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落实,既是一种领导行为,也是一种重要的领导方法。落实是决策的生命,是加快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关健。任何一项决策的实施、工作的推进和任的完成,都是抓落实的结果。没有落实,再好的思路也是一纸空文,再理想的目标也难以实现,再正确的政策措施也不会发挥应有的作用。抓落实要讲方法,一样的政策、一样的环境、一样的条件,落实的结果“两重天”的现象并不少见。
抓合力、聚力抓
抓落实,领导是关键。领导者不仅是决策的主体,更是抓落实的主体。因此,要充分发挥领导者在抓落实中的“第一推动力”作用,主要领导负总责,分管领导重点抓,主管部门集中抓,相关部门配合抓,干部群众支持抓,上齐下顺、同心同德、聚力合心。主要领导抓合力、聚群力,一要做到“四个支持”:中心工作全面支持,重点工作全力支持,日常工作主动支持,棘手工作热情支持。二要做到“四多四少”:多一分一点排斥与拆台;多一分理解和宽容,少一点挑别与苛求;多一分坦诚和关心,少一点掩饰与冷漠。三要做到 “四个不因”:不因年纪大、资格老而忽视尊重、支持和友情,不因工作干得好而提过分的要求,不因困难矛盾多而影响工作,不因人际关系难处理而忽视主动交往。唯有如此,才能在一个区域内把运用市场经济手段运作项目带来的“商”气,吸引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带来的 “热”气,人人想项目、谈项目、抓项目带来的“人”气, 真正转化为善待百姓、构建和谐、造福一方的“财”气。
抓思想、用情抓
所谓抓思想、用情抓,就是要端正各级干部干事创业的思想,使之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带着感情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解难事。没有正确的政绩观,就会偏离抓落实的正确方向,就会在抓落实的表象下损害群众的利益。要坚持把抓落实的出发点放到为党光、为民造福上,而不是树立自身形象、为自己的升迁铺路;把坚持抓落实的落脚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而不是追求表面政绩,搞华而不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把坚持抓落实的着力点放到立足现实、着眼长远、打好基础上,而不是盲目攀比、竭泽而渔、急功近利。对人民群众有感情、善待百姓是干好工作、抓好落实的基础。只有带着感情抓落实,才会真正做到珍惜民力、集中民智、问策于民、造福于民、取信于民,进而使干部群众一心思发展、谋发展、促发展、抓发展。
抓典型、示范抓
典型示范,解剖麻雀是老传统,也是一个被实践证明非常有效的工作方法。抓典型可以使人们学有榜样、比有参照、赶有目标。一个优秀的领导干部总是善于运用典型推动各项工作的落实。领导要站在全局的高度,结合中心工作,集中抓一些有影响、有带动力的典型。要切实做到“三个善于”。一是善于发现典型。要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注意发现基层工作和人民群众中的闪光点,把最具有说服力和代表性的人和事挖掘出来。二是善于培养典型。对挖掘来的典型,要进行扶持、引导,达到抓一点带一片的目的。三是善于推广典型。要及时抓好典型经验的总结转化、解剖分析,形成思路,把典型的经验变成面上的做法。抓典型、示范抓要注意典型的适用性,不搞一刀切,典型一定要有血有肉、可学可敬
抓重点、重点抓
