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遴选

 

官方微信公众号

北辰遴选APP

北辰视频号

您现在的位置: 政策理论导读 > 新质生产力

以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2024-09-06| 来源:北辰遴选

2023年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作出一系列重要论述,科学回答了“什么是新质生产力、为什么要发展新质生产力、怎样发展新质生产力”等一系列事关中国式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深刻的理论意义和深厚的现实意义,既遵循了人类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般规律,又契合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所处阶段的基本特征,是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与当代中国实践相结合的科学产物,是习近平经济思想最新理论成果,为我们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特别是2024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他所在的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明确提出“使江苏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是继2023年提出“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之后,又一次赋予江苏新的重大使命。我们要把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与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结合起来,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坚持用新的生产力理论指导工作,坚决用好改革开放这个重要法宝,以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切实扛起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重要阵地的重大使命。

产业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题中应有之义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强调“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核心要素”,“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论述深刻阐明了新质生产力的科学内涵和核心要义,揭示了产业科技创新与发展新质生产力之间的内在逻辑和实践路径。江苏作为科技大省和产业大省,必须坚定不移地把产业科技创新作为主攻方向。这既是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必然选择,也是因地制宜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更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赋予的重大使命的责任所在。

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技术革命性突破的关键领域,也是江苏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突破口。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强调“新质生产力主要由技术革命性突破催生而成”。从以蒸汽机广泛应用为标志的第一次产业革命,到以电力和内燃机应用为标志的第二次产业革命,再到以电子计算机和互联网迅速发展为标志的第三次产业革命,每一次科技创新突破都带动了社会生产力极大跃升。当前,全球科技创新进入空前密集活跃阶段,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生产力发展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机遇。这当中产业科技创新因具有与生产力发展更紧密、体系化社会化更明显等特点,深刻影响和改变着社会生产方式、经济发展方式甚至人们的生活方式,日益成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战略制高点。江苏现有高等院校172所、人才总量1560万、研发人员117万,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1万家、科技型中小企业9.4万家,形成了以苏州实验室、紫金山实验室等为支撑的高水平实验室矩阵,全社会研发投入达到创新型国家和地区水平;制造业规模约占全国的1/8、全球的4%,范围覆盖全部31个大类。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的“江苏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良好的条件和能力”,我们要找准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突破口,推动创新资源富集优势向产业科技创新优势转化,努力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的关键因素,也是江苏提升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着力点。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深刻揭示了生产要素配置在发展新质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新质生产力之“新”,不仅包括科技和产业层面的创新,也包括生产力要素组织方式的创新。产业科技创新通过渗透到生产力构成要素中,一方面促进要素成本降低和生产效率提高,另一方面推动生产资料配置和劳动生产方式发生革命性变革。尤其随着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步伐加快,数据、算力、绿电等快速发展,不仅丰富了生产要素内涵,而且赋予了生产力新的质态,进而对经济社会发展产生广泛而深刻影响。江苏以占全国1%的面积、6%的人口创造了超过10%的经济总量,人均国土面积和人均环境容量全国省区最小,面临资源约束趋紧、要素成本上升、人口老龄化等多重制约。同时,江苏数据资源开发利用潜力巨大,综合算力指数居全国第二;绿电资源发展迅速,光伏硅片和组件产量占全国的40%,可再生能源装机占比达36.4%。我们要在产业科技创新中促进资源要素高效组合,从主要依靠初级生产要素投入转向更多依靠高级生产要素投入,从低水平规模型扩张转向高水平效益型发展,努力以全要素生产率提升保障新质生产力发展。

产业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关键路径,也是江苏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先手棋。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表现形式为催生新产业、推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强调“要及时将科技创新成果应用到具体产业和产业链上”。产业发展水平的高低直接代表着新质生产力发展的优劣,产业深度转型升级是催生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动力。从具体产业讲,无论是传统产业提升,还是新兴产业壮大,乃至未来产业培育,都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路径。传统产业可以通过技术改造形成新质生产力,新兴产业本身就是引领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点领域,未来产业则能为新质生产力长远发展开拓更大的空间。特别是在产业科技创新的有力推动下,当前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趋势日益明显,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重构不断加快,与之相伴的是新质生产力持续发展壮大。从江苏看,传统产业贡献了全省五成以上的工业利润、六成以上的营业收入、七成以上的工业门类岗位,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超过40%、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超过50%,未来产业前瞻布局取得明显进展,全省总体上处在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重要阶段。我们要坚持把产业深度转型升级作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任务,大力推进短板产业补链、优势产业延链、传统产业升链、新兴产业建链,以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支撑新质生产力发展。

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扎实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助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科技创新是产业创新的助推器,产业创新是科技创新的落脚点,两者深度融合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必然要求。我们要紧扣“成为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这一目标定位,以打造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双向开放枢纽为主要抓手,做深做细做实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大文章,使江苏成为具有强劲驱动力的科技创新策源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新高地、构建新型生产关系的先行地。

