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中国共产党百年历史,是党领导中国人民筚路蓝缕奠基立业的发展史,也是一代代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凯歌前行的奋斗史。从五四时期传播马克思主义带来了冲破黑暗的一缕霞光,到志同道合者齐聚石库门酝酿革命的火种,再到嘉兴南湖小小红船的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早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青春之歌。聚焦建党初期青年马克思主义者的成长,探寻他们思想蜕变、信念坚定、行动果决的内在理路,可以让新时代青年人从红色基因的薪火相传中汲取奋进的智慧和力量。
掌握思想真谛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思想是前进的旗帜。建党前后,先进青年对马克思主义的初步信仰并非朝夕形成。在救亡图存时代主题指引下,他们开始了艰难求索和仔细甄别,继而遇见马克思主义、研究马克思主义,觉察到了马克思主义这道在黑暗中闪烁的真理光芒。
遇见马克思主义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首要前提,表现为介绍思想、搭建渠道、构建载体。首先,在介绍“思想”中遇见。1918年7月李大钊发表《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独具慧眼地指出十月革命将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次年李大钊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中以阶级竞争为“金线”将马克思主义有机组织起来。李大钊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其次,在搭建“渠道”中遇见。1920年初,北京大学成立马克思学说研究会,举办讨论会、讲演会。同年起,李大钊讲授《唯物史观》等课程,首创把马克思主义理论列入大学正式课程,为学生搭建起了遇见马克思主义的渠道。再次,在构建“载体”中遇见。1920年4月,陈望道完成的《共产党宣言》全译本出版发行。它是早期马克思主义者成长的催化剂,引导大批先进青年树立共产主义信仰、投身民族解放振兴事业。早期马克思主义者先后创办报刊30多种;至1923年底出版文丛40多种。这些报刊书籍针对不同读者,批判更有力度,更具现实性、革命性,为党和进步青年的沟通提供了物质条件,起到了中介和桥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