技革命及其在生产中的应用,而且还引起经济、社会和政治结构的根本转变。
西方国家的现代化过程,从生产力发展看,先工业化后信息化;从体制机制看,先商品化后市场化;从空间布局看,先城市化后国际化。我国是后发国家,现代化过程是把工业化和信息化结合、商品化和市场化结合、城市化和国际化结合的。最为典型的是,我国的工业化起飞还没有完全完成,信息化就已经开始了。另外,从体制机制看,我国从自然经济、计划经济转向商品经济的过程中,瞄准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趋势,发挥后发优势,把商品化和市场化融合起来推进,这也是改革开放40年我国推进现代化建设最突出的特征之一。
现代化是一个整体,涵盖各个领域,包括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以及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关系的现代化。我们只有从整体的高度将其协调统一起来,才能真正有效地加以推进现代化。同时,在整个现代化系统中,中心是经济现代化(工业化和信息化),体制机制表现是商品化、市场化,空间表现形式是城市化、国际化。
现代化表现为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互动变迁的过程。这个过程是国际性、全球性的,动态表现为科技革命引发经济革命带动体制机制变革、制度和意识形态相应但不完全对应的变化。
在现代化过程中,人的现代化是整个现代化的本质和关键所在。现代化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人的活动过程,离开了人的现代化其它什么现代化都谈不上。一方面,经济现代化、政治现代化、文化现代化、社会现代化、生态文明现代化都需要人力资本予以支撑和保障;另一方面,人的现代化也内在于其它现代化过程之中,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相辅相成。
乡村振兴本质上就是乡村发展,就是乡村现代化,表现为农业现代化和农村现代化。乡村人才振兴本质上就是实现乡村人的现代化,表现为农民现代化。从人的现代化在现代化过程中的一般地位出发,乡村人才振兴、农民现代化,在整个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过程中占有重要的战略地位,是乡村振兴和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本质和关键所在。
(二)从“五大振兴”的内在联系看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地位
乡村振兴即乡村的发展和现代化,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主要包括“五大振兴”即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坚持乡村全面振兴,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实现乡村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和组织振兴,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也明确,要科学有序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乡村人才振兴,在整个乡村振兴系统工程中占有十分重要的战略地位。这一重要战略地位,是由乡村人才振兴与其它四大振兴的内在联系决定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劳动力和人力资本保障。
推动乡村产业振兴,就是要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实现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发展,促进农业内部融合、延伸农业产业链、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发展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壮大乡村产业,扩大农民持续较快增收渠道;构建新型农业生产体系,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夯实农业生产能力基础,实施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提升重大工程,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既要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又不能忽视以亿计的小农户和普通农民,发展家庭经营、集体经营、合作经营和企业经营。谁来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呢?只能依靠各类人才,依靠各类管理人才、生产人才、经营人才。也就是说,乡村产业振兴,要以人才振兴为基础。
其次,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文化振兴提供组织者和工作对象。
中华文明根植于农耕文化,乡村是中华文明的基本载体。推动乡村文化振兴,要以乡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为载体,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要让中华优秀文化精髓如邻里守望、诚信重礼、勤俭节约的文明之风在乡村兴盛起来。乡村文化振兴,一方面需要大量既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素养又熟悉现代科学文化的文化工作人才;另一方面也需要以各类人才为工作对象,宣传、培育、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人才成长发展铸魂;更需要大批乡村优秀文化传承人才、文化产业人才和文化旅游人才。可见,乡村人才振兴是乡村文化振兴的关键。
第三,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生态振兴提供建设者和生态产品供给者。
推动乡村生态振兴,首先要加快农业转型升级,减量并有效使用农业化学投入物,实现农作物秸秆、畜禽粪污等资源化利用和农用薄膜回收利用,充分发挥农业特有的生态功能,让农业成为生态产品的重要供给者。这就需要一批生态环境保护人才,花大气力做好农民工作,把千千万万农民转变为生态环境保护者和农业生态产品的提供者。推动乡村生态振兴,还需要以绿色发展为引领,推进农业农村绿色发展,加快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加强农村污水、垃圾等突出环境问题综合治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完善农村生活设施,补齐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短板,让乡村成为生态涵养的主体区。这就需要动员广大农民群众积极行动起来,人人争做发展绿色农业和整治人居环境的建设者。
第四,乡村人才振兴为乡村组织振兴提供各类基层组织人才。
推动乡村组织振兴,一是要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需要建设好农村基层党组织带头人队伍。只有这样,才能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对乡村振兴的全面领导,完善村民自治制度,发展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健全乡村治理体系,提高乡村治理能力,让乡村社会充满活力,具有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能力,确保广大农民安居乐业、农村社会安定有序。二是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此,需要加大从本村致富能手、外出务工经商人员、本乡本土大学毕业生、复员退伍军人中培养选拔农村党组织带头人力度;加大在青年农民、外出务工人员和妇女中发展党员力度,加强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三是必须进一步完善村民自治制度,规范民主选举程序。这也需要一批能够胜任议事、办事和监事任务、促进自治法治德治有机结合的村民人才。也就是说,乡村组织振兴要以乡村人才振兴为核心,二者密不可分。
