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躺平”意味着低欲望,暂时放弃了奋斗的状态。不久之前,《城市“蹲族”:这些高学历年轻人明明拿着一手“好牌”,为何却选择“就地躺平”?》报道中呈现的“‘放弃’自我、甘当社会‘隐形人’”的状态,也可以说是对“躺平”一种诠释。也就是说,现在“躺平”已成为不少青年的一种生活选择,且有从大城市向中小城市蔓延的趋势。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最近,网络热词“躺平”持续增温,其含义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讨论。诚然,“躺平”可以是短暂的、间歇性的幕间休息,但是人生的大幕时刻都在上演精彩的画面。在大有可为的新时代里,青年干部理应对“躺平”说“不”,“挺直”身板、有为向前。
深入分析
“躺平”不代表放弃生活、放弃向上。在青年语境中,“躺平”是“内卷”之外的新生活方式——放弃无止境的、没有目的性的拼搏,不再偏执追求世俗成功。通过放低姿态,冷静和理性地思考,回归生活的初心并重拾生活的勇气;与其说是自弃,更似一种疗愈。实践“躺平”的人大部分是在长期无效竞争后选择了降低欲望,以消除投入产出不合理带来的心理不适;这是青年对社会现状的一种反思,也是在低姿态中释放的求救信号。
对策措施
对“躺平”说“不”,须捧一颗滚烫初心奔赴信仰高地。习近平总书记曾叮嘱青年干部,年轻干部无论是立身处世还是从政干事,首先要解决好“我是谁、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不断追求“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精神境界。这也是青年干部走出“躺平”陷阱的首要关键。“信仰的光芒熠熠闪烁,伟大的事业青春盎然”,百年奔流,星火滚烫,扪心自问,年轻一代怎能“躺平”、怎敢“躺平”?如今,青年干部生在红旗下,长在春风里,须拧紧“思想阀”,从“心”中取缔“躺平”心态,从百年党史这本“生动教科书”中源源不断汲取初心养分,把为民服务作为一种心境、一种追求,把对党忠诚落实在具体行动中,在政治历练中不断增强政治“三力”、永葆向上动力,方能历经千帆归来后,仍存少年之志。
对“躺平”说“不”,须携一身蓬勃朝气激发干事活力。青年最富有朝气、最富有梦想。四川青年主播何瑜娟返乡创办“新农人”培训班,让山货搭上“数字快车”;贵州苗族织锦传承人甘小芝在家乡守“艺”出新,让非遗展现新“芳华”;江苏90后村支书张凡带领乡亲们创业致富,绘就乡村幸福画卷……这些小镇青年们站在拒绝“躺平”的阵营里,努力将“生我养我的地方”变成别人眼中的“诗和远方”。青年干部需要小镇青年式的干劲和拼劲,须牢记总书记“着力提高‘七种能力’”的谆谆嘱托,以“民”字为重,不以“利”字为先,跳出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多读基层这本“无字之书”,多解决两三件群众的烦心事、揪心事,在实干中增胆识、壮筋骨、长才干。
对“躺平”说“不”,须挽一抹乐观豁达笑看桃李春风。产生消极的“躺平”心态,往往是生活工作中遇到的困难、问题、烦恼无法排解,自觉“已失去”大于“已得到”,最终失去斗志、甘于平庸。英国作家培根在《人生论》中提到:“一帆风顺固然令人羡慕,但逆水行舟则更令人钦佩。”作为青年干部,不能做患得患失的“打工人”,而是要做乐观积极的“主人翁”,工作中多想想“我今天收获了什么”、“哪些我需要改进”而非“我失去了什么”,多一些东坡居士“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的乐观从容,以阳光心态正视挫折和委屈,学会感恩、学会包容,做到件件有落实、事事有回音,争做地方高质量发展的建设者、见证者。
结尾
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青年干部不能止步于前、甘于“躺平”,身体力行“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九字方针,在不断发展和破解难题的过程中突破自我,最终实现自我跃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