抓重点、重点抓,就是要求我们抓工作要分清轻重缓急,正确处理一般、重点与重中之重的关系,抓好那些制约、影响、决定全局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一是抓大事。要在统筹兼顾的基础上,集中精力抓要事,全力以赴攻难事,时刻把工作重点放在心上、握在手中,重点重抓,抓出亮点,抓出成效。要从事务圈子中解脱出来,抓住各项工作的“牛鼻子”,集中充足的人力、充分的物力、充裕的财力、充沛的精力进行重点解决。二是抓战略。要在吃透上情的基础上,对全局性的发展问题进行科学分析研究,拿出发展战略、推进战略、机动战略来。三是抓关键。要善于在推进落实中权衡利弊、比较分析、总结得失,抓住决策落实中的关健问题,以卓有成效的新工作、新思路、新措施带动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
抓具体、具体抓
抓具体、具体抓,就是要弄清具体情况、研究具体招法、分析具体变化、解决具体问题,关键是要求具体之真、务具体之实、增具体之效,切实做到“三个具体”。一是任务具体。要搞好任务分解,明确具体分工,责任落实到单位、具体到个人。二是标准具体。一个地方、一个单位、一个干部抓落实的成效怎样,归根到底要看他们的工作是不是让人民群众满意。坚持这一标准,就要求我们经常深入到群众中去,用各种有效的方式真诚倾听群众的意见,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三是考核具体。要对从任务分解到任务完成的全过程进行监督检查和考核。在检查和考核过程中,既要发现、纠正问题,又要总结、推广经验。要建立和完善奖惩措施,表扬奖励先进,批评惩戒落后。抓反复、反复抓抓反复、反复抓,就是持之以恒,在经常落实上下苦功、做硬功。认识的规律决定了我们抓工作落实不可能一步到位,必然有一个反复的过程,每经历一次反复,工作落实的程度就会更深一步。在工作落实中抓反复、反复抓,要始终保持“三股劲”:一是一抓到底的狠劲,二是一着不让的韧劲,三是一丝不苟的严劲。“三股劲”合一不断抓反复、反复抓,才能真正把工作推进到位
抓细节、细细抓
对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来说,有了大战略、大思路、大决策之后,细节就变成至关重要的了。所谓抓细节、细细抓,就是要以精益求精的态度,切实抓好牵连大事的“小事”和关系全局的“细节”,把小事当成大事来干、小节当做大节来抓。不抓细,就成就不了大事;不抓细,小事就会影响大事;不抓细,工作就落实不到位。在抓落实过程中,要正确处理“抓大事”与“抓小事”的关系,注重从细节抓起。对具体的工作,要见微知著,杜绝粗枝大叶,切忌好高鹜远,严禁大而化之,始终坚持细、严、紧、实。对工作落实的数量、质量、时限、进程等,都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严格的限定,使每一项目标都有工作班子、工作方向、工作标准,以确保落实效果
抓难点、克难抓
热点难点问题是推进落实中难度最大、最敏感、最棘手的问题,是区域改革、发展和稳定中的最大制约因素。任何工作的落实,如果在难点问题上没有及时突破、在热点问题上没有有效掌控,抓落实就是一句空话。因此,热点难点问题的攻坚克难是抓落实的核心,更是领导者、领导工作必须着力抓的地方。各级领导时常处在各种矛盾和问题的焦点,往往一个热点难点问题得不到及时解决或解决不当,便会严重阻碍和影响整体工作的顺利进行。抓难点、克难抓,要在敏感、敏锐、敏捷上下功夫。在见事上要敏感,在思想上要敏锐,对落实中的各种问题反应要敏捷,善于“一叶知秋”。在抓工作落实上,要有战略性眼光,善于敏锐地捕捉、冷静地对待、妥善地处理热点难点问题。要敢于迎难而上、敢于动真碰硬、敢于较真落实,不回避矛盾、不绕道而行、不推三阻四,迅速从发展中抓住主要矛盾的核心,抓住核心中的突出环节,突破一点,解决一片
抓超前、超前抓
