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如今,“不提名字”已经成为不少干部打开心扉讲真话的前提。记者采访发现,干部在面临各类采访或询问时,不管主题是正面还是负面,都希望能在事后的新闻报道或者调研报告中隐去名字。在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正在加剧。
据记者调研,涉及正面典型的采访报道时,存在基层干部姓名被“顶替”、被“匿名”的现象;采访东部某地自然资源局、文化和旅游局等多位局长时,地方宣传部门负责人“提醒”记者尽量把名字换成相关负责人;调研采访涉及困难和问题时,基层干部不敢公开发表意见,诸如此类的事情时有发生,甚至开始渐渐形成一种新的“治理悖论”,即越是需要解决的问题,越需要匿名反映;越是匿名反映,问题往往越难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长此以往,基层干部期待落空,变得“无力吐槽”,甚至“佛系万岁”。
山西大学社会学教授邢媛等受访专家表示,无论是反映问题时的不敢具名,还是凸显领导作用的被顶替,均应引起重视,不能对“匿名化”现象熟视无睹,要在深入剖析症结的基础上,采取针对性措施,加强基层治理能力建设。一方面,基层应树立“反映问题的落脚点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正确观念,对于具有普遍性的问题,各地应主动对号入座,加强调研,摸清本地区本部门现状,不能等到具体问题暴露出来再紧急处理。
不久前,中部地区一名市直事业单位一改过去面对面听取意见建议的办法,采取匿名方式,在内部发起问卷调查,征集干部职工对于巡视整改的意见建议,这种方式受到职工广泛好评。另一方面,上级在安排工作任务时,要么已经有了具体要求,一些文件甚至直接管到了合作社、村民小组,除了执行文件,留给基层的空间并不大;要么存在政策盲点,需要基层突破现有规定进行探索,但这也为踩红线埋下了隐患,把功劳归于领导的同时,也把责任一并送了过去。
专家建议,基层干部是基层治理的参与者和实践者,在落实各项政策措施的同时,应鼓励基层干部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开展工作,在强调结果导向的同时,完善事中评价,让基层干部有更多获得感。
问题:1.基层干部“匿名化”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200字以内,10分。
2.分析基层干部“匿名化”现象现象产生的原因?200字以内,10分。
3.如何破解基层干部“匿名化”倾向?300字以内,15分。
问题1:
1.基层干部“匿名化”现象反映了什么问题?200字以内,10分。
思路解析
要看透题目本质,这是一道概括归纳题,从材料中全面精准概括归纳“匿名化”现象的内涵即可。
答题要点:概括总结类案例分析的核心高分思想就是要紧扣材料,材料有的要全部归纳、充分挖掘,材料没有的切忌无中生有。
参考答案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