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
在“手机扫码”时代,许多老年人都无法享受到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甚至成为了一些老年人的“障碍”。在重阳节背景下,当老龄化程度日益加深,如何加强数字时代的适老化建设,眼下正在成为一个重要的社会课题。请谈谈你对这一社会问题的看法?
思路点拨:
从题干让你对社会问题谈看法,可以很明确的看出这道题属于综合分析题中的社会现象题,所以一般要以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基本框架去构思。社会现象题一般分为三类:积极类,消极类,辩证类,本题要注意,一方面要肯定数字时代的积极意义,另一方面要考虑到数字时代对老年人的不友好,从而提出解决的对策,所以完整的思路应该是:表态—危害/影响—对策。
答案解析:
科技进步抹平了不同世界的数字鸿沟,实现了“人人平等”。但在今天,我们发现,互联网连接一切之后,信息与服务的鸿沟可能并不会自动抹平,反而在某些方面还会扩大。因为,在数字时代,不同人群有着不同的数字素养,一些人就可能被“抛弃”,成为这个时代的孤岛。而老年人,恰恰是这一孤岛上的主要人群。弥合老年人与数字社会的隔膜,解决两者的“适配”问题,该引起重视了。
实际上,老年人与数字化社会的龃龉,在疫情期间就已凸显。一些老年人因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无法扫描健康码而难以出行;而前几天,四川一位大爷因不会用手机预约挂号,而无法在医院接受诊疗。如此种种,都凸显着“手机扫码”时代对老年人的“不够友好”。科技进步是普惠的,老年人不该被排除在数字社会之外。而就现实来看,我们应更好的促使老年人与数字社会接驳。
数字化时代,对疏离于互联网之外的老年群体应更多些照拂与关爱。应当看到,由于身心特点、思想观念、知识结构等原因,老年人接受新信息、学习新技能的能力较弱,对智能设备与智慧生活适应较慢,这就要求,年轻人与社会机构要加强对老年人数字素养的训练与引导,帮助他们早日享受数字社会带来的服务与便利。
数字化时代,对疏离于互联网之外的老年群体应提供更多硬件服务。移动互联网时代的适老化建设,除了“软服务”升级,也需要硬件设施的改进提升。目前市面上符合老年人生理心理特点、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智能手机并不多,绝大部分都没有对老年群体做出明确区分,预装软件太多、界面字体过小,都影响着老年人对数字化生存的适应。所以,厂商也有必要针对老年人的身心特点进行开发设计,以更方便适用的使用体验,提高老年人对智能手机的亲近度。
数字化时代,对疏离于互联网之外的老年群体应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提高数字时代的适老化水平是一个渐进过程,且社会也无权要求所有老年人都学会使用智能设备。所以,社会在引导老年人适应数字生活的同时,也宜保留必要的人工服务通道,保证不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年人在日常出行、医疗保健、观光游览等方面仍能享受到便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