所谓抓超前、超前抓,就是要牢固树立时间观念、树立进度观念、树立超前意识,保证工作目标如期完成、超前完成。提前谋划、尽早部署是被实践证明了的抓落实的有效方法。古往今来,施大计、办大事、谋良策,都体现了一个“早”字。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推进一项工作、完成一项任务、办好一件实事,必须有超前性、预见性和前瞻性,不能推着走、干着看、议着干,临时抱佛脚肯定干不好。抓超前、超前抓,有一点很重要,就是时刻把握工作进度,做到心中有数。对在落实过程中碰到的“卡壳问题”,要集中攻坚,扫除障碍。要说一句,是一句,句句算数;干一件,成一件,件件落实
抓制度、规范抓
抓制度、规范抓,就是要以制度和机制作保障,从根本上解决不敢抓落实、不想抓落实、不会抓落实的问题,使事有专管之人、人有专管之责、时有限定之期,形成全方位、多层次的督查落实体系,促进工作落实的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没有具体的制度和机制、没有必要的检查和措施、没有完善的激励和约束机制,再好的愿望、再好的部署、再好的目标也会流于空谈。要建立健全和完善有关制度,把责任、标准、进度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奖章要挂在具体人的脖子上,板子要打到具体人的屁股上。要真正把工作落实与政绩考核、干部选拔任用结合起来,以实绩论英雄,把敢不敢抓落实、善于不善于抓落实作为评价干部的一个重要标准,旗帜鲜明地为想干事、敢干事、会干事的干部撑腰鼓劲,努力营造一种昂扬向上、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
机关升迁的四大效应:“近官者官”
机关讲求的是意志和主张的贯彻实施,讲求的是上下通畅、政令一致,这在古今中外概莫能外。在这一要旨下:价值同一、感情相通、“谈得来”“好使唤”,将是领导决定是否提拔重用一个人的关键因素。
如果这个被领导器重的人恰是很能干的人,则可能皆大欢喜;能力一般也说得过去。因为,能力是相对的,选择一个能力一般的人,总比选择那些“自己不了解”“远离自己”,或者桀骜不驯的人更踏实更保险更可靠吧。
另一方面,都是能干的人,也未必就一定可以组合成一个最能干的集体,也不一定就可以成为最有效的机关。机关是讲求结构、讲求整体功能的,从领导科学上说,能否取得最佳结合效果,是各种不同性格和才能的人搭配在一起首先要考虑的因素。因此,“能力第一”“能力至上”的主张,实在是对机关的一个很大的误解。
“第一圈”效应
任何组织都是由少数人在决策。在任何一个单位里,这种现象叫做“核心团队”,都是领导和少数核心骨干,把持着组织的资源分配。大家都比较能够接受的“明面”的“核心团队”是领导班子“一班人”。
但正像其他明暗两条线一样,机关里边所谓的“核心团队”,也不会总是和组织名义上的“一班人”完全重叠,因各种利益交叉缠绕、盘根错节,围绕着一个组织的权力核心,往往会形成“暗地里”的“一班人”,他们是权力的真正持有者,决定着利益的分配,这个现象可以称为“第一圈”。
进入了这个“第一圈”或者和“第一圈”搭上瓜葛,就会驶入仕途的快车道,反之,则不容易被提拔重用。在西方管理学中,这个“第一圈”被称为核心权力体系,本是无可厚非。但如果这样的东西,在中国存在太多,就将演绎出太多的故事了。
“近官者官”效应
现实中,那些靠近领导的人,往往得到更快的提拔重用,很多人很不服气,甚至把“靠近领导”,等同于“品格低下”“不择手段”。其实无论如何,这都是一个很大的误会。对下关系很重要,平级关系很重要,但对上的关系绝对最重要。
由于领导占有的信息在客观上是不完全的,一个领导者不可能把所有的人,都了解得很清楚,一个特别能干的人,如果不懂得把自己的条件传递给领导,并且不耻靠近领导,那么领导怎么会发现你、了解你、重用你呢?
