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教育管理部门在积极探索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同时,需要严格将假期活动与学期的教学区分开来,严密筑牢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这道防线,不得暗中将假期托管变成复习班、补习班,尤其要防止各校之间暗中攀比造成恶性后果。
取消教师寒暑假说法不实。近期,北京、江苏、山东等多地发布了将由教育部门开办面向小学生的暑期托管班。公办托管班究竟应该如何办,场地、师资、经费如何解决,托管服务质量如何保障,成为家长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近日教育部印发《通知》,明确了开展暑期托管服务的总体原则和具体要求。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说,《通知》鼓励学校积极承担。《通知》提出,从本地实际出发,鼓励有条件的学校积极承担学生暑期托管服务工作。同时,教育部门还应积极会同共青团、妇联、工会、社区等组织,通过多种途径、多种形式提供学生暑期托管服务。
《通知》引导教师志愿参与。“近期有的媒体讲‘要取消教师寒暑假’的说法是没有依据的。”这位负责人特别强调。《通知》提出,要引导教师志愿参与暑期托管服务,但不得强制。对志愿参与的教师应给予适当补助,并将志愿服务表现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统筹合理安排教师志愿参与托管服务的时间,依法保障教师权益,既要保障教师暑假必要的休息时间,也要给教师参与暑期教研、培训留出时间。学生也是自愿参加。《通知》提出,暑期托管服务主要面向确有需求的家庭和学生,并由家长学生自愿选择参加,不得强制要求学生参加。服务内容要合理安排。《通知》提出,托管服务应以看护为主,确保学生能够得到充分休息。学校要开放教室、图书馆、运动场馆等各类资源设施,合理组织提供一些集体游戏活动、文体活动、阅读指导、综合实践、兴趣拓展、作业辅导等服务,但不得组织集体补课、讲授新课。这位负责人强调,近期有的媒体关于“暑期托管变成第三学期”的说法是不符合实际的。
坚持公益普惠原则。《通知》提出,要完善暑期托管服务经费保障机制,可参照课后服务相关政策,采取财政补贴、收取服务性收费或代收费等方式筹措经费。相关收费标准由地方教育部门会商有关主管部门制定,学校不得违规收费。
不能演变为学校第三学期。在汪明看来,《通知》规定的这些原则和要求,为地方和学校的实践探索提供了重要遵循,有助于消除人们对暑期托管服务的种种顾虑,也有利于保障学校、教师、学生和家长在暑期托管服务中的相关权益。
“需要强调的是,选择了学校暑期托管的家长也不能‘一托了之’,毕竟家庭教育在学生成长中的作用不可替代,在暑期生活中家长仍要抽出一定时间,加强亲子陪伴、增进亲子关系。”汪明说。
汪明提出,暑期托管服务要切实保障师生安全。尤其在当前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夏季又易出现食品卫生问题、溺水问题等情况下,开展暑期托管服务,安全责任更为重大。地方教育部门和学校要完善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参与托管服务人员安全责任,制定安全应急预案,加强安全卫生教育和常态化疫情防控工作,消除托管场地安全隐患,确保师生人身安全。
储朝辉则指出,假期托管的对象是鲜活有个性并处在成长中的未成年人,不是一般的物件,前提当然是保障安全,但又不能止于保障安全。家长、托管方和管理方都必须明确,家长是托管服务的间接对象,为家长解难不是最终目标;学生是托管服务的直接对象,学生的健全成长才是最终目标,是比安全更高层次的需求和要求,不能本末倒置地为了家长而忽视孩子,为了安全而忽视、压制学生的健全成长。
储朝辉提醒,暑期托管若演变为学生的第三学期就违背了这一基本原理,必然对学生成长造成伤害,直接影响后续的学习品质,长远损伤学生的学习兴趣、爱好和自主性。所以,《通知》中的“坚持学生自愿参加”是非常重要的原则。尤其要防止一些地方将办了多少托管班,为多少家长和学生进行了托管服务作为政绩追求而使得托管变质变味。
确保课后服务高质量开展。那么,学生们究竟需要一个怎样的托管服务呢?储朝辉认为,应以学生健全成长为目标,而这就必须了解当下的学生的状况和健全成长所遇到的问题。“学业负担过重、身体锻炼不足、户外活动太少、缺少亲近自然和了解社会的机会、亲知基础薄弱、信息获取渠道狭窄、自主性不足、被动性太强,这些都是当下学生中比较普遍存在的问题。所以,从健全成长的角度看,学生们太需要有个与学期大不相同的假期,休整一段,到自然和社会中快乐一番,学会自己安排自己的生活。”
具体来说,托管服务需要尽量安排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获得更有效的成长:学自己喜欢学的,做自己喜欢做的,玩自己喜欢玩的:引导学生自己规划、设计活动方案,自己安排时间,自己制定规则,自己督促自己实施,自己选择角色,自己依据实施状况调整、完善方案,进行自我评估。“为发现自己的优势潜能,发现社会需要解决的问题和担当的责任找准自己的位置:为成为最好的自己奠定基础,找到路径。”储朝辉说。
据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负责人介绍,2017年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课后服务工作,先后出台《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中小学生课后服务工作的指导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校外培训机构发展的意见》等文件,完善课后服务有关管理制度和保障机制。截至5月底,全国共有10.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6496.3万学生、465.6万教师参与了课后服务。其中,城区学校覆盖率为75.8%,学生参与率为55.4%,教师参与率为62%,部分大城市课后服务学校覆盖率超过90%,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
据了解,教育部近期又对进一步做好义务教育课后服务工作作出专门部署,推动将课后服务工作进一步做细做实。要求各地各校将课后服务作为解决家长“急难愁盼”问题的一项重要民生工程,作为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强化学校育人主阵地作用的重要途径,作为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重要举措,确保课后服务全面高质量开展。
来源: 法治日报节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