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1:今天本报报道雨花台区50个机关部门走进软件谷“摆摊”设点,现场服务400余家科技企业。从申报高企,到“码农”没对象,企业的一些需求和痛点,在活动现场受到关注、找到解决之途。
每年市两会的分组讨论会场,当企业家等社会各界人士与各机关部门负责同志一起交流的时候,总是有很多话可说,气氛十分热烈。有些问题,确实只有面对面地谈、开诚布公地谈,才能浮出水面。市两会分组讨论也好,政府部门组团进企业“家访”也好,都提供了面对面的机会。但市两会一年只开一次,政府部门就得勤“家访”,才能更全面地掌握情况,更好地服务企业。
政府服务企业包括很多方面工作,要想做得“深入”,往往需要尽可能地“身入”。去年11月,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民营经济发展大会,出台《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大会第二天,市领导就到民企调研,要求各级领导干部带头进企业搞好宣传普及。强调“身入”企业,不仅是为了提高政策宣传普及的效率,也因为企业的情况不一,只有近距离接触才能发现具体企业的具体需求,便于精准服务。
这与村干部做基层工作有异曲同工之妙。关于基层工作,有句话说“脚上没泥走路飘”,村干部只有多去村民家里坐坐、唠唠,与村民建立了感情,才好开展工作。政府服务企业,也需要拉近与企业的距离,时常“家访”,熟悉了,才能看到真实的、新鲜的情况;企业也因为熟悉,才更愿意主动把自己的困难、需求、想法告知政府。这些往往是文件递送、电话联系、网上交流之间不太容易和盘托出的。
为打造全国最优营商环境示范城市,南京提出要打造一流的政务环境和市场环境,在深化“放管服”改革中,把经济管理权放到离市场最近的地方,把社会管理权放到离老百姓最近的地方;对企业反映强烈的问题,要进行革命性的流程再造,千方百计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无论是放权到离市场和百姓最近的地方,还是及时了解企业需求,还是进行大刀阔斧的创新和改革,都离不开政府与企业的深入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