从另一个方面讲,人都是有感情的,我们不能要求领导者,就是一个剔除了七情六欲并被输入了“德、能、勤、绩”标准程序,进行机械运行的机器。中国人总是有个习惯,你越不让他干的事,他可能越干得起劲儿,所以,人们仍然在批评中进行着心理的“划线”,而且一定是越批评越要划的。
“无后为大”效应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机关所谓的“无后”,就是没有自己的接班人,没有培养出自己的干部。一位领导曾经说过,新老交替乃是自然规律,反正总会有人来接班的,我为什么不能培养出自己的人来接班呢?这是一个耐人寻味、公私交错的典型事例。
从正向来讲,“做决策、用干部”是从毛时代起就铁定了领导的职责,一个领导者如果不能够带出一批干部,不能培养出自己的接班人,将是组织所不允许的,也是自己“无能”的明证;另外一方面,如果不能够从本机关内部培养出人来接班,再让组织派人过来,也将对本机关跟着自己干的人无法交代,对整个组织都是一个打击。因为大家都拥挤在组织中等待着机会,自己走了或者退休了,却把机会让度给了外部人,底下的人自然不会舒服,从情理上是无法接受的。这是正面的含义。
从隐情来说,有谁退休或者走了,不想让“自己人”来接班呢?还不要说让接任者来关照自己或者安排后续事项,单就是“保平安”这一项就够严重的。“无后为大”是一个包含着感情和道理的精彩证明,它典型地论证了这样一个事实:情感和利益的因素决定着权力的分配,是机关一个不争的事实。
上述隐藏着的规则的存在,常常把一个组织搞得十分复杂。对于我们个人来说,关键是要有足够的智慧,去主动认识和琢磨机关的工作环境,不断提高自己的“悟性”,并以积极主动的姿态,去适应和驾驭这些规则。对于那些不合理乃至容易引发腐败的东西,则要注意规避。
这就是忽略二把手的代价!
有一个28岁的科长了,而且很有发展前途。一到各科长开会的时候,他就去了,一屋子的老年和中年人,衬得他越发地显得有朝气。他总是先听,然后再三言两语地,发表自己的意见,既能说中要害,又显得谦虚。令人叹服。
他的机关里的“一把手”对他十分欣赏,对他的意见和建议十分重视。可是他对“一把手”倒不那么恭敬,对“二把手”却出人意料的亲近。逢年过节,必然登门拜访……
大家很奇怪,他说:“咱们单位的‘一把手’人比较正,用不着顾及和他的关系,只要你好好干,他对你就满意了。‘二把手’则不然,这种人虽然没多少业务方面的本事,但他的心眼,都用在为人处事上,他不一定能给你起什么好作用,但如果在背后给你一点小果子,你也吃不消呀。我之所以对他比较亲近,就是希望他不要给我起不好的作用,那就谢天谢地了。”
果然,小伙子就算年轻,在工作上也基本上,没有受到过来自上层的排挤。
有一种心理定式,那就是什么人受人尊重,有能力,有学问,有头脑,有良好的品德,我们跟他比较亲近。如果什么人专门斗心眼,一心钻营,我们往往躲着他们,疏远他们。在对待不同领导的态度上,也往往以权取人,认为谁官大,跟谁的关系好就ok了,其他副职领导不太重视,结果呢?自己给自己设置绊脚石,只好磕磕绊绊地,走在艰难的谋职路上。
这个小伙子做法之所以明智,在于他明白很多“二把手”虽然没有决策权,但对人事关系却十分知情,对“一把手”有很大的影响力。如上级的副手,上级的秘书,上级的太太,他们也对一些事情,往往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历史上也有一个值得深思的故事,印证了忽视“二把手”,会带来不利后果的说法。
