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面俱到之——
权力审美,美不美?
【导语】
招牌的管理看似小事,却考验政府社会治理的水平。近年来,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美化市容”,将商店招牌换成统一字体、字号和色调,甚至将街道装饰出“清明风”“殡葬风”,引发市民不满,也引起舆论争议。最近,陕西西安的黑底白字模式再次触发民众对“权力审美”的讨论,今天我们一起盘点一下,权力审美,美么?
【现象——题面问题或举例论证】
镜头一:最近,西安一些商家的招牌由原来的红色变成了黑底白字,看上去有点诡异,很多商户接受不了觉得这样的招牌影响了自己的生意,让人看着就不想进店。
镜头二:市民和网友在看到这些招牌之后也纷纷表示接受不了,要是一家是黑底白字还好,但一整排都是就显得有些瘆得慌了,尤其是晚上经过的时候会害怕。
镜头三:据商家反映,这个月其实已经更换过三次招牌了,从红色到黑色再到棕色,他们觉得这样频繁更换照片影响的生意,尤其是作为餐饮行业来讲,三番五次的更换招牌,让人无法记住小吃店的具体特色。
镜头四:对于统一化招牌也有很多人表示不同意,招牌就应该是多元化的,各个商家的招牌都不一样,这样才能刺激消费者的消费心理,也能够让人在短时间内记住店家的特色。
镜头五:“黑底白字”招牌的相关负责人表示,之所以更换招牌是为配合城墙文化,相关单位在四府街设计了黑、灰、红三种的主色调,刚开始商户招牌全部使用红色,但从整体效果来说不太好,看起来颜色非常单调。
【分析——拓展思考角度】
视角一:统一招牌,是因为要美化市容,招牌由相关单位统一负责更换,不仅为商户节省了更换招牌的钱,还能够给城市带了一抹不一样的色彩。但是颜色的选择要慎重一些,要尊重公序良俗,看起来比较舒服,让人产生想购买的欲望,这样才能达到最好的效果。
视角二:为了市容美观,可以统一大小制式,但作为小吃街,颜色应该多一些,这样也能够让这条街更接地气,让老百姓们感受到更多的烟火气息。商铺招牌实际上代表着品牌,代表着店铺的发展与传承,百年老店之所以能经久不衰,就是因为其招牌已经形成了一套特有的识别系统,牢牢地印刻在顾客心中,成为品牌的代名词。
视角三:作为城市规划的一部分,店铺招牌的改造无可厚非。但是改造不能通过“统一服饰”来达到整齐的效果,更不能通过限制商业活动来达到规范规整的目的。事实上,“千店一面”忽略了招牌本身能够传递丰富的信息,磨灭了店铺个性化的元素,难以激发顾客的兴趣和印象,可以说这是对美化市容的一种误解。
视角四:三番两次换商铺招牌颜色,难免显得有些荒唐,背后折射出的是对商户和民意的不尊重,更是“权力审美”对店铺招牌改造的绑架。更换本身劳民伤财,造成了虚浮浪费。倘若改造前的设计规划充分和商户沟通,广泛征求市民意见,怎会受到舆论诟病?
【对策】基于前面的分析,涉及到的对策可以囊括政绩观、为民情怀、科学决策、形式主义、考核评价等多个方面。值得注意的是在作答中注意与题目情景相结合,为大家补充一些具体针对性的办法:
首先,招牌的管理既要考虑如何改善市容、消除安全隐患,也应理解招牌对呈现城市特色,促进商业繁荣的作用,充分尊重招牌的个性化设置,打造独具特色、个性的招牌吸引消费者,增强城市的活力。其次,招牌制定标准应当宽松一点,不宜也没有必要在招牌的细枝末节上用力过重,无须统一店招的颜色、字体、字号等无关紧要的内容。只有这样,才能既保障商铺招牌的安全与城市街道的历史、文化、特色相协调,也使得商家在招牌设计上拥有更多的发挥空间和释放创造力,保留其风格特点,充分展示出商铺的个性和与城市相统一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