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投资环境就像空气,空气清新才能吸引更多外资。”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是中国进一步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内在要求。
面试视角
话题引入
营商环境就是生产力、竞争力,优化营商环境就是解放生产力、提高竞争力。近年来,各地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营商环境建设,通过向国际国内一流城市学习借鉴,在“放管服”改革、基础配套提档升级等软件、硬件上双管齐下,通过“竭尽所能”,实现“各有所长”。但企业、人才、资本用脚投票,还是投出了高低优劣。
深入分析
不难发现,虽然明面上各地体制机制大同小异,但一些发展落后地方依旧存在政府承诺不兑现、企业项目落地难、部门推诿扯皮、行政审批慢等营商环境中的“老大难”问题,让企业无奈,让人才痛心。究其根本原因,不在体制机制,不在硬件配套,关键还是人的问题,是干部的问题。不是“能不能办”的问题,而是“想不想办”“愿不愿意办”的问题。一些干部思想认识、能力本领、作风转变跟不上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成为制约当地营商环境进一步优化的“脑梗阻”。
对策措施
抓思想破冰,提高思想认识水平。发展的差距首先是思想的差距。有很多干部身子进入了新时代,脑子还停留在过去时。要抓牢抓实干部教育培训工作,采用“培训+调研”“走出去+请进来”,分批分层次全覆盖开展培训;或选派优秀干部赴国际国内一流城市开眼界、找差距、学经验,在学习和比较中推动干部开阔视野、解放思想、更新观念。
抓能力建设,锤炼服务发展本领。加强实践锻炼是干部提高能力的不二之道。从党政机关、国有企业、事业单位选派一批干部到跨国公司、知名民营企业驻企服务和锻炼,既发挥干部桥梁纽带作用,密切政府与企业联系,又培养锻炼干部,为干部提供实战平台,推动干部真正了解企业、融入企业,提高安商稳商惠商服务能力。
抓考核问效,树立鲜明用人导向。切实发挥好绩效考评“指挥棒”作用,把落实优化营商环境优作为目标任务纳入“四张成绩单”,作为干部选拔任用、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尤其是涉商涉企部门、窗口服务单位,要让企业、群众来当“裁判员”,真正实现“好不好”服务对象说了算。
抓基层基础,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人人都要做营商环境的建设者,党员干部的一言一行都代表着营商环境,多下绣花功夫,把优化营商环境建设作为组织生活会、“三会一课”、谈心谈话、主题党日等党内政治生活的重要内容,切实发挥好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来源:长江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