三国时的曹丕是曹操的大儿子,他和自己的弟弟曹植争夺太子的宝座。曹丕素日尊敬一切父亲身边的人,连曹操的一个宠妃也替他说话,这样曹操就把他立为继承人,最终顺利地登上了宝座,成了历史上赫赫有名的魏文帝。
曹植因为平时只信任父亲曹操,却对父亲的部属及左右的人不屑,人气不足,因此在太子争夺中失利。后来他也饱受兄长的威逼,终究郁郁不得志而亡。
现在看来,曹植对父亲作用过于夸大。他以为父亲是说一不二的一国之主,只要父亲喜爱自己,就不必顾及他人了。曹丕就比较聪明,他调动了父亲方方面面的“二把手”,为自己说话,终于登上了皇位。
“二把手”出于其地位上的原因,比“一把手”更需要尊重和理解,他们虽然不能说一句顶一句,但有自己的圈子和能量,千万不要低估,更不能回避,否则容易产生一些不必要的误会。如果他本身并没有多少值得敬重的东西,就更要敬他三分了,免得牵动他敏感的神经。
无论什么时候,“二把手”都是员工不应忽视的人物,聪明的员工应该在极力与顶头上司,保持好关系的同时,也与“二把手”保持合适的距离,最起码使他不至于“成事不足、败事有余”。
领导收拾人的五个狠招
很多长期混职场的人,对于领导收拾人的阴招都有深刻的认识,经过总结,领导最常用下面这五个阴招收拾大家不知道情况的人,还对自己的领导感恩戴德,其实领导的背后没有几个是阳谋,绝大部分都是阴谋。
【1】让你做主法。很多人对于领导的这个做法,没有任何防范的心理,比如说有很多的事情,你需要做决策,领导就把这个权力彻底的放给你,并且向你信誓旦旦的保证,这些事只需要你做主就行了,以后不需要请示,看似领导对你特别好,实际上是给你上了一个圈套,也就是让你承担更大的责任,领导,您知道这样的事不好干,明知道你做的决策大部分是有问题的,而不给你任何的提醒,领导的这一招是最狠毒的,如果没有防范的意识,领导想收拾你的时候,就会拿这说事,就会拿你犯的错事。
【2】公开承诺法。这种方法领导通常采取开会的方式,让大家公开的在正式沟通的场合里向大家承诺自己要做到什么程度,如果做不到什么程度,受到什么样的惩罚,很多人是碍于面子,在这种场合下不能让自己退缩,不得不做公开的承诺,结果这就成了领导的最有力的武器。
【3】末位淘汰法。领导使用这一招的时候,通常会针对某一些人设置一些不同的规则,如果你是不听话,或者是对领导意见比较大,就会用末位淘汰法,想尽一切办法让你成为末位,很多人就是这样稀里糊涂的被领导淘汰掉了,要想不中这个圈套,首先必须认清自己在领导心目当中的位置和自己的影响力,这些东西不能匹配的话,也就别怪领导对你下手了。
【4】交叉互查法。这种方法看似冠冕堂皇,相互之间交叉的检查,目的只有一个,平衡大家之间的关系,让整个团队的利益,能够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很好的均衡,尤其是对那些特别老实只会干活的人来讲,极其不公平,毕竟他们的人缘很差,互检的时候出问题的永远是他们
【5】换位体验法。换位体验法,用另外的词汇叫做体验不同的岗位,提升你的综合能力,实际上就是拿你的缺点说事,当你不听话的时候,领导就用这个办法让你调到别的岗位上去,领导明知道在这个岗位上做不好,实际上就是有一些把柄牢牢控制在领导的手里面,到时候你只能被动的接受领导的管控,一点办法都没有。
公务员最具压力岗位排行榜!
