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人类是一个命运共同体。战胜关乎各国人民安危的疫病,团结合作是最有力的武器。”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重大传染性疾病是全人类的敌人,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全面加强国际合作,凝聚起战胜疫情的强大合力。
2020年1月以来,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席卷全球,其来势之猛、范围之广、伤害之大、防治之难,堪称近百年来人类社会所罕见。这次疫情的特点有四个:一是疫情波及范围广,几乎涉及世界所有国家和地区;二是疫情严重国家的国际经济地位高,中国、美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和韩国等国占全球GDP、工业产值和出口50%以上;三是疫情发生时的经济相互依赖程度高,全球价值链使各国经济息息相关;四是疫情在多国的经济、政治、社会以及国际关系领域产生了次生灾害,并正在引发世界经济衰退。当前,疫情正在全球蔓延,给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给全球公共卫生安全带来巨大挑战。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困境彰显了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紧迫性
当新冠病毒不分年龄、性别、贫富、国籍对人类进行无差别攻击时,国际社会所感受到的安全压力使推进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的国际呼声持续高涨。但现实情况是,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的状况并不令人满意,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规则的效力有待提高。《国际卫生条例(2005)》是全球卫生治理的重要法律工具,为世界卫生组织(以下简称“世卫组织”)的疫情防范和快速应对提供了框架。该条例第十三条指出,各缔约国应在条例对该缔约国生效之日起不迟于五年,发展、加强和维持快速和有效应对公共卫生风险和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但根据缔约国自我评估年度报告,2018年仍有117个国家没有达到该条例规定的防控要求。这不但弱化了这些国家应对疫情的能力,也可能使得全球疫情防控出现漏洞。该条例第七条要求,在突发或不寻常公共卫生事件期间,应保持卫生数据和信息的共享。世卫组织曾多次就数据共享发表政策声明,但违例不实现数据共享的情况时有发生,包括在这次疫情中,仍有部分国家迄今不与世卫组织实现数据共享。
世卫组织的财政资源严重缺乏。疫情发生后,世卫组织在向有关国家提供医疗技术和专家支持方面具有绝对优势,但在物资和资金支持上显得无能为力。这是因为该组织的财政资源非常紧张,其年度预算不足美国疾病控制中心的三分之一,甚至还不如美国某些大型医院。与此同时,成员国缴纳会费在世卫组织整体预算中的比例不断下降,而有条件自愿捐资的比重在上升,这极大影响了组织运作的自主性,导致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资金存在较大缺口。美国每年向世卫组织缴纳的会费约4亿美元。4月7日,美国总统特朗普指责世卫组织对疫情负有责任,决定停止对该组织的资金支持。此举将对世卫组织的日常运行产生重大影响。
此外,由于《国际卫生条例(2005)》的效力不高,以及资金的匮乏,面对疫情暴发,世卫组织的应对能力和动员能力明显不足。比如,世卫组织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缺乏广泛的健康监测能力,其基于特定疾病的监测系统在探测和报告新发传染病上能力尚待改进。上述问题的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效果。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弱点颇多。疫情发生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纷纷“中招”,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医疗资源“挤兑”现象。一些国家的医疗体系在短时间内被“击穿”,口罩、防护服和呼吸机等防疫物资严重不足,大量医务工作者被感染。这表明,这些国家在疾病监测和预警、物资生产和储备、防控意识和手段等方面存在很大的改进空间。
当前,第三世界国家的防疫形势不容乐观。这些国家政府的公共卫生能力较低、社会的公共卫生环境较差、民众的公共卫生意识较弱,疫情一旦快速扩散,其防治难度难以想象,而且可能出现严重的人道主义灾难。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困境,彰显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的紧迫性。面对当前疫情全球蔓延的严峻形势,迫切需要各国携手应对,加强同世卫组织、联合国、地区性组织等的沟通交流,加强在溯源、药物、疫苗、检测等方面的科研合作,共享科研数据和信息,共同研究提出应对策略,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智慧和力量。
着眼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能力
公共卫生安全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重要环节。习近平主席就新冠肺炎疫情同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通电话时指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这样的重大突发事件不会是最后一次,各种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问题还会不断带来新的考验。国际社会必须树立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守望相助,携手应对风险挑战,共建美好地球家园。
一是提升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合作层次。财政资源的困境使世卫组织无力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发展,因此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需要在更高的合作层次上进行。二十国集团应更好地发挥在全球治理领域的核心作用,通过尽早召开二十国集团卫生部长会议、探讨建立区域公共卫生应急联络机制、适时举办全球公共卫生安全高级别会议等方式,推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向前发展。
二是支持世卫组织继续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中发挥主平台作用。一方面,国际社会应继续支持世卫组织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积极推动各国对于全球卫生治理规则的遵守与执行,进一步强化世卫组织对于公共卫生事件监测、预警和应对能力,并设法补充其财政资源。另一方面,世卫组织亦应积极推动卫生议题进入国际和区域组织的议事日程,并加强同联合国中央应急基金、世界银行流行病应急融资基金等其他全球卫生治理主体的协调与合作。
三是统筹考虑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和全球经济治理。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上,习近平主席提议加强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呼吁各国联手加大宏观政策对冲力度,防止世界经济陷入衰退。
新冠肺炎疫情不仅冲击着各国的卫生健康体系,而且具有强大的溢出效应,重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导致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出现某种程度的断裂,也威胁到金融市场的稳定。世界经济的不确定性骤升,多国股市出现剧烈动荡,美股及其他相关国家的股市相继多次发生熔断。这些事件表明,就防疫而防疫、把防疫工作与其他工作相互隔离开来的思路是不可取的。
国际社会必须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与经济治理进行通盘考虑。要实施有力有效的财政和货币政策,维护全球金融市场稳定,维护全球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减免关税、取消壁垒、畅通贸易,发出有力信号,提振世界经济复苏士气;制定二十国集团行动计划,并就抗疫宏观政策协调及时作出必要的机制性沟通和安排。根据疫情防控和治理形势,及时采取一系列复工复产措施,推动经济恢复和平稳健康运行。
四是提升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制度性话语权。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属于国际公共产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日益提升,国际社会对中国提供更多的国际公共产品有着更大的期待。自疫情发生以来,中方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积极贡献中国经验、中国方案,同各国分享防控有益做法,开展药物和疫苗联合研发,并向出现疫情扩散的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援助,加大向国际市场供应原料药、生活必需品、防疫物资等产品。这些努力正在有效提升中国在全球卫生治理体系中的影响力和话语权。为此,中国可在更深程度地参与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方面作出不断努力,积极加入各类全球卫生治理组织,积极参加各种全球公共卫生治理论坛,不断提升中国在全球公共卫生治理领域的形象。
全球公共卫生治理是全球治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是新时代中国参与全球治理的目标。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内讲话以及与外国政要、国际组织负责人会谈会见、通话通信中多次强调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要求主动同有关国家和国际组织开展合作,分享中国在疫情防控和救治方面的成熟做法,以实际行动维护全球公共卫生安全。事实证明,中国与各国同舟共济、同心抗疫,不仅促进了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合作的发展,而且彰显了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为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了积极贡献。(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国际政治理论研究室主任、研究员)
来源:《秘书工作》2020年第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