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今天我主要为大家推荐的是我们元江的芒果,元江有140余个芒果品种,最常见的是三年芒,因其3年结果而得名……”手机屏幕前,云南玉溪元江县澧江街道那整社区干部变身“主播”,通过抖音网络平台向全国网友推荐本地特色农产品。
“直播带货”正在成为乡村大地随处可见的日常“风景线”。新鲜的桃子、李子出来了,驻村干部架上手机“直播带货”;村民家种的土豆卖不动了,扶贫干部邀请“网红”到地头“直播带货”;贫困村大面积发展的中草药滞销了,镇、村干部赤膊上阵“直播带货”……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在不同人群中的普及运用,以及网络视频成为广受欢迎的“主流”传播内容,各种层次、不同类型的“直播带货”,为农产品上线进城打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口”。通过“直播带货”,不少基层干部带领村民更好熟悉电商模式、更好掌握产品推销技能,为增加村民收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发挥出较大积极作用。
但是,在“直播带货”遍地开花的同时,面对“热闹”需要有“冷思考”。比如,在支持“直播带货”助销农产品、助力农民增收的同时,需要对“直播带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应进行针对性分析。毋庸置疑,越来越多的农产品,通过“直播带货”走出大山;越来越多的基层干部,努力以“直播带货”方式提升农产品附加值。然而也要注意到,有的“直播带货”是光有形式上的“直播”,而没有把“货”带出去。更有甚者,有的基层干部利用“直播带货”搞“直播出镜”,雇人凑流量、花钱买吆喝,心思完全不在农产品上的“直播秀”,久而久之无疑会招致群众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