来源 :老笔头,网络
公务员被看做是“金饭碗”,待遇好、福利多、工作稳定等等,所以每年有几百万人报考公务员但其实很多公务员职位也具有很大工作压力的。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公务员最具压力岗位排行榜,有哪些岗位上榜了。
10
副职领导
压力指数:★★★江湖人送外号:“最佳配角”,不表态、不拍板,是天生的“配角”。上榜理由:有限的权力,无限的责任。也许有能力也有魄力,可惜空长了一身本领,一拳头打下去就像打在一团棉花上,有劲使不上,出了事来很有可能先拿他们开刀,压抑苦闷。
9
办公(厅)室内勤
压力指数:★★★江湖人送外号:“老黄牛”,像牛一样埋头苦干、像马一样马不停蹄、像鸡一样起早摸黑。上榜理由:每天起早贪黑,任劳任怨,而且做的都是一些琐碎但又繁复的小事。虽然上班最早,但是下班最晚呀,而且因工作琐碎,年终评优始终没有什么看得到的成绩,所以评先评优一般没份。
8
组工干部
压力指数:★★★江湖人送外号:“拼命三郎”,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奉献,关键时刻能拉得出、用得上、顶得住。上榜理由:组织工作和基层党建工作任务繁重,经常“白+黑”“5+2”地干工作,工作“压力”大,身心疲惫。
7
领导秘书
压力指数:★★★★上榜理由:工作看似简单,其实非常纷繁复杂,做事谨小慎微,凡事必须事必躬亲,既劳神又费心。由于长期的“白加黑”“5+2”的工作习惯,这些人最没时间概念,没有双休日,不分白天黑夜,形成了一个自己独特的工作规律。
6
纪检监察干部
压力指数:★★★★江湖人送外号:“黑包公”,铁面无私,“老虎”“苍蝇”一起打。上榜理由:与腐败分子、违纪干部劳心劳力、斗智斗勇,而且经常陷于人情关系和秉公执纪的两难境地,有时候自己和家人还有可能遭受恐吓或打击报复。
5
单位负责人
压力指数:★★★★
江湖人送外号:“大叔”,因为压力大、饮食不规律、经常熬夜等原因所致的“过劳肥”,领导岗位干部大多是衬衫配西裤的肚腩大叔形象,给人泰而不骄,威而不猛的含蓄感觉。上榜理由:工作责任重大,每天辛苦劳碌,有苦难言,有家难回。通宵加班,周末调研,节假日还得走访慰问,对家里难以照顾周全,工作家庭压力都比较大。
4
办公室主任/接待人员
压力指数:★★★★江湖人送外号:“陪护”,凡事必须全程陪同,陪调研、陪开会、陪吃饭,要善于联系上下、沟通左右、协调内外等等,是不折不扣的专职“陪护”。上榜理由:习惯于了每天迎来送往,劳碌少觉,身材发福,焦虑压抑。有人戏谑要当好办公室主任就要“三得”:累得、喝得、受得;当久了就会“三突”:头秃、眼球突、腰椎间盘突。
3
政研室等“文字材料高手”
压力指数:★★★★★江湖人送外号:“操刀手”,各种大小材料都亲自操刀,当好“泥水匠”,砌好文字“房”。上榜理由:把办公室当家,真正的“5+2”“白加黑”,每天绞尽脑汁,痛苦煎熬,守住清寒贫苦,耐住孤独寂寞。如果你看到某位秃发谢顶,双眼无神,吸烟成瘾,未老先衰的大叔或大婶,基本可以确定,这人就是写材料的。
2
基层公务员、乡镇干部
压力指数:★★★★★江湖人送外号:“减压阀”“万金油”“百事通”到“减压阀”都是对“乡镇干部”的称呼。上榜理由: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高压低薪,上午搞宣传,下午平纠纷,指哪打哪,每天晕头转向,一年忙到头,往往成为离群众最近的“出气筒”。
1
公安干警
压力指数:★★★★★江湖人送外号:“黑猫警长”,以人民卫士的身份守护着社会安宁。上榜理由:啥都要干,啥都要会干。上至打黑除恶、除暴安良,每天命悬一线,与犯罪分子做斗争;下至扶老爷爷过马路,下水道掏手机,这更像是服务性机构。职业病:对家庭照顾不周,忠孝难两全。常常加班加点,食宿没有规律,绝大多数基层民警都有胃病、肝病、高血压病、腰椎病等,甚至有很多抑郁症!
成年人的生活没有容易二字,不管自己从事什么工作,唯有努力才会成功,你所羡慕的别人或许有着不为你所知的苦恼,脚踏实地,认真生活,终有一天你会迎来自己想要的人生。
作为领导 ,不能越管越细
一天,汉文帝闲来无事,就想到皇家园林里面去逛一逛。
来到了养虎的虎圈,文帝就问身边的园林长:皇家禁苑所养的各种禽兽的具体数目是多少啊?