围绕打造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持续推动更高质量的科技供给和更富效率的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基础是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这既是科技自立自强的内在要求,也是科技创新能力的集中体现。我们要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为主攻方向,加快构建高水平技术供给体系,用科技创新改造现有生产力、催生新质生产力。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作为重中之重,统筹推进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科技重大攻关和前沿技术研发,完善“揭榜挂帅”“赛马制”等组织形式,力争突破一批“卡脖子”技术和原创性、颠覆性科技成果,实现更多的“0—1”“1—100”创新突破;把创新企业培育作为重要抓手,加快完善企业主导的产学研融通创新体系,培育壮大领航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和创新型企业,以更多的优秀企业孕育更多的新质生产力;把重大平台建设作为重要支撑,主动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和资源,优化省内创新资源布局,高水平建设省实验室联盟,推动更多的科研平台载体在江苏落地生根;把科技成果转化作为重要途径,加强技术转移体系建设,完善政策支持和市场服务,促进自主攻关产品推广应用和迭代升级,让更多的创新成果从“实验室”走向“生产线”、从“样品”变成“产品”。

围绕打造先进制造业基地,着力构建更具优势的现代化产业体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完善现代化产业体系”。江苏建设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阵地,最终要体现在现代化产业体系构建上,落脚到先进制造业基地打造上。江苏是制造业大省和实体经济大省,机械、电子、轻工、冶金、石化、纺织等6个行业营业收入超万亿元,集成电路、船舶海工装备和生物医药等产业规模居全国首位,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数量居全国第一。我们要围绕发展新质生产力布局产业链,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的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突出产业科技创新的引领作用,强化先进制造业骨干作用,持续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不断提升江苏在全球产业版图中的位势和能级。一方面大力发展战略性先导性产业,持续推进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集群发展,前瞻布局建设“10+X”未来产业体系,在巩固优势产业基础上培育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人工智能等产业,牢牢把握产业发展的主动权。另一方面持续巩固优势性支柱性产业,抓住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机遇,以“智改数转网联”引领技术改造、推动数字赋能,增强传统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支撑力和带动力。特别要大力推动产业结构绿色低碳转型,加强绿色科技创新和先进绿色技术推广应用,加快发展绿色制造业、绿色服务业、绿色农业,以产业科技创新推动绿色生产力加快发展。

围绕打造双向开放枢纽,加快提升更大范围集聚先进生产要素的能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进步是世界性、时代性课题,唯有开放合作才是正道”,强调“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事实也表明,推动产业科技创新、发展新质生产力都不能“闭门造车”,必须营造更加优良的外部环境,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江苏地处沿江沿海的连接点,兼具对内对外双向开放的优势,现有外资企业4.3万家、外资地区总部和功能性机构395家、研发中心293家,这些都为整合内外产业科技创新资源提供了有利条件。我们要聚焦打造双向开放枢纽这一目标,坚持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走出去”协同推进,努力招引更多国内外先进要素在江苏集聚、配置、增值,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劲动能。紧扣“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塑造开放型经济新优势,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发挥自贸试验区、开发园区等平台作用,吸引更多外资研发机构和功能性平台落户江苏,更加积极主动融入国际产业科技创新网络;紧扣落实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强化区域联动,主动服务和支持上海发挥龙头作用,全面融入和服务长江经济带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战略,切实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战略对接,更大范围联动构建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紧扣推进“1+3”重点功能区战略优化空间布局,推动省内板块间加强产业科技创新资源对接整合,加快构建优势互补、省域一体的发展新格局,在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中提升先进要素的集聚能力。

强化以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支撑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生产关系必须与生产力发展要求相适应”。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进一步对“健全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体制机制”提出明确要求。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是一项战略性全局性的系统工程,既需要政府超前规划引导、科学政策支持,也需要市场机制调节、微观主体努力,使政府“有形之手”与市场“无形之手”有效对接。对江苏来讲,关键是要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着眼构建有利于产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加强制度供给,打通堵点卡点,有针对性地推出一批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举措。

一是深化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科技创新靠人才,人才培养靠教育,教育、科技、人才内在一致、相互支撑”,特别强调“科技领域是最需要不断改革的领域”。江苏在科技体制改革上进行了积极探索,早在2013年就成立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目前已转化科研成果7000多项、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1200多家,“拨投结合支持科技成果转化”等两项改革入选国家创新改革举措。我们要准确把握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之间的关系,畅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完善科教协同育人机制,深化产教融合,下功夫破解人才培养与产业科技创新供需不匹配的结构性矛盾。围绕人才培养主阵地建设,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改革;围绕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赋予科技人员在成果转化收益分配上更大自主权;围绕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深化人才工作机制改革,健全人才引进培养机制,完善科技评价、科技奖励、收入分配等激励制度,营造有利于产业科技创新人才竞相集聚的优良环境。

