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蔓延,对世界经济及全球产业链的冲击越来越大。现在,越来越多的国人担心,新冠肺炎疫情在全球的蔓延,将会极大地影响中国的外需,打击中国的企业及经济增长。但如果我们仔细分析的话,就会发现,疫情冲击的确对于中国企业的外需会带来一些影响,化危为机的积极作用也会由此突显。
外需在中国GDP中的占比不高
当前,中国外需在GDP中的占比并不是很高。2019年中国GDP总量达到了99.1万亿元,其中出口17.23万亿元,进口14.31万亿元,进出口顺差2.92万亿元。出口占GDP的比重为17.4%,进出口顺差占GDP的比重仅为2.9%。如果加上服务贸易,中国的外贸净顺差占GDP的比重更低。国家外汇管理局发布的《2019年中国国际收支报告》称,2019年我国国际收支经常账户顺差1413亿美元,与GDP之比为1.0%。
因此,中国当前的经济增长主要取决于内生动力。中国已经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消费是中国经济增长的最重要影响因素。在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当中,外需是影响最小的。2015年以后的16个季度中,有11个季度中国国内消费占GDP增长总额的比例超过60%。2017-2018年间,中国约有76%的GDP增长来自国内消费,而净贸易额对GDP增长的贡献实际为负。外部需求对于中国经济的增长当然很重要,但不会在根本上影响中国的发展,中国企业仍然有足够的发展空间。
对外需求会转化为内部需求
对外需求与内部需求之间是可能会相互转化的。当前,在疫情冲击之下,中外经济联系大受阻碍。出口固然受阻,进口同样会减少。由于疫情在国际上发展迅猛,中国对外部的若干需求将会难以实现,2019年中国进口总值达到14.31万亿元,其中相当大一部分对外部商品的需求将会转化为内部需求。
中国是一个服务贸易的逆差大国。2019年中国内地居民出入境3.5亿人次,公民出境旅游近1.5亿人次,服务贸易逆差达15024.9亿元。新冠疫情暴发之后,国人出国消费的欲望大为降低,一部分需求留在国内。另外,疫情冲击之下,全球大概率出现经济大衰退,大宗商品及原材料价格将会大幅下降,有利于减少对外支出,这也将增加国内的需求。
目前,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算,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中国有条件实现内外双循环。现在,国内疫情基本上得到控制,中国一方面在加紧复工复产,另一方面在加紧扩大进口,保证供应。3月31日,中国采购经理指数(PMI)发布,制造业PMI为52.0%,比上月回升16.3个百分点;非制造业商务活动指数为52.3%,比上月回升22.7个百分点;综合PMI产出指数为53.0%,比上月回升24.1个百分点。呈现V形反弹,说明中国经济已经明显恢复。
额外的外部需求产生
在海外疫情的冲击之下,额外的外部需求正在产生。
一是疫情防治产品的需求。现在新冠疫情全球蔓延,各国防治用品空前紧张。现在全球各国防治用品都极度不足,唯有中国存在相对的富余。因此全世界紧盯中国,各国政府委托专人赴中国紧急采购。美国卫生与公众服务部曾预计,全美需要35亿只口罩,但目前该库存内仅有1200万只N95口罩,以及3000万只医用口罩。根据美国重症医学会估计,美国总共将有96万名患者由于感染新冠病毒而需要使用呼吸机,但美国目前只有大约20万台。目前中国工厂开足马力,也难以满足海外对呼吸机的需求。一些大型工厂的订单早已排到六七月份,小型工厂的订单亦十分紧张。
二是正常生产及日常生活用品的需求。与疫情防治产品相比,这一波需求的规模要大得多。当前,各国经济受到疫情的冲击,生产受阻,生活停滞,总的需求水平大为下降。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各国生产虽然受到越来越严重的冲击,其基本的生产生活还得维持,必须要保证进口。
三是国家及国家集团政策干预带来的新需求。由于疫情的影响,世界各主要国家均陷于严重的危机之中,不得不积极采取各种政策加以补救。美国正式通过2.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美联储降息后开启无限量QE,刺激计划除重点帮扶小企业、救助航空酒店业外,还将直接向美国家庭发放总额约2500亿美元的现金。欧洲央行已经推出了8200亿欧元应对疫情一揽子计划,德国计划推出6000亿欧元的经济稳定基金”,法国将向企业提供高达3000亿欧元的信贷支持。3月26日,二十国集团(G20)领导人举行应对新冠肺炎特别峰会,声明将启动总价值5万亿美元的经济计划,以抵消当前疫情大流行对社会、经济和金融的影响。这些支持政策,也将为中国的企业带来新的外部需求。
所以,今年中国的外需在总量上不是太大的问题,如果有问题,那也可能是出在结构上。
中国外需与外贸前景展望
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中国企业开始走出只能提供低端产品的阶段,不再是以七亿件衬衫换一架波音,机电产品及高新技术产品成为中国出口的新力量。2019年我国机电产品出口达到10.06万亿元,占比达58.4%,集成电路、汽车整车等高质量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分别增长25.3%和8.2%。
总体而言,中国还正处于向全球价值链高端跃升的过程中。“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某种意义上,新冠疫情固然带来了一定的损害,但如果中国的企业能够狠抓质量,加强科研投入,面对的外需可能不是减少,反而会有所增长。
作者: 商务部研究院副研究员 彭波 来源: 《经济参考报》2020年04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