园长仓皇失措,左顾右盼,没有答不上来。
这时候,站在一旁的饲养员替园长回答了文帝的提问。他从所饲养禽兽的数目、种类、具体饲养情况等方面对皇帝进行了详细汇报。
文帝很高兴,又接连问了几个详细的问题。
饲养员还是对答如流。
文帝就跟身边的人说:“官吏难道不应像这样吗!这个园长不值得信赖。”于是,他下令任命这个饲养员当园长。
文帝身边的正法官张释之停了很久,走到他身边问道:“您觉得丞相周勃这个人怎么样?”文帝回答说:“他是个人才。”张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如呢?”文帝说:“也是个人才。”这时候张释之说:“周勃、张相如都是人才,可他们在您提的详细问题面前也是支支吾吾,同样的问题,我们怎么能效法这个饲养员啊!
秦朝重用刀笔吏,在官场上争着在严苛细察上争高低,忽视整个大局。这样做的坏处就是容易让整个国家钻进牛角尖,皇帝就听不到对朝政过失的批评声,秦也最终土崩瓦解。现在您又因为这个饲养员善于饲养技术而破格提拔,这样就会让下面的都争相效仿,到时候全国官员就只会钻研细节,得不偿失啊!”
文帝感觉他说得很对,就收回了之前的任命。
每个职位都有自己的职责,职位其实就决定了你应该做什么。饲养员的职责就是管理好这些动物,园长有园长的职责,他不可能跟饲养员一样多这些事情了如指掌。管理一个企业也好,领导一个单位也八,其实就像是开着一辆公交车。司机的主要职责就是把握好方向盘,控制好油门和刹车,注意外部环境。至于车内乘客有没有买票、该不该给老弱妇孺让座、环境是否整洁干净,那都是售票员的事情。管得太多、太细就会让人无所适从,是容易出事故的。
一把手与副职的区别
来源 :文秘工作
正副职之间,是有很多忌讳的。尤其是在个人工作方式、方法、风格方面,有自己的一套。不但容易误会,而且极可能结怨,又相互不知道因为什么。即使是在民主生活会中,也有很多想说、但没有说的话。借这个机会,一并放到桌面上,供大家相互看看。
一、“一把手”的角色定位
要准确定位离不开换位思考。一把手要经常想想,副职希望有什么样的正职。
一是希望正职心胸开阔,能对副职放心放手。
不应该担心越权越位,不应害怕超过自己,不应计较小事未能及时请示报告。要从积极方面思考和看待,不能多疑多虑。只有对副职思想上放心,才能工作中放手。
副职工作积极、敢于负责是好事。只要是你这个单位的成绩,谁出面并不重要,你是司处的主要领导,不论是谁负责抓的,也是在你的领导下,说你这个单位好,就等于说你好。
有了成绩,是大家共同努力的结果;出了问题,自己要敢于承担。出现差错,挨了批评,既要分清责任,又不能摘脱自己,着眼于吸取教训、改进工作、增强团结。
二是希望正职敢于决断,能凝聚大家力量。
一把手把精力,用到宏观思想上、组织布局上、总揽全局不断提出新要求上、抓班子带队伍上,这既有利于调动副职积极性,又能不断提高班子的整体水平。
如果抓小放大,犹豫不决,变化不定,副职就会无所适从,干也不是,不干也不是。正职应是非分明,能监督管理,能提醒帮助,凝聚力量,自信心足,勤于事业,勇于改革,严于律己。
能用宽严相济的方式,保持一个单位、部门的平衡。对人对事敢于表明自己的态度,尤其是对不良现象,要敢于批评、敢于纠正、敢于负责。
三是希望正职不分亲疏,能与班子所有成员谈心交心。
要坦诚对待所有副职,谁对就支持谁。上级精神要及时传达,自己想法要经常沟通,下面的意见,要主动反映,不同的看法,要及时勾兑。
如果对某些成员,你经常通气,什么都商量,而对某些成员,你基本不通气,基本不商量,这样就必然产生矛盾,产生隔阂。
要多关心副职,为副职讲公道话。听到对副职的意见,要从侧面了解、主动交谈,问明情况。既不能把有意见的同志说出去,又不能专爱听对副职的意见,同时,还要帮助敢于负责的副职,做些解释、说服工作。
四是希望正职作风民主,能够集中大家的智慧。
自觉坚持民主集中制的原则,遇事要充分协商,要让班子成员都能充分地发表意见。有时,尽管你个人对某些事已经看准了,但其他同志还没有完全理解,只要时间允许,不妨先放一下,等待一下,过段时间再议。
尤其在干部任用上,要多听副职意见,不能说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副职。不愿听不同意见,一般来讲是一把手容易得的病。有的当副职时没这个病,还能听不同意见,但一当正职,马上就得这种病。
当然,说自己的想法,并不是非要按自己的办。一个班子中,每个人都说自己的想法,如果都让你一把手按自己说的办,这就不客观。要体谅、理解一把手的难处。
一把手对于不同意见,不能一听就反感,要集思广交益,让人把话说出来。如果不影响根本的思路,尽量采用别人的,尤其是副职。有的正职也会有这种情况,他让你说,最后他归纳决定的时候,还是他自己的老主意,那还集体讨论什么呢?