二是着力提升创新资源要素配置效率。创新资源是先进生产要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持生产要素市场化改革取向,加快高标准市场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市场对创新要素配置的导向作用,促进创新资源加快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进一步放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优势,加强创新资源统筹和力量组织,以重大科研任务为牵引开展跨学科、跨领域、跨部门、跨地区集中攻关,形成“大兵团、大协同、大攻关、出大成果”的科研组织机制。持续深化财税、金融、技术等重点领域改革,健全传统产业优化升级体制机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政策和治理体系、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深入做好科技金融这篇文章,鼓励发展“耐心资本”“战略资本”,更好发挥政府产业基金引导作用,促进金融资本投早、投小、投长期、投硬科技,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提供更加有力的资源要素支撑。

三是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数字经济是全球未来的发展方向”。在全球数字化和信息化浪潮中,数字经济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崛起,成为以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关键引擎。江苏既是互联网大省也是数字经济大省,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11.4%。我们要围绕“数实融合强省”建设目标,持续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提升数据安全治理监管能力,深化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促进数据合规高效流通使用;着力健全平台经济治理体系,强化常态化监管制度建设,支持平台经济健康发展;完善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促进“数智云网链”等新兴数字产业加快发展,大力推进“智改数转网联”,使数字经济成为推动产业科技创新的“倍增器”。

四是打造有利于产业科技创新的良好生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以更加开放的思维和举措参与国际科技合作,营造更具全球竞争力的创新生态”。我们要顺应对外开放合作的国际大势,把握产业科技创新走势,加快构建更高水平开放创新体制,加强“科创飞地”建设,鼓励设立境外研发机构,积极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充分利用全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发展新质生产力。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持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引导经营主体更好参与发展新质生产力。着眼科技创新的客观规律,完善科研主体创新创业容错免责机制,培育尊重科学、鼓励创新、包容失败的创新文化,为以产业科技创新推动新质生产力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作者:许昆林;来源:《学习时报》


推荐课程

视频教学 更多

北辰官

更多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信公众号

立刻关注

北辰遴选

北辰遴选官方微博

关注

图书

更多

2024预定【笔试考题12期】

388.00

销售 0件
浏览 10061人

2024预定【时政热点6期】

198.00

销售 4322件
浏览 7345人

【新品现货】2024年10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56件
浏览 562人

【新品预售】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7.00

销售 45件
浏览 481人

【新品现货】2024年9月笔试考题解析+答题纸

37.00

销售 24件
浏览 1160人

重庆省/市遴选笔试宝典+重庆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859件
浏览 4147人

湖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南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948件
浏览 3294人

湖北省/市遴选笔试宝典+湖北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927件
浏览 4076人

安徽省/市遴选笔试宝典+安徽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947件
浏览 3811人

西藏省/市遴选笔试宝典+西藏时政热点

120.00

销售 0件
浏览 1915人

【必备】公务员遴选笔试宝典

150.00

销售 580000件
浏览 7147人

【必备】公文写作宝典

100.00

销售 0件
浏览 3427人

【必备】案例分析宝典

100.00

销售 0件
浏览 3769人

【必备】北辰遴选学员优秀习作集

80.00

销售 894件
浏览 4576人

【必备】公务员遴选面试宝典

150.00

销售 441件
浏览 4985人

【电子】2024年10月笔试考题月刊

30.00

销售 62件
浏览 228人

【电子】2024年(9-10月)时政热点双月刊

30.00

销售 56件
浏览 240人

【电子】2024年9月笔试考题月刊

30.00

销售 0件
浏览 295人

【电子】2024年(7-9月)面试考题解析季刊

30.00

销售 12件
浏览 278人

【电子】2024年8月笔试考题月刊

30.00

销售 12件
浏览 365人

【北辰遴选推荐】半月谈&天安门联名纪念杯

128.00

销售 12件
浏览 463人

【北辰遴选推荐】半月谈&天安门联名上岸杯

128.00

销售 20件
浏览 451人

【北辰遴选推荐】半月谈少先队员红领巾

99.00

销售 0件
浏览 438人
北辰遴选 -做中国遴选学习平台
北辰遴选 -专注于遴选考试培训
北辰遴选APP
售后客服
安卓APP
IOS APP

400-1788-950

咨询电话(09:00---21:30)
在线客服 在线咨询

商务合作:18674025063

微信扫码登录

+86
没有账号?立即注册
漫漫遴选路,北辰永相随
+86
已有账号?立即登录
VIP会员
个人中心
      (登录账号:)
  北辰遴选VIP会员(支付宝、微信扫码支付)
电脑、手机、IPad均可用~
一个月
¥9.9
半年
¥48(原价¥59)
一年
¥68(原价¥118)
    支付宝
    微信
¥9.9
支付宝支付
《VIP服务协议》
全战栏目畅读
文档PDF下载
完善用户信息
注:已注册用户请绑定原手机号
可直接微信扫码登录该手机号账户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