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2017年4月,我来到L市B县S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刚到S村不久,发现村党总支存在相当程度上的“软弱涣散”,村集体欠着几十万元外债,干群关系也不融洽。但越是这样,越是能激发干事创业的心气儿。我暗自给自己打气,无论多大的困难,都要强化基层党建、干好扶贫这件本职工作。
初来乍到,我用了1个月的时间,家家户户走访串门,见人就打招呼闲聊天,把村里的村民认了个遍。有一次,看到一位老人在田里干活,身上溅了不少泥水,同行的村干部介绍说,市里面的领导来看望你了。老人一听急忙走到田埂上和我们打招呼,可能是怕把我的衣服弄脏,站得离我们远远的。我跑上去一把拉住他说,“没有什么领导,老哥,来,咱们一起合张影”。后来,老人还跟我回忆起这次见面,说很少遇到这么“自来熟”的干部。
这样的经历,也让我深有感触。到村里来,到扶贫工作一线,一定要和群众打成一片,俯下身子才能闻到泥土的芳香。针对干群关系紧张的情况,我在村民大会上说,无论什么人,不管什么事,绝不偏袒偏私。渐渐地,村两委在群众中口碑发生转变,村民有什么事也开始跑到村委会,和我们一起商量解决问题。
扶贫工作不是一个人的单打独斗,需要整个村两委齐心协力,离不开全村所有人的奋斗拼搏。为此,打造一支带不走的扶贫队伍是当务之急。考虑到现实情况,我们32个自然村划分为8个片区,每个片区分别由村两委干部分工负责。通过这种方式,村两委扮演了一个“揉面人”的角色,把扶贫的所有力量揉在一起,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发酵”起来做更多事。
努力有目共睹,成果也显而易见。S村的集体经济收入大幅增加,从2017年的9.76万元增加到2018年的25.2万元;一年多的时间里,村里共计脱贫60户136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0.02%。如今,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S村成为“全市基层党组织先进示范点”“法治文明示范村”“脱贫攻坚先进示范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