可见,乡村振兴归根结底都需要各类人才去振兴、去推动、去担当作为、攻坚克难、创新发展。解决人才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的内在和必然的要求,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三)从乡村振兴人才工作的现状、问题和挑战看乡村人才振兴的战略地位
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战略地位,也表现在乡村人才工作的现问题和挑战之中。长期以来,我国乡村中青年、优质人才持续外流,人才总量不足、结构失衡、素质偏低、老龄化严重等问题较为突出,乡村人才总体发展水平与乡村振兴的要求之间存在较大差距。国家统计局第三次全国农业普查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农业生产经营人员31422万人,其中初中及以下教育程度的人员占91.8%,高中或中专的占7.1%,大专及以上的仅占1.2%。人才匮乏、素
当前,乡村人才振兴存在的问题和主要挑战:一是相当一些地区村干部年龄老化、结构僵化、青黄不接,村“两委”副职及委员工资、社保未纳入财政预算。二是留守农村劳动力对自身主体地位的认识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存在内生动力不足、基础条件薄弱、培训效果不佳等问题。三是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面临用地难、用钱难、用人难“三难”和“小、散、弱”等问题,大宗农产品价格下行与农资、地租、人工等成本刚性上涨并存,导致相当部分经营主体难以为继。四是“三农”工作队伍较为薄弱,人员紧缺、知识匮乏、能力不足等问题突出,科技特派员、大学生村官等尚未形成有效服务于“三农”的长效机制。五是尽管多地出台了关于支持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的政策,但由于尚存在一些制度性阻碍,导致“三乡”主体创业创新积极性不高。
面对当前实际存在的问题和挑战,要实现乡村人才振兴的宏伟目标,任务光荣而艰巨,更加凸显出解决人才问题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是实现农民富裕、保障农村长治久安和长远发展的内在必然要求。
三、乡村人才振兴的实现路径
如何实现乡村人才振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为此,必须深刻理解“乡村振兴,关键在人”的重要论断,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人才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特别是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加快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意见》,促进各类人才投身乡村建设。
(一)深刻理解和把握乡村人才振兴的总体要求
首先,要领会和坚持乡村人才振兴的指导思想。
一是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二是要坚持和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把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放在首要位置。三是吸引各类人才在乡村振兴中建功立业,大力培养本土人才,引导城市人才下乡,推动专业人才服务乡村。四是健全乡村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强化人才振兴保障措施。五是培养造就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其次,要明确和紧盯乡村人才振兴的目标任务。到2025年,乡村人才振兴制度框架和政策体系基本形成,乡村振兴各领域人才规模不断壮大、素质稳步提升、结构持续优化,各类人才支持服务乡村格局基本形成,乡村人才初步满足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基本需要。
第三,要坚持和遵循乡村人才振兴的工作原则。
坚持加强党对乡村人才工作的全面领导。贯彻党管人才原则,将乡村人才振兴纳入党委人才工作总体部署,引导各类人才向农村基层一线流动,打造一支能够担当乡村振兴使命的人才队伍。
坚持全面培养、分类施策。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需要,全方位培养各类人才,扩大总量、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尊重乡村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人才,实施差别化政策措施。
坚持多元主体、分工配合。推动政府、培训机构、企业等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解决制约乡村人才振兴的问题,形成工作合力。
坚持广招英才、高效用才。坚持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引才与引智相结合,拓宽乡村人才来源,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用好用活人才,为人才干事创业和实现价值提供机会条件,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内在活力。
坚持完善机制、强化保障。深化乡村人才培养、引进、管理、使用、流动、激励等制度改革,完善人才服务乡村激励机制,让农村的机会吸引人,让农村的环境留住人。
(二)正确认识“培养谁?”,明确需要加快培养哪些人才
首先,要加快培养农业生产经营人才。包括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养、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养,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培育,鼓励农民工、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科技人员、农村实用人才等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
其次,加快培养农村二三产业发展人才。包括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加强农村电商人才培育、培育乡村工匠、打造农民工劳务输出品牌。
第三,加快培养乡村公共服务人才。包括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加强乡村卫生健康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村文化旅游体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强乡村规划建设人才队伍建设。
第四,加快培养乡村治理人才。包括加强乡镇党政人才队伍建设;推动村党组织带头人队伍整体优化提升、实施“一村一名大学生”培育计划、加强农村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经营管理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农村法律人才队伍建设等。
