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党的二十大对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出重大战略部署,充分彰显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青海生态保护工作,强调“保护好青海生态环境,是‘国之大者’”。在新征程上,我们要坚定不移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踔厉奋发、勇毅前行,坚决履行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为美丽中国建设扛牢青海担当、作出青海贡献。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我们党以生态文明建设造福中国、影响世界的理论升华和实践结晶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实践创新和理论创新在生态文明建设领域的集中体现,是新时代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在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中,青海结合省情实际,在全面系统学习的基础上,将“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推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实践载体,更加自觉地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认真把握蕴含其中的人与自然、保护与发展、环境与民生等辩证统一关系,深刻领会“十个坚持”的核心要义,持续深化对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理论品格和时代价值的认识。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源于在基层和地方工作的实践探索。追寻习近平总书记在基层和地方对生态保护的早期实践足迹,愈发真切地感受到总书记对生态文明建设一以贯之的情怀和担当:早在陕北梁家河插队时就深刻认识到,对自然的伤害最终会伤及人类自己;在河北正定工作期间曾强调,“宁肯不要钱,也不要污染”;在福建工作期间曾五下长汀,亲自关心、指导和推动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在浙江工作期间,以深远的战略眼光提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论断;在上海工作期间曾指出,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精神,下大力气解决一些在环境保护方面的突出问题。习近平总书记的这些实践探索,为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提供了源头活水、奠定了实践根基。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继承发展于马克思主义生态观。马克思主义认为,人靠自然界生活,人类在同自然的互动中生产、生活、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鲜明提出“人与自然是生命共同体”;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五大特征之一。深入领会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更加真切地感受到,这一思想既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的基本要义,又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生态文明建设领域中国化时代化的马克思主义。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转化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的重要致辞和重要讲话,在讲到生态环境保护时,总书记多次引用《荀子》的“万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养以成”、《易经》的“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老子》的“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庄子》的“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等观点,并赋予崭新价值和时代内涵,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反复研读中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生态智慧为根基,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集中形成于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生态文明建设的创新实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们党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美丽中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之一,“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写进党章和宪法。十年再回眸,一个最大的感受:正是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的指引下,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才发生了历史性、转折性、全局性的变化,创造了举世瞩目的生态奇迹和绿色发展奇迹,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长卷中是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全世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深入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一个最突出的感受:习近平总书记不仅为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指引方向,也为全球环境治理提出积极倡议。总书记在国内外不同场合,多次倡导共同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强调要“坚持绿色发展”“坚持多边主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为达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作出重要贡献,并进一步作出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以实际行动为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不懈努力,彰显了推动全球环境治理的大国担当。
习近平总书记对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把脉定向是事关国家安全、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两次亲临青海考察、两次参加全国人大青海代表团审议,明确了“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的省情定位,明确了“青海的生态安全地位、国土安全地位、资源能源安全地位显得更加重要”的战略地位,指出“‘中华水塔’是国家的生命之源,保护好三江源,对中华民族发展至关重要”,用“国之大者”“义不容辞的重大责任”“来不得半点闪失”嘱托青海要保护好生态环境。习近平总书记为青海生态文明建设的把脉定向,青海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高度深刻领悟、坚决贯彻。
青海的生态资源,是青海的、更是全国的,要在为国家守护生态资源中体现青海担当。青海生态资源丰富,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水系发达河流众多,大小湖泊星罗棋布,高山峰顶冰雪覆盖。青海湿地面积居全国首位,盐湖资源得天独厚,钾、镁等10种矿产资源储量居全国首位,是国家重要的战略资源接续储备地,是世界上高海拔地区生物多样性、基因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最集中的地区。青海生态地位重要,地处地球第三极,是全球冷源之一,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作为“中华水塔”的三江源维系着全国乃至亚洲水生态安全命脉;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的“天然水库”;青海湖是阻止西部荒漠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为国家守护这些生态资源,青海责任重大,只有坚定不移做大自然的守护者,才能在服务全国发展大局中履行好青海责任、扛牢青海担当。
青海的生态价值,是青海的、更是全国的,要在为全国创造生态价值中作出青海贡献。青海是巨大的碳汇盈余地,植被碳库占比排在全国前列,湿地生态系统固碳总量全国第一。三江源每年为下游提供600亿—700亿立方米淡水资源。清洁能源综合开发条件居全国首位,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2187万千瓦,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青豫直流特高压外送通道建成投运,实现华东、华北等地区10余个省市用电减排。青海具有独特的冷凉气候条件、洁净生产环境、多样农牧资源,发展绿色有机农牧业优势明显。为全国创造更大的生态价值,青海使命光荣,只有坚定不移推进绿色发展,才能在挖掘生态潜力、释放生态红利中发挥青海作用、作出青海贡献。
