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近日,一段名为甘肃敦煌“专坑游客公厕”的系列视频引发关注。日前有游客反映,为上厕所车辆陷入沙坑,要拖车只能向周边店家交天价拖车费。请谈谈你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参考作答】
尊敬的各位考官,下面我谈谈对这一事件的看法。
(表明观点)
做局挖坑,守株待“兔”。名曰救援拖车,实为讹钱敲诈。应该说,此事已经超越了一般意义上消费纠纷、宰客欺生的范畴,而是带有黑恶性质的有组织犯罪。技术含量低劣,行为简单粗暴,可谓低成本高收益。这样的“公开秘密”,这样满满恶意,是对敦煌美景的玷污,是对当地旅游服务口碑的贬损,对当地而言,有百害而无一利。若不能彻底荡涤,还游客一个清朗天地,则会贻害无穷,让地方后悔莫及。
(社会现状)
在有关视频引爆网络之后,不少网友纷纷晒出了自己的类似遭遇。这客观上表明,这类“陷阱公厕”在当地存在已久、为祸甚大。那么,需要追问的是,此等明目张胆、野蛮粗暴的犯罪行为,为什么没有被职能部门及时发现和查处?此前的受害者有没有举报,“举报”又为何石沉大海?一个最简单的原因便是:违法成本较低,操作“灵活”,被惩治者很容易得到另寻地方重启炉灶的机会。
(对策措施)
后疫情时代,越要整顿好旅游市场,切莫让不法经营者有“可以大干一场”的幻想。
需要当地严格的监督管理。地方政府部门不能在日常管理和教育引导上缺席,等到“事发”才如梦方醒。必须把个例惩治纳入常态监管、长效治理体系中,通过监管加码、关口前置、引入监督等方式,让“陷阱厕所”之类的丑恶现象失去生存土壤。同时也要从呵护民生的角度出发,对当地群众生存状况进行摸底,关切生存不易者,劝诫唯利是图者,引导依法脱贫致富,使正气和道义在“沙漠”生根。
需要畅通的游客投诉渠道。一些旅游热门地区存在“坑钱陷阱”,早就不是秘密。“陷阱厕所”不过是寻常一例。围观视野中,对这类问题,我们不能让民举官究、曝一次动一次成了“规定动作”,而是要要克服运动式执法的弊端,畅通民意反映渠道,吸取来自全国各地的意见建议。
需要全方位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广泛覆盖的秩序体系,完善到位的公共服务,才能支撑起现代旅游业的长远未来。旅游者的选择余地变小了,但这绝不意味着各地有了可以“傲娇”的资本。越是在这种时候,越要整顿好旅游市场,切莫让不法经营者有“可以大干一场”的幻想。否则,一个恶性事件的发生,很可能会为当地的旅游面貌贴上一个负面的标签,这对正在“回血”的旅游业来说,绝不是什么好事。
以上就是我对这道题目的理解,谢谢各位考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