五是希望正职看重副职,能充分发挥副职的作用。
副职作用的发挥,是与正职气度、人品、能力成正比的。副职一般来说来是班子中的大多数,是正职工作的左右手,是决策的智囊团,是一个方面工作落实的关键,是集体领导的重要力量,是班子建设的重要角色。
一般情况下,也可能是正职的接替者。因此,不能忽视副职,不能认为多一个副职,多一种意见,多一层麻烦。所以,没有副职,就不成其为班子,正职就难以开展工作。
二、副职的角色定位
副职要经常想想:一把手希望有什么样的副职。我认为部里几位副部长做得都很不错。他们定位准,站位高,到位好,大家照他们的样子去做就会搞好。从机关、事业单位一些司处来看,副职应注意这样几点:
一要识位。
副职在班子中,是配角、是助手;在分管中是主角是主管;讨论时是集体领导的一员;在党内决策时,是平等的一票。
副职是副手,配角是配合,都是协助一把手开展工作。要识全局,想全局,不能当分管处室的代表。常有这样现象:副职越请求,一把手越让你定;越汇报,一把手越交你办;越通气,一把手越支持。反之,越不请示越过问,越不汇报越要听,越不通气越想管。
二要定位。
副职认识自己的位置,才能摆正自己的位置。尽辅助之职,尽分管之责。一方面主动提出建议,谋好全局,服从安排。特别是有主见又不固执,理解、体谅正职拍板时的难处。
做到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不大不小的事,班子内部要讲妥协。
为什么要讲三句话?因为我们经常遇到的大事,是不大不小的事。另一方面要勇于负责,尽职尽责,谋划一域,抓好落实。尤其是多揽事又不多事,遇事不推诿,矛盾不上交。该管的管,该抓的抓,对难办的事、辛苦的事,要勇于承担。
三要工作到位。
识位、定位的目的,都是为了工作到位。正副职搞好团结不是目的,我们要建设团结战斗的班子,不能光“团结”不“战斗”,不能只注意关系,不出战斗力,不出工作政绩。
副职工作要投入,集体决定后,扎扎实实地组织落实。集体的荣誉中、正职的政绩中,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副职的工作落实,取决于副职在工作落实中的指挥、管理、协调、组织能力。
副职报给正职审定的件,要明确的意见,如果难以提出“同意”或“不同意”,也应表明看法,提出两种以上的建议,供一把手选定。
没有一个正职希望副职不表态,凡事“请某某审定”。同时,副职在工作落实过程中,首先要想到自己是集体领导中的一员,然后才是分管。副司长不能当大处长,副处长不能当大干事,要各司其职,各负其责。
同时,注意搞好传帮带,起带头、示范作用。副职之间也要相互配合、相互支持、相互补台。
司处各级正副职,应按以上各条积极思考,不断总结提高,不能简单对号,消极对待。因为我是就总体而言的,是从规律上讲的,并不是针对某个单位、某个具体同志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