青海的生态保护成效,是青海的、更是全国的,要在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中彰显青海作为。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海“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经过五年多的试点探索和一年多的建设实践,三江源国家公园顺利完成“为全国生态文明制度积累经验”“为国家公园建设提供示范”的重大任务。目前,三江源国家公园正式设园,祁连山国家公园全面完成试点任务,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工作正式启动,青海成为全国唯一的三个国家公园在建省。习近平总书记要求青海“承担好维护生态安全、保护三江源、保护‘中华水塔’的重大使命”。我们牢记总书记嘱托,扎实开展地球第三极和“中华水塔”保护行动,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狠抓木里矿区以及祁连山南麓青海片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十年来,三江源区水源涵养量年均增幅6%以上,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100%,荒漠化和沙化土地实现“双缩减”,草地覆盖率、产草量分别提高11%、30%以上,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持续增加。为国家筑牢生态安全屏障,青海任务艰巨,只有坚定不移做到生态保护优先,才能在生态报国中体现青海地位、彰显青海作为。
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前进是青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扛牢扛实的重大政治责任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之一。青海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必须坚定不移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指引的方向,立足“三个最大”省情定位和“三个更加重要”战略地位,坚决扛起推进青藏高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政治责任。
今年4月19日,在青海省委举办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读书班的前一天,我专程前往天峻县调研木里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看着木里矿区破坏性开采在草原上留下的巨大天坑,望着聚乎更5号矿坑岩壁上那个鲜红硕大的“警”字,让我深感青海生态保护的责任重大。“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发展方式走到了尽头,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昭示着未来”,习近平总书记的警言振聋发聩。深入学习和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更加真切地感受到,干部为政一方,必须为一方生态负责,对待生态问题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算综合账,只有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始终绷紧生态保护这根弦,扎实推进绿色发展,才能让青海的绿水青山成为造福中华民族的金山银山。
奋力打造生态文明高地。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把青藏高原打造成为全国乃至国际生态文明高地”的重要指示,以打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实践新高地为统领,奋力打造生态安全屏障、绿色发展、国家公园示范省、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生态文明制度创新、山水林田湖草沙冰一体化保护和系统治理、生物多样性保护“七个新高地”,全方位推动更有力度、更高水平的生态文明建设。
建设好国家公园示范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建立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自然保护地体系上走在前头”的重要指示,把三江源国家公园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国的最好样板,协同推进祁连山国家公园设园,全面推进青海湖国家公园创建,加快推进昆仑山国家公园创建申报工作,高标准建设青藏高原国家公园群,着力打造具有高原特色和国家代表性的自然保护地典范。
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加快建设世界级盐湖产业基地,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国际生态旅游目的地、绿色有机农畜产品输出地”的重要指示,着力构建以产业“四地”为主体的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全面提高盐湖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建设现代化盐湖产业体系;紧抓当前发展清洁能源产业的重大历史机遇,持续扩大基地规模、补齐电网短板、突破调储瓶颈、加快电能替代、提升消纳能力;推进旅游产业从传统观光型向生态体验型转变,大力发展高原极地旅游;做优做强绿色有机农牧产业,让绿色有机成为“青字号”农畜产品的金字招牌。坚持系统观念,处理好保护与发展的关系,坚决防止产业“四地”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过采”“过牧”“过游”等问题,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在实现“双碳”目标上先行先试。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的重要指示,围绕打造国家清洁能源产业高地,不断提升清洁能源供给,稳步提高省内绿电消纳比例,有序扩大绿电外送规模。从供给、消费、固碳“三端”发力,实施碳达峰十大行动,积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努力率先实现能耗“双控”向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转变,率先实现碳达峰目标,率先走出生态友好、绿色低碳、具有高原特色的高质量发展道路。
依法保护青藏高原生态环境。2023年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法》,对加强青藏高原生态保护、打造生态文明高地具有重要意义。青海将把这部法律的贯彻落实作为检验履行“国之大者”政治责任的重要标尺,认真学习宣传、深入贯彻实施,不断完善生态保护地方性法规体系,聚焦草地退化、冰川退化、水土流失和荒漠化等生态环境突出问题,贯彻落实好保护法条款,全力推进好生态保护。
在生态保护中勇于斗争。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持发扬斗争精神”的重要指示,坚决与错误的发展观、扭曲的政绩观作斗争,保障新发展理念在青海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充分认识“生态保护红线”要靠斗争精神来落实,坚决与一切为了经济利益破坏生态环境的行为作斗争,做到有案必查、违法必究。充分认识“两个生态”要靠斗争精神来建设,坚决与监督不力、执法不严,甚至背后搞权钱交易的行为作斗争,坚决杜绝权力任性、监管失灵,坚决杜绝层层监督、层层失灵,坚决杜绝漠视“国之大者”的不担当、不作为,做到有责必究、追责必严,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
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强大思想武器。青海将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为契机,进一步深学笃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决扛牢“国之大者”政治责任,努力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让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在高原大地闪耀更加璀璨的真理光辉。
作者:陈刚;来源:《党建》杂志2023年第6期
(五天)2024年湖北省市直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非协议 7115次浏览开始学习
(地市五天)2024年湖南地市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非协议 7052次浏览开始学习
【公开课】2023“两会”热点遴选考点难点 197869次浏览开始学习
北辰2024年遴选线下面试实训营(预约) 288595次浏览开始学习
2024年北辰遴选冲刺班 99283次浏览开始学习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 388.00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 198.00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 37.00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 37.00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 37.00
重庆省/市遴选笔试宝典+重庆时政热点
¥ 120.00
湖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南时政热点
¥ 120.00
湖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北时政热点
¥ 120.00
安徽省/市遴选笔试宝典+安徽时政热点
¥ 120.00
西藏省/市遴选笔试宝典+西藏时政热点
¥ 120.00
【必备】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
¥ 150.00
【必备】公文写作宝典
¥ 100.00
【必备】案例分析宝典
¥ 100.00
【必备】北辰遴选学员优秀习作集
¥ 80.00
【必备】公务员遴选面试宝典
¥ 150.00
客服
APP下载
北辰遴选APP
享精品免费课程
免费真题
微信扫描二维码
领取免费真题
遴选公告
微信扫描二维码
获取公告一手资讯
公众号
微信扫描二维码
欢迎咨询任何遴选问题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