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问题上,我们的态度是肯定而坚决的:靠实力。
一、遴选是一场修行
遴选是一场修行,一场精神与肉体的自我革命。除了时间上和精力上艰苦卓绝夜以继日的付出以外,还有很多同学在考场折戟沉沙后会产生严重的自我怀疑,想不清楚遴选上岸靠的到底是运气,还是实力。甚至怀疑自己的努力值不值得,怀疑自己的方法管不管用,怀疑自己的选择正不正确。自我怀疑是正常的,因为成功来的没有那么顺利,也没有那么容易。或许我们在成功的路上依然需要披荆斩棘、历经坎坷,但坚定的努力和付出永远是成功的不二法门。但行耕耘,莫问收获。我们一定要相信:勤奋拼搏后,甘甜自会来。
二、一封考生的来信
寒柏老师,兵败如山倒,逆袭未成功。主要原因是这次面试总体的分差太小了,另外一个原因是我也没有争取到全场最高分,如果能建立绝对优势就行了,但这确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面试分差非常小,可能考官打分的初衷已经倾向于某些既定的选择目标,因此就很难逆袭了。此次重在参与,学习亦有收获。
我越来越感觉遴选考试的偶然性非常大。比如说,我们这里政府值班室有个同事就没怎么接触过材料,这次考试笔试比我分数还高;政府政研室的两三个资深笔杆子,每年也参加遴选考试,但从来就没进过面试。因此我觉得,遴选考试的偶然性因素太大了。
说实话,以我多年多次的考试经历来看,也包括了解到其他同事朋友的备考以及成绩的实际情况,我得出的结论就是:知识积淀太薄弱,肯定是不行的。但是当政策理论和公文写作能力以及工作经验达到一定程度之后,遴选笔试能考到中等分还是上等分,就存在很大的运气成分和阅卷的偶然性。比如,我在2016年考省国资委,差了0.5分就进面试了,但2017年考发改委就差了将近七八分,这不是运气和偶然的因素吗?难道是考生的总体素质实现了大幅度跃升?我一个朋友2016年考市直遴选没进面试,他2016年底考中央遴选笔试面试却都是第一。我是结合了我从工作以来到现在好几次考试的经历和体会,才得出了这种结论。我觉得我的体会还是比较客观的,因此想跟您交流交流。非常感谢您的付出,在此向您表示深深的敬意。但是我现在越来越觉得遴选考试确实是个实力加运气的东西,绝对比中高考这种考试运气成分要大得多,还是要放平自己的心态吧。
三、打败自己的心魔
这是我2020年下半年的一个一对一面试学员考完试后的来信。当时这位学员的笔试分数与竞争对手差距非常大。但学员本人表达能力和思维逻辑都很强,决心也非常大。当时我也是也全力以赴帮助他解决自身短板,背水一战以期望其逆风翻盘。但最后考场总体上下分差仅仅2分,因此没有翻盘成功。现在回想起来,越是没有上岸的学生,越是对考试规律、对学习方法反思的越深,考虑的问题就越多,对考场的感受就越多。其实,这也是一种可贵的成长。
从学员的经历来看,自身遴选考试经验比较丰富,有自己的认知和见解。在面对失败时,内心依然无可避免的产生了自我怀疑,也就是把运气的因素过度放大,削弱了自身努力的重要性。相信很多考生在面临两次以及以上的失败之后,都会产生这种感觉。甚至有一小部分同学产生了失控感和畏惧感。但老师想问诸位考生三句话:一问运气你能否左右。答案是肯定的,不能。二问放弃努力凭借运气能否上岸。答案是微乎其微,小到你自己都明白到底有多小。所以这名学员才在信件中提到,没有知识积淀肯定是不行的,这就是一种正确的认识。三问知识积淀我们能否控制甚至做到极致。答案是当然可以,可以靠自身的积累,可以靠系统的学习训练,可以靠正确的方法。这也是我们唯一能尽自己所能做到最好甚至做到极致的事情。这就如同战场杀敌,要想打败对手,拿下山头,没有过硬的射击技巧和战术技巧难以坚持到最后。如果将战斗的胜利归结于运气的话,那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我们绝不能将偶然性因素放大而产生的思想上的负担,这样势必会影响我们备考学习,征战考场。
有人将遴选考试分为三重境界。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这三重境界所要经历的就是一种大彻大悟,而这种大彻大悟过程中面临数次的自我怀疑,尤其是面临学习瓶颈突破,难以提升的时候;尤其是面临考场落败失意,辗转难眠的时候。这更需要考生的自我反思,痛定思痛。因为努力和坚持永远是遴选上岸的不二法门。
遴选有路勤为径,题海无涯苦做舟。不管你面临几次失败,不管你面临多大压力,撸起袖子加油干,甩开膀子向前冲,成功必将属于努力奋斗的你。成功的花儿,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都是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遴选是一场修行,只有突破心魔,练就本领,才能春风得意马蹄急,一日看尽长安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