第五,加快培养农业农村科技人才。包括培养农业农村高科技领军人才、培养农业农村科技创新人才、培养农业农村科技推广人才、发展壮大科技特派员队伍等。
(三)正确认识“谁来培养?”,充分发挥各类培训主体作用
首先,要完善高等教育人才培养体系。
全面加强涉农高校耕读教育,将耕读教育相关课程作为涉农专业学生必修课。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加快培养拔尖创新型、复合应用型、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用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等现代科学技术改造提升现有涉农专业,建设一批新兴涉农专业。引导综合性高校拓宽农业传统学科专业边界,增设涉农学科专业。加强乡村振兴发展研究院建设,加大涉农专业招生支持力度。加强农林高校网络培训教育资源共享,打造实用精品培训课程体系。
其次,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
加强农村职业院校基础能力建设,优先支持高水平农业高职院校开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采取校企合作、政府划拨、整合资源等方式建设一批实习实训基地。支持职业院校加强涉农专业建设、开发技术研发平台、开设特色工艺班,培养基层急需的专业技术人才。采取学制教育和专业培训相结合的模式对农村“两后生”进行技能培训。鼓励退役军人、下岗职工、农民工、高素质农民、留守妇女等报考高职院校,可适当降低文化素质测试录取分数线。
第三,依托各级党校(行政学院)培养基层党组织干部队伍。
发挥好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主渠道、主阵地作用,分类分级开展“三农”干部培训。以县级党校(行政学校)为主体,加强对村干部、驻村第一书记、基层团组织书记等乡村干部队伍的培训。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等模式,将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学院的教育资源延伸覆盖至村和社区。
第四,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培训机构作用。
支持职业院校、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村成人文化技术培训学校(机构)、农技推广机构、农业科研院所等,加强对高素质农民、能工巧匠等本土人才培养。探索建立农民学分银行,推动农民培训与职业教育有效衔接。建立政府引导、多元参与的投入机制,将农民教育培训经费按规定列入各级预算,吸引社会资本投入。
第五,支持企业参与乡村人才培养。
引导农业企业依托原料基地、产业园区等建设实训基地,推动和培训农民应用新技术。鼓励农业企业依托信息、科技、品牌、资金等优势,带动农民创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打造乡村人才孵化基地。支持农业企业联合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建设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基地,培育科技创新人才。
(四)正确认识“如何培养?”,明确乡村体制机制和保障措施
首先,要建立健全乡村人才振兴体制机制。包括:健全农村工作干部培养锻炼制度、完善乡村人才培养制度、建立各类人才定期服务乡村制度、健全鼓励人才向艰苦地区和基层一线流动激励制度、建立县域专业人才统筹使用制度、完善乡村高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建立健全乡村人才分级分类评价体系、提高乡村人才服务保障能力等。
其次,要认真落实乡村人才振兴的各项保障措施。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党委要将乡村人才振兴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任务,建立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指导、党委农村工作部门统筹协调、相关部门分工负责的乡村人才振兴工作联席会议制度。二是强化政策保障。加强乡村人才振兴投入保障,支持涉农企业加大乡村人力资本开发投入。三是搭建乡村引才聚才平台。加强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农村创业创新园区等平台建设,完善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奖补等政策,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四是制定乡村人才专项规划。探索建立乡村人才信息库和需求目录。五是营造良好环境。完善扶持乡村产业发展的政策体系,建好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吸引城乡人才留在农村。
光明网,作者:丁文锋(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理事长),马景(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秘书长),马天昊(中国西部人才开发基金会副秘书长)
(五天)2024年湖北省市直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非协议 7130次浏览开始学习
(地市五天)2024年湖南地市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非协议 7060次浏览开始学习
【公开课】2023“两会”热点遴选考点难点 197876次浏览开始学习
北辰2024年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预约) 288770次浏览开始学习
2024年北辰遴选冲刺班 99318次浏览开始学习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 388.00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 198.00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 37.00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 37.00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 37.00
重庆省/市遴选笔试宝典+重庆时政热点
¥ 120.00
湖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南时政热点
¥ 120.00
湖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北时政热点
¥ 120.00
安徽省/市遴选笔试宝典+安徽时政热点
¥ 120.00
西藏省/市遴选笔试宝典+西藏时政热点
¥ 120.00
【必备】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
¥ 150.00
【必备】公文写作宝典
¥ 100.00
【必备】案例分析宝典
¥ 100.00
【必备】北辰遴选学员优秀习作集
¥ 80.00
【必备】公务员遴选面试宝典
¥ 150.00
客服
APP下载
北辰遴选APP
享精品免费课程
免费真题
微信扫描二维码
领取免费真题
遴选公告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公告一手资讯
公众号
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咨询任何遴选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