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1:对群众诉求会较快回应,但用的是“模板”;群众来办事,用“软钉子”让事情不能及时办理;
对群众反映的难题,用“正在走程序”的话术敷衍群众……一些官僚主义的新套路存在于少数基层干部处理群众事务的日常工作中。
今年,南方某市一位群众在网络问政平台反映,当地一处公共场所存在噪音严重扰民、人员不戴口罩并聚集等情况。在向管理部门协商投诉未果后,他希望有关部门能给出回应并解决问题。
当地政务服务部门一周后给出回应,称针对该网民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将开展加强噪声监测、强化防疫措施落实等工作。这位群众3天后再次投诉,指出官方回应以来并没有工作人员前往处理,问题不仅没有改善,反而更加严重了。6天后,当地政务服务部门再次回复,回复件对上述问题避而不答,除简单表态要处理好外,其他内容就是第一封回复的重复。一名群众对半月谈记者表示:“他们只是把个别段落调了一下顺序,官方回复模板化,让人哭笑不得,又无可奈何。”
如今政府部门在回复群众诉求时,互动及时、办事效果好,赢得群众点赞。但也有少数政府部门面对群众疑虑或问题,回复虽然比较及时,用语也热情,但回复千篇一律,有模板化的嫌疑,被网民戏称“万能自动回复”。甚至有的部门在回复群众关于信息公开的申请时,简单套用上级部门的专用函头、落款及公章,行文自相矛盾,导致红头文件沦为“乌龙笑谈”。
廉政学者庄德水认为,套用“万能回复”的模板处理群众问题,暴露的还是部分干部服务意识不强、工作作风不实的官僚主义问题,值得关注和警惕。
材料2:东北某县的一位村民向半月谈记者反映,今年他去县国土资源局办理建房土地审批手续,审批表在县局里存放了3个多月也没上报,影响了开工建房。中途他去问过多次,工作人员每次态度很好,但就是不办事,理由就是我们最近忙,都不容易,让再等等。办事情碰上“软钉子”,让这位村民很受伤。
中部某市一位私企管理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他在当地税务部门办业务领表格时,特意向工作人员咨询填写的要求和注意事项。回到企业填写好并盖章后,第二天交表时被告知日期不能自行填写,要回去重新填后再次盖章。“在这项业务上,税务工作人员后续又提出几个问题,等你解决一个又提出新的。”这位管理人员告诉半月谈记者,“因为企业公章不能带出来,我们每次都要回去重新填写和盖章,他们都很有礼貌,但过程让人受不了。”
黑龙江大学社会学系教授曲文勇表示,这种“软钉子”式的办事套路实质上也是老百姓所痛恨的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作风,为百姓带来不便,影响了基层政府形象。少数办事人员只唯上,前来办事群众的诉求对他们的考核几乎没有影响。